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紅
(四川大學,四川 成都 610000)
?
家庭暴力社會工作的倫理困境與抉擇
李小紅
(四川大學,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家庭暴力是一個全球性的社會問題,家庭中虐待婦女的現(xiàn)象在世界各地都十分普遍,極大地危害社會和諧、家庭穩(wěn)定以及婦女兒童的身心健康,對個人、家庭及社會生活等各方面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害。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已成為國際社會共識。社會工作依托其專業(yè)性和它對受助者的尊重、接納、保密等承諾,以及社工所遵循的案主自決、價值中立、保密不批判等價值理念也正好符合受助者在發(fā)生家庭暴力之后的“家丑不可外揚”的心理,這使得社會工作能夠有效的介入家庭暴力干預。
關鍵詞:家庭社會工作;家里暴力;倫理守則
家庭暴力已成為主要的公共健康問題, 對全球范圍內(nèi)的健康、人權、人身安全以及和平造成廣泛影響。一項調(diào)查的數(shù)據(jù)顯示,無論是生理暴力還是精神暴力,男性施暴和女性施暴的概率幾乎是持平的,在生理暴力方面男性施暴比女性施暴高3.6%,而在精神暴力方面,女性施暴反而比男性施暴高2.2%。家庭暴力的受暴對象從傳統(tǒng)中家庭的弱勢群體,婦女、老人、未成年人擴大到了家庭中的男性,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可能遭受家庭暴力。家庭暴力增長的趨勢和家庭暴力類型的復雜性增加了反家庭暴力工作的難度。
表1 男性、女性個體報告的施暴、受暴發(fā)生率。
家庭暴力多發(fā)生在家庭私人生活領域,具有很大的隱蔽性,往往被視為家庭內(nèi)部糾紛公共權力很少涉入。同時受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家丑不可外揚”,很多的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求助意識比較薄弱。如何降低家庭暴力發(fā)生的概率,保護受害者的權益是國家和公眾面臨的巨大難題。除了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如《反家庭暴力法》草案的頒布外,社會各個機構的解決,特別是社會工作的介入刻不容緩的。最近幾年,隨著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政府購買力度的加大,社會工作在國內(nèi)取得了較大的發(fā)展,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面臨的問題也越來越多。由于家庭暴力的隱蔽性和復雜性,社會工作介入的時候面臨非常多的倫理困境。
傳統(tǒng)的定義認為家庭暴力是指發(fā)生在家庭成員之間的,以毆打、捆綁、禁閉、殘害或者其它手段對家庭成員從身體、精神、性等方面進行傷害和摧殘的行為。2015年3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印發(fā)《關于依法辦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見》的通知規(guī)定“發(fā)生在家庭成員之間,以及具有監(jiān)護、扶養(yǎng)、寄養(yǎng)、同居等關系的共同生活人員之間的家庭暴力犯罪,嚴重侵害公民人身權利,破壞家庭關系,影響社會和諧穩(wěn)定。”將家庭暴力界定范圍從具有血緣關系和法律關系的家庭成員之間擴大到了具有親密關系的同居關系。
