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物理教學如何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山東孟曉李孟濤
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教學理念就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探究性學習,這正是對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的根本挑戰(zhàn),是基于建構(gòu)主義理論基礎之上的重要思想,是以學生為中心的生本教學理念的集中體現(xiàn).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在探究中主動構(gòu)建知識,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讓學生在學到知識,掌握技能的同時,增強科學探究意識,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讓學生真正地走進物理科學探究的世界.
1興趣,打開科學探究的大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積極的心理認知傾向與選擇性態(tài)度,是學生認知活動的強大推動力量,也是開展探究性學習的前提條件.只有激起學生對物理學科的熱愛,對探究活動的激情,學生才能展開積極探究.這樣的認知是主動而快樂的,學生的思維才能更活躍,熱情更高漲,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因此,要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就要重視學生對物理學科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與培養(yǎng),要讓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主觀意愿.
1.1情感激勵
教學是認知性學習,也是情感交流,只有二者結(jié)合在一起,才能營造出愉悅而輕松的學習氛圍,激起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逐漸深化學生的思考與思維,變被動為主動,產(chǎn)生強烈的自我探索的求知欲望.為此教師要熱愛學生,消除學生對教師的緊張與恐懼;熱愛教學,講究語言藝術與教學技巧,面帶微笑,傳遞積極的情感以及對學生的期待,這樣才能激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習成為一種享受.
1.2懸念吸引
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這正是不懈探索的內(nèi)在動力.激發(fā)學生好奇心的關鍵在于使新信息刺激超出學生已有的認知結(jié)構(gòu),產(chǎn)生認知沖突,讓學生進入“口欲言而弗能,心求通而未得”的憤悱狀態(tài).為此教師可以用一些出乎學生意料之外的實驗現(xiàn)象來制造懸念,以此來引發(fā)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如在學習“超重和失重”時,先讓學生思考這樣2個問題: 1) 在易拉罐靠近底部的側(cè)面上打一個孔,用手指按住并裝滿水,當手指移開時,水是否會噴射而出? 2) 同樣在手指移開時,讓易拉罐自由落下,在下落過程中罐中的水是否會噴射而出?在學生作答后進行實驗演示,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求知的主動性.
2生活,打造物理科學探究的沃土
物理學科與現(xiàn)實生活密切相關,只是就教材進行枯燥而機械的講解,將學生變成知識的機械記憶者與運用者,學生并不能深入地理解知識,將學生拒科學探究的大門之外.新課改非常重視學科與生活的關系,提出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進社會”的教學理念,這正是遵循物理學科特征的體現(xiàn).這樣做可以將學生帶入更寬廣的學習空間,帶領學生走進教材,走進科學探究的大門.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在生活與教材之間找到最佳的切入點,讓物理教學走進生活,回歸生活.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抽象深奧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從理論層次來理解生活現(xiàn)象的本質(zhì),能夠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生產(chǎn)生活問題,讓知識服務于生活,應用于實踐,學以致用.這樣更能提高學生的理解水平與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如在學習“電阻、電路”部分內(nèi)容時,教師就可以以學生所熟悉的家中同一盞燈可在不同的位置用不同的開關來控制的生活現(xiàn)象引入新知的學習,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常見的生活現(xiàn)象之上,引導學生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探究.通過獨立思考、充分交流與激烈討論后,總結(jié)出這是一個單聯(lián)雙控開關的線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了解線路中所有線的性質(zhì),掌握電阻、功率等基本知識和原理.學生學習熱情高漲,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這樣的教學實踐將教學與生活結(jié)合起來,可以為學生提供更為寬廣的探究空間,讓學生學有深度,學有所用.
3實驗,架起通往物理殿堂的橋梁
實驗不僅是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同時也是重要的學習方法與研究手段.學生只有掌握基本的實驗技能,能夠自主地開展實驗探究,才能在物理科學世界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造、去探索更多未知的領域,才能真正地學會實驗探究,提高科學探究能力.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實驗教學,不能再以講實驗、畫實驗來代替學生的做實驗,而是要為學生提供與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讓學生親自操作.當然實驗同樣不能機械地照搬教材,而是要結(jié)合學生學情與教情進行相應的改進,以使實驗更加貼近學生,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實驗中展現(xiàn)個性,完成探究,獲得全面發(fā)展,真正發(fā)揮實驗的橋梁作用,帶領學生走進物理科學探究的殿堂.
(作者單位:山東省昌邑市文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