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江南之外:趙賓詩歌探論兼及清詩的不同場域

        2016-03-16 01:02:49黃治國

        黃治國

        (信陽師范學院 文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

        江南之外:趙賓詩歌探論兼及清詩的不同場域

        黃治國

        (信陽師范學院 文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清代初年的河南詩人趙賓名列于當時著名的并稱群體“燕臺七子”當中。他的詩歌從主題上大致可分兩類,一類是友朋交游酬應(yīng)之作,這類作品不僅情真語摯,而且能夠考見當時京師與河南詩壇眾多著名詩人及其詩歌活動,具有不小的文獻價值。另一類是抒發(fā)歸隱之思的作品,這類詩歌往往伴隨著較強的人生幻滅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同時代詩人抒情路向的轉(zhuǎn)變。趙賓嚴格繼承了明“七子”復(fù)古的詩學主張,詩歌宗唐學杜,代表著清初河南詩壇的詩學風尚,而這樣一個風尚也暗示了江南詩歌系統(tǒng)之外有著不同的場域。

        趙賓;燕臺七子;清詩

        在清初順治年間的京城詩壇上,活躍著一群詩人,號稱“燕臺七子”。他們受到明代前后“七子”詩學的影響,有著大體相同的詩學主張,推尊“七子”,提倡復(fù)古,主張學習盛唐之詩。聯(lián)系當時在京師主盟詩壇的“三大家”(王鐸、劉正宗、薛所蘊)來看,正可說明,在清代初年很長一段時間之內(nèi),明詩復(fù)古的流風余韻尚延續(xù)不絕。至少在京城,明“七子”的詩學主張尚居于主導(dǎo)地位。

        “燕臺七子”當中,趙賓的詩歌宗尚相對更趨保守與傳統(tǒng),從清初河南詩壇的視角考量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及詩學取向,對此會有更加明確和深入的認識。學界對“燕臺七子”這一清初著名詩人并稱群體尚未展開深入研究,尤其對于趙賓,未見有專門的探討。不妨聯(lián)系趙賓所身處的河南詩人圈,對其詩歌做一個初步考察。

        趙賓(1609~1677年),字珠履,號錦帆,河南陽武(今原陽)人。順治三年丙戌(1646年)進士,授官淳化知縣,升刑部主事,后坐事論罷,遂曰“余之業(yè)在白華、南陔之章矣”[1]471,養(yǎng)母不出,終于家。趙賓在京與宋琬、施閏章、張文光、嚴沆、丁澎、陳祚明詩歌唱酬,有“燕臺七子”之稱。李以篤、程封刊宋琬、趙進美、郜煥元、周體觀、申涵光、彭而述與趙賓七人詩選,故又有“江北七子”之稱。有《學易庵詩集》行世。與同時代的彭而述等河南詩人相比,趙賓的功業(yè)思想相對較輕,就其生平來說,其人也并不如彭而述等介入明清易代的時事風云如是之深,所以他的詩歌并不激昂發(fā)露,而偏向于和平內(nèi)斂,這在其《學易庵詩集》中表現(xiàn)得比較明顯。

        一、情真語摯的酬應(yīng)之作

        在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方面,與同時代詩人多涉及時代風云迥異,趙賓的詩作以友朋交游一類題材為最多。這類詩歌最易敷衍而失真情,但趙賓所作語調(diào)真摯,能于酬應(yīng)中見真情。其交游類詩又可分為三種:其一是懷友詩,趙賓的這類詩感情尤為深沉。如《道經(jīng)譙明墓拜之》二首之二:“我來自雍丘,匹馬經(jīng)墓門。朔風吹天地,慘淡白日昏。下馬拜君冢,何處招君魂。薄暮人俱去,狐兔走荒原?!盵2]488此詩是懷念好友張文光(譙明其字)之作,詩中未見任何渲染與雕飾,純是拜墓之時的所見所想,但其間真情充沛,令人想見作者內(nèi)心的沉痛。再如《吹臺懷位庵、譙明、蓼航、藉茅諸君子》:

        昔時誰復(fù)在,無恙是高臺。

        斷塔聞鴻雁,西風吹草萊。

        中原百戰(zhàn)后,此地幾人來?

