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怡
與固定翼飛機、旋翼機、直升機一樣,飛艇曾在人類航空史上寫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經(jīng)歷了軍事武器、探險工具、運輸平臺的復雜流變過程后,這種問世于19世紀的“天空之城”依然有著旺盛的生命力。
在英格蘭東部貝德福德郡的卡丁頓,“天空登陸者10號”(Airlander 10)巨大的軀體正在1915年建造的1號艇庫中進行著最后的調(diào)試,以便為4月初的首飛做準備。這種最初被稱為“長航時多元智能載具”(LEMV)的飛艇是1938年以來人類建造過的最大硬式飛艇,也是當今世界最大的飛行器。它那93米長、44米寬、26米高的主尺度遠遠超過了當今世界最大的客機“空中客車”A380(長72.72米,客艙寬6.5米,高24.09米),造價卻只有后者的一半不到。盡管“天空登陸者”永遠無法像A380那樣飛出945公里的時速,但它搭載10噸貨物連續(xù)飛行3個星期的耐久力同樣是后者無法企及的,更何況飛艇還能在冰面、沙漠甚至水上靈活起降。
在飛艇復興的浪潮中,“天空登陸者”并不孤獨。2005~2007年,戴比爾斯鉆石公司曾經(jīng)租用“腓特烈港號”飛艇執(zhí)行對博茨瓦納鉆石礦的空中測繪和勘察作業(yè),效果良好。同型的“博登湖號”則在日本和德國開辟過空中游覽航線,并進行了一次由南歐抵達亞洲的不著陸海上飛行。在美國,世界航空集團(Aeros)已經(jīng)制造出81米長的大型運輸飛艇“龍之夢號”,計劃在其基礎上開發(fā)載重250噸的超級貨運飛艇。中國同樣在2015年10月放飛了軍民通用平流層飛艇“圓夢號”,并正在繼續(xù)生產(chǎn)大型專用偵察、運輸和消防飛艇。
不過,那些在卡丁頓參與“天空登陸者”項目的工程師未必知曉:整整100年前,Luftschiff(德語“飛艇”)曾經(jīng)是一個令全英國聞之色變的詞語。1916年夏天,急于打破戰(zhàn)略僵局的德國一次性出動十余艘飛艇,對倫敦、諾丁漢、斯特拉福德等英國城市進行了整整三輪的狂轟濫炸,造成1000多名英國軍民死傷,經(jīng)濟損失超過100萬英鎊。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戰(zhàn)略轟炸,也是“有限戰(zhàn)爭”向總體戰(zhàn)轉變的分水嶺。而在遙遠的1936年,人類已經(jīng)制造出了長達245米、直徑41.18米的“興登堡號”客運飛艇,并以一場慘烈的事故留名史冊。甚至連紐約著名的帝國大廈,在建造時也曾考慮添加飛艇系留塔,以供當時方興未艾的商用飛艇進行起降。
從航空先驅的奇思妙想,到“跨界”軍民兩用的“天空之城”,再到銷聲匿跡之后的復興,一個多世紀的飛艇發(fā)展史見證了這種“輕于空氣”(Lighter than air)航空器在技術方面的日漸精進,也見證了人類持續(xù)挖掘成熟發(fā)明創(chuàng)造潛在價值的才能。如同桂冠詩人丁尼生在《洛克斯利大廳》中所預言的:那些“充斥蒼穹、掛著魔帆的商船”,終將度過戰(zhàn)鼓雷鳴、戰(zhàn)旗招展的時代,從而“在宇宙法則的包攬中進入安詳?shù)膲艋谩薄?h3>“飛天極客”齊柏林
19、20世紀之交,正當克萊芒·阿德爾、莫扎伊斯基、萊特兄弟等發(fā)明家基于樸素的空氣動力學知識,著手試制人類第一批飛機的同時,另一類以空氣靜力學理論為依托的飛行器也處在了孕育之中。通俗地說,當飛行器內(nèi)部填充有“輕于空氣”的氣體時,將會自然獲得上升的空氣靜力;此時若能給它增加一組水平推力,使其能在懸空狀態(tài)下以一定的速度、按照一定的方向前進,將會比“重于空氣”的無動力滑翔機和動力飛機擁有更穩(wěn)定的飛行狀態(tài)。18世紀的載人熱氣球和氫氣球是最早的“輕于空氣”航空器,到了19世紀80年代,隨著實用汽油機的問世,以內(nèi)燃機為動力、內(nèi)部填充有氫氣的雪茄形飛艇在歐洲大陸已經(jīng)成為相當成熟的發(fā)明。
