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廣亮
?
家庭倫理研究領域的新成果《馬克思恩格斯家庭倫理思想及其當代價值》評介
陳廣亮
(南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湖南衡陽421001)
摘要:當代中國在家庭建設上雖然已經(jīng)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由于中國的家庭發(fā)展整體上仍處于由傳統(tǒng)家庭向現(xiàn)代家庭的蛻變中,如何更好地推進當代中國的家庭建設,是探究家庭建設的基礎性和前沿性課題。南華大學張紅艷教授的新著《馬克思恩格斯家庭倫理思想及其當代價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系統(tǒng)地和初步深入地以探究馬克思、恩格斯家庭倫理思想切入當代中國家庭倫理思想的開創(chuàng)之作,具有馬克思、恩格斯家庭倫理學理論研究的補白效用。
關鍵詞:家庭倫理研究《馬克思恩格斯家庭倫理思想及其當代價值》評介
作為轉向現(xiàn)代社會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如何實現(xiàn)由傳統(tǒng)家庭蛻變成現(xiàn)代家庭是一國或地區(qū)建成現(xiàn)代社會的一個必要關節(jié)。當代中國在家庭建設上雖然已經(jīng)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由于中國的家庭發(fā)展整體上仍處于由傳統(tǒng)家庭向現(xiàn)代家庭的蛻變中,不僅根屬傳統(tǒng)家庭的婚姻包辦、家庭專制等家庭問題并未徹底消弭,而且伴隨向現(xiàn)代家庭的轉型,家庭空巢、兒童留守、婚姻拜金、同性相戀等家庭問題也是層出不窮,如何更好地推進當代中國的家庭建設,尤其如何以馬克思主義的家庭倫理觀從潛在的人文力角度指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家庭建設,這是探究家庭建設的基礎性和前沿性課題。南華大學張紅艷教授的新著《馬克思恩格斯家庭倫理思想及其當代價值》(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7月出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系統(tǒng)地和初步深入地以探究馬克思、恩格斯家庭倫理思想切入當代中國家庭倫理思想的開創(chuàng)之作,具有馬克思、恩格斯家庭倫理學理論研究的補白效用。
《馬克思恩格斯家庭倫理思想及其當代價值》一書共6章,30萬余字。作者通過大量的文獻研究,科學、專業(yè)地廓清了家庭、家庭倫理的內涵,系統(tǒng)地梳理了馬克思、恩格斯家庭倫理思想的形成背景、形成過程、主要內容、秉具的基本特點,分析了馬克思、恩格斯家庭倫理思想的世界影響,最后就怎樣以馬克思、恩格斯的家庭倫理觀指引當代中國的家庭倫理建設,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就該書研究內容具體而言,主要體現(xiàn)于四個方面。
第一,探究了家庭倫理的概念,分析、比較了家庭倫理范疇與社會倫理、家庭道德等范疇之間的相互關系。家庭倫理指稱的是組成家庭的成員在愛情、婚姻、父母如何對待子女、子女如何贍養(yǎng)父母等方面遵守的行為規(guī)則。有家才會有基于家庭的道德文化。家是什么?它是怎樣來的?張著認為,馬克思恩格斯的家庭觀堅持家庭就是人生產(chǎn)自身的組織,作為社會生產(chǎn)的兩種基本形式之一,家是社會生產(chǎn)發(fā)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chǎn)物。