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陽
摘 要:顧瑛不僅是玉山草堂的主人,更是玉山活動的主持者,對元代詩壇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元代特殊的政治、文化背景下,顧瑛的詩歌顯得獨特,即“儒釋道”并存的藝術特色。其中的“儒家”思想對顧瑛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使顧瑛時而是榮進之心的有志之士,時而是激昂憤慨的愛國之士,時而是體恤民情的的苦情詩人,讓讀者感受到他深深的儒家情懷。
關鍵詞:顧瑛;儒釋道;儒家情懷
楊廉先生在評價顧瑛時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顧瑛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主持玉山雅集,成為玉山雅集的東道主、首席詩人”。[1]從評價中,我們可以看到顧瑛一生中的兩大成就就是主持玉山活動和成為首席詩人,其實這與顧瑛輕財喜事的性格和天資聰穎是分不開的。顧瑛出生在十分富庶的家庭,但是顧瑛“幼喜讀書,善記誦”[2]、“年十六,佐父理家事,”[3]這將他與一般的紈绔子弟區(qū)分而來。也正因如此,“貴卿大夫多與之接,鄉(xiāng)曲譽望,逾其諸父矣?!盵4]而這一切是都是為了要“廓充先世之業(yè),昌大其門間,逍遙戶庭,名聞京師”。[5]此時顧瑛是有著榮進之心的有志之士。
其實最直接體現(xiàn)顧瑛榮進之心的是他在《草堂雅集》中寫到的“紳先生無不愛重之。”將顯貴的推重作為衡量一個詩人的重要標準,表明了他注重名利,也更加的想追求名利。還有詩句“壯年才力正崢嶸,功名肯落他人后”[6]都表明了他的用世之心。但是顧瑛并沒有以參加科舉考試的方式進入仕途。除了榮進之心之外,到了后期,社會混亂,人民生活苦不堪言,顧瑛此時的心態(tài)是由關注自我、求樂自適轉為憂懷國事、體恤民情、忠君愛國。而這一切的思想都源自于儒家?!叭?、義、禮、智、信”是儒家思想的主張,而“仁”則是其儒家思想的核心與基礎, 顧瑛正是繼承了儒家這一思想,并將其貫注在自己的思想理念和實際行動之中。通過欣賞顧瑛的作品就可以探析到顧瑛的儒家情懷。
一、 榮進之心的有志之士
《金粟道人顧君墓志銘》中:“予幼喜讀書,年十六而干父之蠱,遂廢學 焉……三十而棄所習,復讀舊書,日與文人儒士為詩酒友,又頗鑒古玩好?!盵7]這是對顧瑛讀書最真實的寫照。而這也為顧瑛進入仕途,提供了條件。自古以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人們都是通過讀書這一途徑來獲得進入仕途的機會,從而也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管理好自己的家事,族事,才能去治理天下。那么讀書也就成了通往仕途的必經(jīng)之路。也成了顧瑛想要入世的印證。其實在顧瑛在其詩歌中早已明志向。在《和答呂養(yǎng)浩》中:
博虎南山膽氣雄,男兒壯志本來同。欲將短發(fā)描蒲女,又把新詩寄敬中。
夜月浙江何日渡,秋風淮甸幾時通。要當挾策見天子,共看扶桑曉掛弓。[8]
