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云燕 杜紅
摘要:隨著后喻文化時代的到來,師生關系發(fā)生了重大轉變,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和媒體學習到豐富的前沿知識,而教師則逐漸由傳統(tǒng)的知識傳遞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啟發(fā)者。在后喻文化時代背景下,研究生的培養(yǎng)模式也應與時俱進做出改變。本文主要闡述了后喻文化的含義、后喻文化對教育產生的影響及后喻文化視角下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的構建,以期高校通過后喻文化中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的轉變?yōu)閲医ㄔO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人才。
關鍵詞:后喻文化;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9-0184-02
隨著后喻文化時代的到來,人們可以通過各種途徑來獲取自己所需的知識和信息。在后喻文化背景下的研究生培養(yǎng)也要轉變方式,重點培養(yǎng)研究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從而提高研究生的培養(yǎng)效果。
一、后喻文化的含義
后喻文化的提出最早是由美國著名社會學家瑪格麗特·米德在《文化與承諾》一書中展現的,他把時代進行了重新劃分,即前喻文化時代、并喻文化時代和后喻文化時代。后喻文化主要是指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年輕人由于對新生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接受能力,在新科技、新觀念的認知和使用上必將會超過他們的前輩,而且年長者還會反過來向自己的晚輩學習。在西方和我國對年輕人的傳統(tǒng)教育上,年長者有著豐富的知識積淀,他們對年輕人的教育起著巨大作用。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fā)展,年輕人率先掌握了網絡和計算機技術,在網絡世界中包含著豐富的信息,年輕人遇到不懂的問題可通過互聯網得到快速的解決,不用再去問長輩問老師,這樣不僅可以找到最佳答案,而且還提高了解決問題的時效性。作為年長者,由于時間、精力和思想的限制,面對新觀點、新科技往往不能較快的接受,依舊停留在傳統(tǒng)的認知上,與時代的發(fā)展?jié)u行漸遠,實屬無奈。
二、后喻文化對教育產生的影響
隨著后喻文化時代的到來,高等教育也應與時俱進,積極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引導大學生充分發(fā)揮出自我教育的能力。但目前,我國高??傮w還處于前喻文化時代,教師依舊在教學上有著絕對的權威,雖然憑借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依舊可以完成教學工作,但在后喻文化背景下,教師越發(fā)的感到力不從心??傊?,后喻文化時代的到來,必將會對高等教育產生重大影響。
1.教師絕對權威的消解。當代教師的傳統(tǒng)思想普遍認為,作為傳授知識和真理的教育者應在教育中占據主體地位,學生要對教師言聽計從,教師應具有絕對的權威性。但是隨著后喻文化時代的到來,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不僅僅局限于教師的課堂教學,他們可以通過網絡和媒體獲得更多更前沿的知識,而且有著大量的知識是教師不了解、無法教授的,而且學生個人擁有的知識量與自身的年齡和閱歷不再具有正比關系,知識信息的傳遞也不再局限于教師對學生、年長者對年輕者之間。因此,作為傳授知識和真理的教師,其權威受到了很大的動搖,教師的主要工作不再是向學生傳授知識,而是幫助引導學生去利用各種途徑去獲取知識,實現自我教育,教師會逐漸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啟發(fā)者。
2.推崇師生平等對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存在著交流與溝通,面對學生的對話不是對對方觀點的輕視和壓制,它需要建立一個開放、公平的對話關系。目前,由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具有絕對的權威,當師生之間產生對話或學生對教師的觀點產生質疑時,教師往往依靠自身的權威來反對學生的觀點,甚至將自己的觀點強加到學生身上,這就嚴重壓制了學生的潛能和學習的積極性。在后喻文化背景下,學生通過自我學習也掌握了豐富的、先進性的知識,并且隨著教師絕對權威的消解,學生以逐漸演變?yōu)榻處熃虒W活動中的合作對象,師生之間通過平等的對話可以使雙方的思想和觀點實現交換與轉變,從而達到一種新的對話境界。隨著后喻文化時代的到來,導師會成為研究生在科研活動中的參與者和協(xié)調者,師生間的相互影響可以更好的提高科研效果。
3.提倡實質性的情感交流。目前,高校為加強師生間的交流而制定了各種規(guī)范,但是在規(guī)范下的師生交流過于形式化,教師只是為了達到教學目標而機械化的進行教學,完全把學生培養(yǎng)成了社會機器中標準的零部件,師生之間缺乏實質性的情感交流,甚至對學生的情感造成壓制。隨著后喻文化時代的到來,師生之間產生了平等對話的關系,學生的需要和情感也在對話過程中顯現出來。因此,教師要更多的了解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感情上的實質性交流不斷縮短師生距離,使師生之間逐漸形成亦師亦友的關系。后喻文化是對教師傳統(tǒng)思維方式的沖擊,教師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才能使自己的教學工作事半功倍。