斐迪南·馮·齊柏林(Ferdinand von Zeppelin)并不是第一個發(fā)明飛艇的人,甚至也不是全德國最聰慧、最專業(yè)的航空工程師。52歲之前,這位來自符騰堡王國的公爵是一名職業(yè)騎兵軍官,參加過普奧戰(zhàn)爭和普法戰(zhàn)爭,研究氣球、飛艇等航空器只是他的個人愛好。1891年退役之后,年過半百的老將軍發(fā)起少年之狂,執(zhí)意要把不多的余錢投入到既有飛艇的改進和標準化事業(yè)當中。彼時流行的飛艇結構屬于軟式(non-rigid),整個艇體是一個大氣囊,靠氣囊內(nèi)填充的氫氣來保持外形,內(nèi)部沒有應力支撐構架。它的優(yōu)點是制造相對簡單,放氣后還能折疊收藏;缺點是有效載荷太小,缺少支撐的艇體(尤其是頭部)在遭遇氣流壓力時還會變形,影響飛行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齊柏林從匈牙利工程師大衛(wèi)·施瓦茨的遺稿中獲得了靈感:假如用較輕的鋁材制造一個有縱向和橫向支撐的雪茄狀龍骨,類似一艘大船,外側覆蓋上亞麻和絲綢蒙布,就能使飛艇的氣動力外形穩(wěn)定化。氫氣并不直接充入蒙布內(nèi)部,而是分散搭載在十幾個小氣囊里,分別置于龍骨的各個隔艙之內(nèi);如此即使有一兩個氣囊泄漏,飛艇也可以保持升力。提供水平推力的汽油機和客貨艙被吊掛在龍骨最下方,理論上只要龍骨結構足夠堅固,艇體的尺寸和有效載荷可以不斷增加,最終成為真正的“天空之城”。
?現(xiàn)代硬式飛艇之父、德國工業(yè)家斐迪南·馮·齊柏林伯爵(1838~ 1917)
但這位雄心勃勃的老“極客”(Geek)財力并不豐厚:齊柏林家族在巴登大公國南部的康斯坦茨有一塊地產(chǎn),除此以外并無多少現(xiàn)金,還要維持一大家子的開支。老伯爵用房產(chǎn)做抵押,向銀行換來了44萬馬克,又從工程師協(xié)會申請到一筆贊助,還說服為飛艇提供發(fā)動機的大發(fā)明家戴姆勒認捐了部分資金,這才在1898年啟動了第一艘鋁骨硬式飛艇(rigid airship)的試制。這是一艘不折不扣的龐然大物:長128米、直徑11.73米,內(nèi)充1.13萬立方米的氫氣,需要5名乘員才能操縱。作為對比,法國飛艇工程師桑托斯·杜蒙正在研發(fā)的新型軟式飛艇全長只有22米。為了避免飛艇起飛時撞上建筑物或樹木,齊柏林還在自家莊園附近的康斯坦茨湖上搭建了一個水上艇庫,用浮筒和錨鏈固定,可以根據(jù)風向進行旋轉。日后大部分飛艇庫的構造都參考了他的設計。
1900年7月2日,這艘被命名為“LZ-1號”(LZ是德語“齊柏林飛艇”的首字母縮寫)的飛艇第一次試飛,就創(chuàng)造了時速22公里的世界紀錄,飛艇在460米高度飛行了6公里,耗時17分鐘。同年10月31日的第二次試飛將時速提升到了32公里,滯空時間為28分鐘。相比之下,1903年萊特兄弟試飛的“飛行者1號”飛機最長滯空時間只有59秒,飛行距離不過260米。到了1906年,齊柏林試制的第三艘飛艇“LZ-3號”已經(jīng)能搭載11名乘員連續(xù)飛行4~5小時,最大時速超過45公里,這是還處在搖籃期的飛機完全無法企及的。
到這時為止,齊柏林的所有作品還都是半作坊式的產(chǎn)物,但他已經(jīng)下定決心要繼續(xù)改寫歷史,試制一艘能連續(xù)飛行一晝夜的新艇。1908年8月4日,老伯爵親自乘坐136米長的“LZ-4號”從腓特烈港起飛,進行往返瑞士的24小時飛行試驗。當飛艇已經(jīng)結束7/8的航程,在斯圖加特附近臨時降落、排除發(fā)動機故障時,一陣突如其來的大風把艇體刮到了樹上,泄漏的氫氣被煙頭點燃,“LZ-4號”當場起火,毀于一旦?!斗ㄌm克福日報》記者胡戈·??思{(Hugo Eckener)用照相機拍下了70歲的齊柏林站在殘骸之中,痛苦而落寞的表情。照片刊出之后,德國工業(yè)界和普通市民發(fā)起募捐,在短期內(nèi)籌集了280萬馬克,贈送給齊柏林作為東山再起的資金。