近年來,學術界對于冷暴力的研究增加,認為冷暴力是一種隱性的家庭暴力。雖然其后果沒有想身體暴力那么直觀,但是冷暴力等精神暴力給受暴者帶來的心理上的委屈感、被控制感、孤獨感,同樣了會對家庭的和諧生活產(chǎn)生很大的危害并對當事人的身體和心理造成非常嚴重的傷害。
本文將家庭暴力定義為:親密關系(夫妻關系、同居關系)成員間進行傷害、折磨、摧殘和壓迫等人身方面的強暴行為,其手段包括毆打、殘害、拘禁、控制(經(jīng)濟、人身自由)、凌辱人格、精神摧殘、忽視、以及性虐待等。①
關于倫理困境,現(xiàn)行美國社會工作協(xié)會(NASW)倫理守則(1996)修訂委員會主席Frederic.G.Reamer(1999)曾給倫理困境下過一個定義:“所謂倫理的困境是當專業(yè)核心價值中對專業(yè)人員要求的責任與義務發(fā)生相互沖突的情形,而社會工作者必須決定何種價值要優(yōu)先考量?!雹趥惱砝Ь称鹨蛴谏鐣ぷ鲗I(yè)的價值觀沖突、道德特質(zhì)等,并且貫穿社會工作實務過程的始終。社會工作者面對的倫理困境有案主利益至上與案主自決、保密及隱私、專業(yè)和個人價值觀不同、專業(yè)界限與雙重、多重關系等。面對這些倫理困境,社會工作者以道德原則為基礎,以倫理守則為指引進行倫理抉擇,是社會工作實務順利進行的關鍵。
(一)案主利益至上與案主自決的倫理困境及倫理抉擇。
受傳統(tǒng)的社會性別意識和“家丑不外揚”等觀念的影響,許多家庭暴力的的女性受害者在遭受暴力后的表現(xiàn)極為被動,不愿公共權力的介入。從表一看,男性施暴的概率是29.7%,女性受暴的概率只有22.8%。筆者認為女性對社會性別和社會文化的認知造成了兩者數(shù)據(jù)之間的差異,女性逆來順受、忍氣吞聲的性格特點和對“大男子主義”觀念的順從,使得女性在家庭暴力的初始階段并不認為自己正在遭受家庭暴力。即使女性意識到自己正在遭受家庭暴力之后,采取的也是消極應對的措施。家庭暴力中的男性受害者由于“愛面子”等心理因素,一方面是隱瞞,另一方面是以暴制暴,加重家庭暴力的影響程度。家庭暴力中的未成年和老年人,由于在家庭中處于依附的地位,無法掌握自主權。在受暴之后的反抗意識和能力都較低??偠灾?,中國的家庭暴力受害通常采取消極的形式。在尋求幫助的時候,最先想到的是原生家庭等家庭親戚,希望大家庭能夠內(nèi)部解決。其次是街道或者居委會,再就是對方單位或者婦聯(lián),最后才選擇法律途徑。
美國社會工作者協(xié)會(NASW)守則指出“社會工作者尊重且促進案主的自決權,并協(xié)助案主盡力確認和澄清他們的目標。在社會工作者的專業(yè)判斷下,當案主的行動或潛在行動具有嚴重的、可預見的和立即的危險會傷害自己或他人時,社會工作者可以限制案主的自決權?!蓖瑫r“如果案主屬于非自愿的個案,社會工作者應提供下列信息給案主,包括服務的本質(zhì)和內(nèi)容、案主拒絕服務的權利范圍?!蔽覈渡鐣ぷ髡呗殬I(yè)道德指引》中也明確的指出“社會工作者應培養(yǎng)服務對象自我決定的能力,尊重和保障服務對象對與自身利益相關的決定進行表達和選擇的權利。”因而在實際的工作中,社會工作專業(yè)人員通常會面臨著保護案主利益與案主自決原則之間的相互沖突,從保護案主利益出發(fā),社會工作專業(yè)人員既要充分運用專業(yè)知識和技巧幫助案主,又須考量案主的自決權。③美國社會工作者協(xié)會(NASW)守則中也指出“社會工作者尊重個人與生俱來的尊嚴和價值”的倫理原則是所有社會工作者都應追尋的理想。社會工作者應尊重每一個案主的自決,無論是積極的自決還是消極的自決。對于消極自決的案主,社會工作者可以集中于提高案主的自決能力。對于未成年等缺乏決定能力的案主,社會工作應采取合理的步驟以保障此案主的利益和權利。在家庭暴力的實務中,社會工作者可以建立專業(yè)的受害者心理健康輔導站,成立受害者權益保護司法援助機構,還可以建立受暴者醫(yī)療救助體系,幫助受害者改變傳統(tǒng)觀念,增強法律意識,是受害者在團體中得到身體治療和精神救助。
