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 于吉海
地理復習過程中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以地中海氣候為例
甘肅 于吉海
任何一門學科都具有塑造學生特殊的思維品格、思辨能力和創(chuàng)造素質的獨特價值,如何在教學與備考過程中體現這一價值,是各學科教學設計與備考實施應關注的基本規(guī)律。隨著新課程修訂中人地關系、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和地理實踐力四個知識素養(yǎng)的提出,跨時空、多要素、多尺度綜合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必將成為地理教學的目標和復習備考的方向。
在教學與備考過程中,區(qū)域是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媒介”,是教師教學的“載體”,也是命題與備考的重點。因此,要讓學生通過區(qū)域認知來學習地理知識,形成一種有形式、有內容的地理綜合思維。如以緯度、經度、空間方位、相對位置、垂直方向、人為劃定界限為參照,對空間地理要素的有序性進行歸納概括,從中找到地理基礎知識和地理規(guī)律、原理的學習技巧,并為后續(xù)知識的學習進行知識儲備。地中海氣候的學習主要在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必修1中進行,形成高、初中地理知識的交叉滲透,在平時的備考中學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識體系或形成一定的知識脈絡,來提升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1.了解地中海的地理位置
通過對地圖的觀察和閱讀,學生了解到地中海的地理位置為:位于30°N~40°N之間;海陸位置為:南側是非洲,北側是歐洲;氣壓帶和風帶為:南側是副熱帶高氣壓,北側是西風帶;氣壓帶和風帶的特點為:南側副高高溫少雨,北側西風溫和多雨;氣候類型為:南側熱帶沙漠氣候,北側溫帶海洋性氣候;氣候特點為:熱帶沙漠氣候全年高溫少雨,北側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多雨。掌握這些基礎知識后,對地中海氣候的成因分析就會化難為易。
2.掌握氣壓帶的移動規(guī)律
在北半球的夏半年,隨著太陽直射點的向北移動,副熱帶高氣壓帶相應北移,位置移動到30°N~40°N之間的大陸西岸地區(qū),該地區(qū)盛行下沉氣流,高溫少雨或炎熱干燥;在北半球的冬半年,隨著太陽直射點的向南移動,西風帶相應南移,30°N~40°N之間大陸西岸地區(qū)受西風帶控制,受來自海洋暖濕氣流的影響,溫和多雨。南半球此時季節(jié)相反,但原理相同。
3.熟知地中海氣候的特點
由于受氣壓帶和風帶的交替控制,地中海氣候的特點出現季節(jié)差異,表現為:夏季高溫少雨;冬季溫和多雨。在地中海氣候的成因描述中,一定要讓學生清楚,北半球夏半年,該地區(qū)受副熱帶高氣壓帶的影響,盛行下沉氣流,天氣炎熱干燥;冬半年,受來自大西洋暖濕西風的影響,溫和多雨。在平時備考中,學生往往把它描述為受副熱帶高氣壓和西風帶的交替控制,不具體,不詳細,出現得分低的情況。
4.擴展地中海氣候分布區(qū)
地中海氣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緯30°~40°之間的大陸西岸地區(qū),除地中海沿岸以外,還有黑海沿岸、北美加利福尼亞沿岸、南美智利中部、非洲南部好望角地區(qū)、澳大利亞西南和東南沿海具體分布。
在地理教學與備考過程中,一些地理成績比較優(yōu)異的學生,都是喜歡思考、琢磨、探究的學生。因此,要引導學生會思考,在思考中去領悟地理規(guī)律和原理,實現對重難點知識的突破。如在復習地中海氣候中,在掌握地中海氣候的一般性規(guī)律的基礎上,要引導學生通過縱向思維去發(fā)現和掌握與地中海氣候有關的特殊現象,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思維習慣,提升學生思考問題的梯度,來拓展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1.地中海氣候分布的點面差異
