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瀾滄江源扎那曲莫云段河型判別初步分析

        2016-03-23 12:04:12周銀軍金中武李志晶
        長江科學院院報 2016年3期
        關鍵詞:江源瀾滄江

        周銀軍,閆 霞,金中武,李志晶

        (長江科學院河流研究所,武漢 430010)

        ?

        瀾滄江源扎那曲莫云段河型判別初步分析

        周銀軍,閆 霞,金中武,李志晶

        (長江科學院河流研究所,武漢 430010)

        摘 要:瀾滄江源地處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麓,比鄰長江南源當曲,人跡罕至。為了進一步認識瀾滄江地貌特征、尤其是河流地貌,得出河流地貌演化、河床沖淤演變的一些基礎資料,通過實地考察,采集數據與圖像,結合現有河型判別方法,對瀾滄江西源扎那曲莫云河段的河型進行判別。結果表明:莫云河段河道邊界約束較弱、河床穩(wěn)定性較差,在順直-彎曲-分汊-游蕩的河型分類體系中,各家判別式一致判定莫云河段為游蕩河型;在順直-彎曲-辮狀的河型分類體系中,則一致判定為辮狀河型;最后結合國內的河流特點和主流分類體系,可以確定莫云河段屬于游蕩河型。實地考察資料和河型的判別,可為進一步研究瀾滄江源的河流地貌提供參考。

        關鍵詞:瀾滄江;江源;河流地貌;河型判別;游蕩河型

        1 河型判別方法

        瀾滄江源地處我國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西北,在唐古拉山北麓莫云鄉(xiāng)扎納日根山脈附近,分為西源扎那曲和北源扎阿曲[1]。由于地處偏僻,交通條件極差,關于其河流地貌的研究幾乎是空白[2],對于其河型的描述也僅僅是認為在上游段以平淺河谷地貌為主。河型是認識區(qū)域河流地貌的基本參數,在一定尺度上反映著河流的成因與演變特性[3]。因此,判別其源頭河段的河型,對掌握其河流系統(tǒng)演變、區(qū)域地貌演化有重要意義。

        河型判別首先要明確河型分類。目前河型分類體系很多,Beechie曾總結認為目前先后出現的主要河型共有7個類別[4],分別是順直(Straight Single channel)、彎曲(Meandering Single channel)、辮狀(Braided Multiple)、江心洲(Island?braided Multiple)、網狀(Anastomosing Multiple)、分汊(Anabranching Multiple channels)、游蕩(Wandering Multiple chan?nels),其中有些河型難以區(qū)分,在不同的分類體系中可能進一步合并或細化;各分類體系中,Leopold分類體系(1957年)最早產生,影響也較大,即從河流地貌角度將沖積河流劃分為順直、彎曲和辮狀3種基本類型[5],此后,人們不斷在這一體系的基礎上對基本河型的亞類進行劃分,形成新的分類體系;錢寧和謝鑒衡等考慮不同類型河道的動力演變特點,提出將河型分為順直、彎曲(蜿蜒)、分汊和游蕩4類,這也是在國內應用最為常見的分類體系[6-7];Nanson(1999年)則將網狀河型從分汊河型中分離出來,作為獨立的重要河流類型并給出它們的成因[8],因此形成了順直、彎曲、分汊、網狀和游蕩等5種基本類型;后來學者們在應用不同的分類體系時,通常將分汊、網狀和游蕩一并與辮狀河型進行對應[3]。

        每一個河型分類體系都會對應一個甚至多個判別方法。河型判別首先從河流地貌出發(fā)、而后考慮其成因機制、演變過程,不斷發(fā)展完善[9]。早期以河流曲率、寬深比、河谷比降等河流形貌參數來簡單模糊地進行河型判別,后來逐漸考慮水沙及河床邊界條件,從河床穩(wěn)定性、河流能耗、河床沖淤演變等角度提出定量化的河型判據[3]。具有代表意義的河型判別方法歸納見表1[10-18]。

        相對于長江源和黃河源[19-20],瀾滄江源河段的河流地貌研究較少,河型尚未判別。由于缺乏系列水文數據及河道地形,無法準確掌握其沖淤演變特性,本文謹以一次野外觀測數據和相關圖像為依據,采取多種代表性判別方法對瀾滄江源扎那曲莫云段進行河型判別,一方面深化對瀾滄江源河流地貌的認識,另一方面將豐富青藏高原河流的河型樣本。

