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天
“只有穩(wěn)增長才能從根本上防風險,要樹立在穩(wěn)增長過程中積極化解風險的理念,
用發(fā)展解決債務問題,用市場手段化解債務風險?!?/p>
走進昆泰酒店,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問身邊的工作人員,這座大樓歸哪兒所有?
這是2016年3月4日下午,李克強來到位于北京市朝陽區(qū)的政協(xié)委員駐地,參加全國政協(xié)十二屆四次會議的經濟、農業(yè)界委員的首次聯(lián)組討論。
在聽完委員的發(fā)言后,李克強以所在的大樓為例,闡述了自己對政府負債率的看法。
“我們中央政府的負債率只有17%,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算是非常低的。地方政府的債務雖然相對高一些,但多數(shù)還是帶有資產、運營性的項目。我們所在的這棟大樓就是一個例子。我剛才問過了,產權屬于區(qū)政府。這說明我們盤活政府資產還有不小的余地,也為我們調整完善財政政策提供了空間?!?/p>
當天聯(lián)組會議上向李克強匯報地方債問題的,是全國政協(xié)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家審計署原副審計長董大勝。
會議結束后,董大勝接受了《中國新聞周刊》的專訪。
中國新聞周刊:作為全國政協(xié)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你為什么會關心地方債的問題?
董大勝:這是全國政協(xié)經濟委員會布置的任務,調研“推進財稅體制改革、防范地方債務風險”問題。2015年7月到9月,我們聽取了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個別省份的情況介紹,又重點走訪了兩個中部省份。
中國新聞周刊:調研的情況怎么樣,地方債問題的解決有什么進展?
董大勝:我們到了一些省市縣去看,我自己感覺,地方債務跟過去不一樣了,走上了規(guī)范化管理的道路。
過去我經常參加地方債務審計、地方財政審計,但每一級政府的負債有多少,地方政府并不清楚。經過兩次審計、財政部的甄別,基本情況是搞清楚了。
2015年,國家采取了到期債務置換的工作,進展比較順利,減輕了即期償債壓力,降低了融資成本,增強了政府投資能力。
另外,地方政府對債務問題也更加重視了。過去,他們只管拿到錢,不管別的?,F(xiàn)在不一樣了,《預算法》修改了,地方一把手都知道債務問題很重要。觀念增強了,制度也建立了,新增債務無序快速增長的勢頭得到了控制。
所以我覺得總體上而言,地方債務的情況是有很大好轉的。
中國新聞周刊:當前的地方債壓力如何?
董大勝:多數(shù)是可控的,但也有償債困難的地區(qū),特別是貧困地區(qū)的市縣級政府,未來的償還壓力較大。在財政收入增速下降、土地出讓收入大幅減少的情況下,部分地方政府未來可用于償還的財力不足,有的縣區(qū)拖欠工程款占地方債務的比重較大,逾期債務較多,置換難度也比較大。
中國新聞周刊:目前,我國正在推進財稅體制改革有沒有可能緩解地方政府的償債壓力?
董大勝:我覺得,還是應該建立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長效機制。尤其是要加快推進政府間事權劃分改革,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匹配的財稅體制,積極穩(wěn)妥地推進地方稅建設,培育地方稅源,調整政府間收入分配機制。
分稅制已有二十多年歷史,確實應該做出一些變化。
另外,對少數(shù)貧困市縣償債確有困難的,中央、省兩級政府應當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增加市縣可償財力。
中國新聞周刊:曾有人大代表提出,地方債的增長,和地方一把手的頻繁更換有關。一把手上任后,就舉債斥資,兩三年后調走,這筆債的償還問題就留給下一任。債務重重累積,越來越嚴重。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董大勝:確實有這個問題存在。
我個人覺得,干部還是要相對穩(wěn)定一些,人大選舉任命的干部,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不要一兩年就調動,最好干滿一個任期。
國家應加快推進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評估和預警、應急處理、責任追究機制建設,建立考核評價制度??己吮O(jiān)督時,應將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納入政府目標管理考核、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和經濟責任審計范圍。
換句話說,如果一把手任職期間,舉債造成重大失誤,我覺得,這應該和他個人掛鉤,即使調任,也應該追責。你的決策,你要負責。
中國新聞周刊:從發(fā)行和監(jiān)管的層面看,地方債制度是否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
董大勝:發(fā)行管理制度是需要完善的。我認為,應該加快研究市場化發(fā)行機制,改變目前主要由銀行資金購買政府債券的現(xiàn)狀,引入其他社會基金、資金、個人投資者乃至境外投資者購買地方政府債券。
從監(jiān)管層面來說,要加大對地方或有債務的監(jiān)管。我們發(fā)現(xiàn),在地方政府債務統(tǒng)計中,為了控制政府債務總量,存在把政府直接債務列入或有債務的情況。我認為,要繼續(xù)加強對政府債務管理的各項基礎工作,準確劃分政府債務,對各種或有債務也要加以監(jiān)管,防止財政無限兜底償債的情況。
中國新聞周刊:地方債置換進行至今已有一年,目前看來,是否存在什么問題?
