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通過全球氣候新協議
【本刊2016年1月綜合報道】 2015年12月12日是注定將載入史冊的重要一天?!堵摵蠂鴼夂蜃兓蚣芄s》締約方會議第21次大會在法國巴黎布爾歇會場圓滿閉幕,全球近200個締約方國家通過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全球氣候變化新協議——《巴黎協議》。
《巴黎協議》為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其深遠意義不僅在于它是全球氣候治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為全球經濟向低碳發(fā)展轉型釋放出強勁的信號,還在于這一協議的達成,為國際社會探索務實合作、包容共鑒的全球治理模式提供了有益借鑒。
負責氣候變化問題的聯合國助理秘書長帕茲托12月12日特別在聯合國紐約總部向媒體通報巴黎氣候變化大會的成果時表示,《巴黎協議》是一份全面、平衡、有力度、有法律效力的協議,在照顧各方核心關切的基礎上實現了現階段最大可能的力度,體現了減緩和適應相平衡,行動和支持相匹配,責任和義務相符合,力度雄心和發(fā)展空間相協調,2020年前提高力度與2020年后加強行動相銜接等特征。
帕茲托說:“《巴黎協議》發(fā)出的訊息是:人類將邁向一個低碳排放的綠色未來。我認為這為工商業(yè)界指明了行動的方向。當務之急應該是進一步加快變革的步伐,大力發(fā)展實現低碳排放所需的先進科技。很多人問我,這是不是意味著人類今后就不能再使用化石能源了?我認為低碳未來是階段性的目標,我們當然希望完全使用可再生能源以及核能等清潔能源,放棄化石能源,徹底實現零排放;然而,我們首先應進入一個過渡階段,通過碳捕集和封存等適當機制不斷減少全球碳排放,這是目前的首要任務?,F階段,人類所需能源絕大多數來自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這個現實不可能在瞬間改變,過渡期的持續(xù)時間也難以預測?!?/p>
此次達成的《巴黎協議》長達31頁,共有29項具體條款,包含減緩、適應、損失和損害、資金、能力建設和透明度等要素。
長遠目標
《巴黎協議》的長遠目標是確保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yè)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之內,并為把升溫控制在1.5℃之內“付出努力”。研究顯示,目前全球平均氣溫已經比工業(yè)化前水平升高約1℃。
與會各方承諾將盡快實現溫室氣體排放不再繼續(xù)增加;到2050年后的某個時間點,使人為碳排放量降至森林和海洋能夠吸收的水平。
減排目標
為實現《巴黎協議》的長遠目標,與會各方同意每隔5年重新設定各自的減排目標。目前已有18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提交了自2020年起5年期限內的減排目標。該協議對發(fā)達國家的減排目標規(guī)定了絕對值要求。鑒于發(fā)展中國家的減排能力仍在不斷發(fā)展中,該協議未對其減排目標提出絕對值要求,但“鼓勵”發(fā)展中國家根據自身情況變化盡可能做到這一點。在此之前,發(fā)展中國家應在發(fā)展經濟過程中控制碳排放增長。
評估目標
郝益東:聽了陳雷部長的報告,感覺從糧食安全、現代農業(yè)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互相結合的角度做水利,體現了科學發(fā)展的思想。報告也抓住了北方農區(qū)產品基地缺水的主要矛盾和草原牧區(qū)水利建設滯后的一些薄弱環(huán)節(jié),我認為是符合實際的,我對這個報告表示贊成。有一些問題,特別是對當前有效灌溉總量和節(jié)水這兩方面的任務都重,都需要大量投資,但是如何協調好,把政府的有限資金用好,能夠加快兩方面的建設,感覺在這方面還是有一些工作應該進一步明確。
《巴黎協議》設定的初期減排目標,仍不足以實現長遠目標。因此,該協議要求與會各方今后4年內重新評估各自的減排目標,以便適時作出調整?!栋屠鑵f議》希望,各個國家和地區(qū)能夠在可再生能源更廉價、更有效的前提下加大減排力度。
透明度
《巴黎協議》作出透明度規(guī)定,要求締約方匯報各自的溫室氣體排放情況以及減排進展,但賦予發(fā)展中國家適度“彈性”。
資金
《巴黎協議》要求發(fā)達國家繼續(xù)向發(fā)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援助,從而幫助后者減少碳排放以及適應氣候變化。該協議也鼓勵其他國家在自愿基礎上提供援助?!栋屠鑵f議》沒有對這類資金援助作出具體金額規(guī)定。據了解,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上,發(fā)達國家曾承諾到2020年每年向發(fā)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用于支持后者應對氣候變化,但至今未兌現。