        不盡天涯意,夕陽畫角哀。[2]518

        所懷之人除沈荃(位庵其號)外,張文光、王紫綬(蓼航其號)、王無咎(藉茅其字)均為河南詩人,吹臺在開封東南,相傳為師曠吹樂之臺,又為梁孝王歌吹之地。作者將懷友之深情與懷古之幽情相結(jié)合,在悲嘆歷史的無盡滄桑之中,寄托了友朋分處四方的不盡天涯之意,語調(diào)既深沉又高曠,情感表達也渾融深厚。

        其二是友朋相逢送別之詩。這類詩作得不好,往往流于套路化、模式化,趙賓則不僅能緊貼朋友境遇來寫,且能于詩中見出自己的面目。如《長安喜逢彭禹峰》二首之一云:“湖海元龍氣未除,雄心寂寞付樵漁。樽同北海新桑落,膝抱南陽舊草廬。倜儻指揮天下事,風騷驅(qū)使古今書。含香朝罷門庭冷,掃徑同居賦子虛?!盵2]534詩歌真切地寫出了彭而述的特點,頗能傳其喑嗚叱咤之神采。再如其《別王蓼航》:

        賦罷歸來別金莖,將母南還理藥坪。

        邀客樽傾千日酒,買山身隱百門城。

        高齋細雨鳴藤架,畫舫東風對落英。

        匹馬漫愁人遠道,天涯芳草正程程。[2]542

        詩題下有小注稱王紫綬“時請養(yǎng)居蘇門”,王紫綬于三十四歲即辭官養(yǎng)母,隱居輝縣蘇門山二十年。此詩即當時的送別之作。聯(lián)系趙賓在坐事罷歸之后,養(yǎng)母不出,終于家,可知此詩不僅為友人歸隱而歡欣,也暗含著自己真實的歸隱之想。

        其三是友朋酬贈之作。此類詩歌多以“寄”“贈”或“酬”“答”為詩題首字,標明為酬贈之作。這類作品一般多是為應(yīng)景而作,在趙賓詩作中占有很大分量,但同樣能寫得富有真情實感。如其《秋日贈周元亮》:

        露冷高天落日懸,嵩高回首各茫然。

        一官瘴海七千里,獨霸騷壇二十年。

        島外艅艎生白發(fā),篋中薏苡問青天。

        秋風攜手層臺上,漠漠諸陵散晚煙。[2]534

        這種寄贈友朋之詩,最應(yīng)結(jié)合所寄之人的親身境遇來入筆,并以之為背景,或寄興抒情或馳騁議論。這首詩趙賓即緊扣周亮工的獨特經(jīng)歷為其鳴不平,并結(jié)合秋日蕭瑟的物候特征加以渲染,使得所抒之感慨更顯滄桑渾厚。再如《贈周元鼎》:

        河聲添雨漲沙灘,門對石橋小徑寒。

        白發(fā)一官垂絳帳,青春幾處醉雕欄。

        諸生問字簾高卷,小婦鳴箏月未殘。

        聞道山林時入夢,緇塵匹馬興闌珊。[2]548

        詩作中寄贈對象與詩歌作者的林下之思、歸隱之想已融合無間,難分彼此。其中頷聯(lián)一句,含義深永,包蘊豐厚,尤令人咀嚼不盡。

        值得一提的是,趙賓的這類交游詩作,對于考辨當時京師詩壇人物與詩歌活動,尚有不小的文獻價值。從其交游詩作中,不難發(fā)現(xiàn)當時不少著名詩人的蹤跡。有關(guān)“燕臺七子”,趙賓有詩《立秋日偶集施尚白邸中,走筆柬飛濤》《丙申九日飛濤諸公宴集》《苦雨和施愚山》《九日送施尚白督學山東》《雪后贈丁客部飛濤》《九月寄懷施尚白》《都門喜晤丁飛濤》《雪夜同沈繹堂、彭而述、張譙明小集》《同張譙明、許菊溪、沈繹堂、顧介石、吳六一、張友鴻社集施尚白齋頭》《同張譙明、許菊溪、施尚白、沈繹堂、吳六益、張友鴻、顧介石社集》《長安喜逢張譙明給諫》《哭張譙明先生》《喜金紫汾、嚴灝亭同授給諫》,其中就涉及七人中的施閏章、丁澎、張文光、嚴沆等,且可看出他們當時有詩歌結(jié)社活動。

