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卓瑪
不想再做朋友了
我有一個好朋友,可是我現(xiàn)在不想和她做朋友了,因為,我覺得她不真誠。每次我?guī)Я耸裁春贸缘牧闶扯紩纸o她吃,有秘密也愿意和她分享,可是她倒好,從來不說秘密給我聽,而且還很冷漠的樣子。最讓我不高興的是,我們一起上了兩年學(xué),我都帶她去過很多次我家了,可是,她從來都不邀請我到她家去。我覺得她一點也不把我當朋友!
——穎 兒
什么是朋友呢?朋友就是和我們一起嬉笑玩鬧著長大的那個人,朋友就是可以和我們分享零食、換衣服穿的那個人,朋友就是見證我們幸福時光并一起慶祝的那個人。是的,這樣的人一定是我們的朋友,但是,這絕不是朋友的全部,更多的時候,朋友是始終站在我們角度,替我們著想的那個人;朋友是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毫不猶豫提供幫助的那個人;朋友是不只在一起開心,也樂意分擔我們痛苦的那個人。想要長久地擁有朋友,首先要學(xué)會經(jīng)營友情,要付出真誠、友善和愛心,要像種樹一樣,慢慢培植一份友情。更重要的是,要學(xué)會從朋友的立場出發(fā),試著去理解他和我們的不同感受。不能因為沒被邀請去家里做客就輕易否定友情,或許你的朋友有著不得已的苦衷,那么,她會比你想象中更需要來自朋友的溫暖。給予也是一種幸福,不是嗎?
——伊妹姐姐
是愛還是恨?
我覺得我很可憐,爸爸和媽媽離婚后,我就像變了一個人,現(xiàn)在我不愿意和同學(xué)們交流,總覺得自己和他們不一樣,心里很自卑。我覺得這一切都是爸爸媽媽造成的。現(xiàn)在我和爸爸生活在一起,有時候媽媽到學(xué)校去看我,我也故意不理她,不要她給我的東西,雖然等她走了以后我會偷偷哭,但是,我還是不愿意原諒她,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恨她還是愛她。
——志 超
很多時候,成年人和孩子一樣,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也有無法面對和處理的問題,也有不得不選擇分手的時刻,就像現(xiàn)在你的爸爸媽媽一樣。也許,當愛情結(jié)束的時候,兩個彼此不再喜歡的人住在同一個屋檐下更容易對大家造成傷害,那么從這個意義上講,分開不是一件壞事。但是,你始終要記得,任何一種方式,都不能割斷親情和血脈的聯(lián)系,你永遠都是爸爸媽媽的孩子,他們,也永遠都會用自己的方式愛你,這一點任何時候都不會發(fā)生變化。在得到父母的關(guān)愛這件事上,你不會與別的孩子有什么差別。當我們面對沒有能力去改變的事情的時候,讓痛苦變小的最好方式,就是接受它。這樣,你便不會以折磨自己的方式來面對媽媽了。平靜地面對媽媽,接受媽媽真實的愛,可能會讓你更容易走出怨恨和沮喪的誤區(qū)。
——伊妹姐姐
動個不停
我想我肯定是個有多動癥的人,所以經(jīng)??刂撇涣俗约?。上初中以后,每天的作業(yè)都很多,我也很努力,所以一回到家就開始寫作業(yè),可是就這樣,經(jīng)常寫到很晚還寫不完。媽媽說我不夠?qū)W?,?jīng)常是寫兩個字,就摳摳橡皮,再寫幾個字,又會翻翻手邊的書,時間就這樣被浪費了。我知道這是我的問題,可是不知道怎么才能改正這個缺點。
——寧 寧
在得到回答之前,我想要你先做一件事:試試用和平時完全相反的方向去穿一件衣服,或者換一下左右臂的方向抱在胸前。你瞧,只是先伸出左手或先伸出右手這樣一個簡單的方式改變,是不是就已經(jīng)讓你覺得非常不習慣呢?養(yǎng)成一個習慣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一旦以前的習慣被打破,我們就會有無所適從的感覺。從這個角度講,改變一個壞習慣同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有一個熟悉和適應(yīng)的過程。眼下的你,不要一開始就給自己定一個無法完成的目標,而是要把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先調(diào)整到十分鐘、二十分鐘,確保自己在這個時間段內(nèi)完全不被任何無關(guān)的事情左右,而后再根據(jù)自己注意力程度進行慢慢調(diào)整。不要期待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發(fā)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改變一定是緩慢而艱難的,但是,只要一直堅持下去,最終就一定能讓自己更接近希望到達的狀態(tài)。
——伊妹姐姐
實在不公平
真是氣人啊,為什么做一個小孩子就這么辛苦呢?學(xué)習了一天本來就很累了吧,想趁著吃晚飯的時候偷偷看下電視,可是很快就被媽媽識破了,不僅把我趕進了房間,而且不讓我再出來??墒?,她為什么就可以在外面看電視,而且還看得滿面笑容的,比對著我的時候要親切得多。難道大人想做什么都行,小孩就不行嗎?實在不公平。
——小 茹
如果這封信換成媽媽來寫,我猜她會這么說:真是氣人啊,為什么做一個家長就這么辛苦呢?工作了一天本來就很累了,想趁著孩子寫作業(yè)的時候休息一下,沒想到還得監(jiān)督他會不會偷看……我們都希望別人體諒自己,都時常感覺自己付出了許多,有許多委屈不被人理解,卻很難換個角度看問題。我想,不管是媽媽還是孩子,都有想放松自己一下的時候,這其實不是什么大問題。事實上,付出和辛苦從來不是特定人群的專利,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我們都肩負著不同的責任,自然會有不同的需要著力的點。從這個角度考慮,我們就會容易理解一個總想偷看電視的孩子和一個對著電視微笑的媽媽。在人生的任何階段,為所欲為都只能是夢想,成功只對那些愿意承擔責任,也能堅持付出的人微笑。這一點,無論是對大人還是孩子,都一樣公平。
——伊妹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