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輝 侯 煒 孫桂芝 花寶金
(1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腫瘤科,北京,100053; 2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腫瘤研究所,北京,100053)
?
腫瘤扶正培本治法研究概述
王 輝1,2侯 煒1,2孫桂芝1,2花寶金1,2
(1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腫瘤科,北京,100053; 2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腫瘤研究所,北京,100053)
扶正培本法是中醫(yī)治療腫瘤類疾病的重要治法之一,其理論內涵豐富、醫(yī)學邏輯科學。近現(xiàn)代以來,中醫(yī)藥工作者結合現(xiàn)代臨床和基礎醫(yī)學進展,對扶正培本法的科學內涵、作用機制及臨床應用方案進行廣泛的探索,收獲了不少成果。而且從理論到實踐,多層次、多方向對扶正培本法在腫瘤類疾病中的運用進行了積極的延伸。作者對扶正培本法在腫瘤類疾病中的運用進行綜述。
腫瘤;扶正培本
《黃帝內經》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精氣奪則虛”?!疤搫t補之”“燥者潤之”“下者舉之”“損則溫之”“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形不足者,溫之以氣”。對正氣虧虛與疾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論述,并對虛損的治療提出了總的治則?!鹅`樞·刺節(jié)真邪》:“虛邪之入于身也深,寒與熱相搏,久留而內著,……邪氣居其間而不反,發(fā)為筋瘤”。對腫瘤發(fā)生過程中正氣虧虛的病理生理過程進行了總結。《外科醫(yī)案匯編》“正虛則為巖”對腫瘤發(fā)生的病機進行總結。《婦人大全良方》“肝脾郁怒,氣血虧虛,名曰乳巖”首次從氣血虧虛的角度論證乳腺癌的發(fā)病機制?!夺t(yī)宗必讀》“積之成者,正氣不足,而后邪氣踞之”從正邪角度論述腫瘤的成因。《諸病源候論》“積聚者由于陰陽不和,臟腑虛弱,受之于風邪,搏于臟腑之氣所謂也”“癥者,由寒溫失節(jié),致臟腑之氣虛弱,而飲食不消,聚結在內”對于腫瘤的成因,從臟腑虛弱的角度進行論述。《活法機要》“壯人無積,虛人則有之,脾胃虛弱,氣血兩衰,四時有感,皆能成積”對積聚類疾病的內虛外感病機進行了總結?!毒霸廊珪贰胺财⒛I不足及虛弱失調之人,皆有積聚之病”?!短绞セ莘健贰疤搫谥耍庩枤鈧麚p,氣血凝澀不宣通于經絡,故成積聚于內也”從氣血陰陽虧虛的角度對積聚的病因進行闡述。《醫(yī)學統(tǒng)旨》“酒面炙煿,黏滑難化之物,滯與中宮,損傷脾胃,漸成痞滿吞酸,甚為噎膈反胃”。將噎膈反胃與飲食、脾胃虛弱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锻庾C醫(yī)案匯編》“其起之始,不在臟腑,不變形軀,正氣尚旺,……,久則身體日減,氣虛無精,……,其病日深,外耗于衛(wèi),內奪于營,滋水淋漓,堅硬不化”對腫瘤類疾病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正虛的動態(tài)演化進行了總結。
2.1 腫瘤扶正培本法中醫(yī)臨床基礎理論闡發(fā) 余桂清[1]認為在中醫(yī)整體觀念的指導下,使用扶正培本法治療腫瘤類疾病,通過培補臟腑氣、血、陰、陽不足,可調整機體失衡狀態(tài),使機體內環(huán)境趨于平衡和穩(wěn)定,恢復陰平陽秘的狀態(tài),增強機體體質和抗癌能力。理論借鑒《黃帝內經》“溫之、和之、調之、養(yǎng)之,皆補也”之意,強調扶正培本法當與普通支持療法相區(qū)別,應從氣血津液、臟腑功能角度論治,兼顧“扶助”和“調理”,將扶正培本治法演化出“健脾益氣”“養(yǎng)陰生津”“補腎溫陽”“益氣生血”4個不同具體治法。