承認損失和破壞
《巴黎協議》包含“承認”損失和破壞的內容,主要是針對由氣候變化引發(fā)的災難。不少島國正面臨海平面上升所帶來的威脅,對該條款表示歡迎。美國先前一直反對在《巴黎協議》中增加這一內容,擔心會招致一系列與極端天氣相關的索賠要求。最終,《巴黎協議》包含了“承認”損失和破壞內容,但特別備注這并不意味著界定責任或賠償。
《巴黎協議》將于2016年4月22日正式提交聯合國會員國最終簽署,并在不少于55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共占全球溫室氣體總排放量至少約55%的公約締約方交存其批準、接受、核準或加入文書之日后第三十天起生效。
國際社會對《巴黎協議》持歡迎態(tài)度。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在大會發(fā)言中表示,《巴黎協議》是一個公平合理、全面平衡、富有雄心、持久有效、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傳遞出了全球將實現綠色低碳、氣候適應型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強有力積極信號。他呼吁各方積極落實巴黎會議成果,為《巴黎協議》的生效實施做好準備,并強調中方將主動承擔與自身國情、發(fā)展階段和實際能力相符的國際義務,繼續(xù)兌現2020年前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目標,積極落實自主貢獻,努力爭取盡早達峰,并與各方一道努力,按照《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各項原則,推動《巴黎協議》的實施,推動建立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說:“世界各國做出了一個歷史性的選擇,一致決定共同采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這個當代的決定性挑戰(zhàn)?!栋屠鑵f議》是世界人民的勝利,為了我們的共同福祉,也是多邊主義的勝利。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這個星球的‘健康保險’,是多年來秉承《聯合國憲章》‘挽救后世’之授權所采取的最重要的行動。有史以來第一次,世界上每一個國家都承諾要遏制排放、強化應對能力,并在國內和國際各級采取行動,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議》發(fā)出了一個明確的訊號,那就是:全球經濟向低碳增長轉型勢在必行、大有裨益,而且已經逐步展開。它同時標志著人類在追求更安全、更可持續(xù)和繁榮未來的歷程中一個決定性的轉折點?!?/p>
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認為,《巴黎協議》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轉折點”。它建立了全球應對氣候危機的持久框架,傳遞出全球堅定致力于低碳未來的強力信號。
法國總統(tǒng)奧朗德表示,為達成這份協議,已經等了40年,但《巴黎協議》并不是終點,而是起點。他承諾,法國政府將為實施《巴黎協議》做好一切準備。
德國總理默克爾也說,在全球氣候政策中,巴黎將永遠與這個歷史轉折點聯系在一起,《巴黎協議》是國際社會第一次達成共識為應對氣候變化而努力。
《巴黎協議》代表著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是人類探索可持續(xù)發(fā)展路徑和治理模式的智慧結晶。從1992年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到1997年制定《京都議定書》,人類不斷探索公平有效的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機制。為達成一個全面、均衡、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變化協議,近200個締約方經過了多年的談判。2009年在丹麥哥本哈根,全球期待但最終未果;2011年在南非德班,授權在2015年前制定一個適用于所有締約方的法律工具或法律成果;2015年在巴黎,長達13天的緊張磋商一波三折,最終峰回路轉,《巴黎協議》出爐。
《巴黎協議》是國際社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也意味著下一階段任務的啟程?!栋屠鑵f議》并非終點,而是意味著新的起點。眼下,各國只是通過談判代表在外交上取得共識,而要將這一共識付諸行動,需要考驗的是各國推動本國社會、經濟和民眾共同參與的政治智慧和決心。
(信息來源:新華網和聯合國新聞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