基于家之上的家庭倫理就是“規(guī)定調整家庭人倫關系所應遵循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guī)范……它根植于社會實踐之中,依賴于一定的社會生產(chǎn)方式,受社會經(jīng)濟、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制約,同其他社會意識形態(tài)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并反作用于社會存在?!保?](P36)它的實質是關于家庭關系的道德哲學。家庭倫理的歷史演進大約經(jīng)歷了群婚制時代的萌芽、偶婚制時代的初步形成、一夫一妻制時代的正式形成。其中一夫一妻制時代的家庭倫理又經(jīng)歷了奴隸社會的等級家庭倫理、封建社會的宗法家庭倫理、資本主義的契約家庭倫理,進而最終達到共產(chǎn)主義的平等家庭倫理。就家庭倫理與社會倫理的關系而言,家庭倫理是社會倫理形成與發(fā)展的基礎,社會倫理是家庭倫理的擴展與升華;家庭倫理規(guī)范的是家庭中人與人之間的秩序,是從家庭單位上調整人的自然關系與社會關系,譬如敬朋睦鄰、尊長愛幼,因而它不僅是社會倫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作為一種特殊的“倫理實體”,是社會倫理的縮寫,社會倫理則是家庭倫理的輻射和放大。家庭倫理與家庭道德既相互依存,家庭倫理是家庭道德的哲理化,家庭道德則是家庭倫理的世俗化,家庭倫理指導家庭道德,家庭道德豐富家庭倫理,也相互區(qū)別,家庭倫理是以哲學的視野規(guī)范家庭關系,具有方向指引和價值導向性,家庭道德則是調整家庭關系的具體行為規(guī)范,主要是思想教化和行為合范。
第二,詳實地探究了馬克思恩格斯家庭倫理思想的形成背景、形成過程、主要內容和秉具的基本特點。作為無產(chǎn)階級家庭倫理思想反映的馬克思恩格斯家庭倫理思想,其形成背景既有現(xiàn)實中馬克思恩格斯本人自小所受的自由而人道的家庭文化熏陶、對資本主義社會異化的批判、尋求對資本主義拜金性家庭倫理的替代思考,也有理論上對歐洲上古希臘古樸式家庭倫理、近代文藝復興時人道主義家庭倫理、宗教改革運動時反禁欲的家庭倫理的批判性吸收,特別是德國古典哲學家倡導的家庭倫理(康德倡導的契約式家庭倫理、黑格爾“實體性”家庭倫理、費爾巴哈“人本論”家庭倫理)和空想社會主義推崇的家庭倫理(譬如圣西門的實業(yè)制下普遍幸福的家庭倫理、歐文的婚姻自主家庭倫理等)則是馬克思恩格斯家庭倫理思想形成的直接理論來源。就馬克思恩格斯家庭倫理思想的形成過程而言,大約經(jīng)歷了萌芽階段、形成階段和成熟豐富階段。《論離婚法草案》和《啟示錄》分別代表了馬克思和恩格斯家庭倫理思想萌芽階段的認識。在馬克思恩格斯家庭倫理思想的形成階段,他們已經(jīng)逐步意識到兩性關系是人基于自然性的倫理要求,譬如馬克思直陳到,“人對人的直接的、自然的關系是男人對婦女的關系?!保?](P184)男女愛情是人基于合理情欲的道德操守,家庭是社會有機體的細胞組織,“家庭起初是唯一的社會關系,后來,當需要的增長生產(chǎn)了新的社會關系而人口的增多又產(chǎn)生了新的需要的時候,這種家庭便成為從屬關系了?!保?](P532)
在馬克思恩格斯家庭倫理思想的成熟豐富階段,他們則清楚地認識到,婚姻的實質是人在特定關系中的自由,結婚的道德條件是確保人在婚姻生活中解放,離婚的法律確定則體現(xiàn)了人之婚姻的倫理本質。就馬克思恩格斯家庭倫理思想的基本內容而言,主要包括形構家庭倫理的前提認識、家庭倫理的本質認識、家庭倫理的一般規(guī)律認識。社會生產(chǎn)內含的除物質生產(chǎn)外的人自身的生產(chǎn)、基于勞動實踐和附屬一定社會關系的人之本質、人對解放的終極價值訴求構成家庭倫理形成的前提;關于家庭倫理的本質,性愛與血緣造就家庭倫理的自然基礎、責任和傳承是家庭倫理的根本屬性、自由與平等是家庭倫理的價值取向、經(jīng)濟關系是家庭倫理的重要基礎;家庭倫理隨生產(chǎn)方式發(fā)展而發(fā)展、隨社會文明進步而進步、在傳承與交流中創(chuàng)新則是家庭倫理動態(tài)存在的基本規(guī)律。馬克思恩格斯家庭倫理思想秉具的基本特點則主要體現(xiàn)為主體性、實踐性、批判性和科學性。
