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波
淺談古詩詞的色彩美
唐波
內容摘要:在中小學語文課本中,選編了不少古詩詞。這些古詩歌有很高的文學藝術成就,在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品味蘊含在古詩詞的意境美、情趣美、節(jié)奏美,也要引導學生欣賞古詩詞表現(xiàn)出來的繽紛色彩,做“好色”之徒。
關鍵詞:古詩詞色彩美欣賞
黑格爾曾經說過:“顏色感應該是藝術家所特有的一種品質,是他們所特有的掌握色調和就色調構思的一種能力,所以也是再現(xiàn)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一個基本因素?!苯鷮嶒炐睦韺W告訴我們:色彩的經驗類似感動或情緒的經驗。詩人對色彩的敏感并不亞于畫家,不過因為詩筆和畫筆的不同,在對色彩的反映上和訴諸欣賞者的方式上有所不同而已。自古以來,詩歌就有用色彩描寫塑造意象,表達感情的傳統(tǒng)?!对娊洝分芯陀小拜筝缟n蒼,白露為霜”,“何草不黃”等句子。到唐宋時期,用色彩營造意境,表情達意更是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詩人有時為了描繪一個全新的境界,便用單一色來渲染畫面,從而加強了讀者的視覺印象。如:劉禹錫的《秋詞》:“晴天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庇帽躺枥L整個長空,可謂清新之至,同時表現(xiàn)出了詩人無比激奮的壯闊胸懷。賀知章的《詠柳》“碧土妝成一樹高,春風吹下綠絲絳?!睏盍沛?,碧綠如染,春意十足。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庇駱洵傊?,漫天皆白,多么圣潔的世界!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從“海上生明月,明月共潮生”寫起,接著是明月當空,朗照大地。皎潔的月光灑在江水、沙灘、芳甸上,一切景物都象是披上了一層乳白色的紗巾。一幅意境多么優(yōu)美的春江花月夜的圖畫。
為了使畫面富有層次感、立體感,詩人們不滿足于單一色而常用色彩對比的手法。如明暗色對比,冷暖色對比,細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畫意美。
杜甫在《春夜喜雨》中描繪:“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鄙暇涿餮浴昂凇保尘笆且黄岷?;下句暗點“紅”,四野黑云中閃爍著一星漁火,以黑襯紅,在整個黑色的底色襯托下,顯得特別耀眼。這里明暗對比強烈,表現(xiàn)出詩人逢雨后的一片喜悅之情。
南朝樂府民歌《西洲曲》寫一位少女:“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杏紅色的上衣,多么鮮艷;再配上一頭烏黑發(fā)亮的頭發(fā),有如小烏鴉的羽毛,下句以比喻寫顏色。兩相映照,其人之美,宛在眼前。
再如杜牧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边@里是紅、白相映襯。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詩整個背景是漫天皆白的雪地,在臨近結尾時忽然來了一句“風掣紅旗凍不翻”,雪中紅旗,特別耀眼,整個畫面頓添活力。
詩人運用色彩的對比,還可以創(chuàng)造出一種獨特的氛圍。請看: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保樫e王)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保ㄋ究帐铮?/p>
“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李商隱)
好象電影電視的鏡頭,從樹上黑色的鳴蟬,轉為獄中白發(fā)詩人的悲吟;從秋雨中飄零的黃葉,切入寒燈下白頭的客子;從夜殘媳滅的燭火,化為春去夏來,石榴綻開的紅花(暗示耿耿相思,隨著時序的轉換而永無盡時)。詩人悲苦的情懷都寄寓在色彩對比和轉換的鏡頭中了。
鮮明的對比色,還可以增加感情色彩的濃度。秦觀《如夢令》“鶯嘴啄花紅溜,燕尾點波綠皺”。連用兩組色彩,鶯嘴啄紅花,燕尾點綠波,色彩分明,調子和諧,不僅在直觀上引起對色彩的美感和聯(lián)想,而且色彩美增加意境美,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如畫春光,表達作者歡快的心情。白居易回憶江南春色之美,說:“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蔣捷感嘆時序匆匆,春光易過,說:“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他在另一首詞中寫秋天清晨籬落間的景色之美,有句云:“月有微黃禽無影,掛牽牛數(shù)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紅棗?!边@些佳句都是用鮮明的對比色,使畫面顯得十分絢麗,詩人的情感也表現(xiàn)得明朗而熱烈。女詞人李清照也善用對比色表達感情:“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種“著色的情感”,具有繪畫的鮮明性和直觀感,仿佛可以使人觸摸,增強了詩歌意境的感染力。
藝術家的視覺是非常敏銳的。他常常能捕捉到色調的細微區(qū)別以及色調間相互影響的微妙變化。如:“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保ā对绱撼蕪埶俊罚┰娙隧n愈憑借敏銳的觀察力捕捉到了早春時節(jié)草色在遠近不同的視覺點所表現(xiàn)的色調變化。讀來清新之至。王維也是這方面的能手。“柳暗百花明”,(《早春》)“紅衣復深淺”,(《紅牡丹》)這里有明暗、深淺之別?!白瓷n苔色,欲上人衣來?!保ā稌隆罚┥铰吩獰o雨,空翠濕人衣?!保ā渡街小罚叭章浣祝眮硖斓厍??!保ā端托瞎鹬荨罚┥{間的影響變化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難怪曹雪芹借香菱之田津津有味地品道:“‘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白’、‘青’兩個字也似無理,想來必得這個字才形容的盡,念在嘴里,到象有幾千斤重的一個橄欖似的?!保ā都t樓夢》第四十八回)
