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豆豆和妞妞在書里發(fā)現(xiàn)一個怪模怪樣的字,寶典爺爺伸頭一看,原來是古代的“城”字。
他告訴孩子們,“城”最早指的是城池。城池有高大的城墻和寬闊的護城河,可以阻擋敵人進攻。為了加深孩子們的理解,寶典爺爺決定帶他們去博物館一探究竟。
古時候,居住在城里的人要保護自己的家園,不僅靠高大的城墻和深深的護城河,還需要很多武器。
看完武器,展廳里的兩件青銅器引起了妞妞的注意。青銅器上刻著一些字,記錄了最早建立城市時,北京被叫作燕都與薊都等信息。
走進北京城池的仿古展廳,豆豆發(fā)現(xiàn)原來古代北京的內城有九個城門,九個城門各有用途,不同的門進出不同功用的車。
豆豆還發(fā)現(xiàn),古代老百姓進城可不容易,他們只能進到外城和內城,進不了皇城和宮城。而且人們進出城時間還有限制:城門下午五點就要關閉了,直到第二天早上七點才會開啟。
正在玩鬧間,細心的妞妞發(fā)現(xiàn),城磚上刻有文字,她仔細看了看,其中一個上面隱約寫著“燒磚人李右四”。
天快黑了,探秘北京城池的活動也結束了,但是博物館里關于城池的故事和典故還有很多,豆豆他們約好下次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