姜凱(上海市金山區(qū)中心醫(yī)院,上海201599)
?
老年無癥狀性腦梗死患者抑郁發(fā)生率及其與血漿同型半胱氨酸的關系
姜凱(上海市金山區(qū)中心醫(yī)院,上海201599)
摘要:目的觀察老年無癥狀性腦梗死(SCI)患者抑郁的發(fā)生率,并分析其與血漿同型半胱氨酸(HCY)的關系,為早期臨床干預治療提供參考。方法選擇老年SCI患者66例(SCI組)及非SCI患者50例(對照組),采用漢密爾頓量表(HAMD)了解其抑郁發(fā)病情況及抑郁程度,并采用酶法測定血漿HCY水平,分析其與抑郁的相關性。結果SCI組抑郁發(fā)生率為25.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0%(P<0.05);SCI組的HAMD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皮質下梗死患者抑郁的發(fā)生率均高于小腦、大腦皮質梗死(P<0.05);隨著抑郁程度的增加,SCI患者HAMD評分、血漿HCY升高 (P均<0.05);Pearson相關分析顯示,SCI伴抑郁患者血漿HCY水平與HAMD評分呈正相關(r=0.635,P<0.05)。結論老年SCI患者抑郁的發(fā)生率明顯增加,且與血漿HCY水平關系密切,臨床上可根據(jù)梗死部位及血漿HCY水平為抑郁癥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和預防。
關鍵詞:無癥狀性腦梗死;抑郁;發(fā)生率;同型半胱氨酸
無癥狀性腦梗死(SCI)是指無腦卒中病史及神經系統(tǒng)定位體征,但影像學檢查存在梗死灶,尤以老年人居多[1]。由于多數(shù)SCI患者病灶較小,位于大腦靜區(qū)或非優(yōu)勢半球,故早期診斷困難[2]。腦血管疾病是老年期抑郁發(fā)生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腦梗死后抑郁發(fā)生率高達20%~50%[3,4]。同型半胱氨酸(HCY)作為蛋氨酸代謝過程中重要中間產物,與腦梗死及抑郁的發(fā)生存在一定聯(lián)系[5],但SCI患者血漿HCY水平變化與老年SCI患者抑郁發(fā)生的關系仍不清楚。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們觀察了老年SCI患者抑郁發(fā)生情況,并探討血漿HCY與SCI后抑郁的關系。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擇我院收治的老年SCI患者66例(SCI組)。入組標準:①經頭顱CT或MRI證實存在腔隙性腦梗死或小灶性梗死,梗死灶直徑<1.5 cm;②年齡≥60歲,自主意識清楚;③既往無腦卒中病史,無神經系統(tǒng)定位癥狀及體征;④排除近2周內曾接受抗抑郁相關治療,服用維生素B6、B12及葉酸等影響HCY藥物者。其中男31例、女35例,年齡(68.5±4.3)歲;梗死部位為大腦皮質26例,皮質下38例,小腦12例。選擇我院同期住院的非SCI患者50例作為對照組,男25例、女25例,年齡(67.9±4.1)歲。兩組性別、年齡具有可比性(P均>0.05)。
1.2抑郁判定方法對兩組患者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24個項目得分相加所得總分即為HAMD總評分。<7分無抑郁,≥7分有抑郁癥狀;其中7~16分輕度抑郁,17~23分中度抑郁,≥24分重度抑郁。在患者入院時,由同一名醫(yī)務人員測定并記錄。
1.3血漿HCY檢測方法患者入院后次日早晨7:00點取空腹靜脈血3 mL,置于抗凝管中;3 000 r/min離心10 min,去上清液留取血漿-80 ℃冰箱保存?zhèn)溆?。采用酶法測定血漿HCY水平,測定儀器為西門子ADVIA2400全自動免疫分析儀。參考值范圍為5~15 μmol/L。
2結果
2.1兩組抑郁發(fā)生率比較 SCI組抑郁發(fā)生率為25.8%(17/66)例,對照組為6.0%(3/50),P<0.05。不同梗死部位抑郁發(fā)生率小腦8.3%、大腦皮質11.5%、皮質下34.2%,皮質下梗死者抑郁發(fā)生率高于小腦及大腦皮質梗死者(P均<0.05)。
2.2不同抑郁程度SCI患者HAMD評分、血漿HCY比較隨著SCI患者抑郁程度增加, HAMD評分、血漿HCY升高 (P均<0.05)。見表1。
表1 不同抑郁程度SCI患者HAMD評分、
2.3SCI患者 HAMD評分與血漿HCY水平的關系 Pearson相關分析顯示,SCI伴抑郁患者血漿HCY水平與HAMD評分呈正相關(r=0.635,P<0.05)。
3討論
SCI是一種特殊的缺血性腦病,≥65歲人群發(fā)病率約28%[6]。SCI類似于腦梗死,多為單發(fā)小灶,位于深部腦組織靜區(qū),對運動功能影響較為輕微且進展緩慢。因存在側支代償,癥狀出現(xiàn)時間較晚且缺乏特異性,臨床上多誤診為腦供血不足或神經癥等。研究認為,SCI患者演變?yōu)橛邪Y狀性腦梗死的風險是普通人的10倍以上,診斷時多已發(fā)展為陳舊性腦梗死[7]。
老年人SCI后抑郁是常見的并發(fā)癥,但其發(fā)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梗死病灶使5-羥色胺(5-HT)能神經元、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元受到破壞并阻斷其通路,誘發(fā)抑郁狀態(tài);還可通過損壞腦組織,產生的超氧化物等衍生物損害海馬結構、額葉皮質下、基底節(jié)區(qū)神經纖維等大腦相應功能區(qū),而上述功能區(qū)均被視為引起抑郁發(fā)病的關鍵部位[8,9]。本研究結果顯示,老年SCI患者抑郁發(fā)生率為25.8%,與既往研究結果基本一致[10]。通過對梗死部位的分析發(fā)現(xiàn),皮質下梗死患者抑郁的發(fā)生率均明顯高于小腦、大腦皮質梗死 (P均<0.05)。其可能原因是皮質下的缺血性損傷可引起白質脫髓鞘,破壞與情緒相關邊緣系統(tǒng)的神經聯(lián)系;還可影響與5-HT相關神經遞質的合成,造成神經遞質的信息傳遞障礙[11]。
