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翻譯學術話語研究價值及學科定位

        2016-03-16 14:52:13龐秀成
        關東學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話語學術學科

        龐秀成 劉 莉

        翻譯學術話語研究價值及學科定位

        龐秀成 劉 莉

        翻譯學術話語就是我們談論翻譯的話語,由于這種話語經常是學術性的和技術性的,因此成為學術話語。又因為對它的專門研究還沒有展開,因此有必要了解這個研究領域的基本方面。翻譯學術話語有利于學科建設、學術交流和翻譯教學,在研究對象、方法和內容等方面有其獨特之處。本文嘗試描述和論證這一研究方向的基本方面,以便引起學界的重視和思考。

        翻譯學術話語;學科定位;話語分析

        引言

        “信”“達”“雅”是中國翻譯領域最熟悉的學術話語,其次便是“神似”、“形似”、“忠實”等話語。而在當代,起源于西方又傳遍世界的核心話語是“對等”及其相關說辭。新的譯論話語不斷出現,與舊的譯論話語比肩而立。對于話語的追問和厘定,我們并不陌生。比如什么是翻譯以及圍繞翻譯本質的表達話語的探討就是一套需要重新認識和解說的話語。對翻譯重新定義的呼聲告訴我們,所謂翻譯學仍然屬于正在成長和建設中的學科。討論翻譯實踐話語及翻譯研究的理論話語就是翻譯學術話語或翻譯學科話語。翻譯學術話語研究中出現的學科術語和表達、判斷等蘊含著翻譯思想,翻譯學科的學術論爭在很多情況下實際是話語論爭。翻譯學科如果健康發(fā)展,就有必要對翻譯學術話語進行專門研究。自七十年代以來,翻譯研究已經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學術話語系統(tǒng),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這并不表明這個學科在話語體系上不需要完善或已經足夠維持其學術交流和學科發(fā)展。另外,人們在使用和創(chuàng)立學術話語時缺少一種反思和批判意識,導致話語似是而非、自說自話或者對話障礙。學術話語的重要性還有更深層的原因,這就關系到話語與知識生產以及認識真理的關系問題。后結構主義對人文和社會科學的沖擊和影響具有革命性,在于它改變了人們對真理、知識的看法以及探究真理和知識手段的認識。語言和結構的一致性、語言和現實的對應性受到質疑。不存在穩(wěn)定的不變的基礎或結構,現實可以有不同的解釋。解釋現實依靠話語,所有關于現實的意義、理所當然的信條都要放到歷史情境中加以思考。在這一背景下,對學術話語本身的研究便是認識知識和真理以及理解話語意義的必要條件。目前,學術話語研究已經在科學、文學、哲學、心理學等學科展開。??率降闹R考古具有代表性。翻譯學術話語經過歷史的積淀以及從各個現代學科的借鑒已經越來越駁雜厚重,因此本文認為對于這個學術話語進行批判、整理和構建研究十分必要。

        一、話語及學術話語在語言研究中的定位

        話語(discourse)是人們對語言深化認識的一個標志性概念。它可以從不同方面加以認識,如心理和認知角度、社會學角度以及意識形態(tài)角度等。Lakoff*Lakoff,George,Don’t Think of an Elephant!: Know Your Values and Frame the Debate—The Essential Guide for Progressives,White River Junction: Chelsea Green Publishing,2004,p.xv.說:“框架是形成我們認識世界方式的心理結構。”“不同的想法需要不同的說法?!痹谒劾?,人人事事皆依靠構建認知框架和適當構建新的框架。語言幫助我們激活這種框架,新的框架需要新的語言。這種語言就是話語。目前通行的認識莫過于這樣的判斷,即話語是通過語言來表達的思考方式,就是如何將語言組構起來表達思想和身份的方式。它是一種社會分野,劃定一個論題下種種可能的陳述。既然話語是表達思想的方式,那么通過分析話語就可以了解這個話語組織者看待世界的視角。因此同一個事件可以有相同的語義邏輯語言表達,但是卻有不同的話語加以描述。話語嵌入在不同的修辭類型甚至元修辭類型之中,因此已經用語言表達出來的可以作為話語的實例來理解。話語本來是具體的,但是定義話語就是將它抽象出來,同其他抽象的事物一樣,話語定義的困難之處在于不容易給出一個無懈可擊的定義。任何定義都是一個參考。如Vivien Burr*Burr,Vivien,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Constructionism,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1995:32.的定義是:“話語指的是在某種程度共同對事件產生一種特別言說的一套意義、隱喻、陳述、意象、敘述、陳述等等。”這個定義的優(yōu)勢在于讓普通的讀者即刻有一種可以把握的對象來幫助理解。

