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董大巍
藏之道,其樂無央— 訪書畫鑒藏家李志遠
文/本刊記者 董大巍
導言:一幅齊白石的畫作,改變了一個人的一生;一縷墨香的暈散,牽系了一世的執(zhí)著。他說,收藏是一生的事業(yè),喜怒哀樂皆系于此。好古研物,考鑒賞玩,進而傳承分享是最極致的享受。他還說,與收藏結緣,是我一生的福報。
董大巍:李老師您好!很高興能有這樣的機會和您就藝術品收藏和當下的一些市場問題進行探討。最早關注您是因為您的一篇盛傳在收藏界的《三項注意八不信》,既有指導性又有趣味性,給我們具體談談好嗎?
李志遠:呵呵!這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做收藏是門苦差事,好多人因藏而興,好多人因藏而衰。生活中經常會有藏友問及我這樣那樣的問題,于是我把自己20多年在市場上的喜悲教訓,總結成了《三項注意八不信》。第一注意不要向賣瓜的人問瓜甜瓜苦;第二注意不要向掛羊頭的人問是不是狗肉;第三注意不要向拉大旗的人問是不是虎皮。第一不信無才無德的專家,專家專內是專家,專外是磚家;第二不信跳行隔門的畫家,畫家因為地域、門派、師承的關系對書畫鑒定有很多固有的偏見;第三不信見錢眼開的家屬,有些家屬為了蠅頭小利盲目鑒定,認賊作父、認賊作夫,淪為不良商人的托;第四不信欺師背祖的徒弟;第五不信亂編出處;第六不信單一出版;第七不信老舊裝裱;第八不信精美的鏡框。
如果能夠做到以上幾點,便可以規(guī)避好多的風險,這是我個人的見解,希望對藏友們特別是新入行或準備入行的朋友們能夠帶來一些幫助。
董大巍:作為一位資深的鑒藏家,您已在藝術品市場奮斗了20多年,是中國藝術品市場從小變大、從弱變強、從單一到多元的親歷者和見證人,請給我們談談您收藏的起點或者說是淵源好嗎?
李志遠:說到起點這個話題還真是有些沉重,我是河北唐山人,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一夜之間奪去了22萬人的生命,家園變成了一片廢墟,滿目瘡痍。震后的重建是艱苦的,那時人們的收入都很低,要想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建造一處房子幾乎是不可能的。在這樣的窘境之下,我的父親拿出來一張珍藏的齊白石的畫對我說,你把這張畫拿去賣了吧!我那時根本不知道齊白石是誰,更不知道這個東西還能賣錢。我對父親說,我到哪去賣啊,誰會要這個東西?父親說,你哪也別去,就去北京的榮寶齋,他們那就收畫。
我現在依然清晰地記得父親給我的是一張齊白石先生的《玉米草蟲圖》,才兩平尺,當時也沒怎么放在心上,心想這個東西估計也賣不了幾個錢。找到榮寶齋后,人家一看到我的東西就驚訝了,他們問我要多少錢,我說你們看著給吧!他們說齊白石這個題材的畫很少見,比較稀缺,可以多給我些錢,一萬兩千塊錢。當時把我嚇了一大跳,這也太多了吧!上了些稅后,我拿回來一萬塊,這在當時可著實是一筆巨款??!就這樣,我家的房子蓋起來了,生活又重新開始了,而影響我一生的收藏之路也從此啟程了。
從那之后,我就意識到字畫這個東西值錢、有價值,于是我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字畫上。同藝術品市場初期的很多草根收藏家走過的路一樣,我從唐山老家買,然后賣到北京去,賺這其中的差價。說實話,當時對這個東西什么文化背景、藝術水準沒有什么具體的認識,就是為了賣錢。就這樣倒騰了幾年之后,慢慢地,在這樣一個文化圈子的潛移默化中,我的心靈已經不自覺地受到了藝術的滋養(yǎng)和吸引,過去的觀念得到了徹底的改變,真正愛上了藝術,愛上了收藏。
李可染/暮韻圖
董大?。阂粡堼R白石的畫使您和收藏意外的結下了一生的緣分,真的頗有傳奇色彩。我看到在您的收藏體系中,齊白石的作品的確占到了很大的比重,請給我們談談您對齊白石藝術的認識,或者您認為齊白石藝術最大的的魅力是什么?
