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實驗小學丁 超
?
一個都不能少
山東省青島市實驗小學丁超
開學兩周后,當五(4)中隊的隊員們從假期的興奮趨于平靜時,他們發(fā)現(xiàn)中隊里活潑愛笑的小亮一直沒來學校上學。出國了?轉學了?還是……怎么連個招呼都不打?在大家的再三追問下,我不得已說出真相,小亮同學患了白血病,暫時休學了。
得知小亮住院的消息,隊員們買了水果、鮮花、玩具,還帶著善款一同來到青島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卻被攔在了病房外。這讓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看望同伴獻愛心為什么還被拒絕了?
我忽然意識到,隊員們有關愛他人的熱心,卻沒掌握關愛他人的方法。于是,我抓住這一教育契機,結合《少先隊活動課程指導綱要(試行)》五年級“爭當美德小達人”:日行一善活動,培養(yǎng)隊員們正確關愛他人的意識和情感,恰當?shù)乇磉_關愛,決定開展一次幫助小亮的關愛行動。隊員們都說:“對!讓我們的小伙伴一個都不少?!?/p>
輔導員為隊員們讀小亮來信
為什么獻愛心還會遭拒絕?帶著這個疑惑,隊員們決定從走訪調查開始。
有的隊員通過查閱書籍、上網搜索,了解了白血病的基本情況,如此高的死亡率讓他們感到震驚。有的隊員走訪了小亮的主治醫(yī)生。宋醫(yī)生告訴大家,大部分白血病患兒由于長期的隔離、化療以及無數(shù)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搶救,對生命已經失去了信心,孤獨、失望和病痛讓他們心灰意冷。
小亮媽媽的一段話,更讓隊員們知道了自己的冒失:“亮亮住院后,情緒一直很低落,不愛講話。你們來看望他我特別高興,但是我擔心看到你們自由活潑的樣子他會更加難受,而且他的免疫力很低,必須隔離,這么多人在病房里是很危險的?!?/p>
隊員們驚嘆,原來自己差一點就把雪中送炭變成了雪上加霜!不正確的關愛非但不能幫助小伙伴,還有可能造成心靈的傷害??磥慝I愛心也要有方法、講技巧。
我適時啟發(fā)隊員:“身體上的疼痛我們代替不了他,捐款也是杯水車薪,小亮最需要的是什么呢?”
“信心、陪伴和希望!”隊員們在討論后得出了答案。他們決心用行動讓小亮知道,五(4)中隊和他在一起,中隊里始終有他的位置——一個都不能少!
隊員們到醫(yī)院探望小亮
經過頭腦風暴,大家確立了行動方案。第一小隊率先向心理老師求助,如何能正確、有效地幫助小亮重拾對生命的信心,點燃他對生活的希望。第二小隊請來宋醫(yī)生做指導,分析白血病的病因,尋找發(fā)現(xiàn)和白血病兒童接觸時需要注意的問題。第三小隊籌備成立了“蜂巢”愛心服務團,統(tǒng)一協(xié)調組織關愛小亮的活動。第四小隊提出白血病在孩子們當中發(fā)病率這么高,不但要學會關愛他人,更應該學會保護自己。
于是,大家分頭行動,用自己的微關愛溫暖了小亮的心田:微生活——通過和小亮微信互動,給他講小笑話和勵志小故事;微精彩——定時告訴小亮中隊里發(fā)生的新鮮事;微創(chuàng)作——親手制作繪畫、手工藝品等小制作送給小亮,鼓勵他早日康復。
漸漸地,隊員們的關愛行動也讓小亮發(fā)生了變化。最讓大家欣喜的是在微信中大家看到了小亮發(fā)來的自拍笑臉。這笑臉更激勵著隊員們堅定、快樂地行動著,他們一直期盼著小亮早日回家。小亮媽媽在給隊員們的信中寫道:“孩子們,有你們真好!”
宋醫(yī)生告訴大家:小亮的病情趨于穩(wěn)定,現(xiàn)在的他很配合治療。你們的幫助和堅持給了小亮求生的意志和希望。
在行動中,隊員們還發(fā)現(xiàn)需要關愛幫助的不僅僅是小亮一人。于是,在大隊委的號召下,隊員們在學校微信公眾號中發(fā)起了“蜂巢”愛心服務團招募,關愛的種子像雨后春筍般,在校園里迅速成長起來。隊員們將自己的攝影、書法、繪畫、手工作品拿來拍賣,籌集善款。大家還通過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向“心愿直通車”“微塵”“綠飄帶”等公益活動發(fā)出倡議,號召更多的人日行一善、奉獻愛心,溫暖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隊員們還親手制作了心愿卡,上面記錄著他們通過參與活動總結出來的關愛秘笈和自護秘笈,并在卡片背面印上“蜂巢”公益活動的二維碼,讓每個人都做傳播美德的“種子”。隊員們也在活動中,得到了屬于自己“美德種子章”。
點的把握。輔導員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在眾多的活動契機中找到最具有教育意義的點。在本次活動中,我抓住隊員們的情緒,迅速行動,讓活動落地開花。
題的突破??催^很多活動課,大都從認知層面來選題,因為易于突破,但心理層面、情緒層面的選題,少之又少,怕有爭議。白血病患兒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為避免傷害,隊員們和我才有了新媒體、小秘笈這樣的小創(chuàng)意,為尋求隊課突破找到了出口。
情的寫照。細心的輔導員可以發(fā)現(xiàn),每個環(huán)節(jié)中隊員們的表情都在不斷變換,這是隊員們經歷活動的情緒記錄,也是隊員們的成長過程。
愛的升華。我與隊員們共同經歷著“知道關愛—學會關愛—表達關愛—傳播關愛”的階梯式成長,讓關愛的本領內于心,踐于行。
(責任編輯趙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