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迅
宿州市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安徽宿州,234000
?
試論地市臺新聞記者職業(yè)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
——學習習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講話有感
何家迅
宿州市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安徽宿州,234000
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新聞輿論工作者能力素質的要求,地市臺針對一些記者能力弱,存在浮躁、應付的心態(tài),圍繞職責使命、提高覺悟和勇于擔當?shù)闹黝},著力強化新聞觀明方向,提升能耐善發(fā)聲,準確定位求實效,通過“學講話提素質出精品”補“短板”,深入一線察實情,不斷提高記者精準發(fā)力的能力水平。以此,促使一線記者以激情之心關注、用冷靜之筆記錄,采寫出精品力作,彰顯主流媒體優(yōu)勢,奏響最強音。
地市臺;新聞觀;精準發(fā)力;最強音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要求黨的新聞工作者“必須從黨的工作全局出發(fā)把握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視、工作上精準有力”[1]。正是從對新聞輿論工作的科學定位和新聞工作者肩負的職責使命考量,習近平提出了“要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牢牢堅持正確輿論導向;要提高業(yè)務能力,勤學習、多鍛煉”[2]。習近平的講話引起了廣大新聞工作者的強烈反響,大家普遍認為,要承擔起這個職責使命,就必須強化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夯實思想根基;繼續(xù)堅持“三貼近”(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深化“走轉改”(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克服工作中的浮躁、應付心態(tài);解決“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問題[3-5]。在當前媒體格局發(fā)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下,作為地市臺記者,上接省、中央,下聯(lián)縣區(qū)、鎮(zhèn)鄉(xiāng),處在中心位置,具備上傳下達、熟悉本地各種資源的獨特優(yōu)勢,精準發(fā)力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更應該按新聞傳播規(guī)律辦事,進一步吃透上級精神,摸準社情民意,找準發(fā)力點,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要轉作風改文風,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6]。宿州市廣播電視臺(下稱宿州臺)結合講話精神,開展“學講話提素質出精品”活動,以履行職責使命為目標,以融合創(chuàng)新為牽引,以創(chuàng)先爭優(yōu)為抓手,強化陣地意識,勇于盡責擔當,堅持苦練“內功”,有效提升了記者的整體素質和能力,部分欄目的節(jié)目質量明顯提高,外宣工作連續(xù)處在全省地市臺“第一方陣”,充分彰顯了精準發(fā)力的能耐。
如今,受眾每天被國內外五花八門的信息所圍繞,尤其是當前,我國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qū),矛盾迭出,而在人們價值取向多元化、精神需求逐漸提高的消費語境下,這就要求記者政治敏感性比以往更強。宿州臺針對一些年輕記者認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100多年前的理論,已經(jīng)過時了的模糊認識,開展集中學、專題講、專家授課、資深記者談體會、座談交流等,使記者在學思踐悟活動中對新形勢下堅持和強化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深刻認識到習近平講話精神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中國化,是新形勢下新聞工作的明燈。地市臺記者身處新聞戰(zhàn)線最前沿,能否遵循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關系到能否尊重新聞傳播規(guī)律,關系到新聞工作的守正求真,關系到新聞輿論的政治導向。
1.1 把握基本概念,指導實踐