郁仁存[2]借鑒《景岳全書》“凡脾腎不足及虛弱失調之人,皆有積聚之病”之說,從中醫(yī)學“脾胃為后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兩者相互滋養(yǎng)依存”的角度,提出脾腎虧虛是腫瘤患者“內虛”的主要成因,臨床對腫瘤患者當以健脾補腎法為主要治法。邱佳信[3]從《醫(yī)宗必讀》“積之成者,正氣不足,而后邪氣踞之”的角度,并結合中醫(yī)“脾為后天之本”的理論,認為脾虛貫穿于腫瘤的整個病程,在治療腫瘤時當始終固護后天脾為之本。劉嘉湘從《黃帝內經》“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的角度,認為腫瘤患者存在因虛致病,因病致虛的惡性循環(huán)。腫瘤的病性為邪毒之物,具助火化熱之變,傷氣耗陰之損。腫瘤患者氣陰證是虛證的基本表現(xiàn)。治療中當立足于益氣養(yǎng)陰,氣復陰還則病勢為順,氣衰陰耗則病勢為逆。
2.2 腫瘤扶正培本法現(xiàn)代醫(yī)學理論探索 熊露等[5]對腫瘤扶正培本法在抗腫瘤血管生成治療“血管正常化時間窗”調節(jié)方向做了理論闡述。綜合文獻報道扶正培本法可減少微環(huán)境中DC與T細胞功能的抑制,且在血管生成過程中VEGF表達的下調與此直接相關。并結合腫瘤新生血管結構與功能并不成熟,缺乏固定的周細胞,具有高度膨脹和滲透性,造成腫瘤組織缺氧、流體靜脈壓增高,降低化放療療效的特殊病理生理現(xiàn)象,提出扶正培本法可通過調控腫瘤血管正?;谔岣邫C體免疫的同時,增強腫瘤化放療療效。郁仁存[6]認為腫瘤患者常見的食欲不振、腹部虛脹、大便溏泄等癥狀為脾虛證的表現(xiàn),且通過I131膠囊實驗證實惡性腫瘤脾虛證患者的胃腸道排空速度較非脾虛證者為快,通過小劑量口服阿托品可以糾正,提示副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增強與脾虛諸證的調節(jié)密切相關。扶正培本、健脾益氣治法能夠從調理脾胃入手,改善消化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增強患者機體的物質和能量代謝,穩(wěn)定患者的內環(huán)境平衡,改善預后后。
3.1 腫瘤虛證的證候研究 趙仙銘等[7]對162名晚期腫瘤患者脾虛證患者統(tǒng)計后發(fā)現(xiàn),在脾虛證發(fā)生幾率上,膈下腫瘤患者較膈上腫瘤患者為高(64%和37.1%),消化道腫瘤患者較非消化道腫瘤患者為高(65.3%和33.9%)。脾虛組患者中為生存期(136±11.3)d,較非脾虛組患者(188±11.6)d為短,P<0.05。李叢煌[8]等對238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統(tǒng)計后發(fā)現(xiàn),單純虛證患者占31.8%,虛實夾雜患者占43.5%。單純虛證證候中,其中氣虛證出現(xiàn)186例次,占65.7%,陰虛證98例次,占34.6%,陽虛證出現(xiàn)3次,占1.1%,氣陰兩虛證出現(xiàn)41例次,占14.5%。虛實夾雜證候中,主要出現(xiàn)的證候為氣虛血瘀證、氣虛痰濕證、氣虛痰熱證、陰虛痰熱證。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隨著病情時間的延長,氣虛證、陰虛證患者比例逐漸增加。且氣虛證患者行4個周期化療后,氣虛證出現(xiàn)比例亦明顯增加[9]。王海燕等[10]報道,在338例住院胃癌患者中,中醫(yī)虛證173例占42.9%,其中脾胃虛損72例占21.3%、氣陰兩虛61例占18.05%、氣血雙虧27例占7.99%、胃熱傷陰13例占3.85%。40歲以下患者以實證為主,41歲及以上患者以實證為主,P<0.05。王曉戎等[12]觀察241例腫瘤化療后患者報道,氣陰兩虛患者115例占47.7%,氣虛證81例占33.6%,氣血兩虛證11例占4.6%,陰虛證9例占3.7%,陽虛證7例占2.9,實證3例占1.2%。癥狀上亦以倦怠乏力、咽干口燥、納呆食少、氣短懶言等虛證癥狀為多見。郭慧君等[11]報道,在230例惡性腫瘤術后患者中,氣虛證160例占69.56%,血虛證71例占30.87%,陰虛證67例占29.13%,陽虛證0例。
