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春田 編輯/任紅
?
錢镠:治水興疆“海龍王”
文/劉春田 編輯/任紅
錢镠在位時察民情,順民心,一直奉行保境安民的基本策略,不僅擴建了杭州城,奠定了“東南第一州”的繁榮基礎,還修筑了海塘,疏浚了西湖、太湖、鑒湖,營建了圩田、濕地等,造福于民,富足一方。
浙江省杭州市錢王祠邊錢王戎裝塑像。 攝影/FRANK/東方IC
杭州被稱為“地上天宮”、“人間天堂”,馬可·波羅更是譽之為“世上最美麗華貴的天城”。說到杭州,不得不提到一個偉大歷史人物——吳越王錢镠。杭州盡管建城較早,但大規(guī)模的擴建卻得益于吳越王錢镠。錢镠曾意味深長地說:“千百年后,知我者以此城,罪我者亦以此城??恋弥谌硕鴵p之于已者,吾無愧歟!”
錢镠(852 - 932年),字具美,杭州臨安人,為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創(chuàng)建者。吳越國極盛時擁有十三州、一軍,包括今浙江全境、蘇南、閩北一帶地方。乾寧二年 (895年),錢镠升任鎮(zhèn)海、鎮(zhèn)東兩軍節(jié)度使。天復二年(902年) ,唐朝冊封錢镠為越王。開平元年(907年),朱溫廢唐,建后梁,封錢镠為吳越王兼淮南節(jié)度使。開平二年(908年),加封守中書令。開平三年(909年),又加守太保。乾化元年(911年),又加守尚書令,兼淮南、宣潤等道四面行營都統(tǒng)。貞明二年(916年),被封為諸道兵馬元帥。次年,又被加封為天下兵馬都元帥。龍德三年(923年),錢镠被冊封為吳越國王。長興二年( 931年),李嗣源冊封錢镠為天下兵馬都元帥、尚父、吳越國王。長興三年(932年),錢镠病逝,賜謚號武肅。
錢镠“侗儻有大度,志氣雄杰,機謀沉遠”,察民情,順民心,在位時一直奉行保境安民的基本策略,“知尊中國……不煩干戈,……其民幸富完安樂”。他不僅擴建了杭州城,奠定了“東南第一州”的繁榮基礎,還修筑了海塘,疏浚了西湖、太湖、鑒湖,營建了圩田、濕地等,造福于民,富足一方。
杭州西湖景區(qū)。 攝影/ilovehz/東方IC
“天下大計,仰于東南?!卞X塘江兩岸,向來是糧食主產(chǎn)區(qū)和財賦重地。歷代統(tǒng)治者都十分關心海塘安危和農(nóng)業(yè)收成。錢塘江海塘是古代偉大水利工程之一。據(jù)歷史記載,海塘始筑于秦。但是,唐代及以前的錢塘江海塘,基本由土料筑成,即為土塘。土塘質地松軟,難以抗御急流對塘基的沖刷。
五代時期,由于連年混戰(zhàn),海塘年久失修,潮患嚴重,“江挾海潮,為杭人患,其來已久”。吳越時期,“自秦望山東南十八堡數(shù)千萬畝田地,悉成江面。民不堪命……目擊平原沃野,盡成江水汪洋”?!叭藟媺|溺……庶俾水反歸壑,谷遷為陵。土不騫崩,人無蕩析。”錢塘潮災害,嚴重影響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人們生活。如果不能有效控制錢塘潮災害,將直接危及錢镠的吳越政權。
浙江杭州錢王殿內(nèi)的修筑海塘圖。 攝影/樹影/FOTOE
錢镠在《筑塘疏》中寫道:“江之水源,自衢、婺、睦州各道,匯入富春,奔騰而入;潮汐由杭州之鹽官(今海寧)、秀州(今嘉興)之海鹽各路,匯入鱉子門而入。每晝夜兩次沖激,岸漸成江。近年以來,江大地窄。溯自唐貞觀以前,居民修筑,不費官帑,塘堤不固,易于崩坍。迨后兵革頓興,民亦屢遷,遂廢修塘之工。海颶大作,怒濤掀簸,堤岸沖嚙迨盡?!薄半m值干戈擾攘之后,即興筑塘修堤之舉?!标愂隽酥列薜痰闹匾浴?/p>
