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日劍
(賓陽縣古辣鎮(zhèn)農業(yè)技術推廣站,廣西 南寧 530415)
水稻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黃日劍
(賓陽縣古辣鎮(zhèn)農業(yè)技術推廣站,廣西 南寧 530415)
水稻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在我國的種植范圍很廣,是人們飯桌上的主要食物。對于水稻種植工作而言,病蟲害防治始終是一項尖銳性的問題,一旦受到病蟲害的威脅,水稻的質量與產量定會受到影響,從而導致水稻經濟的發(fā)展減慢,如何更好地防治水稻病蟲害,已成為種植戶最為關注的話題。為此,本文就水稻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了闡述。
水稻;病蟲害;防治;問題
水稻種植分布廣泛,進而引發(fā)的水稻病蟲害問題也變得愈發(fā)嚴峻,稻飛虱、紋枯病等是主要的病蟲害類型,大規(guī)模的災害對水稻的生長構成嚴重的威脅,影響著水稻的生產質量以及產量。目前,種植戶都對水稻的病蟲害問題給予了一定的關注,但是在病蟲害防治的過程中仍舊還存在著很多問題,若想提高水稻產量與經濟效益,必須加強對水稻病蟲害防治中所存在問題的處理,以保證水稻達到高產、高質的目的。
縱觀水稻整個種植與管理的過程,病蟲害防治問題始終非常突出,對水稻的質量與產量造成嚴重的威脅,強化對水稻病蟲害的防治很是關鍵,利于農業(yè)經濟的全面提升。目前,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得病蟲害問題變得更為突出,病蟲害防治工作一度陷入困境中。為了提高水稻病蟲害的防治效果,必須積極開展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從防治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入手,尋求突破點。
1.1病蟲害的防治重視不足
就目前水稻病蟲害防治的現(xiàn)狀來看,影響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基本因素為相關人員對病蟲害防治的重視程度不夠,未做好病蟲害工作的提前預防,使得病蟲害問題變得愈發(fā)嚴峻。如今,水稻種植與栽培技術不斷革新,栽培方式呈現(xiàn)多元化的態(tài)勢,且農戶在前期的水稻投資上存在著嚴重的不足,僥幸心理比較嚴重,認為災害未出現(xiàn)就無需開展防治,由于種植戶的懈怠,往往會導致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錯過最佳的防治階段。水稻種植的前半段,水分多、濕度大,會為病蟲害的滋生提供條件,病蟲害的發(fā)生概率較低,如稻曲病、紋枯病、稻飛虱等[1]。前期的病蟲害處于潛伏期,病蟲害問題也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一旦發(fā)現(xiàn)則會導致疾病會快速傳播和蔓延,再加之種植戶前期不予以重視,最終導致水稻質量不高,產量下降。
1.2病蟲害防治技術科學性不強
對于水稻病蟲害而言,防治技術是關鍵,其決定著防治效果與質量?,F(xiàn)階段,在水稻的病蟲害防治工作中,種殖戶的專業(yè)技術不過關,設備操作能力缺乏,會影響水稻的防治效果。很多種殖戶為了節(jié)約水稻種植成本,在設備添置上不夠積極,導致病蟲害的專業(yè)性防治工作受到嚴重制約[2]。與此同時,我國水稻病蟲害的防治技術落后,防治效果不高是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這也成為農業(yè)工作者不斷研究的課題。若病蟲害防治工作不夠專業(yè),防治工作治標不治本,并不能將病蟲害問題連根拔起,進而無法達到理想的病蟲害防治效果。
1.3過于信賴藥物的治療效果
一般情況下,水稻一旦出現(xiàn)病蟲害問題,種植戶首先會想到藥物治療,過度依賴藥物治療,大大增強病蟲害的抗藥性,對后續(xù)的病蟲害治理工作帶來更大的制約和威脅。若長期的使用同一種藥物,害蟲或病害會變得更加頑固,極易導致病蟲害治理的惡性循環(huán)。此外,若長期、過度使用藥物進行防治,對水稻自身的生長與品質也會構成威脅,還會造成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對水體構成污染,進而會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
2.1增強防治意識,防患于未然