3.2 扶正培本法對腫瘤治療的臨床研究 孫燕[13]對惡性腫瘤單用扶正中藥或配合放療、化療的患者進行的10年隨訪報道,恢復期扶正中藥患者生存率88%,對照組為61.9%。放療配合扶正中藥的子宮頸癌和乳腺癌患者生存率77.4%,單用放療組患者生存率50%。化療期間配合扶正中藥的患者生存率為54.5%,單用化療患者生存率為45.5%。認為扶正類中藥對提高惡性腫瘤患者的遠期療效具有一定的作用。朱小云等[14]報道,參芪扶正注射液對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初始誘導緩解階段患者白細胞及血紅蛋白的恢復具有作用。提示參芪扶正注射液能減輕化療對骨髓粒系和紅系的恢復。說明扶正培本法可減輕化療的骨髓抑制作用。參芪扶正注射液可提高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初始誘導緩解階段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CD3+、CD4+數(shù)量,提高T淋巴細胞CD4+/CD8+比例,提示扶正培本法可提高化療后患者T細胞免疫功能。孫桂芝等[15]報道,以生黃芪、黨參、枸杞子、藤梨根等為主要成分的扶正防癌口服液能夠提高胃癌患者化療完成率,改善化療過程中出現(xiàn)的體重、疲乏無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保護骨髓,減輕白細胞下降、血小板減少,提高III期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樸炳奎等[16]報道,以黃芪、黨參、沙參、杏仁、桔梗、敗醬草、白花蛇舌草等為主要成分的肺瘤平膏,可提高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化療療效,減輕咳嗽、胸痛、氣短、乏力等臨床癥狀,增加患者體重,抑制化療后患者生活質量下降,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林洪生等[17]報道,生血丸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化療后骨髓抑制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治療組較對照組化療第一周期14 d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第二周期35 d、42 d血紅蛋白,28 d、35 d、42 d白細胞,35 d、42 d血小板均為高。且治療組患者脾陽虛證候腹脹、腰膝酸軟、神疲乏力、氣短等的控制方面較對照組為優(yōu)。同時生以KPS評分和FLTC量表為判別,血丸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劉嘉湘等[18]報道,對晚期原發(fā)性肺腺癌患者使用自滋陰生津益氣溫陽法治療,中位生存時間中藥組417 d,化療組265 d,P<0.05。且中藥組在穩(wěn)定瘤體大?。痪徑饪人?、痰血、胸痛、發(fā)熱、納呆等臨床癥狀;增加患者體重;提高患者NK細胞殺傷能力、LAK細胞活性、CTL細胞殺傷能力、T細胞總數(shù)、輔助T細胞功能方面具有優(yōu)勢。張代釗等[19]報道,以生黃芪、生地黃、金銀花、麥冬、枸杞子、女貞子等為主要成分的扶正解毒沖劑,能提高惡性腫瘤患者放、化療完成率,減輕放、化療患者體重下降、疲乏、口干、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外周血象下降等放療毒副反應。并能通過調節(jié)T細胞胞亞群,提高放化療患者免疫能力。
4.1 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 孫燕等[20]報道,黃芪、女貞子水提劑能促進淋巴細胞的體外增殖,促進淋巴細胞的局部移植物抗宿主反應,并對腫瘤患者抑制性T細胞(Ts)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解除作用。單藥黃芪在體外具有激活人巨噬細胞的作用,使巨噬細胞對腫瘤細胞的殺傷作用增強。朱武等[21]運用扶參芪扶正注射液對乳腺癌接受CAF方案術前新輔助化療的患者進行中醫(yī)扶正培本干預,結果發(fā)現(xiàn)與對照組相比,新輔助化療+扶正培本組患者外周血CD3、CD4、NK細胞、CD4/CD8下降幅度明顯減少,且與化療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認為扶正培本法能夠改善腫瘤患者化療后機體細胞免疫狀態(tài),減輕化療對細胞免疫的打擊,提高化療的療效。有益于腫瘤患者新輔助化療后續(xù)手術、抗感染、術后恢復。
