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需要新知識。新知識的創(chuàng)造和應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乃至一個民族前途。本文以比利時魯汶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導師制”為主線,結合自己的在魯汶的留學經(jīng)歷,回顧和解讀了它的“導師制”的教學形式和考試方式,解析了“導師制”的主要優(yōu)點,啟迪、感悟和探尋“導師制”的發(fā)展研究。
【關鍵詞】導師制 畢業(yè)論文 表達思想
【基金項目】沈陽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課題立項(SYSK2015-16-14)。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2-0004-02
我們正在邁入一個新時代,一個知識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中,新知識的創(chuàng)造和應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乃至一個民族前途。不像自然資源,知識是創(chuàng)造不盡。然而,知識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得到的,只有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才能汲取、創(chuàng)造和應用知識,并以他們的思想為形式呈現(xiàn)出來。隨著知識社會對教育需求的不斷變化與增長,人們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碩士和博士研究階段提供什么樣的教育才能滿足人們的教育需求值得倍受關注。
任何一種教育活動都是在特定的文化中進行的,并深受文化意蘊和價值內(nèi)涵的影響。[1] 比利時魯汶大學的“導師制”就是傳統(tǒng)的繼承和現(xiàn)實的應用,依然是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它的有效性體現(xiàn)在學子們在圖書館孜孜以求的身影中,體現(xiàn)在匆匆趕往課堂的腳步聲中,體現(xiàn)在聆聽教授們講課時莘莘學子的眼神中。這種導師制旨在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這是魯汶大學乃至英國的牛津和劍橋繼續(xù)堅持實施傳統(tǒng)的導師制的原因。
一、魯汶大學的碩士研究生課程總體介紹
(一)學制和學分
課程一般在一年內(nèi)即能完成,當然,如果畢業(yè)論文沒完成或某一學科沒達到10分(滿分20分,14分以上為優(yōu),10分以下不及格),第二年完成也可以,但12分以下的科目必須全部重修。通常每個專業(yè)包括選修課在內(nèi)有14-16門課程和一篇20000字以上的畢業(yè)論文組成,只要修滿總共60分學分即可。每門課程3-5學分不等,分必修和選修,選修課至少有一門是跨專業(yè)的,畢業(yè)論文20學分,占權重比重較大。
完成碩士學位后,如果成績優(yōu)異,例如畢業(yè)論文14分以上、哲學14分以上和導師所教授的課程14分以上,導師會考慮納入博士課程的候選人。
(二)主要教學形式
1.教授精講(formal lessons)和辯論(discussion)
教授們在用自己的學識陶冶學生的心智。表面上是做基本理論框架介紹,書目介紹,問題交流,但過程中鼓勵和尊重學生思想的自由表達,樂于發(fā)現(xiàn)和進行批判性的思考,創(chuàng)造一種自由的氣氛,以便解放思想。教授非??粗貍€人角度,當你說話的時候,你會覺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這與蘇格拉底的啟發(fā)式教學方式很相似。蘇格拉底主張:知識就是德行。他認為如果一個人了解到了什么是德行,必然會去實踐德行。
2.小組討論(seminar)和演講(presentation)
如在教育統(tǒng)計學(Educational Research Method: Quantitative Research)課上,教授指定3-5人組成學習小組,每人通讀并深入思考部分章節(jié),并形成部分論文。一周以后每人代表小組在全班演講,每人不超過10分鐘。整個小組最后要交一篇綜合論文。
3.助教輔助教學(Assistants role)
助教通常是在讀博士生或剛剛畢業(yè)的博士。在助教的帶領下,組成小組討論班,其主要目的是用來輔助任課教授完成教學任務。
4.學生做演講(presentation)
