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秋月卓 睿
(1.廣西中醫(yī)藥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1;2.廣西桂林市中醫(yī)醫(yī)院,廣西 桂林 541002)
中醫(yī)外治法治療乳腺增生病現(xiàn)狀與進展
徐秋月1卓 睿2
(1.廣西中醫(yī)藥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1;2.廣西桂林市中醫(yī)醫(yī)院,廣西 桂林 541002)
從對乳腺增生病的認識、病因、病機、中醫(yī)藥治療方法的研究概況進行綜述,介紹近年來乳腺增生的中醫(yī)外治的現(xiàn)狀與中醫(yī)藥治療的研究進展,為中醫(yī)藥治療乳腺增生及防治乳腺癌提供依據(jù)。
乳腺增生;乳癖;中醫(yī)外治法
乳腺增生病是指乳腺小葉在成熟期或周期變化中生理性增生與復舊不全而造成的乳腺正常結構紊亂,是以乳房腫塊和疼痛為特征的既非腫瘤,又非炎癥的一種疾病[1]。該病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為婦女常見病、多發(fā)病,并具有一定的癌變率,約為 10%~20%,與健康婦女相比,乳腺增生患者發(fā)生乳癌的危險性機率高1.4~2.5倍[2]。
乳腺增生病的傳統(tǒng)治療是以現(xiàn)代醫(yī)學的內(nèi)分泌治療或手術治療[3],但因其療效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且容易復發(fā),因此被認可及接受程度很低。近年來中醫(yī)外法治療因其操作簡單、療程短、直達作用于病灶、見效快、經(jīng)濟便捷、毒副作用小等顯著優(yōu)勢而成為一個重要的治療方法,得到眾多醫(yī)生及患者的肯定?,F(xiàn)將近些年來中醫(yī)外治法治療乳腺增生病有關的臨床觀察文獻概括如下:
祖國醫(yī)學認為乳腺增生屬中醫(yī)“乳癖”“乳痞”等范疇。乳腺的病因病機醫(yī)家論述頗多,明清醫(yī)家闡述最為詳細,認為該病與肝、脾、腎三臟和沖任二脈有關,是本虛標實之癥,其本在腎臟和沖任二脈,其標在肝胃[4]。徐雅鵬[5]通過對現(xiàn)代醫(yī)家關于乳腺增生病因病機的觀點進行研究,各家認為乳腺增生除與肝郁氣滯、疏泄失司有關外,還與天葵的量與質(zhì)的變化,沖任調(diào)節(jié)失衡有關,并認為肝郁氣滯是重要病理環(huán)節(jié),淤血凝結是其發(fā)病機制,陽明胃熱是本病的主要病因。
2.1 針灸治療
呂輝[6]等采用腹針治療,選用中脘、下脘、氣海、關元等穴,以弱刺激為補,強刺激為瀉方法治療。結果有效率為84.4%,闡明了腹針在改善患者生存質(zhì)量、減輕患者疼痛方面療效較好。陳梅[7]等用針刺治療乳腺增生50例,選用屋翳、膻中、乳根、內(nèi)關、足三里、太沖或肩井、天宗、豐隆、三陰交、血海等穴,患者均取得較好效果。鄧君林[8]采用毫針普通刺法治療本病,取穴:膻中、足三里(雙側)、太沖(雙側)、陽陵泉(雙側),總有效率98%??傆^各家針刺治療乳腺增生病,多以疏肝理氣,消淤血散結為法,主要在胃經(jīng)、肝經(jīng)、膽經(jīng)上取穴。安淑芬[9]采用灸法治療肝郁氣滯型乳腺增生 23例。選取阿是穴、膻中,雙乳跟,雙天宗為艾灸穴位,在月經(jīng)前半個月治療,總有效率91.30%。闡明了艾灸能有效治療肝郁氣滯型增生,能有效減輕乳腺疼痛及腫塊癥狀等。楊海泉[10]采用隔姜灸膻中、屋翳、乳根、阿是穴,治療乳腺增生病,有效率 88%??v觀近年文獻,單純艾灸治療本病的研究較少,多采用艾灸療法聯(lián)合其他外治法一起使用較多。
2.2 聯(lián)合治療
李玉捷[11]等采用針刺結合刺絡放血方法,針刺患側屋翳、期門、乳根,膻中及雙側內(nèi)關、陽陵泉。刺絡放血取乳腺周圍及肘關節(jié)內(nèi)側面的小瘀絡,總有效率為 93.3%。張霞[12]采用刮痧刺絡拔罐法,選督脈、雙側天宗宗刮痧;血刺絡拔罐選膀胱經(jīng)第一、二側線TZ-T12段,總有效率86.67%。陳於虹[13]采用刮痧結合針刺法治療腺增生證30例。先用刮痧板在背部瀉刮啞門穴沿督脈至脊中穴,瀉刮天宗穴沿膀胱經(jīng)至胃俞,瀉刮風池穴經(jīng)肩井至肩峰;再用顫法刺激肩井、天宗,經(jīng)前:加瀉太沖,俠溪穴;經(jīng)后:加補刮三陰交至太溪,總有效率93.33%。彭桂平[14]等應用小針刀聯(lián)合艾灸治療該病35例,均在乳房壓痛最顯著的包塊上將針刀刺入病灶,然后連續(xù)切割3~5刀,同時艾灸膻中、乳根、肩井、少澤、期門穴,總有效率100%。熊文[15]觀察外敷中藥(主要成分為金銀花、大黃、黃連、黃柏、冰片、乳香等)配合光電離子治療儀治療乳腺增生60例,結果臨床治療有效率為98.33%,隨訪1 年內(nèi)復發(fā)率為 3.33%。陳永斌等[16]觀察中藥貼敷乳房并輔助紅外線的方法對治療乳腺增生100例,中藥貼敷(柴胡2Kg、香附2Kg、當歸2Kg、荔枝核2Kg、白芍2Kg、丹皮3Kg)輔助紅外線的治療方法,總有效率為96%。近10年,兩種外治方法聯(lián)合使用治療乳腺增生受到大多醫(yī)生青睞以及患者的接受。