那種心懷大志,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壯志,在心中積壓,隨時都將要爆發(fā),給人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極具感染力?!耙敀恫咭娞熳印蹦欠N胸中有丘壑,勢必成大業(yè)的心態(tài),讓人折服。然而顧瑛并不是空抒發(fā)抱負,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他關心時局勢,當元朝局勢危機,元軍剿賊一次又一次失敗,不能積極抗戰(zhàn),顧瑛痛苦萬分,自己空有志氣,卻因遠在朝廷,而不能殺敵衛(wèi)國,在《許墅道中》就表明了顧瑛的那種憤慨的心態(tài):
西出閶門第一程,山青水白不勝情。關河渺渺音塵隔,風雨蕭蕭官馬鳴。
海上已聞天子詔,軍中誰說亞夫名。秋光寂寞秋江冷,只為愁多白發(fā)生。[9]
至正八年,不滿元朝統(tǒng)治,起義軍并起,方國珍在浙江起義,破壞了元朝的海運,官府為了贏回海運權力而圍剿起義軍,與方國珍為首起義軍發(fā)生多次戰(zhàn)爭,但都以失敗告終。此詩則作于圍剿失敗后,官府派塔失司農(nóng)勸降的路上。顧瑛聽到后悲痛不已,他悲痛自己的國家受到戰(zhàn)爭的摧殘,縱使山清水秀也不能讓顧瑛忘卻煩憂。顧瑛想去奮勇殺敵,可是以什么身份呢?沒有仕途,他只能空留一聲悲嘆。但同時也為他勇入仕途埋下了火種。他不僅自己有著榮進之心,就是對于親人、朋友,他自己也是積極鼓舞的。在慶祝其次子平賊勝利而歸時,在《芝蕓堂嘉宴》中:
玉山九月界溪潯,旭日朝開椿樹林。門前子侄歸下馬,堂上親朋來盍簪。
吾儕見面未白發(fā),汝輩報君當赤心。舉座稱觴起為賀,爛醉不辭清夜深。[10]
描寫了一幅幅親朋好友相聚、舉杯同賀的場景,讓人喜不勝收,甚至是“爛醉不辭清夜深”。作為一名心系家國的詩人,打勝仗就是天大的喜事,更何況這是有他的親人參加的勝仗。更加堅定了他報國為家的決心,以“赤心”來報君。高舉酒杯來歡慶,一方面是為了高興、另一方面也鼓舞了士氣。而當友人參軍打仗,他更是大肆鼓勵?!剁t歌十章并小序送董參政》中:
克淮西,法羸越。陣堂堂,火烈烈。介士奮,逋賊滅。杭城屹,長江撇。
將用良,兵用捷。趙用牧,東胡孑。漢用廣,匈奴懾。有永斯世垂功業(yè)。[11]
至正十四年,顧瑛終于有機會進入仕途,但是此時的元朝卻岌岌可危,顧瑛悲嘆到:“寸心憂國慚無補,兩鬢飛霜一半加”,對于仕途這條路,他奮斗過、實現(xiàn)過、最終也踏出了這條路。至此,榮進之意已散去,但是他仍然是名關心國家、體恤民情的詩人。
二、 激昂憤慨的愛國之士
顧瑛是儒家思想的忠實踐行者,除了積極的入世態(tài)度外,就是對于儒家“仁”思想的繼承。我們知道儒家倡導“仁愛”,而仁的含義也非常的廣泛,他不僅包括愛民的民本思想、也包括遵守孝悌之意、更包括忠君愛國的思想。在《論語· 八佾第三》中,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12]就明確強調了忠君思想,而對于顧瑛,忠實的愛國之士,他對元朝始終是忠心耿耿的,例如在《送陳希文秀才北上》中:
西風鞍馬鞍馬古長洲,送子才時遠游。山割岷峨分地,水排淮西合江流。
方今丞相南征日,似昔周公北伐秋。圣主筑臺延國土,虎頭食肉定封侯。[13]
