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偉
(普洱市寧洱縣水務局水庫管理中心 云南 寧洱 665100)
水利工程施工中水土保持的技術措施
■李宏偉
(普洱市寧洱縣水務局水庫管理中心云南寧洱665100)
水利工程建設是農業(yè)經濟發(fā)展的命脈,也是確保農業(yè)穩(wěn)產、高產的重要基礎,但是水利工程施工的過程中會在一定程度上破壞周圍的水土資源,影響周圍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也不利于水利工程建設的安全性、穩(wěn)定性。為此,一定要高度重視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技術,維持水土的穩(wěn)定。本文主要介紹了水土流失現狀及其對水利施工的影響,針對水土流失原因提出了有效的水土保持技術措施。
水利施工水土保持技術
水利工程建設直接關系到我國的國計民生大計,對于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提高人們經濟生活條件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水土流失現象,為此非常有必要采取科學、有效的水土保持技術措施。水利施工中采用有效的水土保持技術可有效攔截水流中的泥沙,避免河流、水庫中淤積過多泥沙,這樣可有效提高水利工程綜合效益,延長水利工程使用期限。而且采用水土保持技術可防止土壤中有害物質不慎流進其他水流中,這樣可有效提高水體質量,有利于維持水體生態(tài)環(huán)境多樣性。其次,水利施工中采用水土保持技術可大大增強水利設施的抗旱能力以及抗洪能力,更好的發(fā)揮出水利工程的價值和功能。為此非常有必要進一步研究分析水利施工中水土保護技術措施。
根據相關調查研究表明,我國是世界上最嚴重的水土流失國家,水土流失的面積多達357.1萬km2,水土流失的面積較為廣泛。每個地區(qū)出現的水土流失問題不一,其中有649個縣城都面臨非常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區(qū)域位于黃河、長江流域的占到81.9%。水土流失不僅會對水資源的有效利用造成直接的影響,同時也會加大洪澇災害的發(fā)生風險,而且水土流失會大大減少可耕地面積,這樣就更加無法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糧食問題。其次,土壤被侵蝕的話,大江、大河中會流入大量泥沙,并且容易沉積在地勢較高或者地勢較緩的地方,這樣就會提高河床位置,容易發(fā)生洪澇災害。另外,水庫中匯入大量泥沙的話,會大大降低水庫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這樣不僅無法發(fā)揮出水庫防澇防旱的功能,同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縮短水庫使用壽命,甚至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發(fā)生潰壩、漫壩等災害。
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很容易侵蝕土壤,如果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所處的地域條件不一樣,土壤侵蝕情況也會存在較大差異。水利施工中導致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①損害了土壤之前的形態(tài)構造。水利工程開挖土方的過程中,會在一定程度上破壞土壤之前的形態(tài)和構造,影響原有土壤的酸堿平衡,降低土壤的自然均衡能力。久而久之,就會嚴重破壞之前土壤的整體蓄水能力以及抗侵蝕能力。假如碰到比較惡劣的天氣狀況,也會發(fā)生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②嚴重損壞地表植被。地表植被是第一道天然的防風固沙屏障,也是維護水土保持的重要基礎,但是開展水利工程建設施工后,會嚴重損害到地表植被,擴大地表的裸露面積,地表上會積壓大量被丟棄的廢土,這樣也會大大減弱地表的水力侵蝕能力、抗風能力以及抗壓能力等,進而容易發(fā)生水土流失。③破壞水資源循環(huán)系統(tǒng)。假如水利工程修建下的地表水和地面水無法形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就會降低土壤的各種能力,加快土壤沙化步伐,這樣也就會大大減弱土壤抗侵蝕能力,進而出現水土流失現象。
3.1管理措施
水利工程建設企業(yè)一定要樹立強烈的水土保護意識,而且在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應該樹立科學的生態(tài)保護理念,這樣才可以更好的實現科學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首先,應該不斷完善水利工程設計,設計師一定要尊重自然科學規(guī)律,盡可能減少棄沙、棄土數量,盡可能多選擇一些向外運輸路徑[1]。工程實際施工過程中,一定要選擇合理的施工技術、施工方式,不斷創(chuàng)新、改造施工技術,盡可能做到環(huán)保施工,而且應該積極落實水土措施。其次,施工管理人員一定要密切監(jiān)督、管理工程實際施工情況,確保工程施工質量,應該定期巡查干砌塊石護坡、排水溝以及集水溝等工程完成狀況,尤其是在雨季施工的話,一定要重點檢查排水溝、集水溝的施工情況,確保其暢通,一旦發(fā)現坍塌、崩塌或者變形等情況,一定要及時修復。
3.2工程防護手段
水利工程施工的過程中很容易破壞地表植被,有的時候可能還會改變河床的形態(tài)走向以及坡形等,為此非常有必要采取有效的工程防護措施。筆者認為,在工程開挖區(qū),應該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合理設置抗滑樁、擋土墻或者截排水溝等防護工程來預防泥石流、滑坡以及坡面水土流失等災害。實際施工過程中如果需要臨時征占林地、耕地,一定要加強水土流失的防護措施,一旦結束工程后應該及時復耕,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植物措施。對于渣場防治區(qū)、棄土區(qū)等區(qū)域,應該設置合適的擋渣墻,在迎水側頂面的地方應該設置馬道截水溝或者截水溝等,其次在背水面的坡腳處應該設置科學的臨時排水溝,這樣可有效避免水力會侵蝕棄土區(qū),從而使土壤保持器原有的基本特性。棄土工程完成后,應該在外圍修建一個臨時排水溝從而構建一個完整的坡面水系,促進土壤水資源的良好循環(huán)。
3.3植物措施
為了防治水利施工中水土流失現象,不僅需要采取有效的工程防護措施,同時應該采用水土植被被種植管理措施。水利工程實際施工過程中,或者完成水利工程建設后,一定要恢復原地貌耕地或者植被,進而確保原地防風固沙、保持水土、涵養(yǎng)水源以及保護農田等多重作用。其次,應該針對水利工程所在地區(qū)的自然特點以及水土保持目的選擇一些具有較強吸水力、根系比較發(fā)達的地表植被進行種植,迎春、銀杏或者雪松等植物都是比較好的選擇,這樣不僅可有效保持土壤肥力,同時也可以發(fā)揮出防風固沙的重要作用。另外,修建水利工程的過程中,可以選擇一些可再生、具有較強抗壓能力的植被進行種植[2]。比如,在棄土區(qū)可以選擇高羊茅、黑麥草以及三葉草等草種進行種植,這樣可有效防止土壤受到外界水力、風力等侵蝕,覆蓋保護棄土區(qū)土壤。
綜上所述,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一定要高度注重水土保持工作,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采用科學、合理的水土保持技術措施,盡可能減少水土流失,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出水利工程建設效益。
[1]商孟喜.水土保持措施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措施 [J].工程科技,2014-02-20.
[2]肖文.水利工程施工中水土保持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J].資源節(jié)約與環(huán)保,2014-08-25.
F407.9[文獻碼]B
1000-405X(2016)-9-4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