吳越天寶三年( 910年)八月,錢镠“大庀工徒,鑿石填江”,“始筑捍海石塘”。錢镠調動大批人力、物力和財力建筑捍海塘?!按笾衿浦疄槠鳎L數(shù)十丈,中實巨石。取羅山大木,長數(shù)丈,植之橫為塘,依匠人為防之制。內(nèi)又以土填之,外用木立于水際,去岸二丈九尺,立九木,作六重,象易既濟未濟二卦”,規(guī)模異常浩大。用竹籠裝載巨石,再用巨大的木材使其就地定位。由于壩體中間有縫隙,洶涌的海潮可以穿過壩體,在這過程中又能夠極大地消減海潮的沖力,從而減輕了海潮對壩的沖力。在堤的后背,沿著江岸留下了兩丈九尺寬的空地作為緩沖,以容納過量的海水,避免漲潮時的巨量海水直接沖刷被保護的農(nóng)田。這就是著名的“錢氏捍海塘”或稱“錢氏石塘”?!爸烈允詤窃酵跏?。”這種竹籠填石與榥柱相結合的筑塘固塘方法是海塘技術史上的一次飛躍。
除了修筑海塘外,錢镠還“建候潮、通江等城門;又置龍山、浙江兩閘,以遏江潮入河”。捍海塘的成功修筑,使得“邊江石岸無沖墊之失,緣隄居民無驚溺之虞”,“昔之汪洋浩蕩,今成沃壤平原”,極大地改善了民眾的生存環(huán)境和生產(chǎn)狀況,奠定了吳越國繁榮昌盛的根基。“是以錢氏百年間,歲多豐稔”,“錢塘富庶,由是勝于東南”。在錢氏統(tǒng)治的近百年間,杭州地區(qū)基本上免除了潮患,農(nóng)業(yè)年年豐收,成為江南富庶之地。
吳越之后,后人在不斷總結經(jīng)驗的基礎上,又將“錢氏石塘”發(fā)展為魚鱗石塘、條塊石塘等。錢塘江海塘見證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目前,有關部門正在積極準備將其申報為世界物質文化遺產(chǎn)。
上圖:浙江杭州錢王祠里的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國王錢镠二筑杭城畫?!z影/樹影/FOTOE
下圖:捍海塘木樁(五代吳越),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qū)“越地長歌——浙江歷史文化陳列”?!z影/楊興斌/FOTOE
修筑錢塘江海塘之余,錢镠還組織興建水利工程,疏浚了西湖、太湖、鑒湖等,營建了圩田、濕地等,造福于民。
錢镠“置都水營使以主水事”,設置都水營使,作為水利專門機構。成立由士兵組成的“撩淺軍”,萬人以上,專門從事水利事業(yè),成為龐大的水利建設工程兵部隊?!耙藻X塘湖(西湖)葑草蔓合,置撩兵千人。芟草浚泉?!薄俺樘锸?,治河筑堤。一路徑下吳淞江,一路自急水港下淀山湖入海,居民旱則運水種田,澇則引水出田?!边@些撩淺軍的任務就是負責西湖、太湖等水道的修治和疏竣工作。
錢镠設立“營田軍”,“專為田事,導河筑堤”,即組織部分軍隊專修水利設施,整治圩田。當時,吳越地區(qū)的農(nóng)民修造了很多圩田。他們利用水鄉(xiāng)田面較低的地勢,在河渠兩岸的農(nóng)田周圍筑成堤壩,內(nèi)以圍田,外以隔水。錢镠為了確保這些圩田不受洪水的侵蝕沖擊,使之保產(chǎn)豐收,特地組織營田軍去屯駐,在圩岸上遍植樹木,以提高圩岸的強度?!肮艁碹装吨?shù)谭?,岸岸行行種綠楊?!臂滋飪?nèi)利用開溝挖出來的土修筑堤和路,內(nèi)堤較圩岸略低,作為圩岸的第二道防線,當遇到某一面圩岸損壞時,可局部進行修復,以免破壞其它圩田。
杭州錢江新城建筑群。 攝影/ilovehz/東方IC
錢镠大規(guī)模組織興修從錢塘江兩岸到太湖周圍河堤湖塘。為阻遏江湖入河沖地,防咸蓄淡,或引水拒澇,或廣置堰閘,“自松江而東至于海,又導海而北至于揚子江,又沿江而西至于江陰界,一河一浦,大者皆有閘,小者皆有堰”,這樣用人工來控制水利,使其蓄泄有時,旱澇有備,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也都很有好處。
