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茜
淮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安徽淮北,235000
黎族蛙紋圖飾的審美特征探析
孫茜
淮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安徽淮北,235000
海南黎族是海南島上特有的少數民族,早在商周之際就已開始在海南島繁衍生息,他們在歷史的長河中形成了獨特的民族審美文化。蛙紋是海南黎族的重要紋飾,是黎族人民共同崇拜的圖騰對象之一,本文主要從黎族的蛙紋圖飾探討黎族人民的審美心理特征。
蛙紋;黎族;審美特征
蛙紋是黎族人民的重要紋飾之一,五大方言的社會生活均有青蛙形象,蛙紋圖飾廣泛出現在婦女紋身、織錦、筒裙、皮鼓、銅鼓、水缸等生產生活用具的各個方面,是出現次數最多的一種紋樣圖飾。黎族人們對蛙的深厚感情有著濃厚的宗教意義,黎族崇拜蛙可以追溯到“百越”地區(qū),百越族系分布在長江以南,崇蛙習俗也普遍存在于南方地區(qū),壯族尤為突出。蛙紋出現的很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大量出現在陶器上。仰韶文化時期的彩陶就已經有蛙紋圖案,在馬家窯類型的彩陶上,既有對蛙跳躍姿態(tài)的寫實表現, 又有抽象意味的描繪,可見蛙紋出現的時代之早。蛙紋是中國母系氏族社會繼魚紋之后的第二種基本紋樣。蛙紋在黎族圖案紋樣中占據如此重要地位與黎族人民特有的審美心理密不可分,黎族蛙紋圖飾的審美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自然崇拜是把自然界中具有偉大能力的生命、物象等加以崇拜,其出現于新石器時代,是最原始的宗教形式。在原始社會時期,生產力極端低下,生存環(huán)境險惡,黎族先民對自然的恐懼與敬畏滲透到社會生活中的各個方面,他們認為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是自然賜予的,認為萬物都有靈魂,“萬物有靈”衍生出來的自然崇拜讓他們對自然界中種種物象充滿敬畏,他們將自然界中的物象描繪到生活中,通過簡化、變形與夸張反映到婦女紋身、織錦圖案、銅鼓等生產生活中,這些物象包括日月星辰、飛禽走獸、花草魚蟲等。
青蛙作為大自然中的一員在很早之前,人們就能將青蛙與雨水聯系到一起,“蛙能卜雨”意識是社會發(fā)展到農耕時代的產物,雨水直接關系到農作物的生長狀況,關系到一年的收成。青蛙對天氣的變化異常敏感,通過蛙鳴聲音的變化可以預測雨水情況。先民誤以為蛙叫可以引起天氣的變化,從而對蛙產生了崇拜心理。海南島上的黎族主要分布在海南省的中南部地區(qū),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海南島四面環(huán)海,地處熱帶,緯度低,有明顯的雨旱季之分,降雨主要集中在夏秋季節(jié),大雨、暴雨次數多、強度大。所以水災對黎族先民產生巨大威脅。黎族先民對這種災難性的自然現象無法理解,也無力抵抗,便將求生的希望寄托在某種神秘的力量上,讓自身和族群得到庇護與保佑。青蛙是水生動物,不怕水,飽受水災之苦的黎族先民便視蛙為神物,對蛙產生崇拜。蛙在黎族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有著重要地位,寄托了他們對大自然的崇敬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蛙圖騰是南方各民族中影響較大的圖騰之一,黎族的蛙崇拜也是源于“萬物有靈”觀念,黎族先民對青蛙如此崇拜跟青蛙強大的繁殖能力有直接關系,青蛙多卵多子,繁殖能力強大,而且青蛙肚腹部渾圓,跟孕婦的腹部相似。因此,蛙紋成為生殖崇拜的重要象征。
