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興寧市華僑中學 彭 強
?
如何培養(yǎng)學生化學實驗興趣
文興寧市華僑中學彭強
在分別講解了糖類、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水和無機鹽的功能后,我與學生共同討論了各種營養(yǎng)物質的缺乏可能產生的后果。學生根據日常生活知識和生活經驗結合課本知識展開討論,對營養(yǎng)物質的功能和缺乏可能產生的后果就越來越清楚了,同時也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例如,討論“補鈣、補鐵、補鋅、補充氨基酸”等問題。全體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討論。學生掌握了各種營養(yǎng)物質的功能和缺乏可能產生的后果之后,我接著講解了各營養(yǎng)成分在食物中的大致分布情況,使學生知道在哪些食物中可以得到所需營養(yǎng)物質,從而明白了應養(yǎng)成合理膳食、均衡營養(yǎng)的重要作用。
對于一些營養(yǎng)物質的鑒別,可重點選擇來自于日常生活的淀粉、葡萄糖、蛋白質等三種成分的鑒別。我先以用米湯寫信傳送秘密情報的視頻引入,調動了學生的興趣。然后,用淀粉配制的溶液在一張白紙上寫了“秘密”兩個字,自然晾干,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無字跡),再用噴壺把配好的碘液噴到白紙上。這時候,奇跡出現了,學生清楚地看到了白紙上出現的字,從而熟記了淀粉的簡易鑒別方法。接下來,我迅速演示了葡萄糖和蛋白質(灼燒)的鑒別,實驗效果非常明顯。學生在愉快的動手實驗中輕松掌握了知識。
針對現階段學生親身探究實驗少,驗證實驗多的情況,我們應該盡量將驗證性和演示性的實驗改為探究性的實驗。在實驗教學課程的安排中,盡可能更多地安排探究性實驗,讓學生在不知道實驗結果的情況下,經過教師的指導,自己進行探索和研究。
例如,在“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氧氣和氮氣的用途教學中,聯(lián)系學生喜愛的膨化食品的包裝袋中氣體成分讓學生進行探索和研究:1.為何要在包裝食品時充入氣體?作用是什么?2.猜想氣體成分是什么?3.初步驗證的方法和現象是什么?從而得出結論。
事實上這樣的例子教材中很多,用深紅色的花瓣或蘿卜皮等為原料制酸堿指示劑,來探究日常生活中的醋、檸檬汁、蘇打水、肥皂水、食鹽等溶液的酸堿性問題;用雞蛋殼代替典型的化學藥品檢驗碳酸鹽;皮蛋制作主要原料的探究等等。這些問題把課堂擴大了,學生不僅可以運用學過的知識解釋、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且培養(yǎng)和增強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能力。當然,教師還可以帶著學生走出課堂,親身實踐,學生在更開放的空間自由探索。
在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讓學生廣泛接觸社會生活,運用已學的知識解析生活中的現象、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對其中與化學有關的現象進行分析討論,提出自己的見解。
例如,為了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學生實驗中,我們給出了二氧化錳、雙氧水、木炭、細鐵絲、澄清石灰水、火柴、漏斗、導氣管、燒杯、小試管、酒精燈等儀器,但是沒有廣口瓶和橡皮塞,要求學生用給定儀器和藥品制取氧氣。開始學生紛紛要求增加大試管、橡皮塞、鐵架臺等儀器,后來,我們要求學生用給定的儀器進行探索性實驗,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討論與實驗,很快就有學生利用現有的儀器設計裝置,制得了氧氣,并檢驗了氧氣的性質。從而,鞏固了學生的化學知識和提高了學生實驗能力。
在化學實驗課堂上,學生會出現種種錯誤。即便是教師事先在課堂上已經“千叮嚀,萬囑咐”了,卻還是無法避免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遇到問題。
有時候,在學生的作業(yè)和試卷中,我們看到學生的答題非常標準,對于題目中各個實驗的操作要點,也能夠流利地回答上來。但是一到了實驗課堂上,當學生真正地自己開始動手操作時,就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懂得“紙上談兵”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要能夠獨立完成實驗過程。
總之,作為教師,我們還是應當在實驗課前,詳細地講解操作要點,有時候還需要做些示范性的操作。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掌握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讓學生能夠獨立完成化學實驗。
責任編輯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