錢镠組織大批人力在紹興開鑒湖,使湖高于田丈余,湖高海低,田居其中。這樣可以使水少之時能泄湖水以溉田,水多之時又可以把田中之水泄放入海,做到旱澇兼?zhèn)洌_保農(nóng)業(yè)豐收。曾鞏曾評價說:“南湖(指鑒湖)歷錢王镠父子,立法甚詳?!蓖瑫r又在在鄞縣東錢湖周圍八十里筑塘,溉田五十萬畝。在余杭,修復惠民堰、千秋堰、烏龍筧。在蕭山,開浚西興塘。在嘉興、桐鄉(xiāng)、吳興等地,“沿塘有涇,通于支港,蓋塘以行水,涇以均水、塍以御水。塢以儲水”。多開支流、小涇,每七里為一縱浦,十里為一橫浦,集防洪灌溉于一體,“田連阡陌,位位相承,悉為膏膚之產(chǎn)”。
由于錢镠大規(guī)模經(jīng)營農(nóng)田水利工程,江浙地區(qū)水旱災害明顯減少,《嘉興府志》記載:“錢氏有國百余年,止長興間一次水災。”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有了較快的發(fā)展,當時“民間錢五十文,糴白米一石”。浙西地區(qū)逐步成為“魚米之鄉(xiāng)”、“絲綢之府”?!皡窃街瘢匪煎X氏,百世如新?!眳窃饺嗣窀心铄X镠的治水偉業(yè),“兩浙里俗咸曰‘海龍王’”。老百百將其尊為水神,這是對錢镠治水歷史功績的至高評價。
錢塘江兩岸及復興大橋,在江水、燈光及云層的映襯下,呈現(xiàn)出七彩的夢幻般的夜景。 攝影/ilovehz/東方IC
五代十國時期,由于地方割據(jù),烽煙四起,陸路交通經(jīng)常受到影響。對于吳越國來說,三面被他國所圍,一面又鄰海。進貢中原,必須要繞道他國,或者被迫出海。起初,吳越和中原的聯(lián)系“自淮南饒、信之間,至虔州出湖南馬氏境(楚國)而入京師(開封)”。然而,到梁貞明四年( 918年),“淮人據(jù)虔州,貢道遂絕”,陸路交通被封鎖,吳越國不得不開拓海上交通。
打開海上通道,首先必須整治錢塘江航道。當時,錢塘江除了面臨海潮泛濫威脅外,江中還有很多礁石淺灘,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羅剎石。據(jù)《淳祐臨安志·山川》記載:“大石崔嵬,橫截江濤,商船海舶經(jīng)此多為傾覆。因呼為羅剎?!绷_剎石礁嚴重影響船只過往和出海航行。錢镠督率石工,突破艱險,下江平礁,鑿平羅剎石,暢通了錢塘江航道。
杭州西湖雷峰塔景區(qū)。 攝影/ilovehz/東方IC
此后,海船可以直達杭州城下,江船也可以順江直接入海,大大便利了杭州的水運條件,有力地推進了吳越國與中原王朝的交流和海外貿(mào)易的發(fā)展。僧契盈“陪吳越王游碧浪亭,時潮水初滿,舟揖輻輳,望之不見其首尾。王喜曰:‘吳越地去京師三千余里,而誰知一水之利,有如此耶!’契盈對曰:‘可謂三千里外一條水,十二時中兩度潮?!瘯r江南(指南唐)未通,兩浙貢賦,自海路而至青州,故云三千里也”。形象地展示了水運便捷、海運興隆的繁盛狀況。
錢镠積極發(fā)展同東亞、南亞、西亞等國家的友好交流和貿(mào)易往來,大大提高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皡窃椒汉Mㄖ袊?,于是沿海置博易務聽南北貿(mào)易?!卞X镠在沿海城市設立“博易務”,派出專使聯(lián)絡協(xié)調,方便通商。吳越海上貿(mào)易絡繹不絕。歐陽修贊許此盛況時說:“閩商海賈,風帆海舶,出入于江濤浩渺、煙云杳靄之間,可謂盛矣?!卞X镠稱吳越王后,嘗“遣使冊新羅、渤海王、海中諸國,皆封拜其君長”。錢镠派遣使臣與一些國家建立友好關系,加強相互之間的聯(lián)系和交流。隨著吳越海上貿(mào)易的開拓,瓷器、絲綢等特產(chǎn)遠銷海外,火油、人參等海外商品也源源而來。錢镠時“其地(指吳越)有欏木營、欏木橋、考之前史,欏木,日本國所獻”。“火油(指石油)得之海南大食國(今伊朗),以鐵筒發(fā)之,水沃,其焰彌盛。”就表明吳越與日本、伊朗等國家建立了密切的貿(mào)易往來。
