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你們喜歡京劇嗎?能說出哪些京劇名人的名字呢?今天我們要一起認識的這位京劇名人,他不僅是我國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京?。┐硇詡鞒腥?,也是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最小的兒子,梅派京劇的重要傳承人。他便是人稱“小梅郎”的梅葆玖先生。
瞧,這位儒雅的老人,便是梅葆玖先生。他1934年3月29日出生于上海,10歲開始學藝,13歲便正式登臺演出,18歲與父親梅蘭芳同臺,有很多為大家津津樂道的代表作,比如《霸王別姬》《貴妃醉酒》《穆桂英掛帥》等,為梅派京劇的傳承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意外的“接班人”
說到梅葆玖為什么會走上京劇表演這條路,很多人可能會認為,他出生在京劇世家,從小受到父親的影響,所以天生就該走這條路。其實梅蘭芳最初選定的傳承人并不是他,而且他最初的志向也并非唱京劇?!叭绻麤]有白喉流行,我可能和四哥、五哥一樣,做我想做的工程師了。”梅葆玖曾這樣說。
梅派傳承有一個特別的要求,那就是“漂亮”,在梅蘭芳的幾個孩子中,梅蘭芳最初相中和重點培養(yǎng)的是三子梅葆琪。梅葆琪不僅很有京劇天賦,而且與梅蘭芳非常神似??上У氖牵@個天生的好苗子,卻在8歲時被白喉病奪去了生命。
三哥過世后,梅葆玖因為外形條件最符合男旦要求,成為了父親的培養(yǎng)對象。在他10歲時,父親便讓他試演了《三娘教子》中的薛倚哥,梅葆玖不僅嗓子好,而且扮相臺風都非常不錯。為了培養(yǎng)梅葆玖,梅蘭芳請了很多名師來教他京劇、昆曲……起初,梅葆玖學戲需要老師盯,因為比起學京劇,他更愛搗鼓自己喜歡的無線電、飛機模型等。后來,他逐漸學得了很多京劇知識,開始登臺演出。18歲時,他與父親同臺演出,并跟隨父親四處巡演。有了這樣的歷練,梅葆玖學到了很多梅派真?zhèn)?,唱腔越來越圓潤,扮相、臺風也越來越好,不少人稱他為“小梅郎”。1961年,梅蘭芳去世后,年僅27歲的他挑起了弘揚梅派京劇的重擔。將梅派京劇傳承下去,成了他的使命,也成了他的責任。
超前的“革新家”
梅葆玖繼承父親的衣缽后,便一直致力于弘揚梅派京劇藝術。他向父親的琴師請教,結合自己所學,用心領悟梅派精髓,將梅派京劇學到了家。舞臺上的他演繹人生的悲歡離合,塑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霸王別姬》《穆桂英掛帥》……一個個經典曲目,讓人們記住了他這個“小梅郎”,也記住了梅派藝術。
對于如何更好地發(fā)展梅派京劇,梅葆玖有自己獨到的想法。父親一直教導他,繼承傳統(tǒng)的同時,也要不斷創(chuàng)新,于是這種“革新”思維一直影響著他。對于梅派藝術,他并不是簡單傳承,而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不斷去加入一些新鮮元素。他認為京劇是中國最早的流行音樂,不應僅把它當作國寶、國粹供起來,而要將它自身的潛力挖掘出來。
京劇中,演員往往有很多手勢,能展現(xiàn)人物的情感等。梅葆玖有次看到太原晉祠中的侍女像時,由塑像生發(fā)靈感,創(chuàng)造出了很多優(yōu)美的旦角手勢,讓梅派表演越發(fā)賞心悅目。除此之外,他還尋求高科技與傳統(tǒng)京劇的結合。音響、燈光、活動舞臺、管弦樂……這些屬于現(xiàn)代的元素,他都試圖加入到京劇當中。這是非常大膽的嘗試。