1908年底,以民眾募捐和政府預撥的600萬馬克為初始資本,齊柏林成立了以他本人命名的飛艇建造公司和科研基金會,并在腓特烈港建造了大型車間、飛艇庫和氫氣制備廠。那位誤打誤撞參與飛艇報道的記者??思{也加入了公司,成為老伯爵的助手。1909年,法蘭克福市政府決定出資成立德國飛艇運輸公司(DELAG),購買齊柏林飛艇開辟客運航線。從那時起,齊柏林公司的生產(chǎn)逐步實現(xiàn)了工業(yè)化規(guī)模,建造一艘新艇的時間由最初的7個月縮短到了2個月,到1914年7月為止共建成21艘新艇(不含最初的4艘試驗艇)。這些飛艇按尺寸、發(fā)動機、載客量和續(xù)航力可細分為多個型號,但都采用標準化結構和施工圖紙,以節(jié)約工時。
與發(fā)展相對緩慢、事故不斷的飛機相比,1910年前后的齊柏林飛艇已經(jīng)能以超過70公里的時速將20名乘客和十余名駕駛人員運送到1000公里之外,顯然是一種更成熟的商業(yè)運輸工具。DELAG陸續(xù)開通了從法蘭克福到柏林、巴登、哥達、漢堡、德累斯頓、萊比錫等城市的國內(nèi)空中航線,后來還和北德意志-勞埃德輪船公司合作,推出從英國和北歐到德國國內(nèi)的跨國??章?lián)運。從1910年6月到1914年7月,DELAG下屬的飛艇累計飛行1600航次,運送乘客3.725萬人次,沒有發(fā)生一例重大事故。僅“LZ-11號”就在3年內(nèi)運送乘客9783人次,累計飛行5.4312萬公里。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套成熟的航空客運模式,創(chuàng)造了若干項“第一”:第一次空中無線電收發(fā),第一條跨國客運航空線,第一批經(jīng)航空器送達的郵件,第一次皇室觀光飛行……
1917年3月8日,78歲的老齊柏林病逝于柏林,將他的商業(yè)帝國留給了胡戈·??思{。到那時為止,齊柏林公司建造的飛艇累計已達88艘,是當之無愧的航空業(yè)巨頭,以至于“齊柏林”(Zeppelin)這個姓氏本身成為飛艇的同義詞。1968年,英國一支新出道的搖滾樂隊將自己命名為“鉛制齊柏林”(Led Zeppelin),取的正是這一寓意:他們希望自己的音樂像飛艇一般舉重若輕,既能平穩(wěn)飛行,又滿含隨時可能燃燒的氫氣。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了。當時德國陸海軍共裝備有12艘硬式飛艇,齊柏林公司奉命進入戰(zhàn)時狀態(tài),以每2個月3艘的速度為軍隊生產(chǎn)新型飛艇。最初,德軍主要用飛艇執(zhí)行偵察和騷擾任務,但不久之后,總參謀部就發(fā)現(xiàn)了它們的新用途:實施戰(zhàn)略轟炸。盡管英法等國的戰(zhàn)斗機巡航速度比飛艇快,但飛艇的續(xù)航力和有效載荷是飛機無法企及的。德國飛艇可以在白晝從大陸基地起飛,借著夜幕掩護進入英國上空、投下炸彈,隨后安然飛返。在前雷達時代,防御方根本無法在夜間對其加以攔截。況且一旦丟掉了炸彈和壓艙物,齊柏林飛艇就能以300米/秒的速度爬升到超過飛機升限的高空,更令敵方飛機鞭長莫及。
1915年1月20日,德國海軍的3艘飛艇對英國本土進行了第一次試探性空襲,僅造成很小的傷亡。5月31日,轟炸目標轉移到倫敦?!癓Z-38號”從1300米高空投下了91枚小型燃燒彈、28枚炸彈和2枚手榴彈,炸死7人,炸傷35人。由于飛艇上沒有安裝投彈瞄準器,這類空襲的精度并不高。但因為德國人自己也無法區(qū)分軍用和民用目標,炸彈隨時可能落到平民和婦孺頭上,從而使英國民眾承受了巨大的恐慌和心理壓力。同年10月,5艘德國飛艇在執(zhí)行夜間空襲任務時,把炸彈丟到了一座劇院、一所孤兒院和倫敦河濱區(qū)的居民樓里。從那時起,齊柏林飛艇在英國就獲得了兩個不光彩的綽號——“劇場破壞者”和“嬰兒殺手”。