黎錦蛙紋也充分表達出青蛙強大的繁殖能力。圖1表現的是蛙紋的整體形象,圖中將主體青蛙放在一個大的菱形框內,內部呈現小的菱形紋樣,以此象征受孕婦女的腹部。圖2表現的是青蛙的生育過程。青蛙的生殖過程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抱對,即雄蛙趴在雌蛙身上,雖不是在交配,但這種現象與人類交配行為相似,將青蛙抱對的習性運用到黎錦中,也是黎族人民對生殖過程的崇拜。圖3的主體蛙紋的周圍會添加小型的簡化蛙紋,這也是最常出現的蛙紋之一,稱為“母子紋”。圖2中的抱對蛙周圍也分布了簡化的蛙紋,都是他們表現青蛙強大的生殖能力手法之一。圖4中的主體蛙紋周圍分布著許多點,這些點出現在青蛙四周相信是有其特殊含義的,青蛙多卵,用點來表示青蛙的卵一方面表現出青蛙強大的繁殖能力,另一方面也包含著黎族蛙紋圖示蘊含著的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
圖1 整體蛙紋
圖2 生育蛙紋
圖3 母子蛙紋
圖4 多卵蛙紋
“人形紋”也是黎族織錦和刺繡中主要的紋樣之一, 其實這是典型的 “蛙人合體紋”,黎錦中人形紋與蛙紋是分不開的。祁慶富教授指出:黎錦紋樣中的絕大多數“人紋”實際是“蛙人紋”?!巴苋思y”是人與青蛙的結合產生出的紋樣,包括組公紋,都是由蛙紋演變而來,如圖5,五大方言具有代表性的蛙紋與人形紋,它們都在基本的菱形框架內再抽象夸張和變形。黎族古老的蛙崇拜表達他們對生命的熱愛與贊美,表現著祈求神靈給予他們多子多孫的祝福。
圖5 五大方言具有代表性的蛙紋和人形紋
圖案的形式美法則,是圖案形式美的基本規(guī)律,由圖案的造型、構圖、色彩三部分組合而成的一種美的法則。蛙紋圖案的構成法則也是如此,主要反映在黎族織錦、婦女筒裙上。
3.1 變化與統(tǒng)一
變化與統(tǒng)一又稱多樣與統(tǒng)一,是形式美法則的基本規(guī)律。變化是指圖案的各組成部分有差異,通常采用對比手段造成視覺上的跳躍;統(tǒng)一是指圖案的各個組成部分有內在聯系,目的是達成和諧。
黎錦中蛙紋圖案的變化與統(tǒng)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黎族蛙紋造型中的變化主要體現在蛙紋形狀的大與小、長與短、線條的粗與細等。這些變化因素是在統(tǒng)一的前提下,針對圖案突出的表現這些因素。黎族蛙紋構圖的變化主要體現在蛙紋形體的主與次、大與小、動與靜及不同方向等變化。黎族蛙紋色彩的變化主要體現在明與暗、冷與暖、純與灰的變化上。如圖6,單看其中一只蛙紋,有線條長與短、粗與細的造型變化,整體上看它們有顏色的變化,紅與綠構成對比,但它們又統(tǒng)一于一個大的整體,蛙紋大小一致、構圖排布整齊,將變化與統(tǒng)一運用的靈活自如。圖7中的母子蛙紋也是在整體分布齊整,蛙紋大小一致的前提下有顏色的變化,每只母蛙下面有只簡化為菱形的小蛙,與母蛙構成大與小的對比。圖6、圖7在內部出現變化,但整體構圖又十分統(tǒng)一。
圖6 單體蛙紋組合
圖7 變化后的母子蛙紋
3.2 對稱與均衡
對稱與均衡是不同類型的穩(wěn)定形式,對稱是均衡的特例,是等形等量的,支點和視覺中心位于對稱軸上,有較好的視覺平衡,對稱的形態(tài)在視覺上有均勻、安定、整齊、協(xié)調的樸素美感。均衡不是物理上力的平衡,而是根據形象的大小、輕重、色彩等視覺元素的分布來達到視覺上的平衡。黎族蛙紋在視覺上多采用對稱的方式,視覺上有整齊、協(xié)調的樸素美感如圖6、圖7,均衡則體現在相似單元的上下或左右反復,圖3中的蛙紋則是相似單元的上下反復,整體上也達到了均衡之美。
