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路 余麗詢 譚自艷 何遠秀
【摘 要】色彩一直以來就是建筑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數(shù)千年以前就已經(jīng)把色彩應用于建筑裝飾之中了。色彩的運用起到了裝飾作用,即是民族文化的彰顯,又是歷史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本文分析了建筑色彩的產(chǎn)生,建筑色彩與環(huán)境的關系,人們對不同建筑色彩的感受。并深入探討了色彩在地方性建筑中的運用。
【關鍵詞】色彩;環(huán)境;建筑
1 建筑色彩的產(chǎn)生
當像建筑這樣的物體,接受光源射來的光線,由于其材料不同,光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反射、吸收或讓它透過,并使人的眼睛接受其部分光線,引起興奮、亢進。這樣興奮的信息傳達到大腦視覺區(qū)域,便產(chǎn)生視覺現(xiàn)象。由于光的組成和性質不同,眼睛受到光的刺激也不同,人們便感知到不同色彩。
2 建筑色彩與環(huán)境
2.1 建筑色彩與地域的關系
不同的氣候和自然環(huán)境對建筑的色彩有一定的影響!在南方,氣候炎熱,多青山綠水,花木茂盛,宜用高明度的中性色或冷色!在北方,天氣寒冷,天色灰暗,沙塵較多,多用中等明度的暖色或中性色!
2.2 建筑色彩與民族心理和風俗習慣
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由于社會文化、自然環(huán)境、傳統(tǒng)習慣不同,對色彩也各有偏好!黃色在中國封建社會和古代羅馬歷來受到帝王的尊寵,象征尊貴和權威。綠色在很多國家都代表和平的美好寓意,廣泛受到歡迎。每個國家、每個民族由于其發(fā)展演變的歷史不同,對色彩賦予了不同的象征意義,建筑用色應充分考慮色彩在不同的國家和民族中所寄托的情感內容和心理作用!
2.3 建筑色彩與環(huán)境相協(xié)調
建筑色彩設計要考慮建筑與周圍環(huán)境的關系,我們所說的環(huán)境,不單指自然環(huán)境,還包括人文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主要指建筑周圍的山水及自然風光,人文環(huán)境包括民居、古建筑、商業(yè)區(qū)等。在組織建筑色彩時,要盡可能使建筑與環(huán)境和諧統(tǒng)一,彼此尊重,達到協(xié)調一致的色彩效果!
3 建筑色彩感受
當人們想起某些富有特色的建筑,隨之而來的就是對該建筑或明快、或厚重、或浪漫等印象的色彩聯(lián)想,良好的建筑色彩構成能使居于其中的人們得到愉悅的視覺享受,反之則會帶來視覺環(huán)境污染,讓人心情煩躁和不安。建筑離不開色彩,色彩是表達建筑心情最直接的方式。
4 建筑色彩在地方性建筑中的運用(以云南建筑為例)
在中國,云南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其建筑也呈現(xiàn)了多元化特征,楚雄彝族博物館和高黎貢山手工造紙博物館一個顏色復雜,一個顏色單調,兩者演繹著各自的精彩。
4.1 云南楚雄彝族博物館
4.1.1 背景分析
彝族民族特點:
彝族人民喜歡(紅、黃、黑)三種顏色,服裝上的飾紋圖案大多與(動植物)有關。一般青年男女服裝色彩鮮艷,喜用紅、黃、綠、橙、粉等對比強烈的顏色,紋樣繁多。中年人服裝的紋樣較青年人為少,使用顏色為天藍、綠、紫、青、白等色,素貌莊重。老年人多用青、藍布,一般不做花,僅以青衣藍邊或藍衣青邊為飾。
4.1.2 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館建筑色彩分析
(1)主入口色彩分析
主入口色調種類多,主色調是白、紅、藍(深藍)、黃,輔以褐、青、藍(天藍)。整體對比非常強烈,正如提到的一樣,青年服飾顏色為紅、黃,中年服飾為天藍、白,老年服飾為青、藍。由此證明博物館顏色范圍遍布彝族各個年齡段。而且,顏色的搭配多而不亂,除了復雜的圖案外,整棟建筑還有一種神秘感。
(2)內部空間色彩分析
走廊處可看出彝族博物館顏色繁雜,每處都用了彝族特色刺繡圖案,每種圖案里顏色以一兩種為主色,其余為輔,例如右上角的鹿圖案以天藍色與橘紅色為主色調,以黃色、褐色等為輔色調,展示了彝族人對色彩的強烈感知。并且說明了彝族的圖案使得簡單的框架結構變得豐富而生動。