(二)保密及隱私的倫理困境及倫理抉擇。
家庭暴力通常發(fā)生在家庭的私生活領域,具有極高的隱蔽性。社會工作者的介入通常會觸及家庭的隱私信息。與案主進行個案工作的時候,社會工作者通常會接受到很多夫妻之間、父母和孩子之間、老人之間等家庭隱私的信息,如果社會工作者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專業(yè)素養(yǎng)較高,通常能做好隱私保護。開展家庭暴力受暴者或施暴者的小組工作時,由于人員的擴大,給隱私的保護增加了困難。開展家庭暴力的社區(qū)工作時,由于參與的人員過多,有時候會涉及相關的政策和法規(guī),使得案主的隱私保護更加困難。和家庭暴力中的未成年人工作,通常會面臨著其監(jiān)護人探求未成年人信息的情況,往往監(jiān)護人又可能正是施暴方。如何在保護案主隱私的同時,維持良好的專業(yè)關系是社會工作者通常面臨的巨大的難題。
美國社會工作者協(xié)會(NASW)守則要求“社會工作者應尊重案主的隱私權。除非為提供服務或進行社會工作評估或研究的必要,否則不應誘使案主說出隱私信息。一旦隱私信息提供出來,保密標準就要用上?!薄?社會工作者若要公開這些保密的信息,必須要經(jīng)過案主確切的同意,或是經(jīng)過合法授權的案主代理人同意”。關于隱私和保密的倫理抉擇,守則中制定了17條細則,明確規(guī)定了如何在相應的情況做好隱私保護,指出了在必要的情況公開信息的前提條件。《社會工作者職業(yè)道德指引》中并沒有提出這方面的具體要求,通常是各地區(qū)政府或者是各個社會工作機構自己出臺相關的規(guī)定以應對類似的情況。由于各地區(qū)、個機構的規(guī)定不一樣,在保護案主隱私方面所取得的效果是參差不齊的,案主的隱私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侵犯。因此一方面社會工作者提高自身的職業(yè)和專業(yè)素養(yǎng),在面對此方面的倫理困境時能夠做出專業(yè)的判段。另一方,政府部門或者是行業(yè)協(xié)會能夠出臺統(tǒng)一、更為細致的行業(yè)守則和職業(yè)道德指引,將更多的可能遇到的倫理困境考慮其中。
(三)專業(yè)和個人價值觀的倫理困境和抉擇。
價值是社會工作的靈魂。社會工作者在社會工作實踐中,一直被要求保持價值中立或者“價值無涉”。但是在家庭暴力的介入過程中,可能會面臨著來自案主或社會工作者本人的價值觀沖突引發(fā)的倫理兩難。美國權威家庭暴力機構The Family Violence Research Program at the 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 發(fā)現(xiàn)“同居關系中的暴力比婚姻關系中來得多”;同居伴侶間有暴力問題的比例是夫妻的兩倍。伴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確立,人們的思想觀念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道德觀念特別是婚姻道德觀念發(fā)生了錯位,婚外情的狀況時候發(fā)生,無論是男性對原配妻子的暴力,還是妻子對小三的暴力,由婚外情引起的家庭暴力比例都較高。同時同性戀人群曝光多的增加,同性戀者之間的暴力情況也引起了大家的普遍關注。如果社會工作的對象正是同居關系者、婚外情者和同性戀者,而社會工作者自身對這些人群或某一人群的行為持反對、反感的態(tài)度,那么該如何處理這種專業(yè)和個人價值觀的倫理困境呢?
