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沒有自己,但不能沒有手機”,這似乎是當下新媒體時代的真實寫照,對互聯(lián)網生活方式的追捧,在很大程度上唱衰了廣播電視等媒體的價值,并冠以“傳統(tǒng)”二字。的確,當下傳媒領域的發(fā)展在表象上呈現(xiàn)出三種趨勢:新媒體如火如荼,傳統(tǒng)強勢電視媒體盛極而衰,老牌傳統(tǒng)媒體呈現(xiàn)頹勢,至于對農廣播的影響更是不言而喻。但之所以稱其為表象,是因為這種判斷基于媒體彼此分離的理念;如果以有效傳播為主要目的,則任何媒體都沒有理由放棄任何可以利用視聽元素進行立體傳播的機會。如今以媒體融合為突破口,借助多媒體技術的豐富傳播手段,可以成為對農廣播節(jié)目發(fā)展新思路。
任何媒體,都應以有效傳播為主要目的,都應該尋求傳播技術乃至傳播方式的融合。對于廣播媒體而言,最需要做的就是,理念先行,在保持廣播特色的同時,樹立傳播平臺一體化的理念。這就需要平臺之間無縫對接,使各自擁有固定使用習慣的用戶可以在平臺之間輕松轉換,便捷地嘗試更多媒介產品,這個過程中媒體需要提供最優(yōu)的用戶體驗,進而讓農民成為媒體的忠實受眾。
對農廣播媒體要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fā)展,應開發(fā)利用好掌上農廣APP,讓廣播突破頻率的限制,成為數(shù)碼應用的一部分,同時也擴大了受眾范圍。利用APP平臺,農民可以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隨時隨地收聽對農廣播節(jié)目、視頻節(jié)目,重要的是還可以進行反饋互動。掌上農廣APP像是一個社交網絡,可以增強與農民受眾的自主性和互動性。曾幾何時,《致富早班車》欄目利用電話、信件等方式進行互動,但全媒體環(huán)境下,對農廣播節(jié)目應加強微博、微信交流互動或設立粉絲專區(qū),同時用新訊息、線上和線下的互動活動來推廣,讓主持人或編輯記者、導播成為聽眾的朋友。
與新媒體結合,對農廣播的受眾不再僅僅是聽眾,而是用戶,他們的選擇性與自主性更強。為了擴大影響力,提高用戶黏度,保留忠實用戶,吸收新用戶,對農廣播欄目要從各個細節(jié)去注重用戶的體驗。例如掌上農廣APP使用的便捷性、界面的舒適度以及后臺服務器支持的網絡速度等。對農廣播欄目的新媒體平臺還應該考慮與欄目本身相配合。比如,可以采用彩色和大字以吸引眼球,農業(yè)產業(yè)節(jié)目分類應明確易操作。掌上農廣APP平臺可以讓互動變得更全面及時,可以投票、展開討論,甚至可以在欄目中播放用戶提供的語音資料,作為欄目內容的一部分,從而增加了新鮮感與豐富性,對農民朋友來說,當自己的聲音被電臺欄目所重視,自己便會對欄目產生情感,進而持續(xù)關注,為自己的農業(yè)生產生活提供一定的幫助。
中央農業(yè)廣播電視學校 耿關常