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剛
(中國大唐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
600MW直接空冷機組和濕冷機組運行參數(shù)分析研究
王海剛
(中國大唐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摘要:通過對比600 MW直接空冷機組和濕冷機組實際運行數(shù)據(jù)和建立空冷島變工況數(shù)學模型,研究了環(huán)境溫度、迎面風速、空冷島管外污垢熱阻對背壓的影響。結果表明,環(huán)境溫度越高,迎面風速對背壓影響越大,迎面風速越低,迎面風速對背壓影響越劇烈;同時,迎面風速越低,管外污垢熱阻對背壓的影響越大,建議電力企業(yè)優(yōu)化空冷島布置,制定合適的沖洗周期和噴淋時機,空冷風機及時超頻運行。直接空冷機組凝結水中的含氧量比濕冷機組高10.2 μg/L-16.2 μg/L,背壓越低凝結水含氧量越高。
關鍵詞:直接空冷機組;濕冷機組;背壓;環(huán)境溫度;迎面風速
世界上,直接空冷機組裝機容量在空冷機組中占主導地位,在節(jié)水的壓力下,直接空冷機組的大型化是必然趨勢,但我國直接空冷機組發(fā)展較晚,目前運行的大部分600 MW等級直接空冷機組暴露出諸如夏季負荷受限、背壓波動大、凝結水水質差、空冷風機布置不合理等共性、關鍵問題,嚴重制約直接空冷機組的發(fā)展,對600 MW等級直接空冷機組的研究有助于直接空冷機組大型化的發(fā)展。郭志宇[1]以漳山電廠600 MW機組為例,研究了冬季結凍對機組安全、經濟性的影響,并提出了預防措施;景杰等人[2]分析了漳山電廠600 MW機組背壓升高的原因,提出增加空冷噴霧裝置,可有效降低機組背壓、提高機組效率;李飛[3]分析了600 MW直接空冷機組真空下降的原因,并給出建議;王智剛[4]通過建立動態(tài)仿真模型研究了600 MW直接空冷機組冷端動態(tài)特性;王文忠等人[5]研究了600 MW直接空冷機組夏季負荷受限的主要原因;韓濤等人[6]提出了600 MW直接空冷機組經濟性的方法和途徑;苑敬桃等人[7]分析了600 MW直接空冷機組凝結水溶氧超標的原因,結合實際情況提出改造措施;楊立軍等人[8]定性地說明了直接空冷機組空冷系統(tǒng)運行問題。
本文的研究特點是對比同一個電廠的600 MW直接空冷機組和濕冷機組的實際運行數(shù)據(jù)(背壓、電耗、凝結水含氧量),建立了600 MW直接空冷系統(tǒng)變工況數(shù)學模型,通過運行參數(shù)進行對比分析和直接空冷系統(tǒng)變工況特性分析相結合,充分挖掘影響600 MW直接空冷機組可靠性、經濟性的關鍵因素,為大容量直接空冷機組的設計、安全、經濟運行提供借鑒。
1研究機組情況
研究選擇兩臺同一電廠的600 MW亞臨界燃煤機組,一臺機組是直接空冷機組,簡稱機組AU,另一臺為濕冷機組,簡稱機組WU,由于直接空冷機組背壓高,直接空冷機組鍋爐配置與濕冷機組鍋爐配置相比,除了蒸發(fā)量略大外,其他的配置是一致的,空冷機組和濕冷機組主要差別體現(xiàn)在汽輪機設計參數(shù)、結構、回熱系統(tǒng)上,詳見表1。
表1 600MW直接空冷機組和濕冷機組汽輪機設計參數(shù)對比
從表1中可以看出,直接空冷機組汽輪機高中壓缸的級數(shù)配置與濕冷機組一致,綜合初投資、運行費用,機組AU額定平均背壓高,相應低壓缸壓力級比濕冷機組數(shù)量少,回熱級數(shù)比濕冷機組少一級,機組AU設計熱耗值和汽耗值分別比機組WU高391 kJ/kWh、0.176 kg/kWh。據(jù)統(tǒng)計,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機組AU煤耗比機組WU供電煤耗高約30 g/Kwh。
