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心門診
chensun0605@sina.com問:我的孩子6歲多,據老師反映,他在課堂上坐不住,喜歡自言自語,經常逗弄其他小朋友,甚至離開座位。帶他參加興趣班的學習,我們也發(fā)現他的注意力很不集中,特別好動,不過老師教的內容他都能說出來。請問,孩子坐不住、特別好動怎么辦?如何引導他才好?
答:孩子與孩子之間的差別是很大的,有的孩子比較安靜,而有的孩子活動量特別大,精力比較旺盛,不過他在生活適應和學習上沒有什么困難,這說明他具有好動的氣質。頑皮、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是他認識世界、了解世界、學習知識的必要過程。一方面,孩子的學習是一種模仿式的學習,好奇心會驅使他去看、去摸、去拆裝東西。另一方面,孩子的興趣點也容易轉移。所以,對于頑皮、好動的孩子,應不斷地將玩具或學習內容的花樣翻新,從而吸引他的注意力。此外,家長要多陪孩子做游戲和參加戶外活動,滿足他好動的需求,使他過剩的精力能夠發(fā)泄出來。
lirunjia2012@163.com問:我的孩子4歲多,不能接受別人比自己強。比如,他經常要求和我們比賽穿衣服,如果我們穿得稍快一點兒,他就不依不饒,特別生氣。再比如,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戲,他也經常說自己是第一名,別人比他表現得更好,他就鬧著說不玩了,甚至直接搞破壞。雖然孩子大多爭強好勝,但是他的表現似乎有點兒過了。請問,這種情況如何處理才好?
答:孩子在感情上有一些脆弱,如果家長總是哄著他、順著他,他就更不能面對失敗和挫折,嚴重的還會發(fā)展到難以適應社會。對于這樣的孩子,家長應該尋找機會鍛煉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比如向孩子講述自己的生活經驗、成長經驗(特別是經歷的失敗和挫折),也可以“制造”一些小小的挫折來鍛煉孩子。當孩子表現出脆弱的一面時,家長不要失去耐心,對孩子大發(fā)脾氣。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就會逐漸學會面對失敗和挫折了。
qianqianwm@126.com問:我的女兒快4歲了,上小班兩個月后才擺脫了分離焦慮。看到她的情緒逐漸穩(wěn)定下來后,我們帶她參加了一些興趣班的試聽,她最終選擇了舞蹈班。不過,試聽課是家長和孩子一起上的,而正式上課并不允許家長在場,結果每次她都哭鬧著不進教室,老師沒辦法,只能讓我們陪著她上課。請問,這種情況如何處理才好?
答:從家長的描述來看,孩子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非常差,這是由她自身的氣質特點所決定的。家長應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來理解她、適應她,而不要強迫她,否則只會適得其反。家長也要給孩子足夠的適應時間,要有計劃地、有意識地讓她逐漸學會獨立面對。只有在感到安全、自在的情況下,她才能脫離家長的陪伴。此外,讓孩子多接觸各種環(huán)境,也對提高適應能力有所幫助。
lianglihan375@163.com問:我的孩子4歲多,最近為了爭搶拼插玩具,他動手打了其他小朋友,結果老師對他采取了限時隔離的方法,而我們也在回家后給他講道理,但是效果不太明顯。請問,這種情況如何處理才好?
答:攻擊行為在孩子身上相當普遍,只不過有的表現比較明顯,有的較少表現出來。如果孩子犯錯誤時總是被家長打,他也會表現出較強的攻擊性。建議家長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加以改善:首先,讓他意識到打人的孩子是不會交上好朋友的。其次,對受欺負的一方表示關心和同情,這是對孩子無聲的批評,可能比直接訓斥他一番更有效,而罰他獨自呆在某處也會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再次,當看到他與別人玩得很好或正在幫助別人的時候,要抓緊機會大力表揚。最后,教他換一種方式應對不如意的事情。
(本期應診專家姚燕濱)
編輯李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