讓記者真正明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新聞領域的方法論和認識論,然而它又與時俱進,在新聞輿論工作中具有科學性、實踐性和意識形態(tài)性。在社會深度變革的新形勢下,黨的媒體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描述新聞現(xiàn)象,探究新聞規(guī)律。
1.2 把握本質要義,體現(xiàn)立場
讓記者真正理解新聞是新近發(fā)生的廣大群眾欲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實的報道,作為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新聞輿論必須與黨同頻共振,必須為民服務,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習近平強調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實質就是堅持黨性原則、人民性原則、真實性原則相統(tǒng)一。
1.3 把握方向,體現(xiàn)價值
讓記者真正懂得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新聞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一貫要求。從黨的十六大以來的“三貼近”到“走轉改”,再到“八項規(guī)定”,無不要求黨的媒體一切報道必須面向基層、貼近一線、源于現(xiàn)場。記者惟有在常態(tài)化轉作風中回應民眾關切,聚焦報道亮點,豐富呈現(xiàn)形式,創(chuàng)新新聞表達,才能充分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價值取向。
2015年12月24日,一篇《宿州一小學要求受助貧困生出錢請吃飯》[7]的報道迅速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輿論一片嘩然。安徽《市場星報》記者說:“最低兩萬,如果他們不同意我就發(fā)稿?!盵8]在這里記者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顯然在他們的腦海中“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已蕩然無存了。
提高新聞輿論工作者業(yè)務能力是習總書記對媒體人的殷切期望。當前,傳播的新聞很多,但真正能傳得開、記得住、叫得響的很少,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更是鳳毛麟角,造成這樣的原因與記者心浮氣躁、沉不下去密切相關。
宿州臺從事一線采訪的有30多名記者,新聞專業(yè)出身的不足50%,特別是近幾年招聘過來的年輕人,有外語專業(yè)、工商專業(yè)、財會專業(yè)等,他們該如何轉變角色呢?在日常工作中,大家的學習方法和途徑可以多樣化:學習書本、掌握理論;幫教學習、掌握技巧;現(xiàn)場練兵,逐步提升。試問平時有誰還能夠每天潛下心來讀一讀新聞專著或一本專業(yè)類雜志呢?知識儲備不足,就會導致本領“恐慌”;能力不足,遇到重大新聞發(fā)生時不能精準發(fā)力,自然就感染不了觀眾。在單位常會發(fā)現(xiàn)有的記者寫的稿件新聞要素缺失、領導職務張冠李戴、題材類似,有的甚至把上一年的稿件調出來,換上今年的日期和人名,更為奇葩的是有的記者不深入一線采訪,在網(wǎng)上“套”新聞成為家常便飯,等等。
作為地市臺記者,就要善于深入基層找“活魚”、抓“活魚”。實踐使記者感悟到,找“活魚”,前提是“沉底”,只有俯下身、沉下心,赤腳走在田埂上,才能及時發(fā)現(xiàn)正能量的新鮮事。同時要練就霧里看花的“眼功”。因此,記者應善于從群眾可歌可泣的勞動實踐中“嗅”出新聞眼,擷取“閃光點”,即時“刨”出最有價值的新聞,捕捉到主流媒體欄目所需要的“活魚”,唱響主旋律。
滿足受眾對信息的需求是記者的職責所系。這就要求記者必須有判斷力,也就是說,記者要善于做好信息的搜集、篩選工作。這種處理不在于信息的新,而在于信息的信;不在于信息的多,而在于信息的新;不在于信息的時,而在于信息的勢;不在于信息的果,而在于信息的因;不在于信息的理,而在于信息的情。作為地市臺記者,要在講好“普通話”的前提下講好“地方話”,全力講好“宿州故事”。“要抓住時機、把握節(jié)奏、講究策略,從“時、度、效”著力,體現(xiàn)時度效要求”[9]。這是習近平對新聞輿論引導工作精髓和核心的高度提煉。
