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通訊員高紀志記者羅曉慶
?
重建變化大不要忘感恩——天全縣讓感恩教育開出“花”來
本刊通訊員高紀志記者羅曉慶
“‘4·20’時我還在上初二,那撼天動地的力量令我恐慌,令我絕望。而今,重建改變地震帶來的外在損害,那種積極上進的氛圍更改變人的內心,給了我希望。所以我們?yōu)膮^(qū)人民要學會感恩……”去年暑期,天全中學高一12班的高竹馨在參加了感恩主題教育活動后寫下了這樣的感恩隨想。
近年來,天全縣關工委從實際出發(fā),廣泛開展“看重建,話感恩,跟黨走”教育活動,讓每個青少年都能感知它、領悟它,內化于精神追求,外化為實際行動。中國關工委主任顧秀蓮于2015年3月在批示中給予高度評價:工作扎實,很有成效,望繼續(xù)努力,創(chuàng)出新的品牌。省關工委執(zhí)行主任在2016年年初的批示中指出,天全縣關工委主動作為,工作有特色、有成效。
“重建變化大,不要忘感恩?!碧烊h關工委讓感恩教育在青少年的學習生活中日?;?、具體化、形象化和生活化,努力讓感恩教育開出“花”來。
天全縣關工委組織學生參觀天全重建規(guī)劃館
在天全縣新華二小,有一處別致的文化景觀——《抗震重建感恩賦》文化墻?!盁o疆大愛,春華秋實。義舉恩澤,潤物沁心。知恩感恩,濃情依依。愿莘莘學子,勿怠勿荒,全面發(fā)展,誓做棟梁,傳承重建精神,再展大志宏圖……”新華二小校長為深入開展感恩教育,潛心寫下了這篇感恩賦,將它張貼在校園,讓它走進學生心間?!案卸髻x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現(xiàn)在五、六年級學生基本上都能背誦?!睂W校領導感受到了同學們掀起的一股感恩熱潮。
“要把感恩奮進教育抓出成效。”天全縣關工委牢記省關工委領導提出的要求,結合災后重建實際,圍繞感恩教育出新招出實招。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層面:一是在全縣青少年中開展“看重建,話感恩,跟黨走”教育活動;二是在農(nóng)村青年中開展“感恩奮進,創(chuàng)業(yè)奔小康”活動。
“讓他們看看熱火朝天的工地,看看一條條寬闊平坦的道路,看看一幢幢漂亮美麗的新居,讓大家了解黨和政府是如何關心災區(qū)人民群眾,支持災后重建。然后組織大家座談,暢談感想體會,增強銘記黨恩,知恩感恩報恩的思想感情。”天全縣關工委的“五老”們對開展“看重建,話感恩,跟黨走”教育活動思路清、工作細。這項活動主要是在機關關工委和農(nóng)村中開展,利用寒暑假和節(jié)假日組織青少年就近就地參觀一些災后重建項目。在縣級機關層面,縣級35個機關關工委暑假期間就有26個機關關工委利用暑期組織單位職工子女參觀災后重建項目。那么這項活動在鄉(xiāng)村縱深效果如何?關工委“五老”們透露,鄉(xiāng)、村兩級關工委抓得更實更好,全縣15個鄉(xiāng)鎮(zhèn)、138個村,基本上鄉(xiāng)鄉(xiāng)、村村都開展了感恩教育。
針對農(nóng)村青年中開展的,還有一項“感恩奮進,創(chuàng)業(yè)奔小康”活動。2015年,全縣15個鄉(xiāng)鎮(zhèn)關工委圍繞山葵、冷水魚、茶葉、中藥材、獼猴桃、長毛兔等綠色支柱產(chǎn)業(yè),與有關部門一道開展科技培訓65次,培訓農(nóng)村青年6300多人,培育發(fā)展人均純收入在3萬元以上的創(chuàng)業(yè)典型戶172戶,幫助總結了45份創(chuàng)業(yè)奔小康典型材料。
通過開展感恩教育和創(chuàng)業(yè)奔小康活動,見證了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對災區(qū)人民的關心,切實增強了感恩奮進、放飛夢想的思想感情。
不少青少年學生參觀了各鄉(xiāng)新村聚居點,深有感觸地說:“黨和政府關心我們,讓我們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我們一定要勤奮學習,成長成才,將來回報國家、回報社會。”
天全中學高一12班高竹馨在參觀后寫下日記:地震后天全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整個舊縣城換作一片工地,無數(shù)的建筑不斷呈現(xiàn)在眼前,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我曾無數(shù)次在夢中徘徊,幻想著這個對于我再熟悉不過的地方會變成怎樣的模樣?如今,我們看到新建的紅軍紀念館,寬闊雅致的濱河公園,正在修建的涼水井大橋、四星級賓館……從這些建筑中我看到了重建的雛形,也體味到了其中的美好。或許我的祖輩曾有過這樣的想法,卻從未期待有一天它們會變成現(xiàn)實。我是何其的幸運,在短短幾年之間便可以經(jīng)歷這樣巨大的變化。
縣級35個機關關工委暑假期間就有26個機關關工委,利用暑期組織單位職工子女參觀災后重建項目。鄉(xiāng)、村兩級關工委抓得更實更好,全縣15個鄉(xiāng)鎮(zhèn)、138個村,基本上鄉(xiāng)鄉(xiāng)、村村都開展了感恩教育。
“地震過去兩年多了,我們的學校發(fā)生了根本變化。”紫石小學六年級學生李詠琪從學校之變開始寫起?!霸瓉韺W校后面的空地雜草叢生、稀泥爛漿。那時還沒有籃球場、沒有沙坑,我們住在板房里。兩年后,我們住進了漂亮的新宿舍,可以走在平整的水泥地面上了,圍墻畫上了漂亮的圖畫,配上了傳統(tǒng)詩詞,讓校園文化氛圍更濃了,讓課間休息更多彩和有趣了……”“我們要懷著一顆感恩奮進的心去努力學好本領,將來也像那些充滿愛心的叔叔阿姨一樣,將愛心傳承下去?!逼涓卸髦橐缬谘员怼?/p>
“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用一顆感恩的心來滋養(yǎng)。常懷感恩心,一生少遺憾。感恩是愛心之本,是勇氣之源。我們‘4·20’災區(qū)人民,要懷著一顆感恩奮進的心踏上重建奔小康的時代列車……”翻開天全縣關工委“五老”的筆記本,這些話是他們在下一輪感恩教育中與孩子們分享的“心靈雞湯”。這些“五老”,正與孩子們同行,書寫著災區(qū)愛與感恩的動人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