對于這種革新,梅葆玖說:“京劇也要配合現(xiàn)在的大潮流,要與時俱進,可以汲取好的東西來為我所用,武裝自己,讓它更豐富,更可看,更美,把京劇推向一個更高的水平?!?/p>
他的這個嘗試是成功的,2004年,他與流行音樂公司“太合麥田”合作交響樂京劇專輯,打破了人們對于京劇的刻板印象,讓京劇變得魅力十足。
謙和的紳士
除了在舞臺上傳承梅派京劇外,梅葆玖也從生活的方方面面,向人們展示梅派精神。梅派藝術非常中正平和、內斂含蓄、意境典雅,這種梅派精神被他融入到了自己的一言一行中。
梅葆玖收了40多位弟子,為徒弟說戲、把場、謝幕,他總是親力親為。如果徒弟不懂,他會不厭其煩地一遍遍講解。如果徒弟有匯報演出,他只要沒有其他安排就一定會前往。到了現(xiàn)場,他不是坐在臺下觀看,而是從徒弟化裝開始,就在后臺幫忙整理衣服和裝束。徒弟上臺后,他就站在臺簾旁邊看。演完后,他會西裝一整,上臺謝幕。面對臺下的掌聲,他總會欠身,雙手合十,表示感謝。
平易近人、寬容謙和、不急不躁,這是梅葆玖留給眾人的印象。據(jù)京劇表演藝術家葉少蘭回憶,有一次,梅葆玖在吉祥劇院演出他的代表劇目《鳳還巢》,其中最精彩的一幕是他在紅帳子里“撩帳子”,但由于工作人員的失誤,紅帳子倒了,梅葆玖扮演的角色直接就出現(xiàn)在了舞臺上,把“驚艷亮相”給攪了。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失誤,可是下臺后,梅葆玖只是對工作人員輕輕地說:“這次出問題了要記住,下次就不會再犯了。”
對于每個人,不管是鄰居、親朋還是陌生人,他都用心去對待。有次,梅葆玖去首都機場洗手間,被清潔工老大爺認出來了。老大爺欣喜地要跟他合影。梅葆玖欣然接受了,他鄭重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西裝,然后才筆挺地站在那里與老大爺合影。
而對藝術,他總是要求非常嚴格,追求完美。每次演出,梅葆玖總會提前到場,然后認真準備自己的妝容,一筆一畫,非常細致,不落下一個細節(jié)。旦角由男子來唱,對于聲音的要求非常高,沒有好嗓子肯定唱不出來,所以梅葆玖總喜歡在上臺前吃一小口蘋果,因為蘋果有潤嗓的功能。
這些細節(jié)看似不起眼,卻透露了他對品質的追求和他自身的修養(yǎng)。他不僅帶給大家魅力無窮的京劇藝術,更把梅派精神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他用一生兌現(xiàn)了對父親的承諾:將梅派京劇發(fā)揚光大。
狂熱的汽車“發(fā)燒友”與愛貓人士
你們肯定猜不到,這樣一位儒雅的京劇大師,還是個狂熱的汽車“發(fā)燒友”。梅葆玖年輕時,父母害怕他出事,禁止他考駕照。父母離世后,近50歲的梅葆玖才去考了駕照,而且考的是可以駕駛卡車的駕照。
學車時天氣非常炎熱,梅葆玖就光著膀子練習。正好一位老太太經過,認出了他,就笑著說:“昨兒還看見你在電視里演穆桂英呢,今兒怎么就光著膀子開車啦?”梅葆玖風趣地回答:“昨兒個是小媳婦,今兒是大老爺們!”
直到75歲,梅葆玖還習慣開車上下班。
梅葆玖還是一位愛貓人士,除了自己家養(yǎng)貓外,他還喂養(yǎng)了大量的流浪貓,每月在貓糧上就得花很多錢。有一段時間,梅葆玖家的院子里聚集了一百多只流浪貓。由于貓的數(shù)量太多了,他最后不得已雇了輛卡車,把一些貓拉到郊外放生。他調侃:“貓到了地方肯定不愿意,城市戶口變農村戶口了?!?/p>
就是這樣一位愛京劇、愛生活、謙和有禮的老人,一生致力于梅派京劇的傳承。2016年4月25日,梅葆玖先生永遠離開了我們,但他留給我們的卻是永存的梅派藝術和梅派精神。他是大家永不會忘的“小梅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