序廳采用經(jīng)典三原色紅白黑搭配,使得廳內洋溢著一種喜慶的氣氛,使得人們進入博物館就有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廳的中間是一種彝族服飾圖案色彩同大廳色彩大體相同。
(3)建筑整體色彩應用分析
從建筑主入口及內部空間的色彩分析,可以看出彝族館的顏色以黑紅為主色調,輔以其他顏色,由于彝族圖案運用顏色較多,以大塊的黑紅使得圖案顏色影響相對縮小,減少了雜亂,使得圖案好似花朵一樣,使得黑紅主色得以襯托。
4.2 云南高黎貢山手工造紙博物館
4.2.1 背景分析
云南騰沖的高黎貢山手工造紙博物館坐落在騰沖附近高黎貢山下的一個村莊邊上。村子有手工造紙的悠久歷史傳統(tǒng),其生產(chǎn)紙的原料為當?shù)氐臉嫎淦ぃ堎|淳厚,富有韌性和質感,當?shù)胤Q之為新莊古紙。
博物館意義:通過引入外部投資與本地村民合作,對手工造紙的工藝進行改進以提升紙的質量,同時設計研發(fā)紙的產(chǎn)品,擴大手工紙的用途和影響,并借此延續(xù)這一傳統(tǒng)技藝和文化。而建設博物館則是一個窗口,起到展示造紙的歷史文化、工藝及產(chǎn)品,以及接待訪客、文化交流等作用。
4.2.2 高黎貢山手工造紙博物館建筑色彩分析
(1)從建筑外部來看,手工造紙博物館與周圍顏色協(xié)調一致,整體偏暗黃色,有一種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與周圍顏色達到協(xié)調統(tǒng)一與彝族博物館的突出主題,色彩艷麗鮮明恰好形成了對比。
(2)手工造紙博物館在材料上采用傳統(tǒng)材料,這兩幅屋頂?shù)膱D面上可以看出博物館采用了竹子這一傳統(tǒng)材料。傳統(tǒng)材料環(huán)保而且相對來說獲取方便,更主要的是對于云南這樣一個多民族的省份,鄉(xiāng)土氣息尤為濃厚,而且造紙術又是中國四大發(fā)明之一,擁有悠久的文化,兩者的結合注定其采用的材料必須是傳統(tǒng)的。傳統(tǒng)材料普遍偏暗等色彩,凝結了歷史,暗喻著文化博物館整體采用暗黃,土黃等顏色,恰好突出這一特點。
(3)博物館立面,其采用的材料為木質材料和玻璃。使得每棟建筑都顯得通透,而且采光性很好。在這張圖里,左邊建筑和右邊建筑基本上一個處于陰影,一個處于光照,兩者形成對比,但是亮而不耀眼,暗而不陰沉,給人一種慵懶愜意的舒適感。配以周圍的藍天綠地,有種與世隔絕的感覺,而正是由于采用了民族典型的暗黃,土黃等不起眼的色彩所展示的效果,帶給人們的感悟。
(4)室內空間材料及色彩。室內與室外顏色大體一致,手工造紙博物館內外皆為暗黃,土黃,褐色等為主的,雖然顏色略顯單調,但是的確有一種經(jīng)典的味道在里面,正是那種古老悠遠的色彩,使得人們身心放松。
5 結語
建筑藝術它需要經(jīng)歷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歷史考驗,建筑的色彩要求設計師必須有敏銳的色彩感覺。所以在建筑藝術中,色彩的分布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每種建筑材料都有其獨特的色彩,并且應該和相近的材料有適宜的關系。在建筑色彩問題上,要解決的兩個基本問題是色彩基調和配色。
設計師在設計中需要體現(xiàn)建筑的文脈和地方性,所以在材料的使用上,在建筑色彩的運用上應重視本土文化的常用色,使傳統(tǒng)的、民族的文化色彩在建筑中得以運用。
【參考文獻】
[1]陳飛虎.建筑色彩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7.
[2]高履泰,蔣仁敏.建筑色彩原理與技法[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1.
[3]常懷生.建筑環(huán)境心理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4]梅爾文,羅德克,曼克[德].馬琴,萬志斌,譯.建筑空間中的色彩與交流[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9.
[5]王其均.中國傳統(tǒng)建筑色彩[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
[6]石鐵矛,王常偉.建筑與色彩[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
[責任編輯: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