與濕冷機組比,直接空冷機組是典型的變工況機組,背壓變化大且頻繁,為了增強葉片的抗彎應力、抗振性能,直接空冷機組AU汽輪機末級葉片的強度比濕冷機組大。考慮到高背壓和余速損失,直接空冷機組的末級葉片高度一般選擇略短,一般哈汽的600 MW直接空冷機組,末級葉片高度為 620 mm,東汽的600 MW直接空冷機組,汽輪機末級葉片高度為661 mm,上汽的600 MW直接空冷機組,汽輪機末級葉片高度為665 mm。
2直接空冷系統(tǒng)變工況數(shù)學模型
機組背壓是衡量機組經濟性最重要經濟指標之一[9-11],但直接空冷機組背壓受環(huán)境溫度、迎面風速、排氣熱負荷、空冷島散熱管管外臟污程度等因素影響較大,為了分析實際運行中機組背壓變化的原因,采用η-NTU法,建立直接空冷系統(tǒng)變工況數(shù)學模型。
表2 600MW直接空冷系統(tǒng)主要設計參數(shù)
根據(jù)空冷凝汽器內排氣與空氣之間的傳熱過程,空冷凝汽器的排氣溫度為
(1)
式中:Qn為排氣熱負荷,J/s;NTU為傳熱單元數(shù),AF為迎風面積,m2;ρa為空氣的平均密度,kg/m3;VNF為迎風速度,m/s;Ca為空氣平均比熱,J/(kg·K);ta為環(huán)境溫度,℃。
(2)
式中:A為總的傳熱面積,m2;K為總傳熱系數(shù),W/(m2·℃)。
直接空冷凝汽器總傳熱熱阻為
(3)
式中:αi為管內對流換熱系數(shù),W/(m2·K);ζi為管內污垢熱阻,(m2·K) /W;Fi為管內換熱面積,m2;δi為基管壁厚,m;λ為基管導熱系數(shù),W/(m2·℃);α0為管外換熱系數(shù),W/(m2·℃);F0為管外傳熱面積,m2;ε0為管外污垢熱阻,(m2·K) /W;η為肋面效率。
當蒸汽在換熱器內流速較小時,管內平均凝結換熱系數(shù)為[9]
(4)
式中:Nu=αi·Lλ為努謝爾數(shù),Ga=G·L3/v2為伽利略數(shù),Pr=v/a普朗特數(shù)。
除用壁溫計算外,其余物理量的定性溫度為飽和溫度,物性按凝結夜的物性計算,特征尺寸為數(shù)值壁面的高度。
管外凝結換熱系數(shù)的經驗公式為[10]
(5)
式中:dH為水力直徑,λ為導熱系數(shù),W/(m2·℃)。
3運行參數(shù)對比分析
3.1機組AU和WU背壓波動對比
圖1 冬季、夏季機組AU和機組WU典型背壓對比
圖2 典型負荷下環(huán)境溫度對機組AU背壓的影響
圖1中給出了機組AU和機組WU背壓波動,從圖1中可以看出,機組WU在冬季、夏季背壓波動較小,冬季背壓范圍4 kPa-7 kPa,夏季背壓范圍8 kPa-12 kPa,機組AU背壓波動較大,冬季背壓范圍7 kPa-15 kPa,即使在投噴淋的情況下,夏季背壓波動范圍25 kPa-44 kPa,冬季,直接空冷機組背壓比濕冷機組高3 kPa-7 kPa,夏季比濕冷機組高8 kPa-32 kPa。
根據(jù)公式1至公式5計算機組AU的變工況特性如圖2所示,圖2給出了典型負荷下,環(huán)境溫度對機組AU背壓的影響,從圖中可以看出,相同的迎面風速,環(huán)境溫度越高背壓越高,特別是當迎面風速較低時,環(huán)境溫度越高背壓變化約劇烈,環(huán)境溫度高、迎面風速低是空冷機組運行最惡劣的條件。根據(jù)機組AU空冷凝汽器實際運行工況,當環(huán)境溫度為9.5 ℃、風速為1.2 m/s時,實際運行背壓為13.7 kPa,理論計算的背壓誤差小于10%。因此,夏季當風速較低時,提高風速能有效改善機組背壓,機組AU實際運行過程中,即使部分風機超頻到55 Hz也不能達到設計要求,機組出力受限,因此,空冷島的設計應充分考慮夏季氣溫對直接空冷機組背壓的影響,必要時需要對空冷島進行技術改造,增加尖峰冷卻裝置,對汽輪機排汽進行分流,降低機組運行背壓。
