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克敬
宋人沈括于他《夢溪筆談》中說“如彥遠評畫,言王維畫物,多不問四時。如畫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蓮花,同畫一景。予家所藏摩詰畫袁安臥雪圖,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應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難可與俗人論也?!?/p>
宋人蘇軾于他《跋宋漢杰畫山》中說:“唐人王摩詰李思訓之流,畫山川平陸,自成變態(tài),雖蕭然有出塵之姿,然頗以云物間之,作浮云杏露與孤鴻落照,淹沒于江天之外,舉世宗之,而唐人之典型盡矣?!倍鵀榱烁M一步傳達對于摩詰詩畫的崇拜,蘇軾在他的另一篇言論中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p>
元人湯垕于他《畫鑒》中說:“王右丞維工人物山水,筆意清潤。畫羅漢佛至佳。平生喜作雪景、劍閣、棧道、騾網(wǎng)、曉行、捕魚、雪灘、村壚等圖。其畫《輞川圖》世之最著者也。蓋胸次瀟灑,意之所至,落筆便于庸史不同。”
明人董其昌于他《畫眼》中說:“畫家右丞,如書家右軍,世不多見。余昔年于嘉興項太學元汴所,見《雪江圖》,卻不皴擦,但有輪廓身。及世傳摹本,若王叔明《劍閣圖》,筆意類李中舍,疑非右丞畫格。又余至長安,得趙大年臨右丞《湖莊清夏圖》,亦不細皴,稍似項所藏雪江卷,而竊意其未盡右丞之致。蓋大家神品,必于皴法有奇。大年雖俊爽,不耐多皴,遂為無筆,此得右丞一體也?!痹凇懂嬔邸分卸洳€說:“右丞山水入神品,昔人所評,云峰不色,迥出天機;筆意縱橫,參乎造化,唐代一人而已?!?/p>
清人布顏圖于他《畫學心法問答》中說:“王右丞與友人詩酒盤桓于輞川之別業(yè),思圖輞川以標行樂。輞川四面環(huán)山,其危巖疊獻(加“山”字旁),密麓稠林,排窗倒戶,非尺山水所能盡,故右丞始用筆正鋒,開山披水,解廊分輪,加以細點,名為芒蔴皴,以充全體,遂成開基之祖,而山水始有專學矣,從而學之者,謂之南宗?!?/p>
啰啰唆嗦,不厭其煩地羅列出這么多歷史人物的言論,對于寫作者來說,是一個大忌。但我沒有辦法,想躲躲不開,躲開來就不能很好的寫出王維的風貌,所以硬著頭皮,羅列出這么一大堆,而且還只是史料中關(guān)于王維山水畫評價的一小部分,僅我手頭搜羅到的資料,就還有宋人韓拙、明人徐秘、清人唐岱以及眾多現(xiàn)當代人物對于王維的畫評。恕我學淺識寡,不知道還有那位畫家,能有與之比肩的人望與聲望?
王維是該有這樣的高譽的。
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地的王維,打小天資聰穎,九歲時就能寫文章了,到他十七歲時,即寫下《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詩。詩云:“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啊呀呀!我是又要感嘆了,這般年紀,即已寫出這般膾炙人口詩作的人,除了王維,還有誰呢?
這就對了,名王維、字摩詰,肅宗朝官拜右丞相的他,雖然也通曉音樂,擅長彈奏琵琶,但他首先是以詩文而名世的。
開元九年(公元721年)王維中進士第,為大樂丞。但他輕狂不羈,居然在自家私室擅令舞黃獅子。黃獅子舞是天子才能享用的樂舞,他豈能越格,因此被逐濟州司倉參軍。好在他有一筆好字,到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時,張九齡任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王維抓住這一時機,先給張九齡獻《上張令公》詩一首,緊接著又獻《獻始公》詩一首,有此兩首獻媚拍馬屁的詩,張九齡讀得好不受用,他很快在朝堂上給王維弄了一頂右拾遺的官帽子戴上,過了幾年,又轉(zhuǎn)升他為監(jiān)察御史,并出使河西,讓王維出盡了風頭。翌年秋,王維回到長安,他的官運因此而更通達,先于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選事,后來于天寶三至四載(公元744年——公元745年)任右補闕,遷戶部郎中。
這一切,都得益于他的詩文。