        表1 河型判別依據Table 1 Different discriminants for river pattern

        2 研究區(qū)域與數據

        2.1 研究區(qū)域概況

        瀾滄江是著名的國際河流,亞洲第6大河流,經云南省出中國國境后以下河段稱湄公河(Mekong River),其流經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5個國家,于越南胡志明市西部入南海。河道全長約4 880 km,平均比降1.04‰,入??诙嗄昶骄髁?5 100 m3/s,我國境內干流長2 161 km,河道平均比降2.12‰,其中,在青海、西藏、云南境內干流河道長度分別為453,468,1 240 km,平均比降分別為3.4‰,2.63‰,1.46‰。在西藏昌都以上河段為上游,又稱扎曲,在青海省雜多縣城以上流域稱為江源區(qū),面積3.7萬km2,干流總長約199 km。其源頭分為北、西兩源,分別稱為扎阿曲和扎那曲,2源于尕那松多(Ganason)匯合,其下稱扎曲。瀾滄江源地處唐古拉山褶皺帶,有典型高原地貌,高山終年積雪,冰川發(fā)育,一般山勢較平緩,河谷有階地發(fā)育,具有平淺河谷特征。

        本次研究區(qū)域為瀾滄江西源扎那曲莫云河段,流向為自西向東,其下游不遠處即為左岸支流扎納曲入匯口,下距尕那松多30 km,距離雜多120 km,距離香達水文站280 km,為典型的寬淺河道。河道兩岸均為自然岸坡,左岸有村鎮(zhèn)。地理坐標為E94°16′20″,N33°09′50″,海拔4 504m。圖1為研究區(qū)域。

        圖1 研究區(qū)域示意圖Fig.1 Map of study area

        2.2 數據采集情況

        主要數據及采集方法如下:

        (1)流速,采用浮標法測量,盡量測量河道主流流速。

        (2)河寬,采用激光測距儀測量。

        (3)水樣采集,利用容量瓶(300 ml)采集水面下約10 cm深處水樣,返回實驗室進行含沙量和懸沙級配測量。

        (4)沙樣采集,表層床沙,用封口袋封裝帶回,烘干后激光粒度儀顆分。

        (5)土樣采集,河岸表層土體,封口袋封裝,現場稱重后帶回,烘干后進行含水率和級配分析。

        (6)高程測量,GPS定位測量。

        值得說明的是,因交通極為不便,采樣和測量僅在河道主汊,即右岸一汊進行。

        所測數據結果見表2:莫云河岸高程H為4 504 m(尕那松多為4 355 m,河段長30 km,故此段比降J為0.005);最大河寬Bmax為284 m,其中各主要汊道合計寬度B槽為40 m;右岸一汊主流表面流速Umax為2.1 m/s;水深h約1.0 m;含沙量S為3.91 kg/m3;濁度Tu為2 334.6(NTU);懸沙中值粒徑d50為0.003 mm,級配見圖2(a);床沙中值粒徑D50為0.004 mm,級配見圖2(b);岸坡土體含水率為12.1%,中值粒徑為0.018 mm,級配見圖2(c);河道形貌見圖3。

        圖2 扎那曲莫云段(西源)級配曲線Fig.2 Grading curves of soil and sediment from Moyun reach in Zhanaqu river(west river source)

        圖3 扎那曲莫云段的河道形態(tài)及河岸邊界Fig.3 Channel pattern and boundary of river bank at Moyun reach of Zhanaqu river

        圖3的拍攝時間為2014年7月22日,采樣點位于河道右岸,此處江心洲縱橫,最大河寬約280 m,主流位于右汊。從圖3可看出,莫云河段河道寬淺,汊道眾多,淺灘密布,洲灘多為砂礫石淺灘,灘上無植被,兩岸無堤防護岸,處于自然演變狀態(tài),右岸岸坡較陡,右汊水流較為集中,且仍在不斷沖蝕岸坡。

        表2 2014年7月實測扎那曲水文參數Table 2 Hydrological parameters measured from Zhanaqu Reach in July of 2014