董大勝:地方債置換進行得比較順利,但是我覺得,政府債券置換有關辦法還不夠完善。
目前,地方政府債務置換及發(fā)行主要靠行政推動,地方政府債券利率比較低,銀行購買的積極性不高。而且,置換債券及新發(fā)行的地方政府債券在銀行業(yè)集中度較高,不利于分散風險。另外,債券置換由于限定了范圍,不利于地方靈活安排債務置換,有的債券置換額度下達時間晚于債務到期時間,債務單位已用其他資金先行償還,導致債券置換指標無法利用。因此,應進一步增強地方政府發(fā)行置換債券的自主性和靈活性。
中國新聞周刊:近些年,國家大力推廣PPP模式(在城市公共基礎項目上,實現(xiàn)政府和社會資本共同合作),也因此緩和了地方政府的債務負擔。目前,PPP模式的現(xiàn)狀如何?
董大勝:從我們的調研來看,PPP模式推廣還存在一些實際操作困難。比如說項目缺少吸引力,民營資本覺得回報率不夠高。有的項目因政策不明確而實施不規(guī)范。有的項目缺少科學的區(qū)域規(guī)劃基礎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還有的項目的回報資金依靠財政補貼,而不靠項目本身的收益。那么PPP項目公司很有可能異化為新的融資平臺公司。
同時,目前參與PPP項目的社會資本方多為國有企業(yè),民營企業(yè)介入的少,這很容易偏離PPP設立初衷。另外,政府對PPP模式的支持政策也不完善,如PPP融資支持基金和獎補基金遲遲不到位,影響社會資本參與的積極性。
我認為,國家應該用好PPP模式,拓展建設資金來源。加強對PPP模式的科學研究,盡快完善PPP模式相關法律制度,落實支持PPP涉及的稅費、土地轉讓、資產評估等優(yōu)惠政策,加快建立PPP融資支持資金,推動PPP項目建設,要防止出現(xiàn)地方政府盲目上項目,或假借PPP之名變相舉債的問題。
中國新聞周刊:剛才提到了融資平臺公司,《預算法》修改后,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的運行情況如何?
董大勝: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轉型的相關制度安排仍然不明確。融資平臺公司是參差不齊的。有的公司能賺錢,可以還本付息,獨立運營。國家應該盡快出臺政策,明確平臺公司轉型的原則、方向,指導和支持平臺公司按市場化原則分類轉型,把經營狀況好、現(xiàn)金流穩(wěn)定的平臺公司轉為獨立運作的企業(yè),把相應的政府債務轉化為企業(yè)債務。
有的平臺公司只承擔借款的中介作用,并不能賺錢。那是因為過去地方政府不被允許發(fā)債、赤字,現(xiàn)在既然允許地方政府發(fā)債了,這類不是實際經營的公司就應該清出,讓地方政府按法定程序發(fā)行債務。
中國新聞周刊:目前,中國正在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人擔心短期內經濟可能會下行,這是否會影響地方債的償還?
董大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進一步增強經濟活力,就是經濟結構的進一步調整,以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高端供給,增加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供給,使產出更加符合社會需求。
從這個角度看,地方債是可以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比如政府投資,把資金投到社會更加需要的方面,使得社會的產出更加順暢地進入消費。為保證做到這一點,科學的行業(yè)地區(qū)規(guī)劃尤其重要。
另外,要用發(fā)展來解決債務問題。債務置換,就是政府當期還債壓力減輕了,以后再還。以后經濟發(fā)展了,現(xiàn)在看起來很大的債務,以后看起來并不那么大。
我可以舉個例子。1996年前后,我在上海的浦東新區(qū)工作。浦東新區(qū)有四大開發(fā)公司,陸家嘴、金橋、外高橋、張江,都是國有的。當時負債60億,有的人很害怕,浦東新區(qū)地方財政收入一年才30多億元,負債60億,怎么還?
但是隨著浦東投資環(huán)境的改善,招商引資的增多,稅收的增加,還這點債就不是問題。
通過負債建設,改善了投資環(huán)境、生活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經濟體量增長了,政府的收入也會增加。
而且,現(xiàn)在世界上大多數(shù)國家,哪個政府沒有負債?哪個企業(yè)沒有負債?銀行存款就是銀行的負債,銀行也是負債經營。難道銀行連存款都不要,只靠自有資本嗎?所以我認為,政府也沒有必要把債務清零。
中國新聞周刊:有專家指出,地方債增長速度萬一高于財政收入或者GDP的增長速度,政府會比較困難。
董大勝:我覺得光看相對指標也不全面,要看其他指標。比如經濟發(fā)展的規(guī)模和負債的規(guī)模,用絕對值來衡量。另外還要看財政收入的增長情況、財政支出的結構變化情況等等。
地方政府還是應當妥善處理穩(wěn)增長與防風險的關系,做到既不影響穩(wěn)增長大局,也不能繼續(xù)積聚風險。只有穩(wěn)增長才能從根本上防風險,要樹立在穩(wěn)增長過程中積極化解風險的理念,用發(fā)展解決債務問題,用市場手段化解債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