可是他這種歌功頌德的應制詩,阿諛奉承的唱和詩,卻是大家所不齒的,語句枯燥乏味,亦多陳詞套話。不過,這好像并不損害他的詩名,因為人都有在屋檐下的時候,人都會說幾句言不由衷的話。而且是,王維自己的詩才,的確是高,不論五律,還是五言七言,造詣都十分了得,同時其他各體文章,都也非常不錯,這在整個唐代詩壇,已特別突出,正如后世文人評價的,“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p>
是為人才的王維,因為他一生的形狀,還被人恭敬的稱其為詩佛。
王維是擔得起詩佛這個大名的,他自己的字兒就很直白的突出了摩詰兩個字,而維摩詰還是大乘佛教的一個在家居士,為著名的在家菩薩,無垢稱詰,其意也就是說此人是潔凈的,沒有污染的。由此可知,王維與佛有多么深刻的緣分。在他生前,就為世人尊奉為“當代詩匠,又精禪上理”。他自己所寫的《請施莊為寺表》中有這樣幾句話,“亡母故博陵縣君崔氏,師事大照禪師三十余年,褐衣蔬食,持戒安禪,樂住山林,志求寂靜?!焙髞淼摹洞笏]諸寺大道光禪師塔銘》又云,“于當代名僧道光禪師,維十年座下,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虛空,無有是處,志其舍利所在而已。”及至晚年,據(jù)《舊唐書》記載,“在京師,長齋,不忘文采,日飯十數(shù)名僧,以玄談為樂,齋中無所有,惟茶鐺藥臼,經(jīng)案繩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獨坐,以禪頌為事?!爆F(xiàn)實中的王維,與眾人口中的王維是統(tǒng)一的,他的確是位名副其實的詩佛。
詩佛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的成就,是博大的、深遠的,無論山水詩、邊塞詩、律詩和絕句,都是那么膾炙人口,名山大川的宏偉壯美,關(guān)塞邊疆的荒寒壯闊,小橋流水的恬靜壯麗,在他筆下,都如泉涌一樣,著墨無多,意境遠逸,詩情與畫意,仿佛水乳一般融合為了一個整體。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一詩,是最能代表王維的詩情了。這首又名《贈別》《渭城西》《陽關(guān)曲》《陽關(guān)三疊》的詩,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怎樣的一番情景呢?是否如流行今日的微電影,把“朝雨”和“柳色”,把“杯酒”和“陽關(guān)”,極富情調(diào)和畫面感的傳達了出來,恰如明朝李東陽《麓堂詩話》所云,“作詩不可以意絢辭,而須以辭達意。辭能達意,則可歌可詠,則可以傳。”所以,王維的詩,不只這一首,他許許多多的詩句,都是可歌可詠可以傳的呢!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保ā督K南山別業(yè)》)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清溪》)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聲。”(《過香積寺》)
我還能往下再舉王維的詩句嗎?顯然不能了。因為,我的這篇短文是來探討王維的山水畫的,只不過,他的詩聽起來就是一幅畫,而他的畫讀起來又是一首詩。這也正是他所獨有的一大特色,別人想寫都難,因為不像他,即是著名的大詩人,又是著名的大畫家,身兼雙重盛名,很自然的,所繪圖畫,就有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絕妙效果。
順便說說,古代人多有追求“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的情趣,大家不以為俗,而是欣賞不已。據(jù)傳宋時宮廷畫院考取畫師,就有這樣的考題,“踏花歸去馬蹄香”,即是一次考試的命題,有人畫了幾只蝴蝶,翩翩追逐游春人的馬蹄,因此而奪標授獎。
他人這么干,是不能與王維相比的,他們只是一種附會,而王維完全是一種自覺,譬如存世至今的《雪溪圖》,讓人閱讀后,可以想象,王維當年在揮毫來寫此畫之際,他的胸臆之中,定然也勃發(fā)著詩情的靈光。不大的一幅圖,畫在絹素上,取景簡要,中間畫一條不見兩端的平靜的山溪,橫向隔開兩岸的山石林木。近景只見一角有從畫外斜伸過來的一段山腳,及幾塊巨石,而另一角卻又伸展向畫外的石橋。對岸也無山峰,只交錯的畫了些平坡。背倚山角,傍著蕭疏的寒林,于面向溪流而筑的幾間高軒中,有賞雪的高人雅士。縱覽全圖,著墨無多,用筆也省,留下大量的空白,巧妙地烘托出一幅素凈的雪后田園山景來,讓人久久的看來,并不覺得雪溪的寒冷,而只感覺到空氣的清新。