進入1916年,齊柏林公司最新的P型飛艇開始投入量產(chǎn)。它們安裝有6臺240馬力6缸汽油機,時速超過100公里,可以載著5噸炸彈飛行36小時。在新裝備的刺激下,德國海軍飛艇部隊指揮官彼得·施特拉塞決意改變零打碎敲式的轟炸,集結十余艘新型飛艇,對英國大城市、工業(yè)基地和港口發(fā)動3輪空襲,使對方因心理震懾而求和。8月初的第一輪攻擊因天氣原因效果不佳,但德國人高估了自己的戰(zhàn)果,把炸彈落入海里濺起的浪花當作了爆炸的火光,因此極為振奮。9月2日,16艘飛艇帶著32噸炸彈進行了第二輪攻擊。其中“SL-11號”在倫敦上空被英軍的地面探照燈鎖定,一架英國戰(zhàn)斗機發(fā)射的機槍彈點燃了艇體內(nèi)的3.8萬立方米氫氣,價值9.3萬英鎊的“SL-11號”帶著16名乘員燒成了一團殘骸。而轟炸給英國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只有2.1萬英鎊。
在英國卡丁頓基地歷史悠久的1號艇庫,當今世界最大的飛艇“天空登陸者10號”正在為4月初的首飛做準備。巨大的尾部氣囊使該艇獲得了“飛天屁股”的謔稱
到這時為止,英國戰(zhàn)斗機飛行員已經(jīng)初步掌握了攔截齊柏林飛艇的技巧:盡管“嬰兒殺手”有著升限更高、爬升速度更快的優(yōu)點,但飛艇是一種經(jīng)過嚴格配平的航空器,不能做劇烈的閃避和轉向動作。為了提高空襲命中率,它們往往會在投彈前降低高度、進入飛機的有效升限之內(nèi)并停留一段時間,此時正是飛艇最脆弱的階段。假如戰(zhàn)斗機能首先以高爆機槍彈打穿飛艇的蒙皮和氣囊,讓逃逸出來的高純度氫氣與空氣充分混合,隨后再用幾發(fā)白磷燃燒彈將這一大團混合氣體引爆,昂貴的飛艇就將像火炬一般燃燒起來。唯一的應對之道是將填充氣體由氫氣變更為無法燃燒的氦氣,但氦氣的制備價格是氫氣的18倍,德國人很難承擔如此高昂的成本。
彼得·施特拉塞依然抱有僥幸心理。9月23日晚間,19艘齊柏林飛艇相繼出現(xiàn)在倫敦和米德蘭郡上空,開始了第三輪空襲。新完工的“L-32號”在倫敦東區(qū)上空被探照燈鎖定,隨后遭到截擊機上高爆彈和燃燒彈的混合掃射,當場起火墜落?!癓-33號”則因為指揮官過于驚恐,自行降落在埃塞克斯郡鄉(xiāng)間,并把飛艇燒毀了。只有巨大的“L-31號”在王牌艇長海因里希·馬蒂的指揮下完成了任務,把炸彈丟到了樸次茅斯海軍基地附近。但他的運氣只維持了一個星期——10月1日,當“L-31號”奉命執(zhí)行最后一次空襲任務時,遭到了4架英國飛機的圍攻,冒著熊熊大火墜落在波特斯巴爾。當?shù)剞r(nóng)民在地面發(fā)現(xiàn)了一個大坑,坑里是摔成重傷的馬蒂,他很快就死了。
第三輪空襲的失敗意味著施特拉塞大規(guī)模轟炸策略的破產(chǎn)。從那時起到戰(zhàn)爭結束,齊柏林飛艇對英國的空襲又恢復到零散狀態(tài),戰(zhàn)果寥寥。到戰(zhàn)敗為止,齊柏林公司一共為德國陸海軍建造了84艘飛艇,執(zhí)行了1200多次偵察任務和51次空襲任務,投下197噸炸彈,炸死557人、炸傷1358人,給協(xié)約國造成150萬英鎊的經(jīng)濟損失。有60艘齊柏林飛艇在戰(zhàn)爭中損失,其中38艘被擊落或俘獲,22艘毀于故障和天氣原因。受《凡爾賽和約》限制,德國被迫交出全部軍用飛艇,并終止大型飛艇的建造,僅允許齊柏林公司繼續(xù)從事商業(yè)活動。