第三,概略地梳理了馬克思恩格斯家庭倫理思想的世界影響。馬克思恩格斯家庭倫理思想的出現(xiàn),不僅對西方發(fā)達國家弱化基督教家庭倫理禁錮、興起女性主義運動與婦女解放運動有重要的思想支撐作用,而且宏觀引領了蘇維埃俄國消除封建的宗法制家庭倫理、倡興有愛情的家庭倫理、開啟以男女平等為核心的家庭倫理建設,并且,對亞非拉的印度、埃及、巴西等發(fā)展中國家摧毀落后的封建家庭倫理束縛、建設現(xiàn)代家庭倫理,馬克思恩格斯家庭倫理思想也有積極的思想啟示作用。譬如按照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成立的巴西共產(chǎn)黨一經(jīng)誕生,即在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宣傳男女平等、一夫一妻等馬克思倡導的現(xiàn)代家庭倫理觀念。在馬克思恩格斯家庭倫理思想對近現(xiàn)代中國的家庭倫理建設影響上,它間接地熏染了中國家庭倫理由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的轉向,為中國化的毛澤東家庭倫理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家庭倫理思想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先天思想養(yǎng)分。
第四,給出了作者關于怎樣以馬克思恩格斯家庭倫理思想服務當代中國家庭倫理建設的現(xiàn)實建議。針對當代中國在社會轉型時期家庭倫理建設上遭遇的一些倫理困境問題,譬如由情感和親情淡化引致的家庭人倫關系邊緣化、自由主義致使家庭倫理價值異化、極端個人主義導致家庭道德責任淡化,作者認為其癥結一是社會政治變革掀翻了傳統(tǒng)家庭倫理卻尚未全方位、系統(tǒng)有步驟地建構起現(xiàn)代家庭倫理;二是家庭道德觀念波動是社會轉型時期不可避免的陣痛;三源于家庭倫理建設受到改革開放中外家庭倫理文化空前激蕩影響;四是地方政府推動社會發(fā)展時重經(jīng)濟進步輕道德倫理合范建設。繼續(xù)豐富和完善當代中國的新型家庭倫理建設,其一,以培養(yǎng)高尚的愛情觀和婚姻家庭觀、營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建立和睦的鄰里關系塑造高尚的家庭倫理道德;其二,以樹立正確的家庭利益觀、樹立正確的家庭誠信觀、樹立正確的家庭幸福觀確保家庭價值觀合乎社會主義家庭倫理價值取向;其三,以“新三綱”(人綱為社會主義道德自律、親綱是以重視家庭親情為準則,家綱則是以和諧家庭建設為價值趨向)揚棄“舊三鋼”(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父為子綱)、以“新五常”(天人相合、家國相連、夫妻相和、親親相扶、朋友和善)揚棄儒家的仁義禮智信,作為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家庭倫理建設的價值尊則。
誠如作者所言,從人類社會形成以來,對家庭倫理問題的關注即是中外理論界的重要課題,但直到馬克思主義的出現(xiàn),人類才真正系統(tǒng)、科學地把握到家庭倫理的存在前提、本質、發(fā)展規(guī)律等要素。在鑒于迄今國內外關于馬克思恩格斯家庭倫理思想的系統(tǒng)性、深入式探究的論著相對頗少背景下,該書在選題的理論新穎度與現(xiàn)實意義上、在解讀的系統(tǒng)與深度上、在中國化指引當代中國家庭倫理建設的實踐應用上等,都凸顯了一定程度的創(chuàng)新。