3.2夏季風向變化對機組AU真空影響
機組AU空冷島位于機組AU汽機廠房的北面,空冷島的東、西、北方向均沒有建筑物,空冷風機距零米約50 m,來自東、西、北三個方向的風進入空冷風機下部較容易,通過風機冷卻排氣,但由于汽輪機廠房的阻擋,南向風進入空冷島底部較困難,當風向發(fā)生改變時,對機組AU的背壓影響較大。
圖3 空冷島布置圖圖4 風向圖
圖5 風向對機組AU真空的影響
圖5給出了當風向發(fā)生變化時,機組背壓的變化。從圖5中看出,機組在狀態(tài)點A時,背壓為2 1kPa,東北風,風向為74.7°,東北向風能通過空冷島底部,隨著風向的改變,東北風轉為南風,即狀態(tài)B點時,背壓為32 kPa,西南偏南風,風向為205°,背壓從21 kPa變?yōu)?2 kPa,背壓升高11 kPa,如果背壓升高過快,機組自動甩負荷(RB)。
當風向發(fā)生改變時由于建筑物的阻擋,迎面風速將降低。圖6給出了夏季不同負荷,迎面風速對機組背壓的影響,從圖6中可以看出,當迎面風速大于2 m/s時,迎面風速對背壓的影響較小,迎面風速在0.5 m/s~1.5 m/s之間時,迎面風速對背壓的影響較大,排氣熱負荷越高,迎面風速對背壓的影響越大,因此當機組在高負荷運行時,迎面風速突然變化,將影響機組的安全性,特別是在低風速時。因此,空冷島的設計應充分考慮周圍建筑物對空冷島的影響,特別是含有多臺空冷機組或空冷機組和濕冷機組共同存在電力企業(yè),內部的建筑物如濕冷機組的冷卻塔、小機的冷卻塔、廠房、空冷島之間等對空冷島進風的影響。
圖6 迎面風速對機組AU背壓的影響圖7 管外污垢熱阻對機組AU背壓的影響
3.3空冷島水耗和電耗分析
影響空冷機組背壓的水耗主要包括空冷島沖洗水和噴淋水。沖洗水和噴淋水均為除鹽水,用沖洗水沖洗散熱片上灰塵、絮狀物,增強換熱效果,降低背壓,機組AU空冷島完成一遍沖洗需要7天左右,根據(jù)試驗測試,環(huán)境溫度為28.5 ℃、迎面風速為0.83 m/s、負荷550 MW時,沖洗后背壓降低約1.5kpa左右,根據(jù)變工況特性計算,管外污垢熱阻為0.006 m2·K/W。圖7給出了環(huán)境溫度30 ℃、70%負荷、不同迎面風速時,管外污垢熱阻對機組AU背壓的影響,從圖7中可以看出,隨著管外污垢熱阻的增大,管外熱阻對背壓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并且迎面風速較低時,管外污垢熱阻對背壓的影響越大。因此,電力企業(yè)應根據(jù)機組背壓的變化,制定合適的沖洗周期。
噴淋水的目的是降低空氣的溫度,增加空氣濕度,提高空氣對空冷島散熱器的冷卻能力,一般夏季溫度高時,根據(jù)實際運行觀察,一般可以降低空氣溫度5 ℃-7 ℃,環(huán)境溫度對機組AU背壓的影響可以由圖3解釋。
圖8 機組AU累計沖洗水量和噴淋水量圖9 機組AU空冷島電耗
圖8給出了機組AU沖洗水量和噴淋水量統(tǒng)計,從圖8統(tǒng)計結果可以看出,從2014年4月3日到6月13日沖洗水量為2 018 t,平均每天約7.8 t除鹽水。從4月份到5月中旬,環(huán)境溫度較低,噴淋水量少,從5月20日左右逐漸進入夏季,噴淋水突增,最大噴淋水量950 t/d,1噸除鹽水約18元,除鹽水1天最大花費1.71萬元。因此,在保證機組安全運行的前提下,建議綜合考慮背壓降低獲得的收益、除鹽水水耗成本,優(yōu)化沖洗周期或噴淋時機。
