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爭強
(伊犁州昭蘇縣畜牧獸醫(yī)站,新疆伊犁 835600)
牛病毒性腹瀉的癥狀診斷和防治措施
車爭強
(伊犁州昭蘇縣畜牧獸醫(yī)站,新疆伊犁 835600)
牛病毒性腹瀉又稱牛黏膜病,是牛病毒性腹瀉病毒引起的一種以腹瀉或消化道黏膜損壞為主的傳染病?,F就該病的病原特點和診斷防治方法作簡明闡述。介紹了牛病毒性腹瀉病的癥狀及診斷方法,并提出了該病的預防與治療措施,以期為牛病毒性腹瀉病的診治提供參考。
牛病毒性腹瀉?。话Y狀;診斷;預防;治療
1.1 病原
該種疾病的病原為黃病毒中瘟病毒屬的成員,是一種單鏈的RNA囊膜病毒。在電鏡下呈現圓形,對于乙醚、氯仿以及胰酶等物質高度的敏感,在超過56度的環(huán)境就會迅速死亡,耐低溫。該種病毒會感染不同品種、性別和年齡牛。但是對出生6~8個月的犢牛的危害性最大,同時該種疾病還會感染其他是動物。急性期的牛的血液和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毒,而慢性病種往往會發(fā)生持續(xù)的感染,康復的牛身體中依然可以攜帶很長一段時間的病毒,其是疾病傳染的危險源。
1.2 流行特點
該種疾病會進過消化道、呼吸道進行傳播,妊娠的母牛主要通過胎盤將病毒傳染給是胎兒。該種疾病還會導致母牛出現早產和流產的現象。該種疾病在新疫區(qū)患有急性病牛的數量比較多,其中放牧的牛和舍飼養(yǎng)的牛均可以感染該種疾病,致死率高達100%,發(fā)病的牛主要以4~18個月的牛為主,而在老疫區(qū)患有疾病病例的牛就較少,多數都屬于慢性疾病,此外老疫區(qū)的死亡率也比較低。但是健康牛攜帶病毒的數量較多。因此,經常會出現繼發(fā)性的感染。牛的病毒性腹瀉多數會發(fā)生在冬季和春季。
該種疾病的潛伏期在一周到兩周不等,在臨床上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類型。首先,對于急性型病毒性腹瀉,多發(fā)生在犢牛群體中,其致死率很高,發(fā)病初期犢牛表現為呼吸道癥狀,體溫持續(xù)升高,并出現咳嗽、呼吸困難、流淚等癥狀,牛的精神出現萎靡。在后期經常會出現腸粘膜出血,糞便帶血并惡臭?;疾≈?,犢牛的進食量降低,食欲減退,出現精神倦怠和消瘦,有的犢牛在不出現腹瀉的情況突然死亡。對于乳牛來說,患病之后,泌乳量持續(xù)降低,在孕期可能會出現流產,或者生產出來的犢牛生長發(fā)育不良。對病死牛進行解剖發(fā)現,在牛的口腔、食道和胃腸道粘膜中出現了出血的癥狀,同時還伴有的了水腫和糜爛。其中以食道中糜爛最為明顯。在病死牛的肺部出現了大片的的出血癥狀,腎臟包膜下的腎皮質出現了出血的變化。對于慢性型的病毒性腹瀉多數情況下都是由急性型轉變而來的,這些患病的病牛無明顯的發(fā)炎癥狀,在病牛的口腔中很少會出現粘膜壞死潰瘍的癥狀,但是觀察牙齦會發(fā)現齒齦發(fā)紅,病牛會出現間歇性的腹瀉,出現流鼻涕,鼻鏡干燥,發(fā)病后期鼻鏡會出現糜爛的現象。病牛的眼部出現了很多透明分分泌物,眼結膜出現渾濁,并在最后會表現出青光眼。有的病牛會出現慢性的口蹄疫和嚴重趾間壞死等現象。病牛在生長過程中表現為嚴重的發(fā)育不良,如果治療不及時最終會導致病牛衰竭而死亡。
首先,觀察臨床癥狀。發(fā)病時多數牛不表現臨床癥狀,牛群中只見少數輕型病例。有時也引起全牛群突然發(fā)病。急性病牛,腹瀉是特征性癥狀,可持續(xù)1~3周。糞便水樣、惡臭,有大量粘液和氣泡,體溫升高達40~42℃。慢性病牛,出現間歇性腹瀉,病程較長,一般2~5個月,表現消瘦、生長發(fā)育受阻,有的出現跛行;其次,血、出血、水腫和糜爛,整個消化道淋巴結發(fā)生水腫。本病確診須進行病毒分離,或進行血清中和試驗及補體結合試驗,實踐中以血清中和試驗為常用。在診斷過程中,血清學試驗目前應用最廣的是血清中和試驗,試驗時采取雙份血清(間隔3~4周),滴度升高4倍以上者為陽性,本法可用來定性,也可用來定量。此外,還可應用補體結合試驗、免疫熒光抗體技術、瓊脂擴散試驗以及聚合酶鏈反應(PCR)等方法來診斷本病。
嚴防引進病牛,加強飼養(yǎng)管理和衛(wèi)生消毒;妊娠母牛在分娩前飼喂全價飼料,犢牛出生后投服或注射抗生素,接種牛病毒性腹瀉弱毒疫苗,滅活疫苗效果欠佳。成年牛皮下注射1次,犢牛2月齡適量注射1次,到成年時再注射1次。但由于病毒變異很快,不能完全杜絕病毒性腹瀉的發(fā)生,弱毒疫苗有使易感牛的免疫力下降的可能。防止豬群和牛群的直接和間接接觸,禁止牛奶或屠宰牛的廢棄物作為豬飼料添加使用。一般預防措施是通過血清檢查檢出陽性牛和帶毒牛,屠宰淘汰持續(xù)感染的牛,逐步凈化牛群。
本病治療沒有特效治療藥物,多采用收斂止瀉,強心補液的方法進行治療,可以減少死亡,避免損失。處方一:次碳酸鉍片30g+磺胺脒片40g,一次口服,磺胺脒片2次/d,第1次劑量加倍,連用3~5d。也可用次硝酸鉍或活性炭等與氟哌酸口服。丁胺卡那霉素注射液300萬IU+5%葡萄糖生理鹽水3000ml,一次靜脈注射;重癥的靜脈注射液中加入VC,肌肉注射安鈉咖注射液。也可以不用丁胺卡那霉素,用恩諾沙星和菌特靈注射液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處方二:烏梅20g、柿蒂20g、山植炭30g、訶子肉20g、黃連20g、姜黃15g、茵陳15g煎湯藥,分2次灌服。
牛的病毒性腹瀉是牛養(yǎng)殖過程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傳染性疾病,該種疾病主要是因為牛的粘膜病毒寄生在牛的體內,并大量繁殖生長而出現一種臨床癥狀,其能夠對牛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進行破壞。該種疾病傳播的途徑就是患病牛和健康牛之間的肢體接觸而誘發(fā)疾病發(fā)生。因此,在牛養(yǎng)殖過程中,為了保證牛養(yǎng)殖產業(yè)的健康,做好牛病毒性腹瀉并的防治和診斷鑒別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1] 趙月蘭,左玉柱,范京惠,等.牛病毒性腹瀉/黏膜病病毒河北分離株的生物學特性[J].中國農學通報,2010,(12):1-4.
[2] 劉亞剛,殷中瓊,劉世貴,等.豬瘟弱毒苗預防牛病毒性腹瀉/粘膜病的短期安全性與微量中和試驗[J].四川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5):970-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