三、后喻文化視角下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的構建
隨著后喻文化時代的到來,師生關系發(fā)生了重大轉變,教師的絕對權威得到消解,而且?guī)熒g逐漸形成了良好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對話。在此背景下,傳統(tǒng)的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受到了極大的挑戰(zhàn),這就要求高校和研究生導師轉變思維方式,引導研究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不斷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具體來說,后喻文化視角下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的構建要做好以下幾點:
1.學會調節(jié)自我情緒,增強自身主動性。后喻文化時代背景下,研究生的培養(yǎng)不僅需要高校的教育,而且還需要研究生通過自我學習來完成對自己的培養(yǎng)。這就需要研究生不斷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學會調節(jié)自我情緒,不斷激發(fā)自己的學習主動性。首先,研究生要懂得自我內省。研究生的自我教育是一個自我提高的過程,研究生只有對自己有著充分的了解和認識,才能找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因此,研究生必須要做到對自己思想和行為不斷進行修正,通過制定一份嚴謹可行的學習計劃來時刻檢查自己思想和行為上的弊端,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自我內省只有長久的堅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次,研究生要懂得自我暗示。研究生在生活學習中心理受環(huán)境的影響較大,很容易出現消極、倦怠、不穩(wěn)定的情緒,從而影響到學習效率和效果。因此,研究生要掌握一定的自我暗示的方法和技巧,通過內心鼓勵和贊美自己來消除所產生的負面情緒,激發(fā)自己的學習熱情。最后,研究生還要學會自我移情。研究生在學習中難免會出現消極的情緒,因此要學會有意識地改變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適時的將注意力轉移到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上,以此來逐漸削弱自己的消極情趣,進而再將良好的心態(tài)投入到學習之中。
2.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內化做好前提準備。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的加劇和互聯網的快速發(fā)展,西方大量的消極思想涌入我國,對我國人民的價值觀造成了很大沖擊,尤其是在校學生,由于他們的心智尚未發(fā)育成熟,辨別是非能力較弱,自身的思想和行為很容易發(fā)生扭曲。后喻文化背景下,研究生在進行自我培養(yǎng)過程中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八榮八恥榮辱觀作為自己的思想行為標準,自覺抵制社會上的不良文化和思想,從而以優(yōu)良的思想行為來完成自我培養(yǎng)。
3.構建和諧人際關系,提高自我比較與評價能力。和諧的人際關系可以滿足研究生自我發(fā)展的需要,研究生在自我培養(yǎng)過程中要注意與他人構建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首先與人交往要真誠友善,這樣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在和諧的人際關系下,他人能夠反饋出對自己真實的評價,有利于研究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及時改正,這樣自我認識才會更加明確。其次,由于研究生與社會接觸較少,大量的時間都用在了在校學習上,缺乏一定的語言表達和禮儀禮貌上的經驗,這就需要研究生掌握良好的溝通技巧,與老師、同學、親人形成良好溝通關系,而且還要不斷擴大自己的交際圈,使自己獲取知識的來源更加廣泛??傊?,和諧的人際關系可以幫助研究生提高社會適應能力,這也是研究生自我培養(yǎng)的需要。
4.充分發(fā)揮出導師對研究生的監(jiān)督管理作用。后喻文化時代背景下,導師傳遞知識和真理的作用得到消弱,研究生通過自我學習也可以掌握豐富先進的專業(yè)知識。導師已由知識的傳遞者轉變?yōu)檠芯可鷮W習的促進者和啟發(fā)者,由于導師角色的轉變,導師的作用也要與時俱進,充分發(fā)揮出在研究生培養(yǎng)中的監(jiān)督管理作業(yè)。導師要加強與研究生的交流與溝通,及時了解研究生的所做所想,幫助研究生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困惑。同時,導師還要對研究生錯誤的價值觀給予糾正,引導研究生樹立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價值觀,成為研究生培養(yǎng)中的引路人。
綜上所述,在后喻文化時代,年輕人對知識、信息的掌握有了更加寬廣的渠道,學校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越來越小。高校對研究生的培養(yǎng)要跟上時代的發(fā)展趨勢,在后喻文化視角下,高校要引導研究生充分發(fā)揮出自我教育能力,并在導師的監(jiān)督和管理下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滿足社會的發(fā)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