機組AU空冷島電耗主要是56臺空冷風機,空冷風機電耗由四臺空冷變提供,兩臺備用變壓器,六臺變壓器高壓側接入兩端6kV廠用母線,空冷島,電耗統(tǒng)計見圖9,從圖9中可以看出,在冬季,空冷風機部分停運或在低頻下運行,電耗較低,在夏季時空冷風機基本全部運行、且部分可能超頻,能耗高,2014年5月份電耗12 194 kWh。每臺風機在50 Hz頻率下運行時電流約107 A,在55 Hz超頻運行時,電流約140 A,運行額定電壓為380 V,56臺風機功率約2979.2 KW,比較濕冷機組配兩臺循泵,每臺循泵電流約350 A,額定電壓6 kV,兩臺循泵電流700 A,功率約4 200 KW,遠高于空冷機組。因此,當夏季機組真空高時,在保證空冷風機軸承不超溫的前提下,空冷風機應及時超頻運行。
3.4機組AU和WU凝結水含氧量對比
機組AU配3臺真空泵,1臺運行,2臺備用,直接空冷凝汽器系統(tǒng)龐大,機組AU空冷凝汽器系統(tǒng)容積約是機組WU凝汽器系統(tǒng)的6倍,維持較好的真空難。濕冷機組真空嚴密性的影響要比直接空冷系統(tǒng)真空嚴密性的影響小,圖10a給出了機組AU和WU典型工況下凝結水中含氧量,典型工況下,機組AU凝結水中的含氧量比機組WU高10.2 μg/L-16.2 μg/L,特別是在冬季,環(huán)境溫度較低,凝結水的過冷度較大,增加了冷凝結水中的溶解氧。
圖10 機組AU和WU凝結水和給水中氧含量比較
機組AU凝結水回系統(tǒng)經過改造,改造后回水除氧的能力增強,改造前夏季凝結水氧含量高達50 μg/L。圖10b給出了機組AU和WU在不同背壓下凝結水和給水中氧含量,機組AU凝結水中氧含量受背壓影響較大,且存在相關性,在背壓較高時,凝結水中氧含量高達23.9 μg/L,但不大于30 μg/L,雖然機組AU凝結水回水系統(tǒng)經過改造,根據(jù)運行經驗,凝結水回水管容易出現(xiàn)泄漏,當背壓較高時,凝結水含氧量仍然有可能超標。從圖10中也可以看出,機組AU在背壓較低時,凝結水中氧含量約11 μg/L,經過除氧器后給水中氧含量比較穩(wěn)定,0.293 μg/L,濕冷機組WU背壓較穩(wěn)定,凝結水含氧量不受背壓的影響,凝結水中氧含量5 μg/L-14 μg/L,給水中氧含量0.188 μg/L,低于空冷機組。因此,直接空冷機組凝結水水系統(tǒng)設計,應合理選擇凝結水回水的位置,同時對凝結水補水管進行優(yōu)化設計,發(fā)揮凝結水回水和補水余熱除氧的能力。
4結論
(1)環(huán)境溫度高、迎面風速低是空冷機組運行最惡劣的條件。由于空冷系統(tǒng)設計冷卻能力有限,夏季背壓高,波動大,在迎面風速小于2 m/s時,迎面風速對背壓影響劇烈,環(huán)境溫度越高,機組負荷越高,迎面風速對背壓影響越大,同時,空冷島設計要充分考慮空冷島周圍建筑物對空冷島空氣進入方向的影響,優(yōu)化空冷島布置。
(2)換熱管管外污垢熱阻越大,管外熱阻對背壓的影響越明顯,迎面風速較低時,管外污垢熱阻對背壓的影響較大,因此,電力企業(yè)應根據(jù)機組背壓的變化,制定合適的沖洗周期和噴淋時機,及時啟動空冷風機,超頻運行。
(3)典型工況下,直接空冷機組凝結水中含氧量比濕冷機組高10.2 μg/L-16.2 μg/L,背壓越低凝結水含氧量越高,在惡劣工況下,凝結水含氧量可能超標,建議從設計上優(yōu)化設計空冷機組凝結水回水系統(tǒng)、補水系統(tǒng),運行時加強對汽水品質的監(jiān)督,定期做真空嚴密性試驗,減少由于水質不合格造成的排污損失。
參考文獻
[1]郭志宇.600 MW 直接空冷機組分析研究[J].能源與節(jié)能.2014(11):182-184.