這是一種課后作業(yè)和課上活動相結合的教學形式。教授布置幾個論題,課后自己完成并形成論文和PPT(power point)文檔,在下一次課上做演講,每人演講不超過20分鐘。在做演講過程中,導師或同學可能會提問,結束時要評論。
5.公共講座(open lectures)
這種講座或者是本學院的或其他學院的博士生的畢業(yè)論文答辯會,有時或者是由其它國家的大學教授來做。
6.畢業(yè)論文指導(dissertation)
課程體系最重要的部分——畢業(yè)論文。畢業(yè)論文由一位導師(promoter or supervisor)全程指導,這種指導最能體現(xiàn)魯汶大學導師制的特質。
二、教學的最大特點是“導師制”
(一)畢業(yè)論文指導
要求學生每周與導師見面,師生做一對一的交流和探討。授課主要內(nèi)容是將自己一周內(nèi)研究成果,論文進展情況或體會形成小論文向導師匯報。這種授課形式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分析、歸納、總結、理解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并起著點撥和督促的作用。優(yōu)點是學生一周閱讀和思考的問題能及時得到導師的指點,并有機會對自己的論點和導師公開進行有效的、具有針對性的深入探討。在劍橋,一對一授課則被稱為“supervision”(字面上有“監(jiān)督、管理”之意),這從一方面解釋了導師被稱為“supervisor”的原因。[2]
(二)考試形式
普遍采用論文加面試的考試形式??荚嚽耙粋€月教授布置題目,學生必須首先確定題目的主題、立意和論點,不久就得下筆,一般要形成一篇2500字數(shù)的論文,提前一周,將論文(hard paper)交給教授或放在辦公室門口。考試時,學生首先簡要介紹論文,教授時不時提出問題,通常20-30分鐘就可以叫下一個考生了;如果教授留了幾個題目做例子,不要求一定寫論文,考試時教授才讓學生抽簽,給半個小時準備,當場作答,難度顯然就加大了;考試形式還有閉卷(close book)和開卷(open book)。
要想通過考試,我們通常煞費苦心,盡量收集全教授的專著和論文資料、以往的考題、整理筆記、回憶教授最近對什么話題感興趣等等。
魯汶大學的考試制度和其導師制教學形式的理念一脈相承,考試的主要目的不是用來測驗學生的記憶力,而是來考查學生對一門學科的真正理解或性質感悟。這就是英國教育理論家、哲學家、數(shù)學家懷特海(Witehead,Alfred North,1861~1947)所說的“大學存在的理由是,它聯(lián)合青年人和老年人一同對學問做出富于想象的思考,以此來維持知識和火熱生活的聯(lián)系。”[3]
三、這種“導師制”的主要優(yōu)點
(一)建立了嚴謹?shù)膶W術研究態(tài)度和方法
魯汶大學尊重傳統(tǒng),更提倡在傳統(tǒng)的基礎之上不斷地創(chuàng)造。正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1425年建校的魯汶大學才一步步走出了自己的輝煌。
(二)巨大壓力與潛能的發(fā)揮
很顯然,這種導師制給學生帶來的壓力是無比巨大的。這不免讓我想起英國的駕照考試,培訓的第一課就是直接上正常的馬路上開車,教練在副駕駛的位置上,方向盤在你手中,自己就慢慢感受吧!
(三)有利于教師的職業(yè)化(professionalism)
這種制度不但對學生要求高,對導師的要求更高。
(四)完善了對“人”的培養(yǎng)
除了按時完成作業(yè)之外,必須遵守時間;提高演講能力;提高應變和論辯能力;承受壓力的能力,等等。
(五)建立平等、健康、互相尊重的師生關系
一對一式授課方式,雙方都很看重關系的重要性。正如哈佛普西校長所解釋的:“大學最根本的任務是追求真理本身,而不是去追隨任何派別、時代或局部的利益?!盵4] 導師的行為有時達到幾乎完美的程度,比如,從不失約;對你了如指掌;認真、及時批改你的論文,就連單詞、語法錯誤都不放過;精心為你設計學習計劃;尊重你的文化背景;關注你的個性發(fā)展,等等。在這樣一種教學的條件下,我們一直津津樂道的”因材施教”也就變得水到渠成了。
參考文獻:
[1]應躍興,劉愛生.英國本科生導師制的嬗變及啟示[J].浙江社會科學,2009年第3期.
[2]李若虹.在牛津和哈佛求學[J].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第四章,導師制:一對一授課.
[3]沙敏.哈佛校訓[M].中國工人出版社.第三章,辦學理念:哈佛校長的理念.56.
[4]沙敏.哈佛校訓[M].中國工人出版社.第七章,學術自由:寬松和諧的氛圍.179.
作者簡介:
李剛,1970年生,男,比利時魯汶大學教育心理學碩士,沈陽大學國際教育交流中心,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研究所副所長,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