        重要的是,在此類詩中,更可以考見不少清初河南詩人的蹤跡。上述彭而述、周亮工、王紫綬自不待言,此外與之交游的當時河南著名詩人尚有孫奇逢、張縉彥、薛所蘊、王鑨、劉體仁、侯方岳、王無咎、周令樹等。如有關(guān)孫奇逢,趙賓有《寄懷孫征君鐘元先生》《壽孫鐘元先生》《秋日訪孫鐘元先生兼山堂》《贈孫征君》《祝征君孫先生》《信宿冀渭公大隱園,讀征君孫先生長句,因成四律,兼訂后游》《過孫鐘元征君村居》等詩。據(jù)張慎為所作《趙錦帆先生傳》云:“時處士孫鐘元衍宗傳于蘇門之麓,[趙賓]曰:‘性命之學在是矣?!瘹q必數(shù)往,往必浹旬?!盵1]472可知,趙賓與孫奇逢交游極為密切,這也可結(jié)合上述詩作得到證明。同時,聯(lián)系王紫綬曾隱居蘇門山下二十年,愈發(fā)可見孫奇逢對清初河南詩壇的潛在影響。

        從趙賓的詩歌交游,可以推知:其一,清初河南詩人,顯名于當世詩壇的不乏其人;其中更有趙賓、張文光等,能與施閏章、宋琬等名家作手并稱于世;而彭而述、周亮工等又以方伯身份肆力風雅,雄踞詩壇。由此可知,當時河南詩壇在清初詩界占據(jù)著不小的分量,值得加以重視。其二,清初河南詩人相互之間交游密切,僅以趙賓為中心來看,其交游圈幾乎遍及同時代的河南名詩人,所以,這個圈子的聯(lián)系應(yīng)是較為緊密的。而進一步來看,趙賓的交游類詩歌不僅提供了考證的資料,在更廣泛的意義上,正說明作為“燕臺七子”之一的趙賓,在清初詩壇上具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

        二、歸隱之思與幻滅之感

        趙賓詩歌的一大主題即抒發(fā)歸隱之思。他的許多詩作都表露了這樣的思想,如其《晤張季協(xié)》描寫了綠波園中愜意閑適的生活,體現(xiàn)了自己的志趣,詩云:

        綠波園在尚堪居,架剩先生舊賜書。

        睡起閑從樵父飲,酣來遠看野人漁。

        教兒每夜親燈幌,種竹緣河響水車。

        白發(fā)生涯能若此,青氈莫漫換吾廬。[2]557

        字里行間充滿了艷羨之情。趙賓也在不少詩作中明確地抒發(fā)了欲求歸隱的志向。他一邊頻繁感嘆仕宦之無味,如《病中》抱怨“一官雞肋似”[2]520,《和白師汪園六首》之五又嘆“宦況同雞肋”[2]522,《劉石生自山中》復(fù)云“匏瓜四載真雞肋,羨爾河邊舊釣蓑”[2]580;一邊高唱歸隱之辭,其《和彭碧湖韻》稱“欲賦歸來尋舊隱,蘇門淇水老余年”[2]577,《花朝》決絕地自嘆“公卿無骨相,決計狎漁綸”[2]594,《晴望》則明言“欲學桃源人避世”[2]587,《春日用蘇生老韻八首》之二更倡言“預(yù)約與君歸去后,清泉白石問生涯”[2]587。

        趙賓的歸隱之思,并非是一時之興或附庸風雅,而是經(jīng)歷明清易代的世事之變后的人生選擇。這種歷經(jīng)滄桑的沉重感,在其詩作中可以考見,如《李涵暉過訪》:

        剝啄何人問薜蘿,東風下馬系庭柯。

        當年話別千山紫,此日相逢兩鬢皤。

        兵火余生親耒耜,云龍舊夢付牛歌。

        賦錢早辦山裝備,結(jié)伴梅溪理釣蓑。[2]560

        在此詩中,作者的情緒是徘徊低沉的。這種情緒當然不止一種緣由導(dǎo)致,但是正如詩中所言,歷經(jīng)兵火,劫后余生,必然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同時,作為一個在前朝度過了整個青年時代的詩人,趙賓的詩中卻并未有過多的緬懷故國之情,在其詩集中僅可以找到如下兩首。《廟市歌》云:

        月之朔望廟市辰,大車小車寺外屯。大箱小箱塞寺門,騾馱馬負蹴緇塵。往來爭道白日喧,百貨雜還兩邊陳。眼前異物看不真,中多瑰瑰駭心魂。哈烈鎖伏翠毛新,氆氌猩紅大西秦。寶井之石五色勻,瑟瑟陸離上騰云。珍珠繡簾織花紋,祖母綠滿羊脂盆。珊瑚海鬼檠玉簪,簪頭細刻龍鳳文。鳳凰引雛各相親,蜜蠟?zāi)钪殚L等身。大如胡桃色黃金,白發(fā)中涓腰半伸。當年御前供奉臣,忽見數(shù)物潛悲辛,云是累朝大內(nèi)珍。[2]493

        《寄訊張譙明白下》云:

        閉關(guān)日日守丹爐,記別長干細草鋪。

        六代江山春寂寞,前朝陵樹雨模糊。

        樓船戰(zhàn)罷軍聲滿,雪苑人空雁影孤。

        久賦游仙今遇否,囊中五岳有真圖。[2]545

        這兩首詩,前一首通過描寫大內(nèi)珍寶流落市井,淪為交易之商品,感嘆王朝的更迭;后一首頷聯(lián)透露出對朝代興亡的無限感慨。兩首詩聯(lián)系起來看,都僅僅寄托了作者深沉的歷史興亡之感,并未對覆滅的前朝表達出悲痛或者懷念。而且,詩歌的抒情力度也表現(xiàn)得十分克制,前一首大半鋪排奇珍異寶的斑斕陸離,只在最末輕輕點染一筆;后一首只在頷聯(lián)提及前朝遺物,立刻筆鋒一轉(zhuǎn),將詩情引向人生蒼茫的幻滅感之中。這種興亡之感只是偶一為之,淺嘗輒止,更遑論故國之思,亡國之痛?所以,正如詩中語一樣,趙賓的故國之思如同“前朝陵樹”,是“模糊”的。

        而且,與同時代的詩人不同的是,趙賓的詩集中關(guān)涉時事,或直接寫時事的作品少之又少。他或只是在詩中偶一涉筆,如《過石橋堡》云:“經(jīng)歲干戈急,何年盜賊平。”[2]523《曉寒》云:“畫角吹晴曉,邊霜染岸楓?!盵2]525或只是片言只語提及兵事,如《初冬賈孝廉夜集》三首之二云:“日月侵人老,兵戈謀面稀。”[2]526《送陳公朗》言“海上年年未止戈”[2]535,《送坦公》有“羽書吳越正紛紜”[2]535,《王朋玉令密縣》稱“兵火中原二十年”[2]546,《青縣曉舟感懷》云“百戰(zhàn)城池余敗屋”[2]575,等等。

        但是,每一個經(jīng)歷朝代更迭、世事大變的詩人,都不會在陵谷變遷之下無動于衷。趙賓的詩并不因為故國之思的模糊和時事題材的缺席而導(dǎo)致抒情深度的下降。只不過,趙賓是將其詩思的筆觸更多地轉(zhuǎn)向了關(guān)注具體的人生。正如前文所述,趙賓的許多詩作,更多地指向歷經(jīng)滄桑巨變之后的人生幻滅感。這種幻滅感可能并非由朝代更迭直接導(dǎo)致,但它在時代的大背景下又與詩人的思想感情密切相關(guān),這在前文所引《李涵暉過訪》《寄訊張譙明白下》中皆有或顯或隱的反映。再如其《秋晚》:

        細雨風吹古荻洲,孤城蕭瑟晚云稠。

        森沉老樹疏霜葉,寂寞寒山抱戍樓。

        千里莼撩歸去興,五湖月逗旅人愁。

        鄉(xiāng)心不分濁涇水,日夜黃河北岸流。[2]586

        詩作所選的意象非常黯淡蕭瑟,抒發(fā)的情緒也非常低沉憂郁。但是,情緒的指向性是十分明顯的,正是人生的幻滅感導(dǎo)致了思念家鄉(xiāng)、欲求歸隱等一系列情愫的產(chǎn)生。其詩集中還有許多這樣的吟唱,如《寄訊范介子》云:“余生經(jīng)鼎革,過眼盡云煙?!盵2]499《吉祥寺看唐梅》云:“歌舞人頻換,干戈樹獨存?!盵2]501《長安喜逢張譙明給諫》云:“烽火天涯剩此身,相逢俱是倦游人。”[2]537《送王晉劉督學天中》云:“烽火中原圖史盡,銷魂不是為歌驪?!盵2]540《楊猶龍遷蜀左藩》云:“城市幾年來虎豹,西南萬里困干戈。乾坤整頓須公等,漫向山中問薜蘿?!盵2]543從中不難看出這樣一條心態(tài)發(fā)展的路線來:明末清初的巨變導(dǎo)致了士人心中的人生幻滅感,繼而催生出這種思鄉(xiāng)歸隱的憂郁心態(tài)。朝代的興亡、江山的改換在趙賓這里并非直接逗引出他的亡國之痛和故國之思,而是引起另外一種轉(zhuǎn)變,那就是轉(zhuǎn)向思考人生的無常與幻滅。而這實與他的生平息息相關(guān)。趙賓在明朝度過了他的前半生,整整三十五年,家國的覆滅,不能不引起他的悲感,而作為一個在新朝中進士的士人,他又很難盡情抒發(fā)思念故國的情愫。這種復(fù)雜的經(jīng)歷導(dǎo)致其復(fù)雜的情感,這種情感只能轉(zhuǎn)向自身內(nèi)部,轉(zhuǎn)向人的內(nèi)心,去抒發(fā)詩人內(nèi)心的微妙感觸。正如任璇在評價趙賓詩作時所言:“予少讀杜少陵詩,頗怪其多憂愁怨抑之氣,說者謂遭時之亂而然,然而觀錦帆先生之集則深有感焉。錦帆先生生于勝國之際,兵戈迭起,民物凋傷,逮先皇帝定鼎而后捷南宮,……先生當粉署唱酬時,王澤旁流,海岳奠乂,聯(lián)騎走甘泉之道,典裘醉碣石之宮,發(fā)為言詞,宜和且樂,然而去離亂之未遠,故不禁凄愴而憤惋也?!盵3]推而廣之,在和趙賓同一時代、經(jīng)歷相似的詩人中,這種抒情路向的轉(zhuǎn)變當不乏其人。

        三、宗唐學杜的詩歌藝術(shù)

        從藝術(shù)角度來看,趙賓的詩歌是效法杜甫的。他的不少詩作深具杜詩風姿,能得杜甫神髓。如《天津河口柬李芳洲》云:

        積水流天外,茫茫萬里秋。

        估船經(jīng)島國,潮響到城樓。

        浩蕩乾坤小,奔騰日月浮。

        蓬萊君咫尺,果否有滄洲。[2]497

        可以看出他在寫景上極力摹仿杜詩的闊大沉雄。趙賓的詩也比較注重煉字,其詩句,如“凍云團廢苑,老樹集寒鴉。[2]527”(《獨坐》) “老貍吟黑夜,饑鳥叫荒丘[2]527”(《宮人斜》),“河聲圍縣郭,山翠濕樓欄??~緲人家小,丹黃錦樹攅”(《別署》)等等[2]527,也大有杜詩的沉郁頓挫之風。他的不少詩在意象安排、遣詞造句上也境界老蒼,骨力沉雄。如《晴望》:“堯門夜雨洗山峰,石壁空青日下舂。臺冷曉風吹沆瀣,天寒老露泣芙蓉。千盤谷響開辟水,百丈龍纏秦漢松。欲學桃源人避世,蒼蒼洞口晚云封?!盵2]587描寫晴日遠望之景,卻情調(diào)低沉。意象、韻腳的選擇和“千”“百”等數(shù)量詞的使用,使得詩作氣魄沉雄。詞語的組合也頗有曲折拗硬之姿。還有的詩寄托著作者深厚的感情,如《登臺》:

        萬里天風飄露臺,登臨日暮轉(zhuǎn)徘徊。

        秦皇漢帝都塵土,別苑離宮盡草萊。

        烽火依稀通塞上,旌旗想象蔽天來。

        憑高莫漫悲陳事,今古浮云付酒柸。[2]558

        此詩的情感表達深沉涵詠,悲壯低回,確實能當“沉郁”二字。但是,正如前文所分析的,趙賓的詩情較為低沉憂郁,詩歌中滄桑感很強烈,但鼎革后人生的幻滅感也很強烈,這或多或少與杜詩的“頓挫”之風,難以盡符。正是這種幻滅感削弱了詩歌中頓挫的力度,使得詩歌抒情稍顯乏力。而且,趙賓的詩過多地將注意力集中于個體的感受,較為缺乏對社會現(xiàn)實和整個民族的關(guān)注,所以在詩作的厚重程度上略遜于杜詩。詩人在詩歌題材方面的選擇固然應(yīng)該多元化,這無可厚非,但從學杜的角度來看,就成為了一個缺點。不過,趙賓的學杜能到如此地步,已屬難能可貴了。

        趙賓生當明末,對明“七子”的詩學主張是極力推崇的。他與王鐸、彭而述等交游密切,王鐸曾有《答錦帆》一信,稱趙賓:“天壤間固有竺交肥義若足下者哉!”[4]趙賓亦有詩《京邸同張譙明、許菊溪、彭禹峰哭大宗伯覺斯先生廿四韻》,稱頌王鐸“一代詩名傳日本,三都紙價貴朝鮮”[2]596。其詩學觀也深受影響,袁行云先生說其“詩自前后‘七子’學唐,為王鐸、彭而述所引重。酬應(yīng)詩調(diào)沉詞腴,致力亦深”[5],允稱的評。趙賓的詩學主張確實是宗唐的,郜煥元《趙錦帆先生集序》曾說:

        數(shù)年來,東南諸君子方病藻繢而尚平淡,矯枉之過,至欲揚宋元人之波而助其焰,甚有反唇于孟津者。……錦帆晤余于百泉之上,執(zhí)手語曰:“眾言淆亂,折衷于是,文章千古,寸心自知,奈何旁慧之是恤焉?”惟是一意篤古,必引于繩墨結(jié)構(gòu)中度而后修辭,故文日益精,撰著日益富,斐然成一家之言,即勿論南陽[指彭而述]與孟津[指王鐸],以視北地、信陽諸君,亦可謂具體者歟?[6]464-465

        從郜煥元的敘述中可見出趙賓對明“七子”宗唐詩學的極力維護與推崇,也可探知其被時人目為王鐸、彭而述一系的詩人。同時不難窺見,其時的河南詩壇確有自覺而緊密的聯(lián)系與聚攏。而這樣的聚攏正是以明代李夢陽、何景明為旗幟的,除去李、何為河南先賢的地域因素不談,也可說明河南詩人學杜、學唐正是延續(xù)著明“七子”一派詩學。張慎為在《趙錦帆先生傳》中也說:“[趙賓]日手一編,書旁獵子史百氏,而口不置者如李獻吉輩其人也。宋魯黃諸家概陋為細響矣。”[1]471-472這無疑又是一個旁證。另外,從郜煥元的話中,還可以看出,在東南詩壇推揚宋詩風之時,河南詩壇隱然與之相抗,則又差可印證河南詩壇在清初的保守風氣。而趙賓“近體法初盛,尤宗杜少陵,兢兢守先正之矩矱,毋敢尺寸踰越”[6]464,正是這種保守之風的一個代表。