[2]景杰,張玉貴,劉文平.600 MW 直接空冷機組背壓偏高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J].能源與節(jié)能,2012(5):62-63.
[3]李飛.600MW 直接空冷機組真空下降的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 [J].河北電力技術,2014,33(2):34-36.
[4]王智剛.600MW直接空冷機組冷端系統(tǒng)變工況特性分析 [J].發(fā)電設備,2010(2):101-107.
[5]王文忠,劉振華,梁志福,等.600MW直接空冷機組夏季限負荷的原因及解決措施 [J].中國電力,2008,41(1):56-59.
[6]韓 濤,李慶華,馮云鵬.600 MW 亞臨界直接空冷機組經濟性分析診斷.山西電力,2012(7):44-47.
[7]苑敬桃,李小軍.600 MW 直接空冷機組凝結水溶解氧超標原因分析及治理[J]..熱力發(fā)電,2009,38(4):68-72.
[8]楊立軍,杜小澤,楊勇平,等.直接空冷機組空冷系統(tǒng)運行問題分析及對策[J].現(xiàn)代電力,2006,23(2):52-56.
[9]劉志昌.工程流體力學[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
[10] 李嫵,吳振亞,盧志芹,等.鋼制矩型翅片橢圓管簇的放熱及阻力試驗研究[J].流體機械,1981(9):3-9.
[11] 陳立軍,楊趙輝,鄒曉旭,等.我國電站空冷技術的發(fā)展[J].東北電力大學學報,2012(32)38-42.
Comparative Analysis Study On the Operation Prameters of 600 MW Direct air-cooled Unit and Water-cooled Unit
WANG Hai-gang
(China Datang Corporatioin Science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Beijing 10000)
Abstract:In the paper,by the actual operation data comparison of the 600MW direct air-cooled unit and water-cooled unit and the dynamic simulation model establishment of off-design conditions of air cooled island,the effects of surrounding temperature,the face velocity,the fouling resistance outside the tube on the backpressure a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face velocity on the backpressure was more obvious at higher surrounding temperatures.In addition,with lower face velocity,the effect of face velocity was more severe and the effect of the fouling resistance outside the tube on the backpressure was also greater.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power enterprise should optimize air-cooled island layout and the reasonable wash cycle and spray timing of air-cooled island should be made.The overlocking run is timely done for the air-cooled fans.The dissolved oxygen in the condensate for direct air-cooled unit was 10.2~16.2μg/L higher than that for water-cooled unit.The backpressure is high corresponding to the high the dissolved oxygen in the condensate.
Key words:Direct air-cooled unit;Water-cooled unit;Backpressure;Surrounding temperature;Face velocity
中圖分類號:TK2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992(2016)01-0067-07
作者簡介:王海剛(1980-),男,山東省荷澤市人,中國大唐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師,博士,主要研究方面:火電機組的節(jié)能減排.
收稿日期:2015-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