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女權主義,顧名思義是在強調(diào)女性的地位,提倡婦女在人類生活所有領域與男子具有同等權利。本文將從女性主義的視角來分析電影《時時刻刻》中的意象,描述三位女主角的生存狀態(tài)和最終選擇,深入分析她們?yōu)榱双@得女性真正的自由和解放而做出的努力。
【關鍵詞】女權主義;意象;歷程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3-0157-01
一、買花——女性自我意愿的化身
在電影《時時刻刻》中,導演通過買花這一意象來傳達三位女性所面臨的生活現(xiàn)狀和象征女權主義的發(fā)展歷程。1923年,作家Virginia在她生前的最后一部小說《達羅衛(wèi)夫人》中寫道:“女人要自己買花”,她想要自己買花卻受到丈夫的管束,不得不在小說中寄托自己的意愿,此時Virginia萌發(fā)的就是女權主義意識。1951年的女性代表Laura,她雖想要去買花,卻不得不接受丈夫給她買回來的黃色玫瑰,黃色,平淡而柔和,就像是自己平淡的生活,買花對于她來說是一種渴望,她最后選擇了離開, Laura是女權主義意識發(fā)展的象征。2001年的Clarissa 可以獨立去挑選自己喜愛的花朵,還將這些花帶到了男友家中,由此看出女權主義到此時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成熟階段。
二、水——女性情感的自我控制
水流在電影中作為一種意象,傳達了三位女性在面臨情感處于低迷或者起伏狀態(tài)時她們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同時通過水這一意象來呈現(xiàn)女權主義的發(fā)展進程。
1923年,Virginia 在面臨自己不滿足的生活和甚至已經(jīng)有些無法控制情感時選擇跳河自殺,投入河流就像是她回到了母體之中。Laura 在面對自己枯燥的生活時試圖選擇死亡,在幻想出來的洪水中即將淹沒她的時候,出于母性的理智而選擇驟然醒來,放棄死亡,戰(zhàn)勝了將要失控的情感。這個醒來足以證明女權主義意識已經(jīng)得到了發(fā)展。最后女權主義成熟。Clarissa對于自己的情感已經(jīng)控制自如,爭吵時帶來的煩悶與苦楚、發(fā)泄時肆意而流的淚水就像水龍頭一樣是可以關掉的。
三、同性之吻——女性對世俗的突破
同性之間的接吻可以說是一個脫離男性之外的精神世界的象征,同性之間的接吻不僅僅是對世俗的挑戰(zhàn)和突破,同時也是女權主義最好的傳達和象征。
Virginia 與自己將要離開的姐姐接吻,她想要從姐姐那里得到安慰和支持、想要證明自己,可是這種剛剛萌芽的女權主義意識只是個別案例。而到了Laura這里,她在自己的鄰居Kitty 將要去醫(yī)院的時候給予一個平靜的擁吻,這個象征著兩個女性關系更進一步的吻看似平靜,但女權主義意識卻在她們相互安慰和支持中得到了發(fā)展。Clarissa有一個同居多年的女友,接吻在她們的日常生活中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習慣,晚會結束的時候,兩位女性的吻堅實有力。這個時候的女權主義意識已經(jīng)成熟。
四、男性——牢籠的禁制
男女關系一直是爭論的焦點,在電影《時時刻刻》中,男性也作為一種意象傳達著女權主義意識的興盛過程。
Virginia 因為自身的疾病,她面對的不僅僅是將自己不放在眼里的女傭,還有一個時時刻刻照顧著她、管束著她的丈夫,她的生活足夠用“牢籠”一詞來詮釋。她最終選擇了死亡,此時萌芽的女性意識很脆弱。懷孕的Laura作為家庭主婦,在忙碌的丈夫眼中是一個需要照顧的人,她最后選擇生下孩子后離開。離開是她毅然決然的反抗態(tài)度,她想要尋找自己的存在價值,而女權主義也在她的反抗之下得到了發(fā)展和升華。Clarissa已經(jīng)獨立到了不需要依附男人而活,不僅如此,她反過來照顧著患有艾滋病的男友Richard。男性在Clarissa這里也是一個“牢籠”,就像是她每次前去看望Richard時乘坐的電梯:陰暗潮濕、壓抑暗淡。但是她并不是關在牢籠里面的人反而掌握著這個“牢籠”的鑰匙,在這個時代的女權主義已經(jīng)成熟了。Clarissa可以說已經(jīng)將男性和女性兩者進行了融合,兩性不是對立的,也不是一個作為依附的存在。
五、孩子——女權主義意識的結晶
在電影中,女權主義意識就如同孩子一般,需要一個成長的過程。投身河流的 Virginia 如同一個孩子一般重回母親的子宮,也正如女權主義意識的著床萌芽。女權主義發(fā)展到Laura這個時代,就好像她的孩子一樣,即將誕生。2001年,獨立自主的Clarissa 的女兒已經(jīng)成年,此時的女權主義就如同這個孩子一樣已經(jīng)發(fā)展成熟。
六、結語
電影《時時刻刻》運用平行蒙太奇和不同意象的設置,深化了主題。導演通過意象的傳達和塑造20世紀三個不同年代的女性 形象,展示了女權主義從萌芽到發(fā)展的歷程,啟發(fā)人們對于女權主義的思考,同時也促進女性對自我價值的體現(xiàn)進行反思。
參考文獻:
[1]伍爾芙.時時刻刻[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3.
[2]呂荷英.《時時刻刻》與后現(xiàn)代主義女權主義[J].電影藝術,2003(04).
作者簡介:
張燦燦(1994-),女 ,戲劇影視文學專業(yè)畢業(yè),現(xiàn)任教于成都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