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態(tài)
Nature Geoscience: 尼泊爾未來仍可能發(fā)生大地震*
劉文浩※編譯
(中國科學院蘭州文獻情報中心, 蘭州730000)
2016年1月11日, Nature Geoscience刊文《喜馬拉雅大型逆沖幾何體及其與廓爾喀地震所揭示的地形之間的關系》(Himalayan megathrust geometry and relation to topography revealed by the Gorkha earthquake)稱, 加德滿都地下2015年曾發(fā)生斷裂的巨大斷層目前仍承受著極大應力, 正是此次斷裂導致了大地震的發(fā)生。 該研究同時預測, 尼泊爾在未來幾年或幾十年內可能再次發(fā)生大地震。
尼泊爾擁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脈, 是數(shù)百萬年前印度板塊和亞洲板塊相互碰撞的產物。 但是, 這些山脈以何種機制、 何時開始升高至今存在很大爭議。 來自英國自然環(huán)境研究理事會(Natural Environment Research Council, NERC)下屬的地震、 火山和構造觀測及建模研究中心(COMET)以及美國、 法國的研究人員基于遙感衛(wèi)星技術, 采用全新的處理算法, 成功繪制了深部可能存在斷層的尼泊爾山區(qū)的清晰位移地圖。 結果顯示, 在尼泊爾地震發(fā)生的第一時間, 最高的山峰下降了60 cm。 在距離地震災區(qū)東部50 km的珠穆朗瑪峰未受到該過程的影響。
研究人員表示, 在尼泊爾下部斷層帶的斷裂在地下20 km處形成斜坡, 斜坡不斷向上推擠沉積物, 從而解釋了為何在地震發(fā)生之前的幾十年內山脈高度會升高。 2015年4月的地震使得應力釋放, 從而使得上部山體回落。 另外一個關鍵發(fā)現(xiàn)是, 這個斷裂帶的斷層在加德滿都下部11 km處終止, 但是, 留在上層的部分仍然完整。 研究人員推測, 未破裂的斷層上部隨著時間的推移, 應力將不斷積聚, 同時由于上部斷層靠近地表, 一旦突然發(fā)生破裂, 將一次性釋放全部能量, 屆時發(fā)生的地震將比2015年4月的大地震對加德滿都造成的沖擊更大。 這樣的破裂可能比傳統(tǒng)認識中世紀尺度的破裂速度更為迅速, 很可能發(fā)生在幾年或者幾十年之內。 但目前仍然無法預測未來的地震何時發(fā)生, 因此, 相關地區(qū)和國家應當提前開展相關的防范及應對工作。
文獻來源: Elliott J, Jolivet R, González P J, et al. Himalayan megathrust geometry and relation to topography revealed by the Gorkha earthquake. Nature Geoscience, 2016, 9(2): 174-180. doi:10.1038/ngeo2623
中圖分類號:P315;
文獻標識碼:D;
doi:10.3969/j.issn.0235-4975.2016.03.001
* 收稿日期:2016-02-19; 采用日期: 2016-03-02。
※通訊作者: 劉文浩, e-mail: liuwh@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