        當時的詩人正是把趙賓當作能紹繼河南詩學傳統(tǒng)的典范來看待的,郜煥元《趙錦帆先生集序》說:“中州以文鳴世者,自李崆峒、何大復(fù)而后,率以孟津王文安公為稱首,其后南陽彭禹峰先生為之繼,曩禹峰過余楚中,則為余稱陽武錦帆趙子云。錦帆崛起河朔間,用才顯名,為兩先生所引重,益自發(fā)舒為文辭,隱然為中原后勁。兩先生歿,而錦帆以獨力榰柱者,垂三十年,何其偉歟!”[6]464這不僅說出了河南詩學傳統(tǒng)的大致路向,更明確地道出了趙賓在清初河南詩歌史上繼承傳統(tǒng)的重要地位和捍衛(wèi)傳統(tǒng)的重要作用。

        四、清詩的不同場域

        其實,聯(lián)系當時清初的詩壇背景考量,趙賓這樣的詩歌面貌并非是個例。這一類詩人在入清之后才走上仕途,進入權(quán)力體系,不過因為尚距易代不遠,詩作中當然還存有改朝換代引發(fā)的痛楚和滄桑,但這種情緒正日趨迷茫散淡,而且他們多以歸隱的心態(tài)作為相應(yīng)情緒的處理方式。這既是對時事變遷作出的反饋,表現(xiàn)出對清王朝欲拒還迎的矛盾甚至疏離心態(tài);同時也是對激烈慷慨情緒的一種消融手段。更為重要的是,這類詩人的創(chuàng)作中景物描摹、友朋酬酢之類的題材日益占據(jù)了主要內(nèi)容,這無疑揭示了他們與由明入清詩人的不同,也預(yù)示著清初詩歌正在遠離激昂悲愴的時代風云之作,經(jīng)由思想內(nèi)容的改換,在向著清代“國朝”雅正之音轉(zhuǎn)變。聯(lián)系康熙朝號為“一代正宗”的王士禛所提倡的“神韻詩”,當有更深入的理解。而同時,從詩歌表達的情感態(tài)度來看,當南方尚在積極抗清,長歌當哭之際,北方詩壇體現(xiàn)出一種較為特別的悲哭寥落的現(xiàn)象。他們對故國之思的抒發(fā)較為節(jié)制和隱晦,情緒較為清淡和茫然,而且較早地出現(xiàn)了向清代的“國朝雅音”轉(zhuǎn)變的趨向。

        同時,在藝術(shù)取法的層面,從以上的探討可以看出,就清初河南詩壇來說,尚保留著明前后“七子”遺風,取徑唐詩,模仿杜甫,這樣的詩學一直影響到趙賓一輩人。鄧之誠先生在評論趙賓時即稱其“詩學杜陵”,更言“蓋中州詩教自王鐸、王鑨、薛所蘊皆如此”[7]。這種取徑體現(xiàn)出地域詩歌傳統(tǒng)的牢固性和穩(wěn)定性。而不惟如此,如果聯(lián)系活躍在順治朝京師詩壇的“燕臺七子”中其他幾位來看的話,作為一個并稱群體,其詩歌思想與藝術(shù)取法大體與趙賓也是同步的。而且以“七子”作為并稱名號,本身也反映了他們的推尊明前后“七子”的思想觀念。那么,這就無疑與江左詩壇體現(xiàn)出了不同,錢謙益在彼處影響深遠,為詩壇盟主,主張取法廣泛,學習宋元詩歌,抒寫真情實感,所以東南詩壇較早地就擺脫了“七子”詩學的束縛,如浙派詩等,已經(jīng)掀起學宋之風,融入開創(chuàng)清詩自我面貌的大潮中去。而在河南或者說順治朝的京師詩壇,卻籠罩著明“七子”的流風余緒。從這個角度,就鮮明地體現(xiàn)出了地域詩風的不同之處。清代也正是地域文學特征鮮明的時代,“理論上表現(xiàn)為對鄉(xiāng)賢代表的地域文學傳統(tǒng)的理解和尊崇,創(chuàng)作上體現(xiàn)為對鄉(xiāng)里先輩作家的接受和模仿,在批評上則呈現(xiàn)為對地域文學特征的自覺意識和強調(diào)?!盵8]再聯(lián)系上文對河南詩壇的分析,可以認為,在清詩的主流系統(tǒng)——江南系統(tǒng)之外,其實有著另外的不同的詩歌場域。對前一個系統(tǒng)已經(jīng)展開了較多探討,廣泛涉及詩家個案、詩學思想、詩歌流派、詩學潮流、文化家族、總集研究、女性創(chuàng)作、詩人結(jié)社等各個方面,成果紛出,精義迭現(xiàn)。但是,有鑒于清代詩歌的多面性,為了建構(gòu)清代詩歌的完整面貌,不能忽略那些江南之外的其他場域。它們所具有的區(qū)別于江南系統(tǒng)的獨特之處,應(yīng)引起足夠的重視。