4.2 改善骨髓造血功能 孫桂芝[22]報道,健脾益腎方(沖劑)有一定的保護骨髓的作用,促進骨髓DNA合成,使化療后的荷瘤小鼠骨髓有核細胞內DNA核算總量升高,骨髓幼稚細胞明顯增多,多能造血干細胞明顯增多,減輕化療導致的骨髓抑制。
4.3 提高血清氧自由基的活性 張培彤等[23]報道,扶正防癌口服液能夠不同程度提高胃腸道腫瘤化療患者血清總CuZnSOD及MnSOD的活力。阻斷有害的超氧陰離子及其脂質體過氧化物對機體的毒害作用,為受損的阻滯細胞重建和恢復創(chuàng)造一個有力的環(huán)境。并指出超氧陰離子及其脂質體可理解為中醫(yī)的“邪”,而SOD理解為中醫(yī)的“正”。中醫(yī)扶正培本理論可以通過SOD及超氧陰離子的動態(tài)平衡進行進一步的闡釋。
4.4 抗腫瘤血管新生 辛穎等[24]報道,人參皂苷Rg3能夠降低B16黑色素瘤細胞C57BL/6N小鼠荷瘤模型中,腫瘤組織內新生血管的數(shù)量,并下調B16黑色素瘤細胞內VEGF蛋白的表達,抑制血管內皮細胞的增殖,抑制血管內皮細胞的遷移,實現(xiàn)抗腫瘤血管生成作用。尹麗慧等[25]報道,參麥注射液對牛主動脈內皮細胞的遷移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遷移抑制率隨著劑量濃度的增加而增加。在雞胚絨毛尿囊膜血管生成模型中,中高劑量的參麥注射液能顯著抑制雞胚新生血管的生成。
4.5 抗腫瘤細胞增殖、誘導腫瘤細胞凋亡 李萍萍等[26]在電鏡下觀察到,經黃芪、白術等扶正藥為主要成分的益氣活血方處理后的S80荷瘤小鼠模型中,實體腫瘤細胞膜表面光滑平坦,微絨毛少見,核仁呈環(huán)狀型,提示扶正培本法對腫瘤機體內增殖具有間接的抑制作用。同時益氣活血方能將人胃癌BGC-823細胞阻斷在G2M期,延緩細胞周期進程,抑制腫瘤細胞增值。李瑛等[27]報道,康萊特注射液對人早幼粒細胞性白血病細胞HL60的生長具有抑制作用,誘導腫瘤細胞發(fā)生凋亡。隨著作用時間的增加,腫瘤細胞胞質顆粒增多,出現(xiàn)空泡,并逐漸出現(xiàn)核固縮斷裂,核膜消失,胞膜出現(xiàn)凸起。在此過程中凋亡相關基因Fas轉錄水平明顯增高。
4.6 對端粒酶活性的影響 戴恩來等[28]報道,扶正抑瘤湯能夠對小鼠肉瘤S180細胞在細胞周期G0/1周期形成阻滯,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其機制與經扶正抑瘤湯降低處理后S180細胞端粒酶活性下降相關。陳圣華等[29]報道,土茯苓、茯苓、炙黃芪、生薏苡仁等為主要成分的雙苓抗癌湯對人胃癌SGC-7901細胞的端粒酶活性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隨著劑量的增加而增強。其作用機制可能與雙苓抗癌湯下調腫瘤細胞內與端粒酶活性相關的發(fā)生突變的p53基因表達相關。
腫瘤扶正培本治法中醫(yī)藥治療腫瘤類疾病的重要治法之一。歷代醫(yī)家對腫瘤類疾病的認識上均尊崇正氣虧虛的基本病理生理學說。近半個世紀以來,現(xiàn)代中醫(yī)藥工作者從基礎理論探索、臨床研究、基礎理論驗證等諸多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大量有意義的科研結論,為扶正培本法的臨床運用提供了積極可靠的依據(jù)。但是在研究方面人存在較多未知的領域和空白,需要進一步明確。
1)腫瘤類疾病正氣虧虛的概念較為寬泛,缺乏相應具體的指向。目前多認為腫瘤正氣虧虛以脾腎虧虛為主,同時在氣血上亦存在不同程度的虧虛。從陰陽的角度辨證,亦可分為陰虛與陽虛。文獻報道多為一家之言,缺乏具有提綱統(tǒng)領、高屋建瓴的頂層中醫(yī)腫瘤正虛的癥候學研究。對于正虛歸屬的臟腑、氣血、陰陽需要明確。對于其虧虛的程度目前仍停留在經驗判斷階段,缺乏量化標準,難以實現(xiàn)行業(yè)統(tǒng)一執(zhí)行的標準。而正虛具體的診斷證候條目,目前仍處于空白。因此,開展腫瘤正虛診斷標準的研制是下一步腫瘤虛證研究首要解決的問題。