        話語與言說方式相關,因而現代理論家將其視為功能性的概念或過程的概念。說到底,話語是思維范疇和規(guī)則的集合。話語與語言呈現一種互動關系,話語依靠語言呈現,語言的運用就是話語的驅動。這種互動關系或轉化關系是適應準確表達新思想新概念的結果?,F代主義認為,語言和話語可以脫離權力和意識形態(tài)而成為一種常識。這種常識是任何話語共同體實現交流的最根本性的基礎??墒呛蟋F代主義和解構主義則認為認識真理和表達真理具有多種途徑,甚至懷疑獲得真理的可能性,因此更加重視個體的多樣化的話語經驗,并認為話語是意識形態(tài)的表達。

        學術界是追求真理和知識的領地,而話語起著通行真理合法化和加強建構的作用。因此,在知識與權力的斗爭和協商過程中,話語就成為權力關系借以產生言說主體的中介。如果說話語是一個文化共同體思維和言說的基本范疇和規(guī)則,那么學術話語也是知識與權力斗爭和協商的一套由范疇和規(guī)則構成的機制或系統(tǒng)。Foucault*Foucault,Michel,The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 and the Discourse on Language,Translated from the French by A.M.Sheridan Smith.New York:Pantheon Books.1971:80.在《知識考古學》一書中,將話語定義為“隸屬于同一的形成系統(tǒng)的陳述主體”?!皩W術話語指一個群體、學科、行業(yè)表達慣用概念、理論、觀點、技術等的基本范疇和規(guī)則,表現為詞語、術語、判斷、表述、隱喻、類比等基本言詞;學科內部及學科之間借以思考、表達與交流,形成獨特的話語范疇、話語模式話和語體系,進而影響和決定學術的行為規(guī)范、獲得合法地位、提高學術聲譽并改變社會現實。每個言詞或術語等都不是意義自足體,而是在相互界定中構成話語系統(tǒng)的一部分。學術話語的批評和建構是對這套言詞梳理、反思、檢討、再定義以便完善各學科中意義的建構規(guī)則、創(chuàng)立和開發(fā)新知的方式,開發(fā)話語生成資源,維護話語生成機制?!皩W術話語是指科學活動中思考和運用語言的方式?!?Hyland,Ken,Academic Discourse: English in a Global Context.London/New York: Continuum,2009,p.1.學術話語不是語言本身,而是語言的使用,代表學者的存在和立場。以學術話語行事的人,其言語或著述對學術界產生影響。一個學術機構或一個學科門類如果沒有特定的學術話語就不能存在下去。學術話語不只是傳遞思想,它還有幫助說話人形成學術思想和價值觀念、樹立學術地位的作用。對于個人如此,對于一個學術群體也是這樣。通常,學術話語通過教科書、教學活動、學術會議、演講、論文及著述呈現出來。我們認為任何一個領域都存在三個群體使用學術話語,該領域教學中師生教學話語、該領域從業(yè)人員的專業(yè)話語、該領域研究人員的交流話語。這三個領域的學術話語存在交叉和疊印,但在話語方式、話語修辭、話語結構等方面存在差異,可以分別進行專門研究。有的比較明顯,如翻譯從業(yè)人員的專門話語同翻譯學者的差異相對來講就比翻譯教學話語和翻譯學者之間的話語差別大一些。

        二、學術話語研究在話語分析、批評性話語分析中的定位

        話語這一概念始于新批評派的文學批評。它于1950年代成為話語語言學的研究對象,經過結構主義和后結構主義思想家的加工用于對制度、學科和知識分子的研究。話語是理解和談論世界的方式,對它的分析有不同的視角和路徑,產生了不同的話語分析。話語分析不同于篇章語言學,在于話語分析關注的是個人或話語群體的社會文化和心理特征,而不是語篇的結構。作為研究手段的話語分析用于包括翻譯研究在內的人文和社會科學的各個學科,服務于各個學科的研究目的。話語分析之名起源于Leo Spitze(1928)《風格研究》,但這一術語由Zellig Harris*Harris,Zellig,Methods in Structural Linguistics,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2.在其匯報其三十年代以來建立“轉換語法”的系列文章中開始頻繁使用的術語。美國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已經將這一跨學科手段擴展到了很多學科,并與符號學、心理語言學、社會語言學和語用學等學科并行用于這些人文社會學科,后來逐漸發(fā)展成為“語言分析科學”。

