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鋼
“生命守望”感天地 時代慧眼識群英
——中國新聞獎作品《長江救援志愿隊 生命守望》評析
◎彭建鋼
3月5日,長江救援志愿隊榮獲“全國最佳志愿服務組織”稱號。
2010年5月18日成立的長江救援志愿隊,注冊志愿者人數(shù)240人,隊員來自武漢32支冬泳隊,平均年齡50歲以上。他們常年義務值守在武漢兩江四岸和東湖邊,6年間救起400多名落水、溺水者。
作為記者,我們一直深度關注、跟蹤報道,刊登在《長江日報》2014年11月19日上的《長江救援志愿隊 生命守望》,榮獲第25屆“中國新聞獎”連續(xù)報道三等獎。
這是一組歌頌見義勇為的英雄志愿者群體、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佳作。報道時效性強、采訪深入細致,注重細節(jié)描寫和故事性,文圖并茂。作品在主流媒體和網(wǎng)絡空間 “兩個輿論場”都獲得了正面的社會效果,傳播了社會正能量。
美國新聞學家卡斯柏·約斯特說:“一個不善于辨別色彩的人,不能成為一個畫家;一個不懂得和諧的人,不能成為一個音樂家;一個沒有新聞敏感的人,也不能成為一個新聞記者?!比狈π侣劽舾行?,嗅覺不靈,反應遲鈍,往往會漏掉有價值的新聞,或者即使報道了,由于輕描淡寫,抓得不力,作品也難以收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長江救援志愿隊 生命守望》之所以獲獎,得力于記者捕捉新聞的敏銳及發(fā)掘和提升新聞價值的功夫。
當長江救援志愿隊隊員陳忠貴,為救起3名江中遇險青年而犧牲之后,記者便聞風而動,進行了及時報道。單單看這件“新聞”本身的采寫,似乎可以畫上句號。然而,來自新聞職業(yè)的敏銳判斷力使記者感到,陳忠貴并非孤膽英雄,其身后矗立著一個英雄群體,如果眼下以深入報道陳忠貴事跡為契機,進而報道他所在的長江救援志愿隊,豈不是正逢其時?身為記者,有責任彰顯這個民間群體踐行“核心價值觀”的志愿行動和精神;從受眾心理來看,陳忠貴的犧牲猶如一石擊起千層浪,必然使人們想對他所在的“團隊”一探究竟。于是,記者憑著敏銳的新聞嗅覺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在第一時間趕赴現(xiàn)場采訪。同時,編輯部精心策劃,選派精兵強將組成連續(xù)報道組,給前方記者增派人手,實地調(diào)查,縱深掘材,終于全方位地展現(xiàn)出長江救援志愿隊“守望生命”的英雄事跡和精神,有力地發(fā)掘和提升了這個“群體”的新聞價值和社會價值。
事實證明,這種由“點”到“面”,即由“個體”到“群體”的細致周密的追蹤采訪,使得報道作品既有廣度又有深度,長江救援志愿隊的草根英雄群像愈來愈豐滿地映現(xiàn)在人們眼前,以往鮮為人知的許多隊員生死營救的故事一個個浮出水面。
據(jù)統(tǒng)計,這些報道“志愿隊”事跡的一點一滴都是記者們踏遍兩江四岸,采訪200多人得來的,通過連續(xù)報道,大部分市民這才知道,他們義務守望在長江漢水邊,今年(2014年)已從洶涌波濤中救起200多人”?!爸驹戈牎钡木窈土α考て鹆宋錆h市民的強烈反響,而且感動了全社會。
該組獲獎作品還有一個大亮點是,用數(shù)字說話,激揚正氣。如作品中反復提到的“4”:意指長江救援志愿隊成立4年,(截至2014年,下同);“114”:意指志愿隊成立時所交的報名表份數(shù);“1150”:意指4年來志愿隊人數(shù)。
善于運用“數(shù)字”這樣的細節(jié)來凸顯英雄群體見義勇為的高尚品質,展現(xiàn)出社會的人間大愛。介紹志愿者人數(shù)攀升的記錄:長江救援志愿隊平湖門冬泳隊,“4年前,該隊僅有2名志愿隊員,如今這一數(shù)字已變?yōu)?0人?!薄?年前,漢正街冬泳隊共有志愿隊員17名,如今已有40名;在月亮灣冬泳隊,這一數(shù)字由9人飆升為70人……”長江救援志愿隊的全體隊員,在武漢三鎮(zhèn),兩江四岸350公里江岸線義務守望生命,他們無論是三伏酷暑,還是三九寒冬,總是一如既往“以命博命”,其精神感天動地,可歌可泣,彰顯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能量。
這組系列報道主題鮮明重大,新聞價值高,體現(xiàn)了黨報在重大事件上的輿論引導力,產(chǎn)生了廣泛而積極的社會影響。作品通過長江救援志愿隊傳奇性的事跡和所激起的社會反響,傳遞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能量,凸顯了其鮮明的時代特征:來自民間的平凡性,知險而上的崇高性,有組織擔當社會責任的現(xiàn)代性。這一草根壯舉,體現(xiàn)了中國故事的精彩和中國人的巨大力量。