“嬰兒殺手”的歷史暫時告一段落。但齊柏林飛艇在大戰(zhàn)后期的多次遠距離飛行使更多國家注意到了“輕于空氣”航空器的價值。在飛機的持續(xù)飛行里程以及有效載荷仍比較有限的情況下,飛艇在遠程運輸、極地探險和商業(yè)客運方面顯然有著更現(xiàn)實的吸引力。因此,盡管曾經(jīng)的巨無霸齊柏林公司暫時蟄伏了起來,其他國家卻以百般的熱情投入到飛艇開發(fā)和試飛當中。1919年7月,英國海軍的“R-34號”飛艇從蘇格蘭海岸出發(fā),用時108個小時又12分鐘完成了橫渡大西洋、抵達美國紐約州的飛行,全程共5797公里,隨后又自美國飛回。1926年5月,著名探險家阿蒙森指揮意大利建造的“挪威號”飛艇,進行了人類第一次越過北極點的飛行。
1928年春末,另一支由18名科學家組成的多國聯(lián)合科考隊乘坐“意大利號”飛艇,前往北極執(zhí)行測繪和科考任務。但飛艇在途中與冰山相撞,艇體下落不明,駕駛艙則帶著9名幸存者墜落到北極冰原上。飛艇設計師諾別列用自制的無線電臺發(fā)出了“SOS”信號,被數(shù)百公里外的一位蘇聯(lián)無線電愛好者意外接收到,隨后開始了20世紀規(guī)模最大的極地搜救行動。蘇聯(lián)、挪威、瑞典、芬蘭等國紛紛派出破冰船和飛機前往北極,阿蒙森也在飛赴險區(qū)途中因氣候惡劣而失蹤。整個搜救行動持續(xù)到7月初,終于發(fā)現(xiàn)了7名幸存者,由蘇聯(lián)破冰船“克拉辛號”運出險區(qū)。這段傳奇故事在1969年改編為電影《紅帳篷》,至今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1926年5月,協(xié)約國大使會議取消了對德國建造大型飛艇的禁令,齊柏林公司再度加入到飛艇競賽當中。1928年10月11日,胡戈·??思{親自指揮新完工的“LZ-127號”離開腓特烈港,開始了盼望已久的跨越大西洋之旅。這艘以齊柏林伯爵本人命名的新飛艇以硬鋁合金為骨架,全長236.53米,安裝5臺550馬力邁巴赫汽油機,最大時速128公里,造價400萬馬克。除去40名艇員外,下方吊掛的客艙內(nèi)還有供20位乘客使用的臥鋪、餐廳和洗手間,是一間真正的“飛行旅館”。飛艇首先沿大西洋駛向美國東海岸(用時111小時44分鐘),在紐約卸下乘客,接著又用71個小時49分鐘順利返回德國。此前,由海路向東橫渡大西洋的速度紀錄是英國豪華郵輪“毛里塔尼亞號”在1924年創(chuàng)下的,時速約48.6公里,而“LZ-127號”此行的平均時速竟高達113公里!
1929年8月,“LZ-127號”開始了飛艇史上第一次環(huán)球航行。美國報業(yè)大王赫斯特為此次飛行提供了20萬美元的經(jīng)費,并派出記者全程跟蹤報道。飛艇首先從德國出發(fā),前往紐約迎接赫斯特報系的記者和美國海軍觀察員,接著返回德國,搭載上另一批國際記者和科學家,然后經(jīng)波蘭和蘇聯(lián)領空飛往日本。8月23日,飛艇自東京出發(fā),用時79個小時3分鐘抵達美國西海岸,飛越舊金山金門大橋。8月29日,“LZ-127號”抵達新澤西州赫斯特湖航空站,圓滿完成了這次環(huán)球之旅。前后共飛行12天又12小時13分鐘,總航程3.3234萬公里。為紀念這一事件,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授予胡戈·??思{金質(zhì)獎章。這也是全球大蕭條到來之前,最后的浮華記憶之一。
若從狂熱程度上看,美國這個新興航空強國對飛艇的癡迷絕不遜色于齊柏林飛艇的誕生地德國。1923年,費城海軍工廠建造了以氦氣為浮升氣體、全長207.26米的“謝南多厄號”飛艇,航程可達8000公里。2年后,美國最大的橡膠企業(yè)古德伊爾公司與齊柏林公司合股創(chuàng)建了一家飛艇制造廠,由德國技術人員提供指導,在俄亥俄州的阿克倫建造齊柏林飛艇。1926年,美國海軍部向該公司訂購了兩艘239.3米長、40.5米寬、44.6米高的大型偵察飛艇,即“阿克倫號”與“梅肯號”。它們安裝有8臺12缸邁巴赫汽油機,最大時速可達128公里,有效航程1.1萬公里,乘員多達60人。在處女航中,“阿克倫號”一度創(chuàng)造了連續(xù)滯空300小時的紀錄!