李志遠:由于把我領進收藏之門的是齊白石的那張《玉米草蟲圖》,于是此后我就特別關注齊白石的作品,對他研究所下的功夫也最多。我發(fā)現齊白石的作品之所以受到廣大老百姓的喜愛是有它深層次的原因,齊白石被稱為“人民藝術家”,曾立志“為萬蟲寫照,為百鳥傳神”。他的作品最貼近生活,貼近底層社會,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積極、向上、諧趣。單以他的寫意花鳥畫取材的廣泛度來說,瓜、果、菜、蔬、花、鳥、蟲、魚,只要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老百姓司空見慣的、耳熟能詳的他都拿來入畫,而且畫得妙趣天成,招人喜愛,不能不說這是他的創(chuàng)舉。
齊白石是一位從傳統(tǒng)走上革新的藝術大家,他的藝術魅力,核心還是其晚年獨創(chuàng)的紅花墨葉畫風,可以說是開宗立派,影響深遠。他大膽地將紅色運用到中國繪畫之中更是石破天驚的創(chuàng)舉,因為傳統(tǒng)的文人畫推崇是以黑色為主基調的水墨畫,“運墨而五色具”,墨的干濕濃淡就是繪畫的顏色要素,到了齊白石這被進行了徹底的顛覆,這就是他的了不起。
董大?。骸盁o鑒不藏”是收藏界的金科玉律,練就一雙慧眼是立足于藏界的不二法門。我們知道您在齊白石、李可染、黃胄等近現代書畫名家的鑒定上具備較高的權威性,您是如何在當下這樣一個魚龍混雜、亂象紛呈的藝術品市場做到吹沙見金,去偽存真的呢?有何心得感悟?請給我們分享一下您的鑒藏之道。
李志遠:“識偽知真”,應該先鑒別偽的才能知道哪個是真的,這是屬于我自己的“反向鑒定法”。怎么個反向法?比如別人研究齊白石是看他的真畫,研究蝦是怎么畫的,荔枝是怎么用的色,我卻是把那些畫齊白石假畫的人研究個底調。齊白石家里人、學生們仿他畫的很多,較為出色的有齊良遲、婁師白等人。齊白石自己就曾經說過,從我這屋里出去的東西才是真的,從這個院出去的都不一定是我的。于是,我就去認真研究這些仿齊白石畫的人,比如那個題款斜著肩膀的,一看就是王森然;一看比較辣,比較狂,那就是盧光照。他們再怎么模仿,其自身骨子里的東西還是會表露出來的。
我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獨闖江湖到1992年參加國內的第一場拍賣會,至今已奮戰(zhàn)千場,過手藏品數千件。過五關斬六將多矣,走麥城丟盔卸甲也不少。在煙霧彌漫、地雷布遍、隨處陷阱的拍場,
我明白了兩條真理:“人造的東西人還可以再造”;“贗品昨天有,今天有,明天更多”。
要說感悟,我總結為“上有天下有地,中間還得靠自己”。需要學習弘一法師說的“觀天地生物氣象,學圣賢克己功夫”。要做好學問,唯有如此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董大?。捍蠹叶颊f現在市場上真正的好東西越來越少了,很多好作品一旦被收藏從此便難覓蹤跡,要么被收藏者秘不示人獨自賞玩,要么被束之高閣落寞蒙塵,對此您怎么看?
語言不僅僅只是電視廣播節(jié)目向公眾傳遞的一種表現形式,它還是播音主持工作者文化底蘊和人格魅力的體現,語言是思想的直接體現,在播音主持工作中,播音主持工作者可以利用自己的語言魅力讓受眾與節(jié)目有效連接,而且其語言表達效果能夠直接展示相應的知識功底、思想道德和性格特征等。
李志遠:我認為“分享”是每個收藏者應有的一種境界,“分享”才是收藏的終極之樂!