《長江日報》在一個多月時間里圖文并茂以通訊、消息、攝影、評論等新聞體裁進行多側面的報道,共刊發(fā)了57篇稿件,達5.8萬余字,諸多故事感人至深,影響深遠。2015年3月,中宣部向長江救援志愿隊頒發(fā)“時代楷模”稱號。中國志愿者服務聯(lián)合會有關負責人評價 “長江救援志愿隊彰顯了中國力量”。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等重要媒體先后報道了長江救援志愿隊事跡?!度嗣袢請蟆?、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及上述媒體主辦的官方網(wǎng)站,以“時代先鋒”再次集中報道長江救援志愿隊,并引起眾多網(wǎng)民關注。國內(nèi)主要新聞網(wǎng)站、門戶網(wǎng)站都參與長江救援志愿隊的傳播,百度“長江救援志愿隊”相關網(wǎng)頁達314萬多個。迄今,長江救援志愿隊已應邀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校與青年志愿者共享志愿精神。
長江救援志愿隊的事跡告訴我們,在這個向往夢想的時代,傳統(tǒng)的美好價值升華為現(xiàn)代的群體堅守,就能以更加閃亮的光芒照耀人心。
(長江日報)
【鏈接】
時代楷模、感動2015年度網(wǎng)絡人物、武漢市模范市民群體、感動江城人物、五一勞動獎狀……武昌區(qū)中華路街西城壕社區(qū)二樓的一間辦公室擺滿了大大小小的榮譽。
本是一群名不見經(jīng)傳的冬泳愛好者,因為隊員陳忠貴的犧牲引發(fā)媒體關注,一時間家喻戶曉,被譽為“用生命守望生命”的人。簽訂生死狀、拿命博命,成為他們救人壯舉的標簽。
走出閃光燈、走下頒獎臺,這群樸實的群體歸于平凡。遇到溺水的人,照舊會跳下江水救命;不救人的時候,依然排班在江邊值守。
在長江救援志愿隊年終總結會上,市公安局水上分局負責人報告了一組數(shù)據(jù):2015年,武漢兩江溺亡人數(shù)創(chuàng)歷史同期最低,從原來的60至70人下降到22人。他用了“你們挑戰(zhàn)了不可能”幾個字作為評價,在這位負責人的眼里,長江救援志愿隊隊員們的值守功不可沒。
在張建民看來,每天不間斷的值守,是一份責任。每年6月至9月的常規(guī)值守,12個值守點都安排隊員值班巡邏。
盡管枯燥難熬,有時還遇到白眼或謾罵,但隊員們一直堅持,從未放棄。
去年6月1日晚,“東方之星”客輪在湖北監(jiān)利翻沉,噩耗迅速擴散。
6月2日晨,長江救援隊得到消息,迅速做好出發(fā)準備,組織身體好、水性好的年輕骨干隊員,租用兩臺面包車,帶上橡皮沖鋒舟。早上8時,救援隊20名隊員乘坐四臺車向監(jiān)利進發(fā)。因為下雨加上交通管制,到達監(jiān)利時也近中午。隊員們下車后步行了兩小時,當天下午1時許,20名隊員趕到沉船事故現(xiàn)場指揮部報到,請求準許下水救人。
指揮部指令救援隊待命。隊員們把駐地安排在沉船上游的江邊,把沖鋒舟放在水中,隨時準備接受調(diào)用。待命三天后,隊員們接到指令,到下游尋找失蹤人員,沒有發(fā)現(xiàn)失蹤者。第四天按要求返回武漢后,隊員們還沿長江往上游繼續(xù)尋找失蹤人員。
這次長江救援隊第一次走出武漢參與水上救援,也是組建應急分隊的動因。張建民介紹,今年長江救援隊將挑選一批精干的隊員,成立應急救援分隊,哪里發(fā)生自然災害,應急隊將在第一時間到達災區(qū)。
“長江救援隊是游泳人中的精英,應急分隊是救援隊中的特種兵?!睆埥裾f,隊員們申請加入應急分隊的熱情很高,但應急分隊人數(shù)將限定在30人左右,必須是精英中的精英,目前正在進行招募工作。
今年,救援隊中的3個支隊成立了臨時黨支部。此外,救援隊還將走進高校和單位進行救援理念和基礎急救知識培訓。
憑借肉身,靠一只救生圈,隊員們的救人裝備低下,風險很高。長江救援隊的事跡經(jīng)報道后,社會各界紛紛伸出援手。
武漢金融控投集團捐資21萬元,購買了一臺無人機、4條橡皮沖鋒舟、4把拋繩槍和一批急救包。還為每位隊員配備了統(tǒng)一標識的工作服。
去年下半年,長江救援隊走上浙江衛(wèi)視《中國夢想秀》欄目,獲得了某機構贊助的一份人身意外保險,機構共出資9萬多元,為230名隊員購買了為期4年的意外保險。遇到死亡或傷殘,隊員可獲最高10萬元的保險賠付。
去年,長江救援隊參加武漢市公益創(chuàng)投大賽,獲得了20萬元的項目資金,這筆資金將用于更新裝備、組織培訓。
(據(jù)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