色彩的組合,給詩歌帶來了濃郁的畫意和鮮明的節(jié)奏。有時,詩人在一首詩中運用多種色調來刻畫意境。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鵬鳴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全詩四句用了黃、翠、白、青四種色調,點綴得錯落有致;而且由點到線,向著無垠的空間延伸,畫面靜中有動,富有鮮明的立體節(jié)奏感。在這里,明麗的色彩組合,正繪出了詩人舒展開闊的心境。柳中庸在《征人怨》中的“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僅有兩句十四字,卻用了白、青、黃、黑四個顏色詞,一方面加強了詩句對仗,另一方面增強了畫面的立體感?!盁熤辛嗅肚酂o數(shù),雁背夕陽江欲暮?!边@是周邦彥《玉樓春》詞中的名句?!扒酂o數(shù)”指暮靄中青山連綿,眺望不盡;而雁背上那暗紅的夕照卻不過一縷而已。青、紅二色的對比,一個無限在,一個非常??;然而正是在無邊青蒼的背景上,才襯托出這一縷晚照是那樣地引人注目和令人依戀?!扒鍦\白石灘,綠蒲向堪把。家住水東西,浣紗明月下。”王維的《白石灘》這首小詩描寫白石灘的月夜景色。詩中“綠”字,表面上看只是形容蒲草之色,用的平常;但細細品味,卻大有妙處。蒲草生長在水中,又是在夜里,詩人卻清清楚楚地見到它的綠色,并且感到它那么肥嫩,可以用手滿把地采摘,這就巧妙地暗示出月色的皎潔、明亮。全詩僅二十字,就寫出了月之明,水之清,蒲之綠,石之白,紗之亮,浣溪女之美。這一幅籠罩在月光的銀紗中的綠色風景畫,給人以清朗、明凈、純潔的美感,它也寄寓著詩人對這種美的熱情追求。還有的詩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詞語,各種景物巧妙組合,形成色調之美。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鄙n天、草原、牛羊,這些具有不同色彩的形象構成了一幅蒼茫的畫面。
隨著人類社會實踐的不斷豐富和發(fā)展,人們還賦予不同色調以不同的審美意義。綠色,是人自然植物王國的色彩。是春天的色彩,是生命力的象征。所以,古詩詞中描繪綠色的詩篇真是舉不勝舉。象牛希濟的《生查子》“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贝翰莸木G色使離人想起愛人的羅裙,因而產生一種戀惜之情。在這里,色彩中飽蘸著的情感,它已經超越了客觀的寫景效果,而成為獨特的抒情手段了。紅色,給人一種熱烈、激奮的感覺。所以,陳羽用“紅旗直上天山雪”表現(xiàn)邊塞戰(zhàn)士的斗志,很有氣勢?!皶詠碚l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滿林楓葉,火紅如醉,在詩人看來,不是秋霜所打,而是離人的眼淚染成的。白色,常常被賦予純潔美好的意義,如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保ā盾饺貥撬托翝u》)黃、黑、紫是冷色,給人一種渾厚、冷寂、凝重的感覺。一般來說,寫悲慘壯烈的戰(zhàn)斗場面不宜用濃艷的色彩,然而李賀的“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雁門太守行》),詩人把金色、胭脂色和紫紅色與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織在一起,構成色彩斑斕的畫面。詩人就像一個高明的畫家,特別善于著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用壓城的黑云暗喻敵軍氣焰囂張,借向日之甲光顯示守城將士雄姿英發(fā),色彩鮮明,愛憎分明,寫盡了悲壯、蒼涼的氣氛。
由于每個作家的生活經歷不同,決定著每個作家的審美情趣也有差別。表現(xiàn)在對色調的選用上,也各具特色。王維喜歡用“青”、“翠”、“綠”等冷色表現(xiàn)其退隱之后的寧靜的心情。李白性格倔強,心懷坦蕩,他喜歡用純潔的白色?!罢堃噪p白壁,買君雙白鷴。白鷴白如錦,白雪恥容顏。”(《贈黃山胡公求白鷴》)短短四句二十字,一連用了五個“白”字,使整個詩境的意象純凈無暇,纖塵不染。一方面表現(xiàn)出詩人對白鷴無比喜愛之情;另一方面則含蓄地表現(xiàn)出詩人向往光明的磊落胸懷。李賀的詩歌意象奇特,向來以“詩鬼”聞名。他對色調的選用也很不同一般?!笆T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保ā独顟{箜篌引》)“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保ā督疸~仙人辭漢歌》)“云生朱絡暗,石斷紫錢斜。”(《過華清宮》)這里都是用冷色渲染氣氛,給人以陰森、冷寂的感覺。為什么李賀喜歡用冷色呢?這恐怕要聯(lián)系他的經歷才能說清楚。李賀的一生僅僅度過了二十七個春秋,而且遭遇極為坎坷不平。他的一生是凄苦的、悲涼的。他常常通過奇特的意象和冷色來創(chuàng)造悲涼的意境,從而抒寫出詩人慘切的情懷。另外,李賀還特別喜歡用“白”色調。“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樓半開壁斜白?!保ā秹籼臁罚吧萍祖i蛇解,馬嘶青冢白?!保ā度虑罚袄戏蝠嚭垶槌睿{溪水氣無清白。”(《老夫采玉歌》)“葛衣斷碎趙城秋,吟詩一夜東方白?!保ā毒屏T張大徹索贈詩》)等等。用“白”修飾的詞還如“白馬”、“白驢”、“白草”、“白水”、“白濤”、“白衫”等等。很顯然,李賀不象李白用“白”色來象征純潔、美好,而是用慘白之色來渲染悲涼的氣氛。可見,對同一色調的選用也表現(xiàn)出不同詩人的不同的審美情趣。
古詩詞的色彩之美可謂美不勝收。
作者單位:(湖南邵陽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