對于元朝的統(tǒng)治者,顧瑛是以“圣主”而稱,對于圣主,他充滿了希望,他認為圣主定會賢明。對于元朝統(tǒng)治者是極盡贊美之情。因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顧瑛的這種忠君愛國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他始終是站在元朝統(tǒng)治者的政治立場上,將元軍叫做“王師”而把農(nóng)民起義軍叫做“賊軍” 《金粟冢中秋燕集》:
今聞王師出,卒伍皆兜鍪。弄刀走關馬,千里風颼颼。桓桓李將軍,大旗畫蚩尤。
去秋奪汴城,今復追大酋。屯兵泗水上,添灶扼賊喉。東南貢米粟,連網(wǎng)起歌謳。
我曹幸無恙,坐見恢皇猷。[14]
對于君主,顧瑛是無限的崇拜,并對其充滿希望的。而對于出戰(zhàn)殺敵的將士和士兵,顧瑛更是贊賞有加。在顧瑛的筆下,每一名將士都是奮勇殺敵的壯士,他們有勇有謀。在《鐃歌十章并小序送董參政》:
入昌化,群□降。旗整整,鼓逢逢。凱歌還,民樂康。走馬報入中書堂。
海之平,海以寧。挾長戈,批奔鯨。鱗角摧,毒霧腥。
膏為鹵,波不驚。我公開府,公告成。挽海水,洗甲兵。[15]
在顧瑛的筆下,每一位將士都是勇猛無敵,在將士的帶領下,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大大鼓舞了元軍的氣勢,這使得激昂憤慨的愛國之士顧瑛更加崇拜他的君主和將士,就連普通的將士也是威風凜凜的。如在《水軍瑤》中:
富家阿兒美且都,紅絲絳縣金虎符。爭誇殺賊取銀盌,髑髏擲還納大夫。
富家阿兒如阿童,操舟出海捉飚風。七星對襟卷簷帽,賊中傳是水中龍。
還有在《張仲舉待制,以京中海上口號十絕.附郯九成見寄,瑛以吳下時事,復韻答之》中:
白晝驚風海上號,水軍三萬盡乘濤。書生不解參軍事,也向船頭著戰(zhàn)袍。
官鼓冬冬報二更,船頭風浪盡軍聲。不知海若緣何事,一夜顛狂直到明。[16]
在顧瑛這樣慷慨激昂的愛國之士心中,對君主是無限的崇敬,對于元朝的將領和士兵則更是無限的贊美。
三、 體恤民情的的苦情詩人
在儒家的傳統(tǒng)思想中,“民本”思想是根本,儒家也強調“仁者,愛仁”顧瑛也不例外,他除了是一名忠君愛國的具有榮進之心,的有志之士外,他也是一名體恤民情的苦情詩人。元代后期,元朝已經(jīng)是風雨飄搖,整個社會動蕩不安、危機四伏,民不聊生。顧瑛目睹這一切痛心疾首,用詩作記錄下這一幕幕。在顧瑛的筆下,我們看到的了元朝政府的壓迫統(tǒng)治和高壓政策。在《乙未五月口號》中就描寫到:
二月修城五月過,修城不了奈城何。只因一夜斜風雨,到曉都坍一半多。
農(nóng)家祈社種良田,盡卜今年勝去年。抱布貿(mào)秧都插遍,開門一夜水連天。
雨中賣魚無買冰,沿村打鼓傍鮮秤。二斤十貫新交鈔,只直接倉黃米四斤。
堤頭放馬是何人,兩兩三 三輳作群。強把新錢買村酒, 口稱曾去作苗軍[17]。
農(nóng)民辛辛苦苦勞動成果,卻受到政府的盤剝,政府實行的高壓政策也讓百姓苦不堪言。這里需要解釋的是,“苗軍”,苗軍是政府啟用的用來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的一支軍隊,其實苗軍除了鎮(zhèn)壓起義軍外,更多的是欺壓百姓,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除了政府的壓迫統(tǒng)治,政府實行的高壓政策也使百姓處于水深火熱中。由于戰(zhàn)爭的影響使得國庫虧空,為了彌補國庫的虧空,政府實行了一系列的高壓政策。如政府實行的強行征糧、不平的的貨幣政策、以及出現(xiàn)了迫使富商納糧捐錢等,使得元朝社會混亂不堪。顧瑛用詩作記錄了這一切。
