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辣木育苗移栽及栽培技術
辣木,又稱為“鼓槌樹”,在國外有“奇跡樹”、“母親最好的朋友”和“醫(yī)藥百寶箱”等美稱,早在數百年前就有食用或利用的記載,營養(yǎng)豐富而全面,是目前已發(fā)現的最好的植物蛋白、維生素、葉酸、泛酸、鈣、鐵、硒等多種營養(yǎng)素來源,具有獨特的經濟價值和保健功效,是一種新型的特種經濟作物。
辣木屬辣木亞目辣木科,原產于印度、非洲,是多年生熱帶、亞熱帶多功能植物,全世界約有13個品種,目前較常食用的品種有以下三種:印度改良辣木、印度傳統(tǒng)辣木和非洲辣木。
2015年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棉花研究所引進非洲進口、印度傳統(tǒng)和印度改良等5個辣木新品種,開始進行一系列栽培試驗,探索辣木在河北栽培的可行性。通過一年的引種栽培試驗,總結出了辣木在河北石家莊育苗移栽及栽培技術措施。
播種前應對種子進行精選,選擇飽滿、無蟲蛀、無霉變、整齊一致的種子進行播種。并且,把種子根據重量和大小進行分類,一般分為大中小三類,分別育苗移栽,再根據苗子的大小分類定植,便于田間管理。
播種前將精選種子倒入已配好的藥劑中浸泡24 h,待播,藥劑可選用多菌靈、百菌清等殺菌劑。
在溫室大棚內育苗,將土地旋耕并平整好,做到疏松、沒有坷垃。用50%多菌靈溶液噴灑在表面進行土壤消毒。
溫室育苗一般掌握在4月中下旬?;|選擇育苗專用全營養(yǎng)基質,通透性較好,有利于提溫。然后用50%多菌靈500倍液均勻噴灑基質,進行消毒。加水攪拌均勻,干濕適當,手握成團、落地即散即可。將基質裝入12 cm×12 cm營養(yǎng)袋中。每個袋中播一粒種子,將種子壓入其中,播種深度1~1.5 cm。然后將播好的營養(yǎng)袋排置于苗床上,袋間相互靠緊,碼放完畢后,苗床灌水,使基質完全吸水。
播種后,每隔3~5 d用噴霧器對基質表面噴水,但不可過濕,以防爛根。辣木種子萌發(fā)適宜溫度20℃~25℃,發(fā)芽期集中在播后8~16 d,超過20 d喪失生活力。出苗后夜間溫度保持在15℃~20℃,土壤保持濕潤。
5月中旬,當苗高10~15 cm時即可移栽至大田。移栽前施入足量基肥,基肥以糞肥等有機肥為主,畝施N、P、K(15-15-15)肥料20 kg。株距80~90 cm,行距100~120 cm。移栽時從營養(yǎng)袋中取出幼苗時要保護好土團,以防損傷根系。移栽后及時澆定根水。2周后再澆1次緩苗水,地表干裂后進行中耕培土,防止倒伏。以后根據土壤濕度適時灌溉,但不能積水。因為辣木根系屬肉質,灌水過多容易發(fā)生根系和莖基腐爛。
辣木適宜生長溫度為25℃~35℃,只要溫度適宜,生長迅速,頂端優(yōu)勢明顯,不易生長側枝,為了增大鮮葉的采收量,當樹高達到50~100 cm時即可定干,打去頂端。當側枝生長至20~30 cm時即可采收頂端嫩枝及嫩葉。每隔15~20 d即可采收1次。采收量大的時候,采收后及時追肥。溝施或穴施有機肥,適當補充化肥,也可適當噴施葉面肥。隨著樹體及樹冠的迅速生長,注意及時培土。溫度高時,可適當澆水,切記積水。
辣木對病蟲害有極強的抵抗能力,在石家莊地區(qū)發(fā)現的病害主要有落葉病和根腐病,防治方法主要是在苗期防止積水或澆水太多。嚴重時可用甲基托布津或粉銹寧防治。蟲害主要有地老虎和紅蜘蛛,移栽至大田初期,地老虎將嫰莖咬斷,可拌撒毒餌防治。紅蜘蛛用20%噠螨靈可濕性粉劑2 000~3 000倍液噴灑防治,噠螨靈是普遍用于蔬菜、果樹上防治紅蜘蛛等、螨類廣譜殺螨劑。
辣木在河北5月~9月可露地栽培,6月~8月為旺盛生長期,但不能露地越冬。方法一:需在11月上旬將根挖出移入溫室或在溫室假植保存。保持溫度在10℃~20℃,土壤濕度在35%左右,不可太濕,以防爛根。在溫室種植可全年正常生長。方法二:在田間向陽的地方挖溝,深1.2 m左右,根據貯存辣木根數量決定溝的寬度,上面覆20 cm沙子或壤土,保證透氣性,再覆蓋植物秸稈,最上面用塑料薄膜覆蓋即可,來年5月上旬定植。
050051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棉花研究所師樹新
孫輝燕建召葛朝紅
周永萍劉彥霞林永增張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