所說的時,就是時效快、時機準,注重把握最佳時機,什么樣的新聞在第一時間搶發(fā),什么樣問題在后續(xù)跟蹤報道,都要有精準的時間限制,不拖延更不能超前。2002年3月21日,宿州臺播發(fā)的一條新聞:植樹,“根”在哪里?值得一提的是這條新聞還榮獲安徽省廣電新聞獎一等獎[10]。該新聞講述的是:蕭縣官橋鎮(zhèn)在植樹造林中弄虛作假、糊弄領導、勞民傷財?shù)氖虑?。這種形式主義嚴重地違反了市政府關于植樹造林“四不栽”的規(guī)定。當時的背景是各地都處在檢查驗收階段。記者以強烈的責任心克服了重重困難,當天把這一條新聞發(fā)了出去,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及時采取了非常措施,避免了各縣區(qū)出現(xiàn)類似事件。后來,記者又對官橋鎮(zhèn)重新返工整治以及各縣區(qū)嚴把造林質量關作了連續(xù)跟蹤報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所說的度,就是要注重量變質變關系,什么樣的新聞報道一次、什么的問題跟蹤報道、什么樣的專題淡化報道、什么樣的問題必須強化報道等,也就是說,要把握好分寸和火候。2009年8月,宿州臺《深度730》欄目與市環(huán)保部門配合,作了一期《留給宿州的沉重思考——市環(huán)保暗訪組查污紀實》的大型專題片,報道了宿州市各縣區(qū)化工、皮革、造紙、食品加工等企業(yè)偷排污水的違法行為。播出前,分管此項工作的市領導前來審看,感到問題嚴重,又專門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作了匯報。市領導當即決定:暫緩播出,當作內參片觀看。于是,在第二天全市環(huán)保工作大會上播放了此片。此次會議與以往會議不同的是:參會的四大班子領導、各縣區(qū)負責人以及企業(yè)老總表情凝重,會場靜極了。主要領導看后說,這是觸目驚心??!宿州市要干凈的GDP!于是,宿州市自2009年8月至2010年1月,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環(huán)保風暴行動”[11]。后來,記者又跟蹤報道了實施環(huán)保風暴的情況,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給予的評價是:宿州臺記者胸有大局觀念,精準發(fā)力,為黨委政府分憂解愁,后續(xù)跟蹤報道時機恰到好處,讓人民看到了希望。
所說的效,就是要注重輿論引導的效果,既要回應社會關切,又要善于引導觀眾認識問題的真相,這樣才能取得好效應。2013年是宿州市房屋征遷攻堅年,舊城改造工程涉及到居民房屋拆遷的切身利益,自工程啟動以來,不斷出現(xiàn)群眾上訪事件,耗費了市區(qū)領導的大量時間和精力。在這樣的背景下,記者作了一期《宿城東關街道房屋征遷為何這么順》的專題節(jié)目,講述的是,宿城東關街道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改善服務態(tài)度、用足用活政策、辦事公開透明、公平公正,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征遷戶簽署協(xié)議達96%以上。同時也在節(jié)目中反映了有的街道在房屋征遷過程中存在政策不透明、優(yōu)親厚友、暗箱操作等問題。這期節(jié)目播出后,上下反映良好。為此,市區(qū)兩級政府還在東關街道召開了現(xiàn)場觀摩調度會,借鑒東關街道的經(jīng)驗和做法。效,就是以體現(xiàn)公信力為指向,充分發(fā)揮輿論在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中的建設性作用;就是既能及時把黨和政府的聲音準確地傳給群眾,又能把群眾的心聲及時反映給黨和政府,重在解決問題。
做好新聞報道的“時度效”不是簡單的事情,需要提升記者的判斷力,也就是說,對一個問題看得準不準,應有相當?shù)乃枷胝嗡刭|、大局意識和專業(yè)水平,只有這樣,記者才能精準發(fā)力。因此,上級新聞主管部門要重視記者職業(yè)能力建設,落實新聞報道的時度效。例如,同是一篇報道,如何搶在第一時間發(fā)聲、如何把握火候、怎樣寫得有深度,這就是能力問題。有些報道寫得膚淺、深度不夠,不僅達不到效果,還會失去觀眾。
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上把傳統(tǒng)的新聞宣傳工作改稱為新聞輿論工作。從“宣傳”到“輿論”,雖只是的一詞之變,但折射出重大的思維變革。
第一,更加重視兩個輿論場。從過去“我講你聽、我打你通”半導體式的單向的官方宣傳,延伸到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各類輿情范圍,這實際上是更加重視兩個輿論場。
第二,更加重視新聞輿論內容本身。過去的新聞工作在意的是渠道和平臺建設,總認為掌握了渠道和平臺,就掌握了輿論。但在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渠道和平臺已經(jīng)失去了控制作用,任何公民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機,就是一個渠道和平臺。這一新提法,實際上就是更加重視輿論內容。
第三,更加尊重傳播規(guī)律。從“宣傳”向“輿論”的轉變,表明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應該更加順應傳播規(guī)律,從輿情的源頭即民眾思想方面尋找靈感與方法。這一轉變,客觀上決定未來的民情會得到更多關注。