政府強行征糧的《官糴糧》:
官糴糧,官糴糧,東吳之民自惶惶,去年今年來侍郎。凜凜六月秋生霜,官錢未給先取將。今朝十萬上官倉,明朝十萬就船裝。小斛較斛大斛量,吏弊百出那可當。輸錢索物要酒漿,磨牙吮血如虎狼。滿身鞭笞成痍瘡,郡侯視之泗滂滂。忍使吾民罹厥殃,實欲止之無計張。
描寫混亂的貨幣政策:
帶號新軍識未真,攔街作隊動生嗔。官支爛鈔難行使,強買糴糧更打人。(《張仲攀待制,以京中海上口號十絕,附郯九成見寄,瑛以吳下時事,復韻答之》)[18]
官府征求苦到骨,村落餓莩寒無裳。近時南來持斧使,盡是各部尚書郎。(《十一月三十日冬至》)[19]
迫使富商買官的《長歌寄孟天暐都事》:
補官使者招入粟,一紙白麻三萬斛。頻年官糴廩為空,數(shù)月舉家朝食粥。[20]
上至富商下至百姓,無不都受到政府的盤剝。這種生活境遇使得顧瑛的詩歌增添了一些悲傷的情緒,更體恤百姓生活的不幸。
除了政府的盤剝加重了百姓生活的不幸外,自然天災也使得百姓生活雪上加霜。在《長歌寄孟天暐都事》中除了描寫被迫買官外,作者還描寫了自然災害給人民的負擔:
時維五月梅雨多,眼見青田生白波,饑農(nóng)仰天哭無食,今秋無成將奈何。吳江漫漫風波急,夜返扁舟及家室,左看急電怒驅雷,驟雨打窗愁欲泣。我歌長歌行路難,聞者撫膺坐長嘆。皇天流毒虐下土,自此天下何由安。嗚呼,自此天下何由?[21]
在作者反復“天下何由安”的吟詠中,我們感受到那種無能為力的惋惜,感受到了顧瑛那種強烈的憫農(nóng)的思想感情。
在顧瑛的身上,我們感受到那種意氣風華、揮斥方遒的積極進取的精神;那種忠君愛的、舍生取義的高尚風尚;那種我為天下,悲天憫人的思想情懷;都深深的打上了儒家的烙印,在這種心態(tài)下創(chuàng)作了一首首,敘事詳細,描寫細致的佳作,讓我們看到了元代末期的社會,感受到了顧瑛那種濃濃的儒士精神,倍受感動。
參考文獻:
[1]楊鐮《玉山璞稿》,中華書局,2008:3.
[2]殷奎《故武略將軍錢塘縣男顧府君墓志銘》《強齋集》卷四,川庫全書集部,第1232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428.
[3]同上
[4]同上
[5]同上
[6]顧瑛. 玉山璞稿[M]. 中華書局,2008:19.
[7]顧瑛. 玉山璞稿[M]. 中華書局,2008:190.
[8]顧瑛. 玉山璞稿[M]. 中華書局,2008:51.
[9]顧瑛. 玉山璞稿[M]. 中華書局,2008:140.
[10]顧瑛. 玉山璞稿[M]. 中華書局,2008:92.
[11]顧瑛. 玉山璞稿[M]. 中華書局,2008:11.
[12]楊伯峻. 論語譯注[M]. 中華書局,2008:30.
[13]顧瑛. 玉山璞稿[M]. 中華書局,2008:21.
[14]顧瑛. 玉山璞稿[M]. 中華書局,2008:210.
[15]顧瑛. 玉山璞稿[M]. 中華書局,2008:11.
[16]顧瑛. 玉山璞稿[M]. 中華書局,2008:4.
[17]顧瑛. 玉山璞稿[M]. 中華書局,2008:4.
[18]顧瑛. 玉山璞稿[M]. 中華書局,2008:29.
[19]顧瑛. 玉山璞稿[M]. 中華書局,2008:4.
[20]顧瑛. 玉山璞稿[M]. 中華書局,2008:44.
[21]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