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弘毅,男,中共黨員,農(nóng)工黨黨員。1922年8月出生于湖南華容縣,黃埔軍校第19期輜重科畢業(yè),畢業(yè)后留校任教官?,F(xiàn)為貴州省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
1939年,中學畢業(yè)的吳弘毅到達湖北沙市,和流亡大、中學生一起參加了抗日宣傳隊。9月,吳弘毅于湖南沅陵入伍,成為國民黨防空學校高射炮41團5營一名士兵。1940年,隨部隊駐貴陽。1942年2月,考入黃埔軍校19期輜重科,其間獲“勤學獎章”,1945年4月畢業(yè)留校擔任區(qū)隊附、區(qū)隊長。1948年,考入漢口運輸學校學習,后回校擔任黃埔軍校23期上尉區(qū)隊長。1949年12月,任副營長的吳弘毅隨軍校起義,后入解放軍第18兵團隨營學校學習,并擔任學校文化教員。1950年,參加修建成渝鐵路,并任技術小組組長。1951年,到川西兵工指揮部,后到成都鐵路局工程總隊工作。1953年,吳弘毅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作為鐵道兵6師一名技術員赴朝作戰(zhàn)。在朝期間,曾數(shù)次經(jīng)歷危險,并參加搶修清川江鐵路大橋等任務,志愿軍總部授予一次三等功。回國后,又參加搶建黎(塘)湛(江)、鷹(潭)廈(門)兩條鐵路,被評為鐵六師先進工作者。1954年,隨鐵六師到貴州修建滇黔鐵路。1959年,被打成右派。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恢復工作,在鐵二局擔任工程師,從此又投入到自己熟悉和熱愛的鐵路工程技術工作。
對于自己的事業(yè),吳弘毅秉承“廉潔奉公、敬崗愛業(yè)”理念。由于他專業(yè)技術過硬、工作態(tài)度認真嚴謹,1984年正式退休的吳弘毅又被多家單位聘用為技術顧問,人生旅途多了 20余年退而不休的生活,直到80多歲才離崗回家休息。同時,身為一名黃埔同學,他積極參加社會活動,與在臺黃埔同學廣泛聯(lián)系交流。2002年,當選貴州省黃埔軍校同學會二屆二次理事會理事。2015年7月,當選為貴州省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
如今,四世同堂的吳弘毅老人,定居貴陽頤養(yǎng)天年。他身體健康,生活規(guī)律,喜歡看書、看報、看電視,天氣晴好時常到戶外散散步。吳老喜歡歷史、抗戰(zhàn)題材的節(jié)目和書籍。他說,《黃埔》雜志、《貴州黃埔會訊》是他的精神食糧,對每期內(nèi)容都傾情關注并精心收藏。因從小耳濡目染四書五經(jīng),他也偏愛國學,認為學習中華文化能修身立性、陶冶情操。不生氣、對人和善是晚輩對吳弘毅老人的最深印象,也是他健康長壽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