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雅琴
用閱讀為成長奠基
——蘄春縣第二實驗小學課題實驗回顧
●陳雅琴
作為第一批實驗學校,蘄春縣第二實驗小學已走過了三年課改之路。三年來,我們圍繞語文主題學習課題且思且行,讓學生的閱讀量越來越大,讓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越來越高。
實驗之初,學校領導親自參與,選拔了一批優(yōu)秀教師成立課題組,并帶領實驗教師前往山東濰坊、河南林州、江西弋陽、深圳福田等地學習經(jīng)驗。為了方便實驗教師集體備課,學校設立了課題實驗辦公室,并給實驗教師分別配置了電腦。同時,學校還根據(jù)實驗教師列出的閱讀書目,購買了全部圖書。
為使家長理解學校開展課題實驗的目的、意義,學校召開了“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班家長會,向家長講解閱讀的重要性,并倡導家長和孩子一起讀書。由于工作到位,家長們對這項改革都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熱情。
實驗初期,實驗教師結合外出學習經(jīng)驗,嘗試把教材和《語文主題學習》叢書有機結合,采用“1+x”(以一篇帶多篇)模式開展教學。一段時間后,大家發(fā)現(xiàn),雖然課內(nèi)閱讀量增加了,但40分鐘的時間遠遠不夠。
問題出在哪里,應該如何解決?很自然地,每周三下午成了實驗教師集體備課的時間。大家圍繞學案設計、課堂展示、課堂容量等問題反復研討,并與名師課堂進行比對,發(fā)現(xiàn)問題的根源是教師講得太多。隨著對講課時間的不斷壓縮,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來越多,閱讀量得到了大幅提升。又一個問題隨之出現(xiàn)了——交流分享時,大部分學生無話可說。經(jīng)過研討、觀摩,大家發(fā)現(xiàn)問題的根源在于學生缺乏閱讀方法。于是,一種新課型——閱讀指導課誕生了。隨著泛讀、跳讀、瀏覽、批注式閱讀等方法的掌握,學生的閱讀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
實驗過程中,實驗教師還結合自己的教學風格,不斷探索適合自己和班級學生實情的課型。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探索,美文欣賞課、閱讀指導課、群文閱讀課、讀書匯報課、經(jīng)典誦讀課等如雨后春筍,蓬勃而生。豐富的課型讓課堂成為師生共同學習、成長的樂園。
誦讀經(jīng)典,營造書香氛圍。誦讀內(nèi)容包括學校自主開發(fā)的國學經(jīng)典誦讀教材、各年級主題學習叢書等。實驗教師還發(fā)動高年級學生和低年級學生結對,用“兵教兵”的方式完成閱讀任務,解決閱讀困難。此外,我們還開展了“親子共讀,營造書香家庭”活動——通過給家長一封信的形式,向家長推薦優(yōu)秀課外讀物;每學期召開一次家長會,向家長介紹閱讀指導經(jīng)驗,或者組織家長參觀孩子的閱讀成果等。
創(chuàng)造條件,開展讀書活動。首先,向?qū)W生推薦優(yōu)秀讀物。學校通過調(diào)查研究,并在征求學生意見的基礎上,擬訂了“小學各年級課外閱讀書目”。這些書目分為必讀和選讀兩種,供學生自主選擇。其次,廣開渠道,解決書源。學校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不斷增加圖書數(shù)量和種類。學校還采取多種措施,為學生閱讀提供方便,如各班建立“班級圖書角”,每學期發(fā)動學生捐獻自己最喜歡的書;學校圖書館每天向?qū)W生開放;閱讀指導課上,教師認真上好篇目推薦課、讀書方法指導課、交流評論課、讀書筆記輔導課等。最后,開展主題閱讀專題活動。實驗教師結合班級實際情況,組織開展童話故事會、人物評論會、佳作欣賞會、精彩片段交流會等活動,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展示平臺,讓他們交流閱讀成果。
健全評價機制。開展“書香家庭”“書香少年”評選活動,用榜樣的力量促使全體學生進步;開展誦讀擂臺賽、誦讀能手賽活動,激發(fā)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的熱情;在全校開展“閱讀星級學生”評選晉級活動,讓學生找到前進的方向和動力;每學期結束,召開閱讀成果展示會,對各班的閱讀成果進行綜合評價,讓大家看到成績,找到差距。豐富的評價方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越來越高。
(作者單位:蘄春縣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