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脖子爺爺雙目緊閉,嘴巴里全是紅土,腦門上、臉龐上全是紅紅的血跡,渾身沾滿濕泥巴,手里緊緊捏著一支手電筒。他靜靜地躺在那兒,脖子一點也不歪。
歪脖子爺爺死的地方,屬于黃流浦地盤。黃流浦,一個離鎮(zhèn)上很遠的大寨子。寨子里有六百多戶人家,三千多人生活在這兒,大部分姓張。村子坐落在一條狹長的河岸上,兩邊是連綿不絕的高山,靠東頭有一個埡口,一條很窄的通道通向外面。路面坑坑洼洼,勉強夠一輛車子行駛。如果遇著對頭車來,就讓不開了,得退到稍微寬一點的地方,才能錯車。村子里的很多老人,幾乎一輩子都沒有走出過寨子。
2001年秋天,縣里籌措資金,一條寬敞的柏油路修進了黃流浦。從此,黃流浦與外面聯(lián)系就多了起來。
變化最大的是寨子里的青壯勞動力都外出打工了,只剩下老人、兒童和一些行動不便的中年婦女留守。
寨子里有一所小學,叫黃流浦小學。從學前班到小學四年級都有,有的班級人多些,有的很少。五年級后就要到三十多里遠的鎮(zhèn)上去上學。黃流浦小學坐落在寨子西頭的兩座小山峰中間。兩座小山其實不高,屬于烏蒙山脈腳下的低矮山峰。兩座山峰中間很平,有一塊相當于足球場這么大的地方,學校就建在這兒。聽說這兒以前是一座廟,后來把廟拆除了改建成學校。從寨子里有一條彎彎曲曲的鋪滿石頭的路伸到學校。學校背后緊靠大山,那延綿起伏的大山遠看像一條黑黝黝的大蟒蛇延伸到遠方。學校的左邊有一個小山峰,叫白虎山,山上盡是灌木叢,長滿雜樹,其中有苦刺花樹、青棵樹、棠梨花樹、棵松樹,樹枝高大,樹與樹相擁,枝繁葉茂。右邊是青龍山,令人奇怪的是山峰上的樹與白虎山上的不一樣,長滿了伏地松。伏地松大都是三四十厘米高,卻生長得葉茂松密,青翠欲滴,只要風吹過,如在湖面一般跳躍成浪,一波一波翻滾而起。伏地松毛落滿在紅土地上,厚厚的、滑滑的。凡在這兒讀書的學生最喜歡放學時到青龍山上戲耍,玩游戲,或者躺著看課外書。
從有一年開始,歪脖子爺爺一次又一次地阻攔孩子們,不準去青龍山玩。孩子們心里不高興了,私下里都說道:“歪脖子爺爺?shù)牟弊油幔囊彩峭岬??!?/p>
當歪脖子爺爺聽見孩子們這樣說他的壞話時,他并不在意,還是不厭其煩地說道:“以前你們怎么玩爺爺都不攔?,F(xiàn)在可不行,青龍山上幾年前被人挖洞采煤,弄得一片狼藉。雖說被政府取締了,封了洞口,但還是有人夜間悄悄地破洞進去躲著私挖亂采。萬一掉進洞里咋辦?你們可是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他們外出打工去了,你們可得讓他們省省心啊,都不準去,回去回去?!?/p>
歪脖子爺爺是黃流浦小學校的門衛(wèi)。他姓張,他脖子本不歪,是在他四十多歲的時候,山外炸石修路時,他正好趕著馬車路過,他去撿炸飛的石頭,準備帶回來。沒料到有一塊石頭飛來,正好砸在他脖子上。好在他命大,無生命之憂,卻永遠落下脖子歪的殘疾,還落下話柄,被人笑話為要石頭不要命。
從此,人們背后管他叫歪脖子。他主要靠趕馬車為寨子里人運貨物掙些錢養(yǎng)家糊口。他四十五歲那年,妻子患病,沒錢醫(yī)治,撒手西歸,把兩個還在上學的兒子丟給了他。他沒有再娶,孤身一人到處拉貨,掙錢養(yǎng)家。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加上他的兩個兒子也長大成人,沒有再念書,遠赴深圳去打工。他們掙到錢了,就不準他再趕馬車。他就閑在家里,到處散逛。
就在這個時候,黃流浦小學的門衛(wèi)嫌錢少不干了。學校張校長見歪脖子沒事,就來找他,問他愿不愿意去當門衛(wèi),每月只有一百元。學校很窮,多要沒有。他聽后沒有遲疑就答應下來。這一年,他五十歲。