        批評性話語分析產生于對語言與權力關系的關注。話語分析用于各個人文社會學科,研究的關注點更為廣闊。在歐洲Michel Foucault為代表的法國理論家開始關注話語與權力的關系,他認為,話語不是語言的形式方面,而是制度化的知識模式(institutionalized patterns of knowledge)。70年代以后歐洲的社會科學中的話語分析出現了各種路徑,但都受到Foucault關于話語與權力關系這一視角的影響,運用他的話語定義和理論概念。至少從2005年起,德國開始了社會科學的話語分析。將Foucault(1969)的話語理論與Peter L.Berger和Thomas Luckmann*Berger,Peter L.&Thomas Luckmann.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A Treaties in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London:Penguin Books,1966.的知識理論加以考察后,社會學理論家Reiner Keller*Keller,Reiner,“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 Approach to Discourse(SKAD)”.in:Human Studies,34(1),2011,p.43-65.在其文章“知識社會學的話語研究路徑”中認為,我們對現實的觀念是永久的程序化的交互作用的產物。這就將社會學視角的現實構建方法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了。

        批評性話語分析是跨學科的話語分析路徑。既然語言是一種社會事件,那么就可以透過話語研究權利是如何通過語言的使用建立起來并得到加強的。由于社會語言學不重視語言使用中的權力關系,因此以Norman Fairclough*Fairclough,Norman,“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d the Marketization of Public Discourse: The Universities”.Discourse & Society,vol.4,No.2,1993,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pp.133-168.為代表的學者發(fā)展了批評性話語分析。這一話語分析模式汲取了馬克思、葛蘭西、阿爾都塞、哈貝馬斯、??乱约安紶柕隙虻热说睦碚?,關注話語中的意識形態(tài)和權力問題。

        Teun A. van Dijk 和 Ruth Wodak 等學者開發(fā)了批評性話語分析的心理模式,認為社會結構與話語結構之間存在社會認知方面的聯系。Ernesto Laclau 和 Chantal Mouffe從后結構主義理論關于意義不確定的觀點發(fā)展的話語理論著重分析話語間的競爭關系,運用的關鍵詞語是話語斗爭。相比之下,Norman Fairclough的批評性話語分析主要受傳統(tǒng)馬克思主義的影響,運用的關鍵詞語是互文性,研究個體文本如何從其他各個文本中吸取成分,證明話語的變化就是通過話語的新組合表達新的思想。話語分析視角有很多,但有一個共同的理論基礎,即都將語言看成是社會交往,因而都關心話語生成于其中的社會情境。此外,批評性話語分析分為宏觀和微觀兩個視角。宏觀注意語篇之間和話語要素之間的聯系,思考文本產生的社會潮流。微觀視角則側重句法分析、隱喻以及修辭手段等。

        “學術話語研究”始于1960年代的英國。六十年代學術話語引起重視的原因是高等學校入學人數迅速增長,一些國家的學生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和教育背景。學生的學術背景差異與主流學術話語的差異給教學帶來一定困難,也不利于學術交流。學生在文化、社會習慣和語言風格等方面構建了自己的身份,便“意味著學生會將不同的身份、理解力和意義生成習慣帶入更為多樣的學科中去。”*Hyland,Ken,Academic Discourse: English in a Global Context,London/New York: Continuum,2009:4.這一研究取向對于教學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教師通過學生的學術話語了解學生對學術的掌握程度和學術水平。學術話語正迅速成為一個令人矚目的研究領域。部分原因是人們對于依靠語言構建的知識有了自覺認識,另一方面是因為話語體現著一種權力,學術話語也是一種權力的表達。特別是當英語無可爭辯地成為世界學術話語的主導語言時,各個有影響力的民族語言的學者開始意識到在國際學術交流中這種語言地位不平等意味著什么。研究人員開始研究作為主導語言的英語學術話語的規(guī)約以及與各自語言的學術話語之間的差異。個體的實用目的是多方面的,如理解學科內容、增進學業(yè)知識、獲得學術地位、擴大學術影響等等。

        三、 翻譯學術話語在翻譯學科中的研究層面

        翻譯學術話語主要目標是通過話語研究翻譯思想,同時依據翻譯思想設計和制定翻譯學術話語。這樣一種目標將翻譯思想同翻譯學術話語相關聯??梢哉f翻譯學術話語不直接面對翻譯實踐,即翻譯學術話語與翻譯現實是一種間接關系。總之,它的目的是在翻譯學術話語及其符號之間的知識構建。

