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祖威(長沙市周南中學(xué)K1318班)
心如止水,寧靜致遠
文/劉祖威(長沙市周南中學(xué)K1318班)
古詩有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在這紛繁的人世間,誰能明辨秋毫?撥開現(xiàn)實這層厚重的浮云,看清這世界的本原,可我卻身在局內(nèi),愿心在局外,心如止水,寧靜致遠。
何謂“止水”?“止水”是寵辱不驚,是淡然面世,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更是一汪清潭,平靜如淵,波瀾不驚,卻是靜水深流。
何謂“寧靜”?“寧靜”是心境清明,是淡泊安詳,是“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更是泰戈爾的“天空中鳥已飛過,卻了無痕跡”。
蘇武,無故被牽連進外族事物之中,慘遭放逐北海牧羊的苦難,卻不為名利所動搖,不會對死亡的恐懼就搖擺,不因北海艱難環(huán)境而低頭。他與他手中的漢節(jié)一樣不倒,因為他一直固守著內(nèi)心那方靜土。昭君,大雁也為你傾倒,你何不為那美麗容顏紙上畫而擲金呢?若你一試,豈不榮華富貴任你享。我知了,你心如止水,淡泊處世,早已了然這金玉其表的牢籠。在這爭寵爭榮的局上,你已跳出,寧靜地接受這“獨留青冢向黃昏”的寂寞!
經(jīng)受千錘百煉,才變得如水一樣森羅萬象,寧靜致遠。王陽明,心學(xué)的開創(chuàng)者,打破理學(xué)對思想的禁錮。在漫漫十幾年的悟道中,你曾大起大落,留也留下了“仁守格竹”的美談。給你錦衣玉食,榮華富貴,讓你知曉世間百態(tài);使你困窘潦倒,身處絕境,只為讓你通明人生冷暖;奪走你所擁有的一切,才讓你擺脫人世間的浮躁。
“止水”,“寧靜”能讓我們傲然于世,但縱觀歷史卻只有極少部分的人能做到,無數(shù)的人都被襲卷進了這滾滾紅塵之中,那些心有雜念浮躁之人,經(jīng)不起誘惑的吸引,更經(jīng)不起時光的磨礪。
看,后人只怪妲己、褒姒紅顏禍水,禍國殃民,卻不見那紂王、幽王沉迷于這溫柔鄉(xiāng)之中,享受著權(quán)勢,富貴所造成的死局。他們內(nèi)心的空洞無力,他們內(nèi)心的狂躁導(dǎo)致了滅國的下場。如果他們能平靜下來去思考,歷史會完全不同,可事實從來沒有如果!
再看那西楚霸王,面對敗局,不思反省,只認時不待我。他對那“四面楚歌”的算計只能無力回天,終是落個“不可沽名學(xué)霸王”的談資。哎,可惜矣!
還看那清政府,自詡為“天朝上國”,沉浸在自己的光環(huán)之中,不思改變,造成落后挨打的局面,卻還傲氣凌人。愛新覺羅的沒落,是因為他們的自視高人一等,缺少水的沉穩(wěn)包容,更沒那靜而遠的精神。
若讓我選,我不愿對任何事都置之度外,但我定要平靜參與,安靜解決。像那徐志摩“我輕輕的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的心如止水,寧靜致遠。這是強者的發(fā)聲,是那不怒自威的尊嚴,是無聲的咆哮,是最強大最有力量的武器?!爸埂笔怯篮愕摹皠印?,“靜”是沉淀的“鬧”,是我們內(nèi)心最強大的力量。
丟棄那俗塵的紛擾吧!拒絕浮躁與誘惑吧!忘記這世間的一切一切,閉上雙眼,靜下心來,你會看到溫暖如金絲般的陽光灑在你身上,心在遠方跳動,你會感受到水的冷冽,和她的變化與生機。
生命的奧義就在我們心中,而靜止是唯一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