為了提高水稻病蟲害的防治水平,必須從意識與思想層面著手,制定科學、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方案,增強種植戶的防治意識,在水稻種植的前階段就應提高警惕,意識到病蟲害問題的為害性與影響力,提前對可能出現(xiàn)的病蟲害問題進行評估,做好預防與準備工作[3]。因此,為了提升種植戶的病蟲害防治意識,應積極開展水稻病蟲害的防治宣傳工作,及時對病蟲害的危害性、防治技術、防治設備等內容進行宣傳與推廣,利用報紙、雜志、電視、手機短信與電腦等多種媒體形式進行傳播,讓種植戶深度了解到病蟲害的防治工作與自身經濟利益之間關系,在宣傳的過程中,種植戶的防治意識會被激發(fā),利于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有效開展。此外,政府應予以高度關注,在各個村部設置水稻病蟲害培訓中心,主要是針對農戶開展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培訓與講座,能及時為種植戶答疑解惑,為病蟲害的預防提供條件。
2.2完善防治技術,實現(xiàn)專業(yè)防治
傳統(tǒng)的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僅僅是采用藥物治療的方式,若長時間使用藥物會使病蟲害產生強烈的抗藥性,后果更為嚴重。為了實現(xiàn)水稻病蟲害防治的專業(yè)性,應探究綜合性的防治技術,對水稻的病蟲害問題開展綠色、生態(tài)、科學的防治方法,運用更為科學、有效的防治方案,以生態(tài)保護、環(huán)境保護為前提,在環(huán)保的基礎上實現(xiàn)對水稻病蟲害的防治。為此,在防治技術應用上,應實現(xiàn)物理防治、化學防治與生物防治相互結合的方式,以采用對水稻病蟲害的全面防治。物理防治的開展,可以采用一定的物理方法與設備等針對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使用燈光進行誘殺,根據蟲害趨光性的特點,達到殺蟲的效果[4]。此外,還可使用測報燈對害蟲進行預測,進而可大大降低害蟲的數量。在生物防治上,可以根據生物學上食物鏈的知識點,運用害蟲的天敵來控制病蟲害的繁殖速度,雖然不能徹底消除病蟲害的威脅,但是能對病蟲害問題產生緩解的效果,不會產生環(huán)境污染問題,遵循生態(tài)性原則。在化學防治方面,應科學篩選化學藥劑,利用化學手段來治理病蟲害,其見效的速度最快,操作起來也比較簡單,但是必須要保證由專業(yè)人士來選擇化學藥劑,以避免造成更為嚴重的化學污染。
2.3強化農藥監(jiān)管,減少農藥污染
為了保證水稻病蟲害防治的有效性,還應加強對農藥市場的有效監(jiān)管,及時減輕農藥污染,以降低污染指數[5]。當前,由于監(jiān)管力度不足,導致農藥市場呈現(xiàn)比較混亂的狀態(tài),商戶為了利益而倒賣假冒偽劣藥劑,一旦噴施到水稻上,很可能會導致水稻出現(xiàn)大量減產的現(xiàn)象,劣質的農藥還會造成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因此為了提高農藥的質量,必須強化對農藥市場的監(jiān)管,建立嚴格的品質檢驗與監(jiān)督機制,能有效減少農戶的經濟損失,還能達到理想的病蟲害防治效果。政府部門應對農藥市場予以重視,完善農藥相關的政策與法律條文,以此來約束和規(guī)范農藥市場中銷售假藥、劣質藥品的行為,保證農藥市場運行的規(guī)范性。
綜上所述,從目前水稻病蟲害防治的現(xiàn)狀來看,病蟲害防治工作中還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防治意識、防治技術等不完善都將導致防治工作的實效性受到制約。面對這一系列的弊端,應及時解決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增強病蟲害防治意識,將物理防治、農業(yè)防治、生物防治等綜合應用到防治工作中,以提高防治技術水平,提高水稻的產量與質量,有利于農業(yè)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
[1]高秋華.渦陽縣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4(05):183-187.
[2]況登,胡瓊,毛吉業(yè).水稻病蟲害專業(yè)化統(tǒng)防統(tǒng)治實施效果與對策[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3(21):178-179.
[3]徐學剛.探究水稻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yè)與技術,2015(24):113.
[4]楊金鳳.水稻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探析[J].農技服務,2015(02):83.
[5]袁書云.水稻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生物技術世界,2015(05):25.
S435.11
ADOI編號:10.14025/j.cnki.jlny.2016.16.041
黃日劍,大專學歷,賓陽縣古辣鎮(zhèn)農業(yè)技術推廣站,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水稻病蟲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