第一,選題前沿,學術意義與現(xiàn)實意義強。家庭倫理問題,雖然一直以來都是學術界關注的重要課題之一,但由于國外學界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意識形態(tài)偏見,國內學界的不少同仁堅持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沒有一部研究家庭倫理問題的專著,開展馬克思恩格斯家庭倫理思想研究既無可能也無必要,這就使得截至目前在國家新聞出版署CIP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中,尚未發(fā)現(xiàn)有關于馬克思恩格斯家庭倫理思想的專著出版。就中國知網(wǎng)關于馬克思或恩格斯家庭倫理思想的文章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而言,迄今也僅有10篇,并且多以對馬克思恩格斯家庭倫理思想的宏觀、泛泛解讀為主,系統(tǒng)深入地展開對馬克思恩格斯家庭倫理思想的探究書籍則基本上沒有。張紅艷教授系統(tǒng)、深入對馬克思恩格斯家庭倫理思想闡釋,不僅具有理論補白價值,在當代中國家庭倫理轉型建設現(xiàn)實遭遇不少諸如互換配偶、網(wǎng)婚、重婚、家庭空巢、父母與子女親情淡薄等家庭倫理問題時,深入挖掘馬克思恩格斯的家庭倫理思想尤其是其當代價值,更具有明顯的現(xiàn)實意義。
第二,解讀嚴謹、系統(tǒng)、有深度。在布局上,張紅艷教授對馬克思恩格斯家庭倫理思想的探究,首先對探究的核心范疇家庭倫理進行了概念界定,接著分析了馬克思恩格斯形成家庭倫理思想的歷史背景、理論來源、形成過程,在此基礎上,具體、全面地剖析了馬克思恩格斯家庭倫理思想的基本內容和秉具的基本特點,概略地闡述了馬克思恩格斯家庭倫理思想對現(xiàn)代世界家庭倫理建設的影響,最后就當代中國家庭倫理轉型建設中遭遇到的一些困境,給出了馬克思恩格斯家庭倫理思想中國化的一些具體建議,研究體例非常嚴謹、系統(tǒng)。在探究進度上,初步具體地把馬克思恩格斯家庭倫理思想的內容區(qū)分為了家庭倫理之基礎論、家庭倫理之本質論、家庭倫理之規(guī)律論等三個組成部分,又具有一定的深度。
第三,在中國化應用、解決當代中國家庭倫理轉型建設困局上有一定的意義。對馬克思恩格斯家庭倫理思想的探究,并不是把它變?yōu)橐环N歷史的考據(jù)學,也不僅僅是用以對現(xiàn)代世界的家庭倫理建設現(xiàn)狀給以合理的理論解釋,而是關鍵的拿來理論切合實際地指引當代中國的家庭倫理建設。該書對馬克思恩格斯家庭倫理思想的探究,并沒有止步在準確、科學、嚴謹?shù)膶W術解讀上,而是根本地把對馬克思恩格斯家庭倫理思想的探究,服務在對當代中國家庭倫理建設的形成困境科學闡釋、服務在助力當代中國實現(xiàn)國家的家庭倫理建設順利轉型上,因而該書對當代中國家庭倫理觀建設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盡管張紅艷教授的著作在許多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創(chuàng)新,但是筆者在拜讀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本書在部分章節(jié)內容、在部分標題語言的組織上,還可以有進一步完善和深化研究的空間。譬如張著的第五章,如能就馬克思恩格斯家庭倫理思想對西方發(fā)達國家、對蘇俄、對亞非拉的印度埃及巴西的影響給以更加深化、細致的分析、探究,就將使馬克思恩格斯家庭倫理思想的世界影響更加直觀、深刻。
[參考文獻]
[1]張紅艷.馬克思恩格斯家庭倫理思想及其當代價值[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哈麗云
中圖分類號:C913.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3-4641.2016.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