2)目前腫瘤正虛及扶正培本治法已經成為腫瘤類疾病辨證和治療的主流。但是基本理論仍停留在古代醫(yī)家文獻的理論框架內。當前已有一些研究者開始將傳統(tǒng)扶正培本理論與現(xiàn)代醫(yī)學理論相結合,延伸扶正培本治法的內涵。如將扶正培本與腫瘤血管正常化時間窗聯(lián)系、扶正培本與體內氧自由基、超氧陰離子平衡等理論相聯(lián)系。但是總體探索的廣度和深度不夠。對腫瘤正虛內在生理病理機制闡述中缺少實質研究。因此,在腫瘤扶正培本法進一步的研究中,引入現(xiàn)代腫瘤基礎研究的新進展,闡釋和延伸傳統(tǒng)理論的科學內涵成為下一階段扶正培本治法理論探索新的方向。
3)綜合目前扶正培本法臨床研究多為小樣本的重復研究,缺乏具有高級別循證醫(yī)學證據(jù)的臨床研究結論。且進行臨床試驗使用的干預的藥物紛繁復雜,較多的研究多為自擬方的抗癌研究,缺乏統(tǒng)一的具有代表性藥物持續(xù)的深入的研究。目前報道的研究結果直接作為臨床使用參考依據(jù)尚未成熟。
4)在扶正培本法具體臨床運用中,多結合了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等其他治法。而在多種治法相結合的理論探索、方劑配伍規(guī)律研究方面的研究較為欠缺。目前臨床實踐已經走在理論研究之前。因此對以扶正培本為主的多種治法的理論和機制研究,對指導臨床實踐的深入開展具有緊迫的實際意義。
5)對于扶正培本法現(xiàn)代基礎醫(yī)學研究,采用的驗證模型、檢測指標多為重復。當前醫(yī)學模式發(fā)生了改變,從單純的生物醫(yī)學轉變?yōu)樯锷鐣J?,近些年精準醫(yī)療的臨床科研模式更是深入人心,引領醫(yī)學向深層次發(fā)展。結合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等新的研究模式和科研體系,扶正培本治法的基礎研究可以獲得質的飛躍。在臨床實踐中亦能獲得更加精準的模式。
總之,扶正培本法是腫瘤類疾病的重要治法,有著深刻的理論內涵和臨床運用價值。深入挖掘其內在規(guī)律,揭示其作用機制,將為腫瘤類疾病的治療帶來新的驚喜。
[1]余桂清.有關腫瘤扶正培本研究幾個問題的探討[J].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85,5(2):77-79.
[2]唐武軍,王笑民.郁仁存治療腫瘤“內虛學說”初探[J].北京中醫(yī)藥,2011,30(3):186-188.
[3]楊金坤,鄭堅.有瘤體必虛 有虛首健脾──邱佳信治療消化道惡性腫瘤的學術經驗[J].上海中醫(yī)雜志,1995(2):8-10.
[4]施志明.劉嘉湘扶正法治療腫瘤學術思想初探[J].中醫(yī)雜志,1996,37(12):716-718.
[5]熊露,田少霞.扶正培本治則方藥調節(jié)腫瘤微環(huán)境免疫與血管正?;乃悸费芯縖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30(2):201-204.
[6]郁仁存,楊治英,金靜愉,等.腫瘤脾虛患者云華功能的初步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84,4(1):13-15.
[7]趙仙銘,李偉林.162例晚期腫瘤患者脾虛證臨床分析[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1998,14(9):26-27.
[8]李叢煌,花寶金.283例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證候分布及證候要素組合特點分析[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9,32(10):712-715.
[9]李叢煌,劉瑞,鄭洪剛,等.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中醫(yī)證候分布及動態(tài)演變規(guī)律臨床研究[J].中醫(yī)學報,2015,30(8):1085-1087.
[10]王海燕,楊薇,謝雁鳴,等.真實世界胃惡性腫瘤患者發(fā)病急中醫(yī)證候特點[J].中醫(yī)雜志,2014,55(12):2143-2147.
[11]郭慧君,王知佳,劉玉芳.230例惡性腫瘤術后患者證候分析[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08,14(6):451-452.
