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
3月22日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發(fā)生連環(huán)爆炸事件,造成極大人員傷亡和財產(chǎn)損失,引發(fā)大面積社會恐慌,成為繼去年12月巴黎恐怖襲擊后,歐洲又一起恐怖襲擊事件。
有媒體指出此事件是恐怖極端組織對于比利時警方抓捕巴黎恐襲案策劃嫌疑人的報復之舉。若如媒體所言,那么這起恐怖襲擊就是國際反恐斗爭中的又一起標志事件,說明國際社會應對恐怖極端組織將長期處于應激反應的“追趕”態(tài)勢,反恐的“貓鼠游戲”面臨“新常態(tài)”。
我們可以看到,警方在完成對巴黎恐襲案主要嫌疑人的抓捕后,比利時內(nèi)政高官就宣布全國將面臨高威脅度恐怖襲擊,并加強了安保警戒等級。在此情況下,僅僅在警方展開抓捕行動四天之后、政府宣布提高戒備等級一天之后,比利時首都主要機場和歐盟總部附近的地鐵站就遭到自殺式連環(huán)爆炸襲擊,表明恐怖極端勢力組織依然十分嚴密,恐怖分子行動更加迅速、手段更加隱秘、手法更加狡猾。
這起事件再次表明,反恐應當重在事前“防”,而不是事后“打”。事前防范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下好先手棋??植乐髁x有著自身蔓延的內(nèi)部原因和外在條件,鏟除恐怖毒瘤要從改變恐怖主義賴以滋長的土壤和氣候條件著手。發(fā)生在歐洲一些地區(qū)的系列恐怖襲擊,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當前西方社會結(jié)構(gòu)中固有的內(nèi)部矛盾。全球化時代消弭這種沖突的方法就是要抓住族群的利益關(guān)切,以民生為牽引,做好社會治理的工作、做好多元文化融合的工作。這是一個大棋局也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各方理解支持并形成合力。
事前防范還要根據(jù)具體反恐斗爭形勢,適時采取高壓態(tài)勢,對已掌握的確切恐襲情報迅捷反應,主動出擊,堅決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對待恐怖主義雖然單靠武力打擊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這并不意味可以用種種理由和借口放松打壓。對于一些西方政客而言,社會公共安全不應成為自己撈取選票的犧牲品,否則只會危害更多數(shù)人的利益甚至人類社會的基本準則。
需要指出的是,下好先手棋,提高反恐戒備等級不是強力機構(gòu)一家的事,公共安全離不開每位公民的理解支持。比利時警方安保防范百密一疏,疏就疏在了安保措施并未得到有效應用,人防和技防手段均存在漏洞。為防范恐怖主義,我們在一些人流密集的重點區(qū)域也會加強安檢措施,但令人遺憾的是,常有一些公民不理解不配合,甚至因此尋釁滋事。顯然這種錯誤行為在客觀上為暴恐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他山之石,當以為鑒?!ㄗ髡呤菄来髮W非戰(zhàn)爭軍事行動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