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縉的故事
解縉小時候,天資聰慧,機(jī)智過人,拿手戲是對“對子”,且反應(yīng)快。
解縉家對面有一山翠竹,有一年春節(jié),父親要他寫一副春聯(lián)貼在門上。解縉靈機(jī)一動,旋即寫好春聯(lián):門對千竿竹,家藏萬卷書。橫批:耕讀人家。春聯(lián)貼好后,被當(dāng)?shù)匾回斨骺吹?,心想對面竹山本是自家產(chǎn)業(yè),干他家何事?有錢就任性,財主雇人將一山翠竹連夜砍光。翌日,解縉開門不見一山翠竹,猜出其中緣由,便回屋拿筆在春聯(lián)上添了兩個字,變成了“門對千竿竹短,家藏萬卷書長”。財主見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讓人把山翻了個遍,連竹根都刨走了。財主原本就想開春后將竹山改作茶山,沒想到解縉以竹山為題貼春聯(lián),正好撞到了“槍口”上,于是提前動工。其目的是與解縉較勁,以此來羞辱解縉,好讓解家重貼春聯(lián),而換春聯(lián)是不吉利的事情。清晨起來,解縉見對面一山新土,連竹根都沒了,略作思考后,他在春聯(lián)上再添兩個字,變成了七字聯(lián):門對千竿竹短無,家藏萬卷書長有。財主看后,徹底傻眼了!
解縉通過發(fā)奮讀書,后來出人頭地,在朝廷為官,深得皇上賞識。他的才學(xué)卻招來同僚妒忌。朝廷規(guī)定,上朝文官需穿綠色制服、武官穿紅色制服。一日上朝,一武官瞧解縉不順眼,上前挑釁,指著解縉說:“出水蛤蟆著綠襖?!苯饪N脫口而答:“落湯蝦子穿紅袍。”武官將解縉比作出水蛤蟆,但還是活物,而解縉將武官喻為落湯蝦子,則是被煮熟的食物。武官落得個自討沒趣,灰溜溜地走了。
解縉的故事,在民間流傳不衰,自然也摻雜了后世許多講故事之人的臨場發(fā)揮和演繹,暗合不少民間機(jī)智。在歷史長河中,解縉并無特別的建樹,僅為皇帝弄臣,屬御用文人和“東方朔”式的人物。但他的機(jī)敏智慧能達(dá)到民間口口相傳的境地,著實不易,也算得上一個千古奇才吧!
(謝蓄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