        3 河型判別結果

        按照一般認識[8],辮狀型河流和分汊型河流兩者共同的特征是河道寬闊,多汊流,沙洲和淺灘眾多。沙洲植被覆蓋度低,流路較多且不穩(wěn)定,橫向擺動頻繁,可認為是游蕩型(辮狀型)河段;若沙洲植被覆蓋度高,基本穩(wěn)定成島嶼且流路穩(wěn)定,可認定為分汊型(江心洲辮狀型)河段。由此判斷,莫云河段流路多,且沙洲無植被,更偏重于游蕩型河道,但其演變狀況、尤其是橫向擺動特性目前無從得知,因此考慮進一步通過計算其河床穩(wěn)定性、河流能耗等定量化方法來判別其河型。

        3.1 參數推算

        表1公式中關于流量、流速、河寬參數等多采用平灘流量下所對應數據,而實際測量時間盡管處于汛期,但仍需要對平灘數據進行推算。

        3.1.1 實測流量Q測的估算

        假定1:主要汊道內流速在垂向和橫向上均為指數分布,則汊道內主流線垂線平均流速U主與測量所得的主流線表面流速Umax關系為

        式中:h為主流處水深;z為水深方向坐標。

        汊道內斷面平均流速U均與主流線垂線平均流速U主的關系為

        式中:b為河道半寬;y為河寬方向坐標。

        聯立兩式可得

        假定2:各主要汊道內的水深和平均流速是一致的,且斷面可概化為矩形,則

        Q測=B槽U均h 。(16)

        3.1.2 平灘流量Q及其對應的流速U和水深H的估算

        由于灘面較平,且平均高出現有水面僅約0.1 m,測量時水位已幾乎平灘,則有如下假定。

        假定3:該汛期主槽的平均流速與平灘狀態(tài)下主槽平均流速一致,平灘河寬與測量中最大河寬一致,且平灘水位下灘頂流速及水深均考慮為0。則平灘流量只需在現有主槽流量的基礎上,增加水深加大0.1 m后的流量,即:

        平均水深H=B槽(h+0.1)/B ;(18)

        平均流速U=Q/(BH) 。(19)

        將測量數據B,B槽,h,Umax代入式(15)至式(19),可得Q=70.7 m3/s,U=1.61 m/s,H=0.155 m。

        3.2 判別結果

        由于表1中公式(1)和公式(8)的有關參數需要系列水文數據才能得到,如,洪峰流量變差系數Cv、汛期最大和最小日均流量Qmax和Qmin、洪峰歷時t、水沙關系斜率m等,通過一次測量和參數推算,無法得出,因此在利用各家公式判定河型中,不再使用公式(1)和公式(8)。河型判定僅使用余下10個公式在數據實測和推算的基礎上進行,盡管數據存在推算,但在眾多公式相互佐證和實際圖像的參考下,應當可以對莫云河段的河型進行判定。

        采用上述直接測量或間接得出的水沙及河道邊界參數,對表1中各家公式進行計算,以對莫云河段的河型進行定量化判別,所得結果見表3。

        由判別結果可知,公式(2)至公式(6)判別均為游蕩型;公式(7)判別結果為分汊型(其僅用于區(qū)分彎曲與分汊河型);公式(9)至公式(11)判別結果則為辮狀型;公式(12)判別為江心洲辮狀型,即在順直-彎曲-辮狀的分類體系中,莫云河段屬于辮狀河型;在順直-彎曲-分汊-游蕩的分類體系中,莫云河段屬于游蕩河型。各家公式實質上的判別結果基本一致,就目前較適用于國內實際情況的分類而言,結合實地勘測,可以確定扎那曲莫云河段是游蕩河型。

        同時,該河段具有較大的含沙量,達到3.91 kg/m3,濁度測量為2 334.6(NTU),河岸組成亦較細,以黏土為主,兩岸低山的巖石主要為含細粉砂的泥巖和夾粉砂細層的絹云母板巖[1],在這樣的下墊面條件下,易風化成細顆粒的泥沙,這也是導致瀾滄江源河水泥沙含量高,水體渾濁的主要原因。在了解上述河道邊界條件的基礎上,結合河型穩(wěn)定性計算,即公式(2)至公式(6)的結果,可知該河段河道邊界約束較弱,河床極不穩(wěn)定,未來大尺度的不斷演化是極有可能的。