歪脖子進學校當了門衛(wèi)后,張校長就在全校大會上講話。她叫自己的學生們喊新來的門衛(wèi)為爺爺。
他當門衛(wèi)后認真負責,一絲不茍。因為他的兩個孩子都在外地打工,家里只有他一個人,他干脆就把鋪蓋卷起搬到學校值班室來住。每天上課鈴響起來時,凡遲到的學生都被他叫進值班室先批評一通。他連老師遲到也不放過。學校的老師都是女的,只有四人,都是本寨子里的人,全部姓張,有時她們來晚了,他也要說一句:“遲到了,下回注意!”上課期間,他就關了校大門,在校園內(nèi)四處拾垃圾,凡亂丟垃圾的學生都要被他批評。很多學生就不喜歡他了,喊來喊去,后來直接喚他為“歪脖子爺爺”,他也不生氣,笑呵呵地答應著。
三年后,學校給他的報酬加了一百,每月兩百元。
這年夏天,雨水特別多,下了好久也沒有停的意思。
星期三這天終于放晴。太陽出來了,一下子又熱了起來。學校課程上完后,學生自由復習,準備期末考試。
中午時分,突然從青龍山上傳來一個孩子的聲音:“不好了,不好了,有人掉洞里了!”
此時學校只有兩個女老師在,張校長在鎮(zhèn)里開會。
歪脖子爺爺立馬從值班室抓起一根繞成幾圈的粗繩子,一支手電筒,與慌慌張張跑來的兩個女老師一起朝青龍山跑去。
煤窯洞口邊有四個手足無措的孩子站著。一個稍大一點的說:“張永剛和張聰明兩個掉進去了!”
歪脖子爺爺:“大張老師小張老師,你們兩個在這兒站著,我下去看看。我在下面一拉繩子,你們就往上拉。過來,你們四個兔崽子,一起幫老師們用力拉人?!?/p>
大張老師:“還是我下去吧,你老年齡大了?!?/p>
歪脖子爺爺:“別爭了。我是男的。你們忘了這兒的習俗,女的不下洞。”說完把繩子的一頭拴在一棵粗壯的伏地松的根部,交給老師們。他一手拿著手電筒照著,一手抓住繩子,就往洞里下去。
洞里很滑,他才進去就滑倒了,隨即順著洞沿一直滑下去。洞里潮濕污濁的味道撲鼻而來。
終于,他借著手電筒的光亮,看見那兩個驚慌失措、哭兮兮的孩子。他迅速地把繩子拴在張聰明的身上,使勁扯了扯繩子。外面的兩位張老師與幾個孩子一起用力拉繩子,一節(jié)一節(jié)往上拉,很快,張聰明就被拉出來了。
當繩子再丟進來時,歪脖子爺爺把繩子捆在張永剛身上,又使勁兒扯了扯繩子。外面的兩位張老師與張聰明等幾個孩子一起用力往外拉繩子,一節(jié)一節(jié)往外拉,張永剛也被拉出來。大家迅速解開繩子,正準備把繩子再次丟進洞里時,只聽得“轟隆”一聲悶響,洞口坍塌……
當寨子里其他人趕來時,只見大小張老師、張永剛、張聰明及那四個孩子,哭著在用手刨泥土。孩子們“爺爺,爺爺……”的哭喊聲把在場的人心都要撕裂了。
直到夜里,人們才把歪脖子爺爺刨了出來。
全寨人嗚咽哭泣。張永剛、張聰明跪著,臟兮兮的雙手拽著歪脖子爺爺?shù)囊陆?,哭道:“我要爺爺!我要爺爺!?/p>
可是歪脖子爺爺沒有回答他們,只聽得見伏地松的濤聲,就好像是歪脖子爺爺在說話呢!
作者簡介:朱華勝,筆名山地,網(wǎng)名山人刀。1963年出生,漢族,云南省曲靖市人,云南“滇王老窖杯”·曲靖日報社文學獎征文一等獎獲得者。曲靖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林業(yè)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絕句小說學會(籌委會)常務副會長,“江山文學網(wǎng)”簽約作者,“舜網(wǎng)”作家,《云南體育教育教學論文選編》編委,云南職業(yè)教育教材《中專學生思想品德修養(yǎng)》編委,小說散文集《流年》編委。
(責任編輯 季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