杭州自然風景秀麗,人文古跡眾多,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隋王朝建立后,于開皇九年(589年)廢郡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現(xiàn)。開皇十一年,在鳳凰山依山筑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這是最早的杭州城。
錢镠以杭州為都,多次擴建杭州城。唐昭宗大順元年(890年)閏九月,筑新城,環(huán)包家山,至秦望山,周圍五十多里。景福二年(893年)七月,以“十三都”兵及征集二十余萬民工,筑新羅城,從秦望山東亙江干,到錢塘湖(今西湖)、霍山(今少年宮后)、范浦(今艮山門外),周圍七十里,建有十座城門。城形“南北展而東西縮”,形如腰鼓,故稱“腰鼓城”,利于防守御侮。后梁開平四年(910年),擴建羅城三十里,范圍更大。后唐同光二年(924年),錢镠又開慈云嶺,建西關城。
在擴大杭城規(guī)模的同時,錢镠還沿著鹽橋河,拓寬主干大道,以此大河和干道為脈縱貫全城?!俺侵兄T河專用西湖水,水既清澈,無由淤塞?!蔽骱榱魅?,方便百百。大河有分支,河兩岸自然形成密集的民居。干道兩側屋舍密布,構成鬧市。主干道也從中軸向兩側延伸出許多小街小巷,依次伸展。錢镠在城內(nèi)廣開池井,如涌金池、吳山大井、錢王井、靈鰻井等。百井坊一帶,有錢镠所鑿九十九眼井,稱“錢王百井”。
錢镠還整治各城門的街道、通衢、橋梁、市場和房舍等。擴建后的杭州交通暢通,生活便利,景色優(yōu)美,詞人柳永在《望海潮》中歌頌杭州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蓖瑫r,百業(yè)集聚,萬商云集,形成了“富甲于天下”的繁榮景象,杭州一躍成為東南繁華大都會。
錢镠致力于西湖的建設。在建造王府時,有方士獻策說“因故府大之,不過百年;填西湖之半,可得千年”。錢镠斷然拒絕了與民爭利的意見,笑曰:“焉有千年而其中不出真主者乎?奈何困吾民為!”錢镠不僅不填埋西湖,而且還派專人“以芟草浚泉”,對西湖進行整治。治理后的西湖,湖水滿盈,碧波粼粼,清澈見底。有人以“牙城舊址擴籬藩,留得西湖翠浪翻;有國百年心愿足,祚無千載是名言”來贊美錢镠。錢镠還在西湖興寺院,造佛塔,雕鑿石窟佛像。佛教藝術與湖光山色交相輝映,為西湖增添了無窮魅力。
錢镠在興建杭州城時,曾意味深長地說:“千百年后,知我者以此城,罪我者亦以此城??恋弥谌硕鴵p之于已者,吾無愧歟!”不管后人是否知曉錢镠其人,但是杭州成為人間天堂,已是不爭的事實。斯人雖去,績業(yè)依存。明代開國功臣劉基贊譽錢镠“社稷因以鞏固,黎庶賴以安全”?!皡窃饺怂寄焦Φ隆保㈧艏o念錢镠。如今坐落于杭州市太廟山的錢王陵園,是浙江省唯一保存完好的王陵,已經(jīng)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常年游人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