        值得說明的是,河型判據所涉及的大部分參數都需要在系列水文數據分析的基礎上才能得來,因此通過一次數據采集進行判據計算是比較困難的。幸運的是,本次數據采集是在主汛期進行,測量工況較為接近平灘狀況,因此在簡單假定的基礎上,經過推導是可以得到平灘狀況下的水文參數的,最后采用了多達10組判據結合實際圖像進行河型判別,該方法和結論對瀾滄江源的河型認識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目前每年的長江源科考仍在持續(xù)進行,將來如采集到系列實測數據,將可得出更為可靠的水文參數以對本文進行驗證。

        表3 河型判別結果Table 3 Result of river pattern discrimination

        4 結 論

        在對現有河型分類及判別方法認識的基礎上,通過實地考察采集數據和圖像,結合有關的參數分析,對瀾滄江源扎曲莫云河段的河型進行了量化判別,所得結論如下:

        (1)直接測量獲得了莫云河段河寬、比降、流速、含沙量、床沙及懸沙級配、岸坡組成等數據,通過假定和推導得到了平灘狀況下的流量、流速和水深。

        (2)在順直-彎曲-分汊-游蕩的河型分類體系中,各家判別式一致的判定莫云河段為游蕩河型;在順直-彎曲-辮狀的河型分類體系中,則一致判定為辮狀河型,結合國內的河流特點,可以確定莫云河段屬于游蕩河型。

        (3)通過對河道邊界和侵蝕基準面的分析,結合河床穩(wěn)定性計算,可知莫云河段河道邊界約束較弱、河床穩(wěn)定性較差,極有可能出現進一步的大尺度河床演變。

        由于瀾滄江源頭的河流地貌研究的資料與成果均較少,希望本文數據可以豐富研究樣本,河型判別結果能為進一步研究提供參考,促進揭開瀾滄江源的神秘面紗。

        致謝:感謝長江科學院江源科考隊徐平和程學軍為本文提供圖片,潘保柱和朱孔賢參與采集數據。

        參考文獻:

        [1] 長江科學院.2014年江源科學考察報告[R].武漢:長江科學院,2014.

        [2] 李志威.三江源河床演變與濕地退化機制研究[D].北京:清華大學,2013.

        [3] TWIDALE C R.River Patterns and Their Meaning[J].Earth?Science Review,2004,67(3-4):159-218.

        [4] BEECHIE T J,LIERMANN M,POLLOCK M M,et al.Channel Pattern and River?floodplain Dynamics in Fores?ted Mountain River Systems[J].Geomorphology,2006,78(1-2):124-141.

        [5] LEOPOLD L B,WOLMAN M G.River Channel Patterns:Braided,Meandering and Straight[R].Washington,USA: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57:39-85.

        [6] 錢 寧,張 仁,周志德.河床演變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7.

        [7] 謝鑒衡.河床演變及治理[M].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90:4-119.

        [8] NANSON G C.Anabranching Rivers:Their Cause,Char?acter and Classification[J].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1996,21(3):217-239.

        [9] LEWIN J,BREWER P A.Predicting Channel Patterns [J].Geomorphology,2001,40(3-4):329-339.

        [10]謝鑒衡.江河演變與治理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

        [11]張紅武,劉海凌,江恩惠,等.小浪底水庫攔沙期下游游蕩性河段演變趨勢研究[J].人民黃河,1998,20(11):5-7.

        [12]張俊華,王嚴平,丁 易.沖積河流河型成因的研究[C]∥河流模擬理論與實踐論文集.武漢: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出版社,1998.

        [13]周宜林,唐洪武.沖積河流河床穩(wěn)定性綜合指標[J].長江科學院院報,2005,22(1):16-20.

        [14]肖 毅,邵學軍,周建銀.基于尖點突變的河型穩(wěn)定性判定方法[J].水科學進展,2012,(3):179-185.

        [15]許炯心.砂質河床與礫石河床的河型判別研究[J].水利學報,2002,(10):14-20.

        [16]尹學良.河型成因研究[J].水利學報,1993,(4):1-11.

        [17]PARKER G.On the Cause and Characteristic Scales of Meandering and Braiding in Rivers[J].Journal of Fluid Mechanism,1976,76(3):457-480.

