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
在日本,孩子上小學就需要獨自去學校,這是學校和父母們約定俗成的慣例,甚至如果學校離家很近,三四歲正上幼兒園的孩子也會自己走路上學。大人們認為,獨自上學是他們邁出獨立的第一步。
教育學家麻賴俊新說:“孩子需要面對問題,如果他迷路或者遲到了,那么他就需要自己想辦法找出原因?!?/p>
實際上,日本的孩子們在上學的路上出現(xiàn)問題的可能性很小。首先,日本的小學的建立是根據(jù)人口密度來劃分的,保證絕大多數(shù)的孩子只要步行15到20分鐘就能夠到達,而且不允許跨區(qū)域入學,如果有學生中途搬到較遠的地方但仍然想在原來的學校就讀的,需要進行非常嚴格的審批。并且學生還得保證自己能夠獨立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學、放學,否則就只能被勸轉校了。
另外,父母們不再送孩子去學校并不意味著他們需要一個人孤獨的上路。住在附近的孩子們往往會結伴通行,一些高年級的孩子也會擔任“領隊”,途中會起到引領和保護的作用。而且每間學校都配備有“學童擁護員”,他們由3位老師擔任,每天上下學時間,會分別站在校外3個車流量大、交通比較復雜的路口引導學生們安全通過。私人自發(fā)組織“PTA”(家長教師聯(lián)合會)也給予了很大的幫助,幾乎每所中小學校都有這樣一個組織,其職責是協(xié)助并促進學校的各項教育制度和設施完善,幫助學生過好學校生活,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保障學生上下學的交通安全?!癙TA”的成員定期輪流擔任安全員,每周3至4次去“交通要道”護送孩子,幾乎每個孩子的家長都擔任過這樣的角色。
曾經(jīng)擔任安全員很多次的36歲的島由美女士她7歲的兒子已經(jīng)自己走路上學一年多了,她說:“安全問題從來沒有讓我很擔心,我認為上小學后意味他應該開始獨立處理一些問題,還包括要吃苦的態(tài)度?!?(本文有刪節(jié))
摘自《世界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