研究證實,HCY是與代謝因素無關的致動脈硬化預測因子,其血漿水平升高與心腦血管疾病密切相關[12~14]。同時,高HCY血癥對腦血管內皮細胞的毒性作用以及由此引發(fā)的神經細胞代謝障礙均與抑郁癥的發(fā)病有關[15]。本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抑郁程度增加,SCI患者HAMD評分、血漿HCY水平相應升高 (P均<0.05)。SCI伴抑郁患者血漿HCY水平與HAMD評分呈正相關,進一步證實老年SCI患者抑郁程度與血漿HCY水平相關。
總之,老年SCI患者抑郁的發(fā)生率明顯增加,且與血漿HCY水平關系密切,臨床上可根據(jù)梗死部位及血漿HCY水平為抑郁癥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和預防,有助于降低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改善患者預后。
參考文獻:
[1] 楊萬勇,譚澤鋒,辛秀峰,等.伴有無癥狀性腦梗死的首發(fā)急性腦梗死病因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4):3318-3320.
[2] 張媚,熊莉君,喻小紅.初發(fā)腦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白細胞介素-1β、腫瘤壞死因子-α水平與并發(fā)焦慮抑郁狀態(tài)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4,31(4):887-779.
[3] Quinn CT.Breakthrough: new guidance for silent cerebral ischemia and infarction in sickle cell disease[J].Hematology Am Soc Hematol Educ Program, 2014,2014:438-443.
[4] 洪雁,方芳. 352例腦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癥發(fā)生情況分析[J].山東醫(yī)藥,2013,53(10):58-59.
[5] Nabi H, Bochud M, Glaus J, et al.Association of serum homocysteine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results from a large population-based study[J].Psychoneuro endocrinology, 2013,38(10):2309-2318.
[6] 劉川,鄧字,趙悅琳.腦卒中后抑郁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7(33):3510-3511.
[7] 蒲傳強,郎森陽,吳衛(wèi)平.腦血管病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1:441.
[8] 朱風俊,王潤潤.腦梗死后抑郁與血漿同型半胱氨酸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12):52-54.
[9] 膽迎,趙玉軍. 老年缺血性腦卒中后卒中部位及時間與抑郁癥的關系[J]. 山東醫(yī)藥,2014,54(22):51-52.
[10] 田偉.無癥狀性腦梗死與抑郁狀態(tài)的關系研究[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5,19(8):1040-1041.
[11] 師寧,薛藝東,高曉嶸.腦卒中后抑郁與腦梗死部位及血漿同型半胱氨酸的關系[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2012,11(23):1851-1852.
[12] Towfighi A, Markovic D, Ovbiagele B. Pronounced assoeiation of elevated serum homocysteine with stroke in subgroups of individuals:a nationwide study[J].J Neurot Set, 2010,298(1-2):153-157.
[13] 金梅,陳方斌,施建安,等.抑郁癥共病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對照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4):487-489.
[14] 陳榮波,曾瓊,魏麗玲,等.無癥狀腦梗死患者胱抑素 C、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的相關性分析[J].中華腦血管病雜志,2013,7(1):382-383.
[15] 喬娟,趙后鋒,朱相華,等.抑郁癥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研究[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1):7-9.
(收稿日期:2015-06-20)
中圖分類號:R743.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2-266X(2016)10-0068-02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6.1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