在20世紀20年代航空領域的探索期,美國工程師們曾經(jīng)設想用飛艇的巨大續(xù)航力來彌補小型飛機滯空時間短的缺陷。他們對“阿克倫號”和“梅肯號”進行了改造,在飛艇腹部設置一個巨大的機庫,可以攜帶5架柯蒂斯F9C-1“雀鷹”型雙翼偵察機。這些飛機平時保存于機庫內(nèi),執(zhí)行快速偵察任務時由一個伸縮吊架釋放和回收。這樣一來,飛艇就變成了一艘“空中航母”。它們可以飛行到數(shù)千公里之外充當艦隊的耳目,以無線電匯報敵方港口和艦隊的活動情況,也可以充當小型飛機的空中維修和補給站,可謂別出心裁的創(chuàng)舉。
但“阿克倫號”和“梅肯號”的結局都相當悲慘。前者于1933年4月4日凌晨在新澤西州附近遭遇惡劣海況,飛艇在嘗試水上降落時被大西洋的海浪拍翻,76名乘員中僅3人幸存。后者則在1935年2月12日遭遇強風襲擊,氣囊發(fā)生泄漏,艇體迅速下墜,沉入舊金山以南的蒙特雷灣。這兩次事故暴露出了大型飛艇的另一項嚴重缺陷:由于水平機動性不佳,飛艇在惡劣天氣下往往難于快速降落避險,導致設備和人員毀于一旦。由于“阿克倫號”和“梅肯號”的單價高達550萬美元,而軍用飛艇最積極的倡導者莫菲特少將已經(jīng)在“阿克倫號”事故中遇難,美國軍方自1935年起就中斷了大型硬式飛艇的研發(fā),僅保留較小的軟式艇。
有趣的是,美國的“飛艇熱”甚至還蔓延到了建筑領域。1929年,帝國大廈的開發(fā)商之一、紐約州前州長阿爾弗雷德·史密斯宣布將在這座摩天大樓頂部設置一座60米高的飛艇系留塔。乘坐商業(yè)飛艇抵達紐約的乘客可以沿艇艏的跳板進入大廈103層,隨后乘電梯抵達86層辦理入關手續(xù),7分鐘內(nèi)即可踏上第五大道。但擔任技術顧問的??思{提出了質(zhì)疑:曼哈頓的摩天大樓會使樓宇之間的微風變成無法計數(shù)的紊亂氣流,在變化莫測的風暴中,龐大的飛艇根本無法順利與系留塔對接。此外,如果飛艇只有艇艏系留在帝國大廈頂部,艇身和艇尾卻沒有固定的話,一旦遇到冷空氣流,很可能會發(fā)生翹尾,給乘客和地面行人帶來生命危險。到1931年,這項異想天開的飛艇系泊計劃終于宣告流產(chǎn),帝國大廈頂部最終建造了一座無線電發(fā)射塔,變成了今天的模樣。
但??思{絕非墨守成規(guī)之人。相反,“LZ-127號”的環(huán)球之旅結束后不久,他就開始考慮進一步提升飛艇航線的運力。當時由齊柏林飛艇運營的跨大西洋航線單程約需3天,只比大型郵輪快1天,每趟只能搭載20位乘客,票價極高。如果能把乘客數(shù)量增加到30人以上,并換裝功率更大的發(fā)動機,飛行時間和成本都能得到有效控制。從1930年開始,??思{就致力于建造一艘長達245米的新型客運飛艇,即LZ-129“興登堡號”。但這一計劃在納粹黨上臺之后受到阻撓:德國空軍企圖控制齊柏林公司,并把政治態(tài)度中立的??思{排擠出去。到了1935年,擁有26年歷史的DELAG被迫解散,重新組建了空軍部控股40%的DZR公司,新艇的工程才全面展開。
“興登堡號”毫無疑問是一件劃時代的杰作:它的直徑達到了41米,氣囊容積20萬立方米,設計載客能力50~70人,還可搭載40~60名駕駛與服務人員。4臺1200馬力的16缸戴姆勒-奔馳DB602型柴油機使飛艇能實現(xiàn)135公里的最高時速,另有2臺220瓦發(fā)電機提供生活用電??团摲譃樯舷聝蓪?,設有25個雙人臥室、一間50人大餐廳、10人閱覽室、酒吧、淋浴房、衛(wèi)生間、電氣廚房和吸煙室。兩舷還設置了罕見的觀景走廊,每側有6扇巨大的有機玻璃窗戶。當飛艇航經(jīng)大洋和雪山時,乘客可以俯瞰下方的壯麗景色。
只是當這件空前絕后的作品與納粹黨粉墨登場的時代背景相夾雜時,流露出的全都是悲觀氣息。胡戈·??思{在被迫離開公司前,曾希望從美國進口氮氣作為“興登堡號”的浮升氣體,但被美方所拒絕。最終使用的仍是易燃易爆、曾經(jīng)葬送過數(shù)十艘齊柏林飛艇的氫氣。1936年3月26日,正式完工還不到1個月的“興登堡號”被戈培爾要求參加慶祝吞并萊茵蘭的宣傳飛行,結果遭遇強風,尾翼部分受損。4月6日,當新艇完成首次載客運行、從巴西返航時,又發(fā)生了半數(shù)發(fā)動機故障的嚴重事故,一切都在預示著不祥的信息。