2.3 中藥制劑外用治療
柴妤[17]等用舒乳散外用治療乳腺增生120例,總有效率95%。舒乳散主要由官桂10g,公丁香10g,生南星15g,生半夏15g,樟腦10g,山柰10g,威靈仙10g,白芥子10g,豬牙皂10g,白胡椒10g 組成。上藥共為細末,蜂蜜調(diào)和成膏外用。徐萌[18]等用經(jīng)前穴位貼治療乳腺增生156例,總要效率92.3%。經(jīng)前穴位貼主要由山梔子、白芥子、生南星、細辛、芒硝、生半夏組成。李偉澤等[19]觀察乳腺康凝膠膏劑(組成:三棱、延胡索、天葵子、香附、山慈菇、皂角刺、急性子、木鱉子、橘核、貓爪草等)治療乳腺增生180 例, 有效率為98.89%。乳腺康凝膠膏劑治療乳腺增生療效顯著,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且無不良反應,深受患者歡迎。周莉娜[20]用乳安凝膠膏劑(組成以以淫羊藿、延胡索、丁香、肉桂為主)外敷治療乳腺增生病59例,總有率為96.6%。劉世澤[21]觀察乳腺康貼劑(組成:元胡、天葵子、山慈菇、鳳仙子、香附、皂角、木鱉子、三棱、橘皮)通過乳房帖敷靶向治療乳腺增生85例,治愈率為82.35%,總有效率為100%。谷海龍等[22]觀察乳腺康貼劑(陜西天昊藥業(yè)科技有限公司)治療本病120例,總有效率為91.67%?;仡櫧?0年的有關文獻,在治療乳腺增生的中藥外用制劑研究相對缺乏,用于治療本病的乳霜、乳液、精油等產(chǎn)品更是鮮有,這是一個值得我們醫(yī)學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2.4 其他治療
白麗等[23]采用埋線法治療本病,以肩井、天宗、膻中、屋翳、乳根、足三里、三陰交為主穴,治療總有效率為98.7%。此療法在緩解乳痛的同時腫塊也逐漸縮小,但乳房腫塊的消散治療時間相對較長。周敏[24]采用穴位中藥離子導入治療本病,中藥離子劑為(公丁香、肉桂、莪術、青皮、乳香、全瓜蔞等),選穴屋翳穴、乳根、期門穴,總有效率78.84%。朱國香等[25]用耳穴貼壓法在患者一側耳朵上胸、乳腺、內(nèi)分泌、腦垂體、肝、卵巢、三焦、及胃穴貼用王不留行籽,結果表明耳穴貼壓治療乳腺增生癥的臨床效果良好。李素鳳[26]采用挑筋法治療乳腺增生,挑刺大椎、天宗(雙)、肩井(雙)、肝俞(雙),加上胸椎至肩胛部周圍壓痛點處及乳房腫塊局部穴,總有效率98%。李建等[27]采用推拿手法治療本病32例,痊愈率占65.6%,顯效率34.4%。郭智濤等[28]用觀察蜂房方外用治療乳腺增生90例,治療組采用蜂房方(炙蜂房、公丁香、蓽茇、細辛、生半夏等)研末調(diào)成糊狀外敷乳房,總有效率為97.8%。
乳腺增生為婦女常見病、多發(fā)病,部分增生有癌變的可能?,F(xiàn)代生活工作節(jié)奏加快、精神壓力增大、飲食結構的改變等因素都影響該病的發(fā)病率。西醫(yī)治療本病多以激素藥物為主,不良反應多,療效不確切;手術治療因乳房創(chuàng)傷影響美觀,且復發(fā)率高,則更不宜患者接受。中醫(yī)藥療法治療乳腺增生癥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各種中醫(yī)藥療法相互配合治療得到越來越多醫(yī)生的應用,如:針刺配合刮痧,針灸并用,中藥外敷配合理療,中藥內(nèi)服配合中藥敷貼等,這些配合療法在消除乳痛、消散腫塊方面有確切的療效,為患者提供了新的更多元化的治療方法。中醫(yī)藥療法治療乳腺增生的方法多樣化,多種療法配合使用靈活多變,效果明顯,但是中藥外用制劑卻相對缺乏,用于治療本病的乳霜、乳液、精油等產(chǎn)品的科學研究相對欠缺,目前尚無一種中藥外用乳霜、乳液、精油上市。隨著對中醫(yī)外治療方面開發(fā)的重視,中藥乳霜、乳液、精油等外用產(chǎn)品實驗研究將引領中醫(yī)藥療法機理探索的更上一層樓,為乳腺增生的病因病機、治療方法提供更多更有用的臨床依據(jù),為患者提供更實惠,更便捷的治療方法。
[1] 趙樂.乳腺增生病“肝腎同治”法與HPA及HPO軸內(nèi)在相關性的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4.
