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翎
摘 要:建筑的空間,是根據物質材料從自然空間中圍合或分隔出來的,經過圍隔后的空間,性質由原來的自然空間變?yōu)榱巳嗽炜臻g。并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類思想的進步,圍隔空間的功能發(fā)生了變化,空間自身也趨于成熟,建筑空間能夠更好的適用于功能的要求。
關鍵詞:空間;結構;框架;梁板
建筑的空間,是根據物質材料從自然空間中圍合或分隔出來的,經過圍隔后的空間,性質由原來的自然空間變?yōu)榱巳嗽炜臻g??臻g分隔目的是:第一,滿足功能使用要求;第二,滿足人的審美要求。對于第一點而言,是要符合空間功能的規(guī)定性。具體來說,圍隔的空間應當具有確定的數量、確定的形狀和使用的性質;對于后者而言,則是要使這種空間圍隔符合審美規(guī)律,具有和諧統一且變化豐富的藝術表現力。
空間圍隔是一種手段,人們充分發(fā)揮材料的力學性能,巧妙的把這些材料組合在一起,讓力分散,并使之有合理的力學傳遞方法;使整正建筑空間都具備一定的剛性,受力又能達到平衡的條件。最終達到功能、審美、經濟的目的。
如果把符合審美需要的空間稱為視覺空間,把符合功能需要的空間稱為適用空間,把材料性能的空間組合起來稱為結構空間,由于三者形成的根據不同,各自所受到的制約條件不同,各自所遵循的法則不同,所以它們不是絕對一致的??墒窃诮ㄖ臻g中,三者卻是相互作用合而為一的,這就要求建筑師必須把三者有機統一起來。
不同的結構可以滿足不同的功能需求,還有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力。磚砌結構一般都具有敦實厚重感,木構件給人輕巧、通透的感覺,拱券結構給人宏偉、博大、莊嚴的氣氛,高直的尖拱結構給人高聳、空靈、令人神往的神秘氣氛。在現代建筑領域中,現代技術手段所包括的內容是相當廣泛的,但是結構在里面所占有的地位卻異常突出,既因為結構在實現自然的圍隔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而且還因為結構的變化直接地關系到空間的量、形、質等三個方面。
一、梁板結構體系
以墻和柱作為承重的結構,是一種既古老又年輕的結構,說其古老一方面指它擁有悠久的歷史,因為早在公元前兩千多年的埃及建筑中就已經廣泛的采用了這種結構體系;另一方面說它年輕是因為直到今天人們仍然在利用它來建造建筑。
這種結構體系主要由兩類基本構件共同組合而成,一類構件是墻和柱,它所形成的結構是空間的垂直墻面,另一類構件是梁和板,它所形成的結構是空間的水平面。墻和柱承受來自建筑的垂直壓力,梁和板承受的是建筑水平的或彎曲的力。凡是利用墻、柱來承擔梁、板荷重的一切結構形式都可以歸納在這種結構體系的范圍內。
二、框架結構體系
框架結構最大的特點是,把承重結構和分隔空間的墻體分開,這是因為人們逐漸的認識到,在建筑實踐中有的材料雖然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但卻不能用來遮風擋雨,而另一些材料卻恰恰相反,所以選用框架結構做承重的骨架,然后再用圍隔空間的材料覆蓋在骨架上,最終形成一個可供人們棲息的,功能完善的使用空間。
我國古代建筑,很早以前就開始采用木構架的結構方式,根據科學考證這種梁架結構早在漢代就已被熟練掌握。這種木構架有很多優(yōu)點:第一,在使用上有很大的靈活性,我們常說中國的房子是“墻倒屋不塌”。就是因為這些房屋都是用立柱,而不是墻體承受上面的重力,墻倒了房屋依然立在那里,第二,防震性能好,因為木結構建筑常用榫卯連接,不需要一顆釘子,匠師們在長期建筑實踐中創(chuàng)造了各種個樣形式的榫卯結構,第三,木結構便于施工建造,制作精密、嚴謹,使整個建筑具有良好的穩(wěn)定性,還影響至今。
我國古典建筑之所以具有十分獨特的形式和風格,這固然和我國古代社會生活方式、民族文化傳統、地理氣候條件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但是采用木構架的結構方法對于形式的影響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
磚筑材料也可以砌筑框架結構的建筑。十五世紀歐洲在高直式建筑上就運用到一種磚石框架結構。它最大的特點是把拱面上的重力分別集中在若干其他根的拱肋上,再通過交錯的結構把拱面的重力分散到矩形面的四邊上去,這樣就可以把重力通過柱子傳到地面上去,分散力的支撐點。
另外,用磚石結構形成的空間,最符合邏輯的形式就是由六面體組成的空間結構,由四面直立的墻支稱著頂面。西方古典建筑正是以磚石結構方式來形成空間的,因而可以說:六面體空間形式所反映的正是典型的傳統的空間觀念?,F代建筑一般都采用框架結構,因為它具有很好的穩(wěn)定性和抗震性,有效的把重力集中傳遞在立柱上,并且為分隔內部空間提供了靈活便捷的方式?,F代建筑很好的把握了這一點,對空間進行靈活的劃分,提高空間使用率,增強了空間的功能性。不僅極大的豐富了空間變化,更適應了復雜多變的現代功能要求,所謂“流動空間”就是對傳統空間概念的一種突破。
任何結構,如果能夠把空間的審美性和實用性結合在一起,這個建筑就必然具有強大而長久的生命力,那么剩下的就是形式感的問題,古今中外所有的優(yōu)秀建筑,都必須在符合功能要求的基礎上,符合力學規(guī)律性,同時還能體現出形式美的基本規(guī)律。只有把這些有機組合在一起,才能通過美的形式來反映事物內在的和諧統一,若從美學的高度來講,這就是真善美的統一。
參考文獻:
[1]王煜華.建筑中庭空間的發(fā)展歷程探索[J].美術大觀,2011(5).
[2]余劍鋒.藝術空間的虛與實[J].文藝爭鳴,2010(3).
[3]周延偉.中國傳統園林空間處理手法在現代游園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中外建筑,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