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立德
?厄休拉·勒谷恩
使用四色噴墨打印機印刷彩圖時,如果某種顏色的墨盒或墨頭工作失常,圖片就可能出現(xiàn)明顯偏色。因為打印機呈現(xiàn)在紙上的每一種顏色,都由4種顏色的墨滴以極精確的比例調配而成。人在生活中表現(xiàn)出來的情緒,也由快樂、悲傷、憤怒、恐懼和厭惡這5種“基本情緒”混合而成。如果迫于某些社會規(guī)則,部分“基本情緒”出現(xiàn)缺位,便可能會為人帶來虛假的情緒表達和生命體驗。
一年以前,有一組名為《中國式讓梨》的漫畫在網(wǎng)絡上廣為流傳。兩個孩子分一大一小的梨這件生活小事,卻引發(fā)了雙方家長間大量無聊的推讓和客套,最終是孩子被教育要隱藏真實的想法或情感,以成全家長的“面子”或避免“人情債”。與此類似的現(xiàn)象在中國還很多,如宴席上的反復布菜和推讓,甚至還有約定一盤菜不能連續(xù)下筷子,以及即使餓肚子也要假裝吃飽了等不成文的“禮儀規(guī)則”。
而在職場和商業(yè)活動中,敞開心扉更被視為大忌。大多數(shù)人信奉“話到口邊留半句”的古訓;即使在人際交往相對“直來直去”的歐美社會,“和盤托出”有時也意味著顯露軟肋。于是,為了更高的經(jīng)濟利益和社會地位,“戴著面具生活”成為現(xiàn)代生活的一種常態(tài),暢快地表達真實情感反成為奢侈。
這種扭曲天性的狀態(tài),其實潛藏著深重的危機,也為若干警世寓言式的科幻作品提供了靈感。法國作家吉爾貝·塞斯布隆的短篇小說《干涸的眼睛》,就是一個與《Oh,眼淚》有些相似的故事:一位大富翁得了眼睛干澀的怪病,皆因他只關心商業(yè)利益而且歧視窮人,早就忘了同情的感覺;直到他遇到一個與自己面貌相似而且病入膏肓的人,想到自己也有一天會身患重病,方才流下了眼淚。于是,這名重癥病人被留在富翁身邊,專供富翁觀看后流淚,直到有一天病愈逃走;富翁隨即重病身亡,只有一雙眼睛仍完好無損。
美國著名女科幻作家厄休拉·勒谷恩的《那些離開奧拉梅斯的人》,也是一篇有些寓言味的名作。這篇小說里極樂世界奧拉梅斯的幸福,建在一個無辜孩子不斷受虐的基礎之上。其他人保持美滿生活的唯一準則,就是不能對這個孩子流露任何同情心。最終,一些人認識到此地的虛幻毅然離開了。這種對“幸福”的放棄成就了生命體驗的真實。
《Oh,眼淚》看似輕松幽默的情節(jié),同樣隱含著“表達真實情感”這個引人深思的主題。郁結的眼淚成為足以影響生活的惡疾;早已忘了如何哭泣的主人公,只得求助于重辣食物或調料以期“治愈”,這些略顯惡搞的設定也是種未雨綢繆式的提醒:如果你早習慣了掩飾情緒來表現(xiàn)“堅強”,那么積累于心的負面情緒,終有一天會以意想不到的形式爆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