[2] 谷麗艷,易佳麗,樊延宏,等.中醫(yī)藥療法治療乳腺增生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16(1):173-176.
[3] 霍艷丹,劉穎.乳腺增生的臨床治療近況[J].光明中醫(yī),2015, 30(11):2486-2489.
[4] 董華英,王偉,吳誠義.乳腺增生病古代文獻探析[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5,13(3):5-7.
[5] 徐雅鵬.中藥治療乳腺增生理論及治療研究近況[J].河北醫(yī)藥,2015,37(12):1873.
[6] 呂輝,周煒,李然偉,等.腹針治療乳腺增生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雜志,2013,33(9):843-846.
[7] 陳梅,楊宏偉,戴然.針刺治療乳腺增生病 50例[J].中國民間療法,2015,23(5):10-11.
[8] 鄧林君.針刺治療乳腺增生癥50例療效觀察[J].湖南中醫(yī)雜志,2015,05,31(6):83-84.
[9] 安淑芬.灸法治療肝郁氣滯型乳腺增臨床觀察[D].遼寧:遼寧中醫(yī)藥大學,2012.
[10] 楊海泉,隔姜灸治療乳腺增生病63例療效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09,18(6):71.
[11] 李玉婕,駱悠,樊莉.針刺結合刺絡放血治療乳腺增生癥 30例[J].中醫(yī)針灸,2015,35(12):1251.
[12] 張霞.刮痧結合刺絡拔罐治療氣滯血瘀型乳癖的臨床觀察[D].廣州: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3.
[13] 陳於虹.刮痧結合針刺法治療肝郁氣滯證乳腺增生病的療效觀察[D].廣州: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4.
[14] 彭桂平,鐘舒春.小針刀聯(lián)合艾灸治療乳腺增生癥35例[J].福建中醫(yī)藥,2014,45(5):45.
[15] 熊文. 外敷中藥配合光電離子治療儀治療乳腺增生60例臨床觀察[J].中國依序新,2013,10(34):134-135.
[16] 陳永斌,董玉華,張慕華,等.中藥貼敷輔助紅外線治療乳腺增生的療效觀察[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5,21(5):663-665.
[17] 柴妤,卓睿,丘萍.舒乳散外用治療乳腺增生病臨床研究[J].四川中醫(yī),2013,31(7):88-89.
[18] 徐萌,凌文津.院制經(jīng)前穴貼治療肝郁氣滯型乳腺增生病156例[J].大眾科技,2016,18(1):79-80.
[19] 李澤偉,劉世澤,崔竹玲,等.乳腺康凝膠膏劑治療乳腺增生臨床研究[J].中醫(yī)學報,2015,8(30):1218-1220.
[20] 周莉娜.乳安凝膠膏劑外敷治療乳腺增生病的臨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
[21] 劉世澤,師湘月,李偉澤,等.乳腺康貼劑治療乳腺增生臨床效果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3,53(34):38-39.
[22] 谷海龍,金明杰.乳腺康貼劑治療乳腺增生臨床應用探討[J].臨床醫(yī)藥文獻雜志,2014,1(9):1517-1518.
[23] 白麗,路佳鳳,劉群群.穴位埋線治療乳腺增生病 80例[J].中國針灸,2015,35(增刊1):25-26.
[24] 周敏.穴位中藥離子導入治療乳腺增生病的療效評價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4.
[25] 朱國香,吳曉萍,高雅文,等. 耳穴貼壓時長對乳腺增生癥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5,18(19): 2357.
[26] 李素鳳.針挑治療乳腺增生病的臨床研究[D].南寧:廣西中醫(yī)學院,2009.
[27] 李健,張雪嶺,曲怡. 推拿疏肝理氣法治療乳腺增生臨床觀察[J].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6(4):310-312.
[28] 郭志濤,黃映飛,李雪真,等.蜂房方外用治療乳腺增生 90例臨床觀察[J].醫(yī)護論壇,2010,2(17):149.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ternal treatment to treat disease of mammary gland hyperplasia
It review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 disease from the understanding, etiology,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method and introduced the progress of the pathogenesis research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n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 disease in recent years, providing the basis for the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breast hyperplasia and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 breast lumps; TCM therapy
R655
A
1008-1151(2016)09-0062-02
2016-08-12
徐秋月(1988-),廣西桂林人,廣西中醫(yī)藥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醫(yī)外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