        翻譯學術話語研究雖然存在,但都是依據即時需要而非專門化地進行,比如翻譯的定義方法、類比翻譯的方式等的總結和探討,Koller*Koller,Werner.“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Theory”.in Andrew Chesterman(ed.).Readings in Translation Theory.Helsinki:Oy Finn Lectura Ab,1989.(1979,1989,1995)對于“對等”的探究就是對以這一概念中心的種種話語的考察。作為一個研究領域,翻譯學術話語研究應該在理論意義、實踐意義、性質和定義、研究方法、研究內容等方面做出說明并加深研究。具體方面如下:

        1.翻譯學術話語研究的目的及元話語概念的必要性。翻譯學術話語研究理解為一種元話語研究。雖然后結構主義挑戰(zhàn)了作為普遍基礎的元語言(Metalanguage)的存在,但是從人治角度來看,這個作為基礎框架的元語言是存在的。如果說元語言是用來談論語言的語言,那么元話語(Metadiscourse)就是話語的話語。如果說翻譯技術話語和理論話語是談論翻譯的話語,那么翻譯學術話語研究就是關于翻譯實踐和理論活動的元話語。如果理解元話語是哲學或語言哲學中用來指關于討論的討論(a discussion about a discussion),那么翻譯學術話語的討論就是討論翻譯的討論。同技術、科學等領域各自有自己的話語一樣,翻譯活動的經驗總結和反思以及理論等有自身的話語。有一點需要明確,翻譯學術話語不是翻譯實踐話語,既不是翻譯活動在譯文中使用的話語,而是談論翻譯活動的話語。前者是翻譯風格學等研究的領域??傊?,通過中華譯論話語的分析、建構和創(chuàng)新研究,理論上可以拓展翻譯批評領域,加強學科建設,實踐上可以服務翻譯實踐、教學、學術交流,提高中國翻譯學科話語的國際地位。通過翻譯學術話語的建構,使其成為有意義、有活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考的推動翻譯實踐和理論研究的話語世界。

        2.翻譯學術話語研究的背景分析。翻譯學術話語或譯論話語的整合性探討建議于1972年由James Holmes*Holmes,James S.“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In:James S.Holmes,Translated Paper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Studies,Amsterdam:Rodopi,1972/1988,pp.67-80.提出,即“Let the meta-discussion begin”(讓我們開始探討元問題吧)。1990年代,如Mona Baker和Basil Hatim等在M.A.K.Haliday系統(tǒng)功能語法背景下展開翻譯實踐話語而非譯學話語分析。后現代、后殖民理論催生了Tejaswini Niranjiana,Sherry Simon,Andre Lefevere等的翻譯殖民話語、女性話語、權力話語對文本的改寫和操縱研究。這些關注的都是翻譯實踐話語。但從社會學、民族學、人類學角度的翻譯元話語批判研究散見于各種研究翻譯學術批評中。Tymoczko,Anthomy Pym和Susan Bassnett等意識到擺脫西方中心主義的必要,于是反對完全依賴西方翻譯理論框架話語的依賴從而對西方賴以建立的譯學前提假設提出質疑,但并沒有意識到要專門研究譯論話語的必要。

        直到2007年“歐洲翻譯研究學會”伊斯坦布爾會議*Gambier,Yves and Luc van Doorslaer(eds),The Metalanguage of Translation,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9.才首次以翻譯元話語(metalanguage)為議題探討翻譯術語、概念標準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問題以及翻譯理論術語定義的科學化等問題,關注國際上大量使用英語學術元話語的后果,贊同保持翻譯元語言的多樣性和開放性。特別提出全球學術必須關注各地方或非西方話語的表達的知識和傳統(tǒng),打破西方中心論。相比之下,“翻譯元話語”在中國譯學界還是陌生概念。而對譯學話語焦慮、反思和批判則始于19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涉及文化身份、翻譯話語文化遺產及翻譯學科合法性等,但并未將其視為專門的研究領域。2006年《中國翻譯話語英譯選集》(上卷)出版,方便了國際學界了解中國歷史上的翻譯話語。張佩瑤*張佩瑤:《對中國譯學理論建設的幾點建議》,《中國翻譯》2004年第5期。呼吁建立“翻譯話語系統(tǒng)”,并首用“中國翻譯話語”這一概念,但使用的術語(如間接/直接式翻譯話語、潛藏性/外露型)晦澀,并將翻譯作品話語即實踐話語與翻譯學術話語籠統(tǒng)放在一個框架內,不利于深化研究。她提出了很多有價值卻尚未及回答的問題,但其擬定的理論框架在可行性、方法論上急需探討。但我們認為可以為翻譯學術話語建立專門研究框架,且除Habermas和Foucault等的意識形態(tài)視角以外,還應綜合文化、倫理、認知、美學、科學、哲學以及社會學等不同視角,特別應發(fā)揮中國傳統(tǒng)思想和藝術的意義生成和建構方式和相應的話語言說方式。雖然翻譯學術話語分析已在一定質量上存在于學術中,但沒有從元話語的高度以及學科建設的視野將其概念化和問題化,尚需運用話語批評的方法對中國譯論話語系統(tǒng)描述、分析、反思、批評。

