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鋒
【課前思考】
《把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是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通常,教師直接呈現例7,讓學生把提供的假分數化成整數,進而交流能化成整數的假分數分子與分母的關系和化的方法。接著引出帶分數,介紹帶分數的意義,示范帶分數的讀、寫。最后,通過例8,教學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的方法。整個過程,總體還比較順暢,但對學生來說,這樣的認知活動似乎理性有余而趣味不足,沒法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也正因為學習主動性的缺失,所以教學這一內容時,學生雖能掌握將假分數化成帶分數的算法,但對算理的理解卻往往不夠到位,建立的表象也不夠清晰,感悟數學思想、積累數學經驗等多元目標更是成為空談,課堂氣氛也往往比較沉悶。
【教學片斷】
【活動一】
(獨立解答后,投影交流)
師:那誰能用一句話概括,怎樣的分數在數軸上也在整數1的位置?
生: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數。
【活動二】
先觀察,再從下列4個分數中任選一個在作業(yè)紙第2條數線中表示出它的位置,比比誰找得最快!
獨立解答,全班交流,讓學生說說想法。
師:看來你們都很聰明,挺會找巧。那請同學們繼續(xù)思考:
(1)能化成整數的假分數,它們的分子和分母有什么關系?
(2)可以怎樣將這樣的假分數化成整數?
【活動三】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不僅知道分子是分母倍數的假分數可以化成整數,而且還掌握了將它們化成整數的方法。
學生獨立解答,組織交流:
(圖 2)
(圖 3)
師:(投影圖2)先請第1位同學來說說他的想法。生:我是根據的意義來找的,就是把整數1平均分成5份,表示這樣的6份。
師:再來看這位同學的找法(投影圖3),他找對了嗎?為什么他只把第2段平均分成了5份就行了呢?生:里有6個,而5個正好是1,所以只要直接在1后面表示出剩下的那1個就可以了。
師:兩種方法都可以,你們覺得哪種方法比較方便?
生:當然是第二種啦!
【活動四】
師:像6那樣,分子不是分
5母倍數的假分數可以化成帶分數。想一想,怎樣把11也化成
4帶分數?出示例8:怎樣把11化成4帶分數?
(可以直接思考,也可以借助作業(yè)紙上第4條數軸,先畫一畫,再觀察)
獨立解答后,同桌互說思路,全班組織交流。
投影學生作業(yè)紙:
(圖 4)
師:能具體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嗎?
師:看來要想理解這種方法,還不太容易,當理解有困難時,我們可以借助圖來思考。(板書:11÷4=2……3),誰能結合圖來說說(觀察圖4),這兒的“11”、“4”、“2”和“3”分別表示什么?
獨立解答后,交流思考過程。
回顧反思,總結歸納。
師:剛剛我們一起研究了把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回顧剛才的學習過程,想一想:
(1)什么情況下,假分數可以化成整數?什么情況下可以化成帶分數?
(2)怎樣把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
(3)在研究把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借助什么幫助我們思考和理解。
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
【課后思考】
1.在自然優(yōu)化中,主動建構新知。
以上片斷,圍繞“數軸”先后展開了四次活動:第一次,表示“”,通過操作、交流、比較,
2.在數形結合中,深度理解算理。
本課學習的難點就在于理解假分數化成帶分數的算理。一般的教學中,學生雖能很好地掌握以上知識、技能,但很多學生對于為什么把分子除以分母的商作整數部分,為什么把余數作分子,分母為什么不變等問題,卻大多說不上來。我們知道,五年級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具體運算階段,此時還需要以具體事物的表象作支撐,因此在學習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這一相對復雜的抽象算法中,必須以“形”為依托,通過形象直觀的東西讓學生獲得豐富的表象,進而讓學生的思維能順利過渡到抽象的層面。而本例中,筆者巧借數軸,以“在數軸上表示分數”為主線組織教學,讓學生在相似的問題情境中進行探究,逐層體驗。學生在方法優(yōu)化的過程中,感受著將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思考的價值,同時也不斷積累著“以形助數”的經驗,這樣,當后面學生的理解面臨真實困難時,教師只要稍作啟發(fā),學生就能自發(fā)想到“借助圖來思考”,也正是在這樣一種積極的學習情緒中,學生親身經歷、體驗著數形結合的全過程,腦中真正建立起“數”和“形”的聯(lián)系,看到算式就聯(lián)想到圖形,看到圖形就能聯(lián)想到算式,從而也真正達到了對算理的深度理解和對算法的準確掌握。
3.在數學思考中,有效積累經驗。
上例中,筆者基于學生經驗,創(chuàng)設“在數軸上表示分數”的活動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活動動機,調動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活動中,接著引導學生經歷探究性數學活動的過程,通過行為操作、數學思維,在探索和交流中逐步優(yōu)化數軸上表示假分數的方法,理解將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的算理。在這一層層遞進的探究性數學活動中,學生經歷了既有外顯的數軸操作又有內隱的思維層面的探究活動,一方面積累了在數軸上表示分數時,將其化成整數或帶分數來思考比較方便的操作經驗,同時也積累了在認識數、研究數的關系時,可以借助數軸直觀理解這一重要的思維經驗。這一經驗將在后面學習分數大小的比較,分數、小數和百分數的等值關系,尤其是感受分數的稠密性(即任意兩個分數中間存在無限多個分數)等知識時被提取,經過這樣長期的、層次化的過程,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就有可能逐步豐富、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