整個1936年,“興登堡號”共進行了30.8萬公里的商業(yè)飛行,載客2798人次,運送貨物和郵件160噸。1936年8月1日柏林奧運會開幕式上,該艇吊著一面巨大的五環(huán)旗從柏林奧林匹克運動場上空飛過,成為引人注目的歷史瞬間。在商業(yè)飛行之外,“興登堡號”還參加了紐倫堡納粹黨代表大會的宣傳飛行。當時搭乘該艇從德國法蘭克福前往美國赫斯特湖的單程票價為400美元,往返票為720美元;如果希望包下一個雙人艙,則票價相應上漲到680美元(單程)和1224美元(往返),是一個極其高昂的數(shù)字。這意味著實際上只有達官貴人和富豪敢于嘗試如此奢侈的空中之旅。1936年10月9日,DZR公司甚至專門為美國的數(shù)十位頂級富豪和社會名流舉行了一次歷時11個半小時的“百萬富翁之旅”,由新澤西州往返波士頓,成為一時盛事。
但改變所有人命運的時刻還是來臨了。1937年5月3日晚間,“興登堡號”離開法蘭克福,開始執(zhí)行當年夏季歐美往返航線的首次飛行任務,艇上共有36名乘客和75公斤貨物。5月6日傍晚時分,飛艇已經(jīng)抵達目的地新澤西州赫斯特湖上空,但因為當?shù)赜欣子?,遲遲無法降落。因為擔心燃料耗盡,經(jīng)驗豐富的普魯斯艇長違規(guī)做了一次全速小半徑急轉彎,并開始排出多余的氫氣。由于艇艏無法靠上系留塔,普魯斯又做了一次急轉彎,意外導致艇尾附近的一根纜線斷裂,像鞭子一樣擊穿了尾部的兩個氣囊,氫氣隨即開始泄漏。
晚間19點25分,赫斯特航空站的工作人員突然注意到“興登堡號”的垂尾附近正在漏氣,艇體蒙皮上則出現(xiàn)了雷雨天常見的靜電火花。一聲巨響過后,飛艇尾部冒出一團沖天的黃色火球,隨后劇烈墜地,龍骨整個折斷。由于艇艏氣囊內(nèi)仍有氫氣,“興登堡號”的前部在幾秒鐘時間里就被抬了起來,像一支雪茄一樣指向天空,緊接著艇鼻里也噴出了火柱。駕駛艙和客艙的地板先是高高翹起,與地面形成45度角,隨后從中間裂成兩截。圍觀人群發(fā)出了尖叫和哭泣,芝加哥WLS電臺的播音員赫伯特·莫里森不禁嗚咽了一聲:“哦,人類??!”
短短34秒鐘之內(nèi),“興登堡號”這艘德國工業(yè)的驕傲就變成了一堆塌陷、焦黑的硬鋁骨架。由于爆炸發(fā)生時客艙底部已接近地面,36名乘客中有23人生還,61名艇員中也有39人幸存。飛艇的殘骸被赫斯特湖航空站收集起來,賣給了新澤西、賓夕法尼亞和俄亥俄州的幾家廢品工廠。當年晚些時候,美國商務部組建的調(diào)查法庭確認:“興登堡號”事故系由于艇體內(nèi)的氫氣泄漏并與空氣混合,繼而被靜電點燃所致。
“興登堡號”隕落之后,齊柏林公司依然繼續(xù)建成了尺寸與之相當?shù)摹癓Z-130號”客運飛艇,但直到1938年9月才完成首飛。此時歐洲大陸已被戰(zhàn)爭的陰影所籠罩,“LZ-130號”沒有完成過一次載客運行,只在1939年夏天為德國空軍執(zhí)行過一次偵察任務。1940年,德國空軍部長戈林下令拆毀殘存的“LZ-127號”和“LZ-130號”,回收飛艇龍骨中的硬鋁用于飛機制造,DZR公司在法蘭克福機場的巨大飛艇庫也被炸毀。1945年6月,已經(jīng)轉產(chǎn)導彈和噴氣式戰(zhàn)斗機的齊柏林公司被法國占領軍勒令關閉,“天空之城”37年的傳奇就此告一段落。
即使排除戰(zhàn)爭的影響不論,30年代末期的齊柏林飛艇在商業(yè)運輸中的效費比也難以和發(fā)展迅捷的飛機相提并論。飛艇最大的弱點是體積龐大、速度相對緩慢,巨大的囊體使其不可能輕易地在空中高速運動。即使增加再多發(fā)動機,時速上限也無法突破140公里,僅相當于Ju-52型客機的一半。1936年,美國道格拉斯公司的新型客機DC-3投入商業(yè)運營,其最大時速可達370公里,乘客32人。齊柏林飛艇引以為豪的載客量和穩(wěn)定性,在新型飛機面前已相形見絀,接連不斷的事故更是使乘客高度懷疑其安全性。即使排除這些因素不論,飛艇高昂的運營和維護成本也限制了其商業(yè)推廣:30年代后期,乘坐全世界最豪華的郵輪“諾曼底號”和“瑪麗王后號”從歐洲前往紐約約需5天,單程票價不超過260美元;而“興登堡號”在舒適性遠不及輪船的情況下,票價高出整整50%,卻只節(jié)約一天時間??梢灶A見,即使任由其自然發(fā)展,在40年代末期也必將退出歷史舞臺。