        [1]張慎為.趙錦帆先生傳[C]//趙賓.學易庵詩集.四庫未收書輯刊:第七輯(第21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2]趙賓.學易庵詩集[M]//四庫未收書輯刊:第七輯(第21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3]任璇.趙錦帆先生詩序[C]//趙賓.學易庵詩集.四庫未收書輯刊:第七輯(第21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469.

        [4]王鐸.擬山園選集[M]//四庫禁毀書叢刊:集部第87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85.

        [5]袁行云.清人詩集敘錄[M].北京: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1994:57.

        [6]郜煥元.趙錦帆先生集序[C]//趙賓.學易庵詩集.四庫未收書輯刊:第七輯(第21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7]鄧之誠.清詩紀事初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890.

        [8]蔣寅.清代文學論稿[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60.

        (責任編輯:楊燕萍)

        Outside of Jiangnan: A Study on Zhao Bin’s Poetry and Different Field of the Qing Dynasty Poetry

        HUANG Zhiguo

        (College of Literature,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Xinyang Henan 464000,China)

        Henan poet Zhao Bin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is a member of the famous group of poets “Yan Tai Qi Zi”. His poetry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from the subject. One kind is about friends. This kind of poem has the sincere emotion and the phrase,and from them, We can know many famous poets and their poetry poetry activities at that time in the capital and Henan poetry circle. Another kind of poetry contains the idea of seclusion. This kind of poetry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strong disillusionment with life. To a certain extent, this represents a shift in the way of the contemporary poet. Zhao Bin strictly inherited the Ming “Qi Zi”’s ancient poetry advocates. His poems mainly study Du Fu and Tang Poems. He represented the poetry poetic fashion of Henan poetry circle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Zhao Bin;Yan Tai Qi Zi;the Qing Dynasty Poetry

        10.3969/j.issn.1672-7991.2016.04.002

        2016-11-06;

        2016-11-20

        黃治國(1983-),男,河南省焦作市人,講師,博士,主要從事清代詩歌研究。

        I207.22

        A

        1672-7991(2016)04-0006-06

        国产一级av理论手机在线| 性欧美丰满熟妇xxxx性久久久| 五月开心婷婷六月综合| 人人鲁人人莫人人爱精品| 又色又爽又黄还免费毛片96下载| 国产精品免费大片| 久久久男人天堂|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观看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视频网站| 日本a级特级黄色免费| 亚洲色成人网站www永久| 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 欧美高清国产在线播放| 免费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女同| 亚洲国产国语对白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色吧| 熟女少妇在线视频播放| 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一级在线视频| 日本黄色3级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 亚洲老妈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手机看片福利盒子久久青|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青草| 综合亚洲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真多人做人爱视频高清免费| 亚洲熟妇无码久久精品疯| 日本护士一区二区三区高清热线| 天堂丝袜美腿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99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 | 4399理论片午午伦夜理片| 亚洲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视频观看在线| 国产少妇高潮在线视频|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丨 | 精品蜜桃视频在线观看| 男性av天堂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 人妻人人澡人人添人人爽人人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