當前,微信平臺成為一塊重要的輿論陣地,記者需要充分利用這一渠道,把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使命履行好。海量的信息中,魚龍混雜;多元的價值觀里,暗潮洶涌;懷抱著各種目的的傳播者想盡一切辦法爭奪受眾。在這樣的輿論“江湖”中,要履職盡責,做好工作,難度不小。
其一,有價值的內容,未必人人愿聽愿看??鬃討汛б欢亲哟髮W問,周游列國十多載,卻幾乎無人理睬,這說明不但要“貨”好,還要說得好,才能真正作到引領導向,服務大局。
其二,成風化人,就是在人的頭腦里搞建設。在網(wǎng)絡輿論場中,總是“拆臺”容易“搭臺”難。只有沉心靜氣,本著久久為功的心態(tài)去“蓋大樓”,才能最終達到成風化人、凝心聚力的目的。
其三,在眾聲喧嘩的輿論場中,理性往往成為一種稀缺“資源”。這既為虛假信息提供了傳播土壤,也給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沉渣提供了容身之所。
記者如果不全身心捕捉有價值、觀眾感興趣的信息,不去搶占新聞傳播高地,那么就有可能失去主流媒體應有的陣地。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一些沒有新聞價值的會議新聞、領導活動的宣傳均被當作新聞充斥于電視熒屏,占據(jù)了電視新聞的很大篇幅。而觀眾關注和急切想了解的一些新聞卻得不到及時而有效的報道,有時報道了,也是草草了事,不能深入人心,導致觀眾流失。有的記者不是去挖掘新聞,而是去制造、導演新聞,尤其是先進人物的典型報道,往往是按照采訪單位給的事跡材料照“葫蘆畫瓢”,撿到籃子里便是菜,這樣的宣傳報道怎么會有感召力呢?因此,記者必須著力錘煉專業(yè)技能,提高履職水平,既要上接天線,又要下接地氣,學會站在天安門上看問題,站在田間地頭找感覺。在報道中,宣傳味不能太濃,不要把新聞報道寫成宣傳報道,尤其在報道中少說官話、套話、空話,多講些能為觀眾解決問題管用的話。
作為地市臺主流媒體的記者有較多的機會獲取新聞線索,理應謀好稿、出精品;隨著新媒體的迅猛發(fā)展,各種信息鋪天蓋地充斥在人們的視野中,記者不能為迎合觀眾而“失向”、不能因盲目介入而“失準”、不能為轟動效應而“失真”,把時度效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作到謀定而后動,強化報道內容的“精準”意識,增強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把傳統(tǒng)媒體的“穩(wěn)”與“準”和新媒體的“快”與“活”結合起來,主動亮劍、自信表達,在多元中立主導,做好“定音錘”,只有這樣,才能唱響主流媒體的最強音,不辜負總書記的厚望。
[1]李斌,霍小光.習近平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EB/OL].[2016-08-26].http://home.china.com.cn
[2]習總書記在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講了啥? 16條干貨全看懂[EB/OL].[2016-08-26].http://news.southcn.com/
[3]劉欽濤.濟南新聞輿論戰(zhàn)線熱議習總書記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講話[N].濟南日報,2016-02-21(01)
[4]匡春林.長沙組織學習習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N].長沙晚報:2016-03-18(01)
[5]王婷,方力,董穎.浙江省廣大新聞輿論工作者認真學習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N].浙江日報,2016-02-22(01)
[6]魏天舒.要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J].紅旗文稿,2016(5):39-39
[7]宿州一小學要求受助貧困生出錢請吃飯[EB/OL].[2016-08-26].http://new.ahwang.cn/
[8]黃輝.安徽宿州宋廟小學“要求受助貧困生出錢請吃飯”調查[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16-01-09(03)
[9]安徽廣播電視獎作品選[C]//安徽省廣播電影電視局.合肥:安徽省廣播電視學會,2002:130-132
[10]宿州市開展環(huán)保風暴行動 集中整治環(huán)境污染[EB/OL].[2016-08-26].http://www.ahrtv.cn/news/sytem/2009/08/14/000158323.shtml
(責任編輯:劉小陽)
2016-08-28
何家迅(1966-),安徽泗縣人,記者,編輯,主要研究方向:新聞學。
10.3969/j.issn.1673-2006.2016.11.013
G214.2
A
1673-2006(2016)11-00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