但飛艇本身并未就此偃旗息鼓?!岸?zhàn)”期間,美國陸海軍依然保有168艘中小型飛艇,負責執(zhí)行護航、偵察、救援和反潛任務。它們在5年里共計飛行5.59萬架次,巡邏覆蓋面積達777萬平方公里,護送了8.9萬艘商船。齊柏林公司曾經(jīng)的合作者古德伊爾集團也在繼續(xù)推出新型軟式飛艇:1957年,該公司制造的ZPG-2型飛艇實現(xiàn)了連續(xù)飛行1.1233萬公里的往返美國和非洲航程,打破了1929年“LZ-127號”創(chuàng)造的紀錄。1958年,該公司又制造出全世界最大的軟式飛艇ZPG-3W,搭載一臺預警雷達在東海岸執(zhí)行早期告警和偵察任務。
進入90年代,隨著環(huán)保主義和節(jié)能減耗潮流的興起,飛艇作為綠色低能耗長時滯空平臺的價值再度為業(yè)界所重視。2007年,美國陸軍啟動“長航時多元智能載具”(LEMV)項目招標,要求研發(fā)一種能連續(xù)滯空21天,可攜帶多種雷達和電子戰(zhàn)器材的新型飛艇。該項目在2013年擱置后,由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研制的原型艇被轉售給英國混合飛行器公司(HAV),按照商業(yè)貨運飛艇的要求重新進行改良。這就是“天空登陸者10號”的由來,它具有兩棲起降能力,能將48名乘客或10噸貨物送達缺乏機場設備的地區(qū)。世界航空集團的“龍之夢”項目更是瞄準了超大、超重型貨物的點對點運輸,可廣泛用于大型軍民裝備和人員的遠程快速投送。
甚至連齊柏林公司本身也經(jīng)歷了死而復生的過程。1993年,腓特烈港市利用1945年原齊柏林公司解散時留下的一筆信托基金,重新組建了“齊柏林飛艇科技公司”(ZLT),專門研制中型半硬式飛艇。2000年7月2日,在第一艘齊柏林飛艇首飛100周年紀念日當天,75米長的“SN-01號”試飛成功。從那時起到現(xiàn)在,新齊柏林公司已經(jīng)建造了7艘中型NT商用飛艇,在旅游、測繪和廣告業(yè)大有用武之地。這一回,它們已不再是“劇場破壞者”或“嬰兒殺手”,而是作為和平的“天空之城”飛翔在康斯坦茨湖上空。
1932年元旦,巨大的美國海軍“阿克倫號”飛艇從紐約上空飛過
1. 現(xiàn)代硬式飛艇之父、德國工業(yè)家斐迪南·馮·齊柏林伯爵(1838~ 1917)
2. 齊柏林伯爵的助手和接班人胡戈·埃克納(1868~1954)。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他是全球飛艇商業(yè)客運浪潮的推手
1. 1937年5月6日下午,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飛艇德國“興登堡號”飛越紐約布魯克林大橋,準備前往一河之隔的新澤西州赫斯特湖降落。當晚該艇發(fā)生爆炸,釀成飛艇史上最著名的災難之一
2. 1927年12月,英國最大的飛艇“R-100號”正在維克斯公司建造,三名女工開始為硬鋁龍骨表面涂漆
3. 1916年5月3日,在空襲英國時被擊落于北海之中的齊柏林飛艇“L-20號”
1915年4月30日,被齊柏林飛艇投下的炸彈炸毀的英國貝里圣埃德蒙茲鎮(zhèn)的民宅和商店
紐約帝國大廈最初的設計方案之一:頂部是一座60米高的飛艇系留塔,可供大型客運飛艇???。后因安全系數(shù)過低而取消
1. 1937年5月6日傍晚,“興登堡號”在赫斯特湖上空起火墜落,造成35名乘客和艇員遇難
2. LZ-129“齊柏林伯爵號”上的餐廳和觀景走廊
3. 1930年10月5日,英國最大的飛艇“R-101號”在首航途中墜落于法國北部。搜救人員從現(xiàn)場抬出了46具尸體
在英國卡丁頓基地歷史悠久的1號艇庫,當今世界最大的飛艇“天空登陸者10號”正在為4月初的首飛做準備。巨大的尾部氣囊使該艇獲得了“飛天屁股”的謔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