我的第一種分享方式就是撰寫博文,我在雅昌博客上發(fā)表的博文已經超過500篇,點擊量超過千萬。博客里面有我的悟,有我的感,有我的展,有我的看,我把一切都跟大伙分享。社會給予我很多,我在收藏的過程中也時時想著如何回報社會的這份心意。
其次就是我認為有些東西應該回到本屬于它們的位子上,2009年我將秦仲文先生著作的《中國繪畫學史》手稿捐贈給了北京畫院,三通李可染手稿捐給李可染基金會,周思聰素描出版物《周思聰畫稿與寫生集》原稿捐獻給中央美院和天津美院,一封黃胄手跡捐給了炎黃藝術館……這些都是我多年的心血。
黃胄/豐收舞曲
收藏不能只囿于一粒一塵,要把能夠代表我們民族的東西發(fā)揚光大,讓她的文化價值充分得以體現,讓更多的人得以認知。藏品最終的歸宿還是國家、社會,歷史上那些令人景仰的前輩藏家已經為我們作出了表率,我們不能辜負這些藏品,得對得起流傳到自己手上的藝術。
董大?。何覀冎溃坏詹厣项H有建樹,對藝術品市場的觀察分析上也有自己的心得,自從2011年市場進入調整期以來,已歷時四年,下滑的不僅是成交額還有人們對市場的信心,請您對2016年市場的前景和未來發(fā)展的趨勢做一下分析好嗎?
齊白石/蝦戲圖
李志遠:關于2016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fā)展前景,我個人的看法,首先是上半年藝術品市場仍會處于本輪市場調整的最為困難的時期,市場萎縮的態(tài)勢雖有改觀,但市場信心不足的基本面不會有大的改變;二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結構轉變驅使市場轉型速度加快,融合發(fā)展的勢頭進一步加大;三是藝術資本市場的發(fā)展將會進一步提速。
總體來說,2016年的中國藝術品市場會在震蕩中前行,在實踐中探索,年內不太容易會有什么太大的起伏變化,這是由大環(huán)境決定的。
李志遠:要說中國藝術品市場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還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發(fā)展過程中的三大核心問題:一是誠信機制問題,核心是“三假”問題,即:制假、販假、假拍;二是價格形成機制問題,核心是由市場“明星”與看“名頭”評判價值向價值投資及價值發(fā)現轉型;三是退出機制問題,核心是提升藝術品的變現及流轉能力,這一點至關重要。
董大?。何幕啃掳娴摹端囆g品經營管理辦法》將于3月15日正式施行,各方解讀新《辦法》中的焦點是藝術品的鑒證溯源問題將會被提上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由國家質檢總局倡導推行的“藝術品鑒證質量溯源體系”已經在全國開始普及推廣,您認為這會給藝術品市場帶來那些改變?
李志遠:新《辦法》的實施是行業(yè)及市場倒逼的結果,多年以來藝術品市場形成的頑疾與亂象和法規(guī)建設的滯后不無關系。新《辦法》中好多亮點可圈可點,有的甚至是顛覆性的,特別是藝術品身份的溯源和誰鑒定誰負責的規(guī)定最為值得稱道,單就這兩條來說,這無疑是鑒證行業(yè)的重大機遇。國家質檢總局的“藝術品鑒證質量溯源體系”包含了鑒證和溯源兩大板塊,從設計層面和體系規(guī)劃上本身就具有前瞻性和架構的優(yōu)勢。為藝術品鑒證,為藝術品溯源,等于建立了一個官方的藝術品“身份證”管理制度,這必將為藝術品市場的“正本清源”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這既是行業(yè)健康發(fā)展的需要,更是市場和廣大藝術品愛好者的熱盼,希望這個體系能夠盡快應用于市場,服務于社會。
潘天壽/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