[12]王曉戎,李平,吳志麗.腫瘤化療后中醫(yī)證候學特征調查研究[J].山東中醫(yī)雜志,2006,25(1):18-20.
[13]孫燕,洪婉君,鄧健,等.扶正中藥治療腫瘤患者的10年隨訪觀察[J].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87,7(12):712-714.
[14]朱小云,張祥忠,鐘雪云,等.參芪扶正注射液對血液惡性腫瘤化療患者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30(2):205-207.
[15]孫桂芝.扶正培本系列方藥在胃癌綜合治療中的應用[J].中醫(yī)雜志,2009,50(6):553-555.
[16]樸炳奎,唐文秀,張宗歧,等.肺瘤平膏治療晚期原發(fā)性肺癌臨床觀察-附339例臨床分析[J].中醫(yī)雜志,1991,32(4):21-215.
[17]林洪生,楊宗艷,張培彤,等.生血丸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脾腎陽虛證化療所致血象下降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3,28(8):2491-2494.
[18]劉嘉湘,施志明,徐振曄,等.滋陰生津益氣溫陽法治療晚期原發(fā)性肺腺癌的臨床研究[J].中醫(yī)雜志,1995,36(3):155-158.
[19]張代釗,李佩文,董秀榮,等.扶正解毒沖劑防治癌癥患者防、化療毒副反應的臨床觀察(附376例病例分析)[J].中日友好醫(yī)院學報,1992,6(4):269-275.
[20]孫燕.扶正中藥的免疫調節(jié)作用[J].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84,4(6):368-370.
[21]劉武,林秋菊,莫澎濤.扶正培本對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中醫(yī)臨床版,2008,15(6):11-12.
[22]孫桂芝.扶正培本系列方藥在胃癌綜合治療中的應用[J].中醫(yī)雜志,2009,50(6):553-555.
[23]張培彤,余桂清,孫桂芝,等.扶正防癌口服液對胃腸腫瘤患者血清SOD活性的影響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98,4(2):65-67.
[24]辛穎,姜新,崔俊生,等.人參皂苷Rg3抑制B16黑色素瘤新生血管生成及其機制的探討[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0,17(4):591-593.
[25]尹麗慧,毫山,高承賢,等.參麥注射液對血管生成影響的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2,22(10):761-763.
[26]李萍萍,呂桂芝,孫紅.益氣活血中藥復方對腫瘤細胞增殖的抑制作用[J].中國中藥雜志,1996,(21):113-115.
[27]李瑛,石廷章.康萊特誘導腫瘤細胞凋亡的實驗研究[J].中國腫瘤臨床,2002,29(12):869-873.
[28]戴恩來,趙健雄,朱玉真,等.扶正抑瘤湯對腫瘤細胞周期及端粒酶影響的實驗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1,21(10):760-762.
[29]陳圣華,陳剛,許愛華,等.雙苓扶正抗癌制劑對胃癌細胞端粒酶活性及p53蛋白表達的研究[J].中藥材,2007,7(4):317-319.
(2016-05-18收稿 責任編輯:洪志強)
Review of Reinforcing Healthy Qi and Root Method in Treatment of Tumor
Wang Hui1,2,Hou Wei1,2,Sun Guizhi1,2,Hua Baojin1,2
(1TheOncologyDepartmentofGuang′anmenHospitalaffiliatedtoChinaAcademyofChineseMedicineScience,Beijing100053,China; 2CancerInstituteofChinaAcademyofChineseMedicineScience,Beijing100053,China)
Reinforcing healthy qi and roo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inese Medicine methods in treating tumor. Thanks to the hard work by thousands of former Chinese Medicine doctors, its theory and mechanism have been greatly enriched. In the last decades, clinical doctors and medical scientists have performed lots of extensive exploration combined with modern clinical and basic medical science in treating tumor with reinforcing healthy qi and root method. The depth and width of scientific theory, functional mechanism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have been largely extended as well as a number of positive results. This passage reviewed the reinforcing healthy qi and root method in treatment of tumor.
Tumor; Reinforcing healthy qi and root; Review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所級課題(編號:2014S277)
王輝(1983.08—),男,醫(yī)學博士,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中西醫(yī)結合腫瘤臨床與基礎研究,E-mail:wanghui9890@126.com
R273
A
10.3969/j.issn.1673-7202.2016.1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