        3.翻譯學術話語研究路徑定位。依據研究目的不同,話語研究大體有兩種路徑,一個我們稱之為話語形式-功能路徑,另一個我們稱之為社會-文化路徑。后者應該最符合這個研究領域的總體方向,特別是我們考察知識話語生成的社會學路徑的時候更加堅信這一點。具體方法都有調查分析、心理分析、文本分析等。每個路徑都吸收了多個學術傳統(tǒng)。語言曾經作為封閉系統(tǒng)進行共時態(tài)研究,但話語研究不能脫離歷史情境和文化因素甚至人的行為,因此話語研究的路徑就不可能獨立于社會之外。盡管如此我們也看到有兩個研究路徑,前一個路徑關系話語構建的方式的說明,主要放在語篇、修辭、句法等給說話人或作者帶來的效果。不關心或較少關心主體性、權力關系和身份等問題。另一些人明顯關心話語所實現的目的性或反映的社會結構關系等方面。話語是將語言組構起來表達思想和身份的方式。因此,雖然后者為主體,但是這兩個路徑并非界限分明,常常互相交叉,相互補益。目前翻譯學術話語,由于在國內尚未形成一個集中的問題化的勢頭,因此還不能做具體方法上的總結。但目前話語研究的兩個總體路徑給未來研究指出了方向。

        4.翻譯學術話語的研究內容。雖然古代的譯論話語多半都是經驗總結、對佛經等翻譯的看法、對譯本的要求、對譯者的要求、翻譯標準的爭論等的話語,但是都作為一種道術來談論。因此可以從最寬泛意義上理解翻譯的學術話語。中國古代和現當代翻譯學術話語分析或批評目的為了建構,建構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在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是新思想生成和學科進步?!霸捳Z創(chuàng)新”就是對翻譯活動或對譯論話語有突破性認識從而改變原有譯論話語的使用狀況或者變換言辭表達。話語創(chuàng)新研究關注變化因素和機制,有自身歷史視角和中外比較視角。

        翻譯學術話語主要有五個研究內容:來源研究、影響研究、批評研究、構建研究和方法論研究。以翻譯學術話語的來源是學術話語的發(fā)生學研究,考察學術話語的創(chuàng)新、借鑒、變異等方面。回溯和追蹤翻譯話語的學科來源便是翻譯話語的內容之一。翻譯學術話語從發(fā)生學上看,有的來源于某個學科或技術,有的來源于某個學派的思想。有的雖無從追索,但大體上可以描述可能的生成軌跡。與來源研究密切的影響研究,是指翻譯學術話語被接受、傳播和經典化等方面。

