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社科院舉辦了“2016年經濟形勢座談會——聚焦:新常態(tài)、新改革、新發(fā)展”,社科院財經戰(zhàn)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在座談會上發(fā)言稱,中國歷史上重大的財稅體制改革發(fā)生的時間往往是財政困難或極度困難的時期,2016年我國財稅改革可能獲得新的推動力,擴張性財政政策將成為“十三五”的常態(tài)。
高培勇表示,在經濟減速條件下必須通過減輕企業(yè)稅負來擴張經濟,但間接稅的減少必須有直接稅的增加。經濟減速的一個趨勢性變化是財政收入下滑,經濟越下行財政收支越困難,越需要拿錢買平安、買改革、買增長、買各種各樣的東西,所以從中長期角度來看,支出壓力非常大。2014年超收已經變成短收,而且這種短收很可能成為新常態(tài)。2015年剔除各種特殊因素,短收是1.4%。在這種背景下,財政政策的擴張力度在急劇加大。2016年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肯定要有急劇上調,財政赤字會突破2萬億元,占GDP比重將達到3%?!笆濉逼陂g中國的財政政策必須是擴張性的。
近來財稅體制改革各個方面的信息逐漸披露,高培勇分析稱,財政體制將呈現出分權化跡象。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關系就好像家庭關系,父輩能夠大包大攬的時候不放權,當他自身日子很困難的時候就有可能給地方政府放權,讓你自己找路數解決問題,如一般性轉移支付的比重增大,允許地方政府發(fā)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