在這個多元的社會里,價值取向也是多元的,每個人對同一件事務都有自己的看法,沒有什么是絕對的對與錯。價值觀念的差異可能導致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價值的多元性也使得社會工作者找不到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衡量標準。美國社會工作者協(xié)會(NASW) 守則指出“社會工作者應覺察到任何個人與專業(yè)價值的沖突,并負責任地加以處理?!彼陨鐣ぷ髡呖梢岳斫獍钢鞯乃魉鶠?,理解并不表示認同,然后在理解案主的基礎上,盡可能促進案主能力的發(fā)展與提升,培養(yǎng)案主自己解決自己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可以向機構內(nèi)或社會工作組織的倫理委員會、管理機構、有學識的同事、督導或法律咨詢尋求幫助。
(四)專業(yè)界限與雙重、多重關系的倫理困境及倫理抉擇
中國傳統(tǒng)的人際關系的基本模式是由人情、人倫、人緣構成的三位一體的結(jié)構④。中國講求的是“人情社會”和“關系社會”,社會工作實務如果想要達到效果,往往需要先和案主建立朋友、熟人等關系。這樣的“朋友關系”不但無損于專業(yè)關系,還對專業(yè)關系的建立具有建設性作用。⑤這種專業(yè)界限與雙重、多重關系的倫理困境是在實務工作的任何領域有會比較多遇到的情況。。比較常見的如:與案主有社會接觸、交換禮物、共進餐飲、友誼關系,與案主分享個人信息,與案主有生意往來、以及和案主發(fā)生性接觸等。這可能會導致案主被利用、被剝削,破壞專業(yè)倫理的實務界限,滿足社會工作者個人的需求,或削弱社會工作者的公正性與判斷力等,導致社會工作者陷入雙重關系的倫理困境。在介入家庭暴力的實務過程中,這樣的倫理困境也是實務工作者較容易遇到。由于中國的特殊國情,不能對專業(yè)界限和多重關系的融合作一分為二的價值判斷,這種倫理議題對于社會工作實務的開展是有利也有弊的。
雖然美國社會工作者協(xié)會(NASW) 守則指出“社會工作者不應與現(xiàn)有或先前的案主產(chǎn)生雙重或多重的關系,以避免剝削或可能傷害案主的風險?!钡鞘貏t也說明了“如果雙重或多重關系難以避免,社會工作者應采取行動保護案主,并有責任設定清楚的、適當?shù)募胺衔幕舾行缘慕缦蕖#ó斏鐣ぷ髡吆桶钢鳟a(chǎn)生超過一種以上的關系,不論是專業(yè)的、社交的或商業(yè)的關系,即是雙重或多重關系。雙重或多重關系可能同時存在或接連發(fā)生。)”
美國社會工作者倫理守則包括前言,倫理守則的目的,倫理原則,倫理標準。倫理標準涉及。庫少雄教授在《社會工作實務》一文中指出了社會工作的價值序列,如下:1、保護生命;2、維護獨立性、自主性和自由;3、營造平等的機會;4、提高生活質(zhì)量;5、保護每一個社會成員的隱私權;6、講真話,并開放所有的信息;7、根據(jù)自愿原則行動。社會工作者應該熟悉這些價值序列,當遇到倫理困境時,相對來說低一級的價值應該讓位于高一級的價值。
總之,在社會工作實踐中,社會工作者不僅要熟練掌握相關的倫理守則、價值序列等,社會工作者本身的知識、經(jīng)驗、素養(yǎng)等也是十分重要的。社會工作者應該在掌握“美國社會工作者倫理守則”及“社會工作價值序列”的基礎上,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驗判斷,以便更好的幫助案主。
注解:
①崔軼, 洪煒, 蘇英, 劉曉柳. 七省市家庭暴力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影響因素報告[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2, (03): 360-362
②Frederic.G.Reame.包承恩譯.社會工作價值與倫理.臺北:洪業(yè)文化有限公司.
2000.74.
③李玲芬. 婚姻暴力的社會工作倫理議題[J]. 社會工作下半月(理論) , 2009, (05): 17-19
④劉志紅( 2003) : “傳統(tǒng)社會的人際交往特性對建立社會工作專業(yè)關系的影響”,《求索》,第2 期。
⑤趙芳. 社會工作專業(yè)倫理中雙重關系的 限制、困境及其選擇ˉ——項基于城鄉(xiāng)社會工作者的實證研究[J]. 中國社會工作研究, 2013, (00): 51-8
作者簡介:李小紅(1992-),女,苗族,湖北省利川市人,社會工作碩士,單位: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工作專業(yè),研究方向:社區(qū)社會工作。
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1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