        其中國際學術話語的地位和影響研究涉及一個國家在國際平臺上的學術地位。在學術交流國際化的今天,歐美翻譯學術話語在國際學術界占據優(yōu)勢地位。在由西方翻譯學術話語與非西方翻譯學術話語構成的話語圖譜中,非西方翻譯學術話語有自我壓抑的傾向。這可以從學術思潮和學術前沿中看出。這種話語權力的差異對于學術本身造成不利,原因有兩點:翻譯學術話語的產生與翻譯所涉及的語言文化密切相關,產生于此的翻譯思想未必適用于彼,即不存在普適性的翻譯學術話語。雖然我們可以用這些話語交流翻譯研究成果,但其負面效果是因為翻譯話語的制約,從而壓抑了涉及語言個性的翻譯研究成果。翻譯研究根本上具有多學科和跨學科的性質,體現著倫理、價值判斷、意識形態(tài)以及權力關系等方面,因此研究話語也需要分析和評價,而其評價本身也是多學科性質的。在移用、借貸和類比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意義理解上的誤解和沖突。翻譯學術話語需要在解釋批評中在內涵和意義上加以整合,加深理解,消除迷霧。還需要厘定敘述話語的合法性和邏輯性等方面,目的是為了構建有生命力的話語體系。我們嘗試將研究內容的具體方面進一步勾畫如下:(1)翻譯學術話語言說者身份及所代表的身份研究。翻譯學術話語表達不同的學術觀念、立場和意識形態(tài),不同話語間必然有互文、影響、沖突、融合的傾向。這方面要探討言說者的翻譯實踐背景、學術背景、教育背景、哲學觀念、思想傾向、信念信仰等于其翻譯學術話語存在怎樣的相關性。(2)翻譯學術話語影響力研究。不同的學術話語其影響力各不相同,這個影響力與話語本身的學術價值不具有正相關關系。這就是翻譯學術史的存在價值,否則很多有價值的翻譯學術話語就被淹沒。名人效應造成的一個傾向就是人們對所引述的名人翻譯學術話語感到理所當然,從而喪失了反思批判意識。(3)翻譯學術話語的歷史研究。當我們一定量的話語按照不同的維度分類整理之后就可以看出翻譯學術話語的歷史走向。從個體發(fā)生到集體認同乃至學派的產生,需要歷史的梳理。(4)翻譯學術話語的語義研究。雖然翻譯學術話語為學者和譯者使用,但它們的內涵、前提以及與相關話語的意義關系、意義界限等是否已經清楚還是個問題。因此,需要運用語義辨析方法加以明確,研究話語意義的矛盾、語義的變遷、揭示其混亂和模糊的事實、探討話語的前提和假設條件,概念的質量與術語標準化之間的關系,等等。(5)翻譯教學話語研究。這個方向包括翻譯教學或培訓使用的學術話語的明晰性、學生或受訓者翻譯交流話語、學生或受訓者翻譯反思報告(或實驗報告、調查報告、研究論文等)的學術話語。翻譯學術話語的中繼性和非標準化等研究、翻譯學術話語的誤用研究、話語使用上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和反思及批判精神研究、翻譯學術話語缺乏一致性和邏輯性研究。

        在內容方面,它需要不斷深化和擴展。在方法論上可以嘗試已有的話語分析方法,但翻譯話語研究的目的是通過話語考察翻譯話語中蘊含的思想、規(guī)約和邏輯等,即分析中需要用翻譯批評的方法而不是普通的話語分析方法加審核,學科的定位是翻譯批評的一個領域。

        龐秀成(1963-),男,博士,東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長春 130024);劉莉(1968-),女,長春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長春 130012)

        猜你喜歡
        話語學術學科
        【學科新書導覽】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現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河北畫報(2021年2期)2021-05-25 02:07:18
        如何理解“Curator”:一個由翻譯引發(fā)的學術思考
        中國博物館(2019年2期)2019-12-07 05:40:44
        對學術造假重拳出擊
        商周刊(2019年2期)2019-02-20 01:14:22
        “超學科”來啦
        論新形勢下統(tǒng)一戰(zhàn)線學學科在統(tǒng)戰(zhàn)工作實踐中的創(chuàng)新
        話語新聞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34
        話語新聞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0
        “那什么”的話語功能
        當代修辭學(2014年1期)2014-01-21 02:30:20
        丰满少妇被猛进去高潮| 免费毛片性天堂| 99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免费| 极品少妇被后入内射视| 国产91精品一区二区麻豆亚洲| 欧美又大粗又爽又黄大片视频| 影音先锋中文字幕无码资源站 | 我也色自拍俺也色自拍| 精品久久久少妇一区二区| 中国人妻与老外黑人| 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性色| 日本高清色惰www在线视频| 日韩精品资源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黑色丝袜在线看片| 一边做一边喷17p亚洲乱妇50p | 人人爽人人爱| 成人午夜无人区一区二区| 亚洲色图第一页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综合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人成午夜免费视频无码| 中文字幕有码无码av| 日韩中文字幕久久久经典网| 久久2020精品免费网站| 亚洲av精二区三区日韩|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大片在线看|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在观看| 少妇久久高潮不断免费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脱狱者|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播放| 成人免费网站视频www| 国产一区二区内射最近人| 日本一级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公开免费人成视频| 亚洲精品久久国产高清情趣图文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国产午夜免费啪视频观看| 国产尤物精品视频|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老色鬼| 人妻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天天色天天操天天日天天射| 国产精品欧美久久久久久日本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