        [18]VAN DEN BERG J H.Prediction of Alluvial Channel Pattern of Perennial Rivers[J].Geomorphology,1995,(12):259-279.

        [19]LI Zhi?wei,WANG Zhao?yin,PAN Bao?zhu,et al.A?nalysis of Controls upon Channel Planform at the First Great Bend of the Upper Yellow River,Qinghai?Tibet Plateau[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2013,23(5):833-848.

        [20]YU Guo?an,LIU Le,LI Zhi?wei,et al.Fluvial Diversity in Relation to Valley Setting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Yangtze and Yellow Rivers[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2013,25(3):817-832.

        (編輯:姜小蘭)

        Preliminary Analysis on River Pattern Discrimination of Moyun Reach in Zhanaqu of Lantsang River Source

        ZHOU Yin?jun,YAN Xia,JIN Zhong?wu,LI Zhi?jing
        (River Department,Yangtze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Wuhan 430010,China)

        Abstract:Lantsang river source is located in the north Tanggula Mountain of Qinghai?Tibet Plateau,nearby the south source of the Yangtze River,with hardly any human activities.In order to gradually recognize Lantsang river geomorphology and obtain basic data of geomorphology evolution of river,as well as scouring and silting process of riverbed,we carry out in?situ investigation and collect data and images to judge the river pattern of Moyun reach in Zhanaqu river,west source of Lantsang river.The results show that,boundary constraints of Moyun reach are weak with poor stability of riverbed;furthermore,in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river pattern which consists of 4 kinds,namely straight,meandering,anabranching,and wandering,we uniformly determine the reach is wandering type by using different discriminants;meanwhile,in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river pattern with 3 kinds,including straight,meandering and braided,we regard the reach as braided type;finally,according to domestic river charac?teristics and current classification system,we conclude that Moyun reach is wandering type.Field observation data and river pattern discrimination offer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river geomorphology of Lantsang river source.

        Key words:Lantsang river;river source;river geomorphology;river pattern discrimination;wandering river pat?tern

        作者簡介:周銀軍(1983-),男,河南信陽人,高級工程師,博士,主要從事河流動力學研究工作,(電話)027-82820843(電子信箱)zhouyin?jun1114@126.com。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5133900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579014)

        收稿日期:2015-10-07;修回日期:2015-12-28

        中圖分類號:TV1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5485(2016)03-0029-06

        猜你喜歡
        江源瀾滄江
        錢江源國家公園
        人物的外貌描寫與動作描寫
        瀾滄江
        ——湄公河合作第八次外長會在北京舉行
        潤江源
        當代水產(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0
        依傍著瀾滄江的秘境 臨滄
        云南畫報(2021年9期)2021-12-02 05:07:06
        瀾滄江源頭
        金秋(2021年20期)2021-02-16 00:38:12
        幸福開化:錢江源起的好地方
        綠色中國(2019年18期)2020-01-04 01:57:10
        綠色中國自然大課堂錢江源開講
        綠色中國(2019年18期)2020-01-04 01:57:00
        瀾滄江之波
        民族音樂(2018年5期)2018-11-17 08:20:00
        瀾滄江之戀
        民族音樂(2018年2期)2018-05-26 03:04:36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水蜜桃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蜜臀亚洲| 亚洲免费黄色| 老肥熟女老女人野外免费区| 高清不卡日本v二区在线|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一页| 欧美疯狂性xxxxxbbbbb|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观看女同| 日韩亚洲在线观看视频|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一区| 236宅宅理论片免费| 无码中文字幕专区一二三| 国产自拍一区在线视频| 国产免费无遮挡吸奶头视频| 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精品免费观看在线| 性高朝久久久久久久3小时|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二区无码| 免费二级毛片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有码手机视频| 无码无套少妇毛多18p| 日本免费人成视频播放| 2021年性爱喷水视频| 六月婷婷亚洲性色av蜜桃| 性裸交a片一区二区三区| 视频福利一区| 偷拍美女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成人无码av免费网站|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处处不卡| 亚洲 国产 韩国 欧美 在线| 男男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av网站免费线看| 国产伦理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久久99精品国产|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日韩中文字幕| 国产乱淫h侵犯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特级| 男女动态视频99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