3.3 條理與反復
條理與反復是構成秩序美的重要方法之一,反復的應用是圖案藝術特有的表現形式。條理是對事物有規(guī)律、有秩序的組織與安排。反復是指相同或相似的形態(tài)有規(guī)律地重復排列,給人齊整、單純的美感。黎錦蛙紋圖案條理單純,形成的圖案嚴整、莊重,將蛙紋有規(guī)律的重復排列,給人單純明朗的視覺美感。如圖2圖3。
線條及其顏色的變化是黎錦和婦女紋身中的基本元素,在黎族審美文化中占據重要地位。線在平面構成中起著重要作用,不同的線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有很強的心理暗示作用。線善于表現動和靜、直線表現靜,具有穩(wěn)定、力度的特點。水平線平和、寂靜;垂直線有一種崇高之感;斜線則有運動、速度感;直線還有粗細之分,粗直線厚重、沉穩(wěn),細直線給人尖銳、纖細的感覺;曲線富有女性化的特征,具有豐滿、柔軟、優(yōu)雅之感;幾何曲線有對稱、秩序、規(guī)整的美。
黎族的蛙紋經歷了由具象到抽象過渡的過程,海南大學的孫海蘭,焦勇勤在《黎錦蛙紋生殖崇拜研究》一文中將黎錦蛙紋大體分為三種:具象蛙紋(圖8)、變形化蛙紋(圖9)、簡化蛙紋(圖10)。具象蛙紋呈現出蛙的基本特征,身體呈菱形,上肢短小、下肢粗壯、有蛙蹼。具象蛙紋抓住青蛙的整體形象特征,用最簡單的方式去表現,形象感強、活潑生動。變化型蛙紋在菱形體的基礎上通過夸張、變形局部來表現青蛙的整體形象,夸張放大頭部或蹼部,側重線條化表達,保持了青蛙的基本姿態(tài),但外形已發(fā)生較大改變。簡化蛙紋主要是在變形化蛙紋的基礎上將蛙紋抽象簡化,用十分簡約的線條表現出來,抽象感強。
蛙紋在黎錦上的菱形化風格最終形成蛙紋的菱形基調,這種數量龐大的菱形幾何蛙紋整體上看都十分簡約,線條多用直線、斜線、垂線,或是簡單的線條勾勒出輪廓后填充內部,或是線條直接勾勒出蛙的輪廓。蛙紋整體的風格展現出的是黎族人民審美簡約化偏好,用簡單明快的方式表現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與向往。
圖8 具象蛙紋
圖9 變形化蛙紋
圖10 簡化蛙紋
黎族蛙紋圖飾的審美特征離不開黎族先民生活的自然環(huán)境、生產生活方式以及特有文化特征。蛙紋圖飾的背后展現的是黎族人民對大自然的敬畏,對生命的崇敬與贊美,對美獨特的感知與理解以及對未來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與向往。
[1]王學萍.中國黎族[M].民族出版社,2004.
[2]邢關英.中國各民族原始宗教資料集成—黎族卷[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3]孫海蘭,焦勇勤.黎錦蛙紋生殖崇拜研究[J].海南大學學報,2010-04第2期.
[4]祁慶福,馬曉景.黎錦織錦蛙紋紋樣的人類學闡釋[J].藝術探索,2005-01.
[5]王沫.淺析海南黎族蛙圖騰崇拜的象征意義[J].視像,2011-06
[6]王踐.南方少數民族文化中的蛙紋圖飾[J].銅仁學院學報,2009-11第6期.
[7]鞠斐. 機杼精工 大美無言[D].南京藝術學院碩士論文,2011-04.
[8]孫紹先 歐陽潔. 黎錦蛙崇拜探源[J].新東方,2008-09.
本文系基金: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項目,皖北地區(qū)民間戲曲服飾藝術研究,編號SK2016A0802。
孫茜/1989年生/女/湖北漢川人/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