《雪溪圖》給人的啟發(fā)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構(gòu)圖的不凡,溪水是清冽的,山石是樸素的,林木是精妙的,結(jié)合在一起,其藝術(shù)感覺自然又是強烈的,一眼看去,便會使觀者的心和眼,發(fā)呆發(fā)癡,從而生發(fā)更多更豐富的感想。再者,筆墨走來,不求景物的全面,而只是精心涂染他所欣賞的那一角,此乃前無古人,而后又啟發(fā)了來者。唐以后的宋朝,就多有學習王維筆法的畫家,“以偏概全”的李唐、馮遠和夏珪,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含丹青而重水墨,是中國畫最為精妙的一筆。顯然是,王維深刻地認識到了其中的奧妙,他在繪制《雪溪圖》中,就很好地展現(xiàn)了他水墨渲染畫技法的功力,使我們后來人,可以幸福地領略到水墨畫技法的妙趣。自然世界的光與色,西方的畫家,追求的是一種五彩繽紛的真實,而東方的中國,畫家自有自己的體會與發(fā)現(xiàn),這就是簡單到極處的黑與白,“墨分五色”、“水暈墨章”,就很好地表達出了光與色的豐富,似真似幻,虛虛實實,韻味萬端……是為大詩人的王維,在這一點上,讓人真是要嘆為觀止了。
能夠知道的王維山水畫,還有《山陰圖》《雪山行旅圖》《長江積雪圖》《泰安臥雪圖》《輞川圖卷》等等,可惜大多無存,或流落海外,成了人家館藏的藝術(shù)珍品。譬如《泰安臥雪圖》,有資料記述為王維的一幅繪畫精品,其中雪中芭蕉的意喻得到了后世的推崇,確立了“神情寄寓于物”的表現(xiàn)手段,進一步深化了“意在筆先”的思維方式。然而,我們今天只能見到文字記載,卻難見其原貌了。
是的,王維好畫雪景,也常有劍閣、棧道、捕魚、山居的描繪。沉靜的田園意境,遠離塵世的風景,確實令人有清新脫俗之感,“富貴山林,兩得奇趣”,歷代名士,誰沒有這樣的情懷呢?但唯有王維,為此而做到了極致。官至尚書右丞的他,于唐開元二十九年,買下宋之問輞川別業(yè),前前后后有十四年多的日子,就半官半隱在這里,這便有了他的《輞川圖卷》?,F(xiàn)藏美國芝加哥東方圖書館的《輞川圖卷》,應該說是他繪畫藝術(shù)之集大成者,半官半隱在輞川別業(yè)里的王維,因為妻子去世多年,他是一直獨居的,但他卻并不孤單,興趣來了的時候,還會與他人雅玩一場。相傳他一日偶患小疾,前往一家藥店買藥,店內(nèi)沒有別人,唯有一位衣著樸素的美貌少女,于是想趁買藥之際,試試這位女子的才氣。王維開口了,說“我要買宴罷客何為?”姑娘微微一笑,說“你要當歸嗎?要多少?”姑娘猜透了王維的把戲,這使他好不快活,接著又說,“我還要買黑夜不迷途,艷陽牡丹妹,百年美貂裘,蝴蝶穿葉飛?!蓖蹙S話音才落,姑娘就回答了他,“熟地不怕天黑夜,此藥本店有的是;牡丹花妹芍藥紅,芍藥今日方到貨;百年貂裘是陳皮,香附蝴蝶雙雙飛,我們藥店不缺這些藥?!边@樣回答一通,王維只能佩服姑娘的才華了。所以他在輞川住得踏實,住得安心,住出了一種他最想要的情懷,于他的別業(yè)當中,開辟出華岡、敧湖、竹里館、柳浪茶、辛夷塢等諸多景點,并且恰如其分的描繪在《輞川圖卷》里。《唐朝名畫錄》對此就有非常貼切的記述,“山谷郁盤,云飛水動,意出塵外,怪生筆端”,最初可能是絹本的畫,后來還復制到了清源寺壁上。遺憾的是,王維的手跡原畫已不可尋,便是收藏在美國的畫卷,確信也只是五代后周時的大畫家郭忠恕摹寫的。
王維忘情的雖然是山水畫,卻也并不厭棄人物畫,為日本大阪市立美術(shù)館收藏的《伏生授經(jīng)圖》就是一幅,而這幅畫被人多方考證,確鑿無疑是為王維的傳世真跡。
縱25.4厘米、橫44.7厘米的《伏生授經(jīng)圖》,描繪的是一個歷史人物故事?!稘h書·儒林傳》有記,“伏生濟南人也。故為秦博士,孝文時求能治尚書者,天下亡有聞。伏生治之,欲召時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詔太常使掌故晁錯往受之。”王維何以找來這樣一個歷史人物而著墨呢?更深更廣的道理,我說不清,只從完好保存到現(xiàn)在的畫作來看,足以證明,王維的山水畫好,人物畫也不賴。蘇東坡在鳳翔府作通判時,就兩次落墨盛贊王維,一次是蘇東坡所見及《開元寺名勝志》記,“王右丞畫竹兩叢,交珂亂葉,飛動若舞。”又一次于《題鳳翔東院王右丞畫壁》記,“嘉佑癸卯上元夜,來觀王維摩詰筆。時夜已闌,殘燈耿然,畫僧踽踽欲動,恍然久之。”這說明什么呢?
正如周密《云煙過眼錄》所論,“王維畫維摩詰像,如真不可分?!毙耪咚寡?,我沒別的話可說了
責任編輯:閻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