地中海氣候在地中海地區(qū)分布面積大,以面的形式呈現;在其他大洲,都是以點狀分布出現。通過探究我們發(fā)現,地中海地區(qū)除受氣壓帶和風帶的交替控制以外,還要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影響。在北半球夏半年,該地區(qū)除受副熱帶高氣壓的控制外,地中海海域的熱容量大,升溫比較慢,氣溫比相鄰地區(qū)陸地上低,海洋上形成高壓中心,副熱帶高氣壓帶和地中海海洋面上的高氣壓相互疊加,氣流下沉強烈,使氣候更加炎熱干燥。北半球冬半年,該地區(qū)除受西風帶的控制外,地中海海域降溫慢,氣溫比相鄰陸地上高,形成低壓中心,低壓中心對來自大西洋的濕潤氣流具有較強的吸引力,使西風位置更靠東,影響范圍更廣,使地中海氣候在該地區(qū)分布面積更廣。
2.地中海氣候降水空間分布規(guī)律
地中海氣候的降水量由西風影響的時間長短決定,也與距離海洋的遠近緊密相關。在北半球,越靠近40°N,西風來得越早,退得越遲,受西風影響時間越長,降水量就越大。越靠近30°N,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影響時間長,受西風影響比較短,降水量就少一些。因此,北半球地中海氣候的降水空間分布規(guī)律為:西多東少,北多南少,由西北向東南遞減;南半球地中海氣候的降水空間分布規(guī)律為:西多東少,南多北少,由西南向東北遞減。
3.特殊地域的地中海氣候成因
俄羅斯索契的地理緯度在45°N左右,分布有緯度最高的地中海氣候。這里的地中海氣候與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有關。索契兩面臨海,北部是大高加索山,冬季大高加索山阻擋了來自北方的冷空氣,而黑海此時把夏季儲存的熱量源源不斷地釋放出來。大高加索山和黑海的完美配合,為索契溫暖的冬季提供了天然保障。同時,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還向索契輸送著充足的水汽。而到了夏季時,由于索契位置偏北,氣溫并不太高。索契這種冬暖夏涼的氣候,在素以漫長嚴寒著稱的俄羅斯,堪稱完美。此外,法國的羅訥河河谷同樣形成特殊的地中海氣候,原理與此有異曲同工之處。
地理課堂是學生復習備考的主要場所,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因此,課堂教學設計與備考都應以學生的意志為轉移。在課堂上,教師要充分利用區(qū)域這一“媒介”和“載體”,培養(yǎng)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要讓學生能夠通過知識學習,來解釋各種自然現象的形成機理,達到多知識的活學活用,進而實現知識的遷移,完善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例1】下圖為地中海地區(qū)冬雨率等值線圖(注:冬雨率為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根據圖中所示信息,分析圖中等值線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試題解析】地中海氣候的降水主要受西風影響,符合氣壓帶的分布特點,在東西方向延伸,受此影響,等值線與緯線走向相一致。根據材料中冬雨率的介紹和表述,說明該地區(qū)的降水主要出現在冬季,越靠北,冬季降水所占比例越小,說明該地降水量比較大;越靠南,冬季降水所占比例越大,說明該地降水量比較少,符合地中海氣候降水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
【參考答案】特征:自西北向東南冬雨率遞增。
原因:西北部緯度較高,距大西洋較近,受西風影響時間長,降水季節(jié)分配相對較均勻;東南部緯度較低,受副熱帶高壓的影響時間長,距大西洋遠,受大西洋影響小,降水集中分布在冬季。
【例2】讀希臘地形圖,比較希臘東、西部年降水量的差異并分析原因。
【試題解析】通過圖中等高線的分布,我們發(fā)現希臘的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地處地中海北岸,40°N緯線穿過北部,說明該國氣候類型為地中海氣候,降水量的多少主要受西風影響;西部位于山脈的迎風坡,降水量豐富;東部位于山脈的背風坡,降水量稀少。
【參考答案】差異:西部比東部年降水量大。
原因:西部地勢較高,東部地勢較低,雨季西部對盛行西風帶來的暖濕氣流抬升作用強,降水強度較大;東部對西風的抬升作用弱,降水強度較小。
綜上所述,區(qū)域地理是高考地理教學和復習備考的重點,因為所有的地理理論知識都將回歸到區(qū)域中去,解釋區(qū)域中自然和人文現象的形成原理。通過對區(qū)域中具體問題的分析,學生必將調動一切知識來進行思考分析,通過分析來解決面臨的問題,隨著問題的解決,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必將得到提升和培養(yǎng)。
(作者單位:甘肅省張掖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